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承潤滑裝置和包括它的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潤滑裝置,其用于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傳動軸承、尤其是主傳動軸承,所述軸承潤滑裝置出于潤滑目的對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一部分進行結構改進(F16N 1/00)。并且本實用新型還涉及包括所述軸承潤滑裝置的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
背景技術:
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支承軸承通常采用免潤滑的方式。但是,對于溫度較高的環(huán)境,由于潤滑油脂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不斷變軟和流失,從而影響軸承的潤滑,導致軸承發(fā)熱、產(chǎn)生噪音等,甚至導致軸承卡死的嚴重的后果。如圖1和圖2所示的傳統(tǒng)的油路布置,由于油嘴3被鏈輪1、桁架2等包圍著,導致需要對軸承4進行潤滑油補充時,加油槍很難接近油嘴I。專利文獻No. CN200580010960. 5公開ー種具有改進軸承潤滑的機器,在圖2_5中可以看出,潤滑油路通向在兩個軸承之間的空腔。專利文獻No. CN200920200555. 5公開直交軸齒輪箱輸入軸軸承潤滑油路,其中,所述軸承套上開有將進油道與第一軸承、第二軸承之間空腔連通的進油孔。專利文獻No. CN201120179812. 9公開ー種汽車傳動系統(tǒng)中的循環(huán)潤滑油路,其中,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外圈上設有徑向油孔及沿孔內(nèi)壁圓周的環(huán)