專利名稱:一種應用于終端設備中的無線接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接收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終端設備中的無線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各種終端設備迅速在市場中崛起,過去終端設備大多采用有線方式接收信號和發(fā)射信號;隨著無線網絡的發(fā)展,其方便、實用等優(yōu)點得到社會高度認同,無線網絡隨之取代了有線網絡。無線網絡應用廣泛,迅速占領電子領域,在手機、筆記本等領域取得較大發(fā)展,接收裝置在無線網絡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成為手機、筆記本等終端設備性能評價指標中的重要因素?,F(xiàn)有的接收裝置,例如無線天線,采用金屬制作而成,在接收信號時容易受到其他金屬干擾,導致接收到的信號弱且干擾大。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接收裝置接收信號弱的問題。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應用于終端設備中的無線接收裝置,該裝置包括天線組件、彈性機構和第一載體;所述的第一載體包括一個底面和兩個相對的側壁,構成一個容納彈性機構和天線組件的空間;所述天線組件與所述兩個側壁滑動配合;所述的彈性機構,包括固定于第一載體一端的第二載體、固定桿、彈性部件和用于彈出天線組件且滑動配合于第二載體中的助推部件;所述的彈性部件一端固定于第二載體上,另一端固定在助推部件上;所述的助推部件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桿第一端連接在第二載體上,第二端位于環(huán)形凹槽中;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包括內壁、外壁以及底面,所述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第二端的卡位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內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從卡位部上退出后沿指定方向運動的導向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前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放置于限位部上的推入部和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退出限位部的推出部。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天線組件包括軟性電路板和支撐軟性電路板的支架;支架包括伸出部、隱藏部,伸出部和隱藏部活動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伸出部和隱藏部通過扭簧活動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為一凹陷。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為與所述固定桿第二端相應的弧面。進一步地,所述指定方向為順時針方向;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0014]進一步地,所述指定方向為逆時針方向;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開始沿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沿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進一步地,所述推入部為與限位部相應的第一弧面,所述推出部為與限位部相應的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連。本實用提供一種應用于終端設備中的無線接收裝置,包括天線組件、彈性機構和第一載體;所述的第一載體包括一個底面和兩個相對的側壁,構成一個容納彈性機構和天線組件的空間;所述天線組件與所述兩個側壁滑動配合;所述的彈性機構包括固定于第一載體一端的第二載體、固定桿、彈性部件和用于彈出天線組件且滑動配合于第二載體中的助推部件;所述的彈性部件一端固定于第二載體上,另一端固定在助推部件上;所述的助推部件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桿第一端連接在第二載體上,第二端位于環(huán)形凹槽中;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包括內壁、外壁以及底面,所述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第二端的卡位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內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從卡位部上退出后沿指定方向運動的導向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前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放置于限位部上的推入部和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退出限位部的推出部,這種結構的無線接收裝置接收信號效率高,操作簡單,靈活。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彈性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環(huán)形凹槽放大圖。圖4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天線組件回到第一載體上時結構示意圖。圖5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工作時在設備中結構示意圖。圖6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停止工作時在設備中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施例無線接收裝置天線在支架隱藏部與第一載體之間的示意圖。圖8本發(fā)明實施例另一種環(huán)形凹槽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天線;2天線支架伸出部;3彈簧;4螺釘;5第一載體;6天線支架隱藏部;7 助推部件;8環(huán)形凹槽底面;9彈性部件;10環(huán)形凹槽;11固定桿;12限位部;13螺釘; 14第二載體;15筆記本下端蓋;16筆記本上端蓋;17天線組件;18彈性機構;19卡位部;20環(huán)形凹槽外壁;21環(huán)形凹槽內壁;22推入部;23推出部;24導向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為了方便描述,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各部分名稱進行定義把助推部件靠近天線組件的一端叫助推部件前端,助推部件的另一端叫助推部件后端;把彈簧連接在助推部件上的一端叫彈簧前端,彈簧的另一端叫彈簧后端;把環(huán)形凹槽靠近天線組件的一端叫環(huán)形凹槽前端,另一端叫環(huán)形凹槽后端;本文的相應是相適應的意思,也就是說兩種相應的器件能夠相互配合完成工作。圖1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結構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主要包括天線組件、第一載體5和彈性機構18,下面對各組成部分詳細描述,天線組件包括天線1和支架,天線1固定于支架上,作為最佳實施方式支架采用塑料制作而成,支架與天線通過雙面膠貼合在一起,天線為軟性電路板,支架分為伸出部2和隱藏部6,隱藏部6 和伸出部2通過扭簧活動連接。扭簧由彈簧3的螺釘4組成,因此當接收裝置工作時,伸出第一載體5的天線被外界物體碰撞時,天線也不會出現(xiàn)折斷;天線組件可以在第一載體5上自由滑動,在外力作用下,彈性機構18可以使天線組件在第一載體5上滑動,第一載體一般為金屬制作而成,從圖中可以看出伸出部2上的天線已經離開第一載體5,此時天線處于工作狀態(tài)。圖2為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彈性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為環(huán)形凹槽放大圖;結合圖2和圖3對接收裝置進行說明,彈性機構包括彈性部件9、第二載體14、固定桿11和助推部件7 ;第二載體14固定于第一載體5上,第二載體14通過螺釘13固定于第一載體5上, 其中作為最佳實施方式,第二載體為塑料制作而成;彈性部件9的前端連接助推部件7上, 彈性部件9后端連接在第二載體14上,作為最佳實施方式,彈性部件為彈簧;固定桿11第一端固定于第二載體14上,固定桿第二端帶有一掛鉤,第二端與助推部件和彈性部件配合控制天線組件的工作;助推部件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10,環(huán)形凹槽包括內壁21、外壁20和底面8,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21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的限位部12,限位部12為一凹陷;如圖 3所示,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前端外壁20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掛于限位部上的推入部22和一可以使固定桿退出限位部的推出部23,所述推入部22為與限位部12相應的第一弧面,所述推出部23為與限位部12相應的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連;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上設有一卡位部19,所述的卡位部用于放置固定桿;所述環(huán)形凹槽21后端的內壁設有一導向部M,所述的導向部可以使固定桿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卡位部19上脫落后沿順時針方向運動,所述的導向部M為與所述固定桿第二端處于環(huán)形凹槽后端時相適應的一弧面;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10的底面8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12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8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19處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環(huán)形凹槽形狀和限位部形狀的設置是為了方便固定桿可以在環(huán)形凹槽中沿順時針方向滑動,固定桿配合彈性部件9確定天線組件的伸出第一載體5或退回第一載體5。下面闡述接收裝置工作過程當接收裝置需要工作時即天線組件需要伸出第一載體時,這時天線組件狀態(tài)如圖4所示,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當施加外力作用于天線組件,天線組件觸碰助推部件7的前端,助推部件壓縮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性部件9,使固定桿掛鉤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限位部12上脫離并與推出部23接觸,推出部23配合環(huán)形凹槽從限位部12 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底面8使固定桿掛鉤從限位部12上脫落后順著環(huán)形凹槽沿順時針方向滑動,固定桿第二端掛鉤與推出部23觸碰后,撤去外力,彈簧9不再受限制,因此彈簧將張開推動助推部件7沿著第一載體5的側壁延伸方向伸出,這時助推部件觸碰天線組件,使部分天線組件伸出第一載體5,接收信號,這時固定桿第二端已經順著環(huán)形凹槽前端沿順時針方向滑到環(huán)形凹槽后端,固定桿掛鉤掛于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19上;當接收裝置不需要工作時即天線組件需要退回第一載體上時,外力作用于天線組件使天線組件向滑出第一載體的反方向滑動觸碰助推部7的前端壓縮彈簧9,使固定桿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19上脫落,繼續(xù)壓縮彈簧使固定桿第二端掛鉤觸碰環(huán)形凹槽后端內壁導向部 M,這時導向部M配合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19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的底面使固定桿從卡位部上脫落后沿凹槽順時針方向滑動,繼續(xù)壓縮彈性部件9使固定桿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19處沿著順時針滑動回到環(huán)形凹槽前端與推入部22觸碰,撤去外力, 這時推入部22配合限位部12使固定桿從凹槽中進入限位部并與限位部12連接,這時天線組件回到了第一載體上并與限位部前端連接,第一載體5的長度大于或等于彈性機構加天線組件的長度。圖4本實用新型天線組件回到第一載體上時結構示意圖,從圖可以看出,天線組件回到了第一載體5上,助推部件前端與天線組件接觸,結合圖2可以得出這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固定桿11連接在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限位部12上。如圖5所示,是無線接收裝置在筆記本中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對于一些超薄筆記本,為了使筆記本更加耐用,筆記本的上端蓋16和下端蓋15通常由金屬制作而成,但是金屬外殼離筆記本天線很近影響天線的接收效果,因此本實施例把筆記本天線做成移動式的;圖中B所圈住的部分為本實施例無線接收裝置,此時天線處于工作狀態(tài),結合圖1和圖 2可以得出,天線組件17 —部分離開載體,彈性部件9處于伸開狀態(tài),固定桿第二端掛鉤掛于如圖2中環(huán)形凹槽的后端外壁卡位部19上;在本實施中第一載體5位于筆記本內部,天線組件17在需要工作時一部分伸出筆記本,使天線接收信號時免受筆記本金屬外殼的干擾,提高上網速度。圖6為本實用新型無線接收裝置停止工作時在設備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A區(qū)為無線接收裝置在筆記本中的位置,結合圖1和圖2可以得出,無線接收裝置停止工作時,彈性部件9處于壓縮狀態(tài),天線組件在第一載體上,固定桿第二端掛鉤掛于如圖2所示的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限位部12上。圖7為本實施例無線接收裝置天線在支架與第一載體5之間的示意圖,圖中在隱藏部6至第一載體5上之間的天線1處于自由活動狀態(tài);結合圖1、圖2和圖3,可以看出位于隱藏部6至第一載體5之間的天線1會隨著天線組件17的滑動而彎折或伸直,當無線接收裝置工作時,天線組件17部分伸出第一載體,位于隱藏部6至第一載體5之間的天線1 處于伸直狀態(tài),當無線接收裝置停止工作時,位于隱藏部6至第一載體5之間的天線1處于折疊狀態(tài),由于天線組件經常伸出或退回第一載體,位于隱藏部6至第一載體5之間的天線 1經常彎折或伸直使其容易磨損折斷,本實施例采用軟性電路板FPC做天線,提高了天線的使用壽命。圖8所述無線接收裝置另一環(huán)形凹槽,在環(huán)形凹槽10前端內壁21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的限位部12,所述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12為一凹陷,所述環(huán)形凹槽后端的內壁上的導向部為與所述固定桿第二端相應的弧面;所述環(huán)形凹槽前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掛于限位部12上的推入部22和一可以使固定桿退出限位部的推出部23,所述推入部22 為與限位部12相應的第一弧面,所述推出部23為與限位部12相應的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連。;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上設有一卡位部19 ;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底面8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12開始沿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8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處沿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這時固定桿在環(huán)形凹槽中滑動方向為逆時針。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例如對環(huán)形凹槽形狀除了舉例外,還有卡位部、導向部、推入部、限位部和推出部形狀可以進行一些變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應用于終端設備中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線組件、彈性機構和第一載體;所述的第一載體包括一個底面和兩個相對的側壁,構成一個容納彈性機構和天線組件的空間;所述天線組件與所述兩個側壁滑動配合;所述的彈性機構,包括固定于第一載體一端的第二載體、固定桿、彈性部件和用于彈出天線組件且滑動配合于第二載體中的助推部件;所述的彈性部件一端固定于第二載體上, 另一端固定在助推部件上;所述的助推部件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桿第一端連接在第二載體上,第二端位于環(huán)形凹槽中;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包括內壁、外壁以及底面,所述環(huán)形凹槽前端內壁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第二端的限位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放置固定桿第二端的卡位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后端內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從卡位部上退出后沿指定方向運動的導向部;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前端外壁上設有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放置于限位部上的推入部和一可以使固定桿第二端退出限位部的推出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線組件包括軟性電路板和支撐軟性電路板的支架;支架包括伸出部、隱藏部,伸出部和隱藏部活動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部和隱藏部通過扭簧活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為一凹陷。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為與所述固定桿第二端相應的弧面。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方向為順時針方向;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方向為逆時針方向;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前端限位部開始沿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所述環(huán)形凹槽底面從環(huán)形凹槽后端外壁卡位部沿逆時針方向向下傾斜。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入部為與限位部相應的第一弧面,所述推出部為與限位部相應的第二弧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終端設備中的無線接收裝置,該裝置包括天線組件、彈性機構和第一載體;所述的第一載體包括一個底面和兩個相對的側壁,構成一個容納彈性機構和天線組件的空間;所述天線組件位于第一載體中,與所述兩個側壁滑動配合;所述的彈性機構,包括固定于第一載體一端的第二載體、固定桿、彈性部件和用于彈出天線組件且滑動配合于第二載體中的助推部件;所述的彈性部件一端固定于第二載體上,另一端固定在助推部件上;所述的助推部件上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桿第一端連接在第二載體上,第二端位于環(huán)形凹槽中;所述的環(huán)形凹槽的內壁和外壁配合確定固定桿第二端在環(huán)形凹槽中位置;本實用新型易于操作,工作時抗干擾能力強。
文檔編號H04B1/06GK202068405SQ201120133669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李宗寶, 王冰, 王巖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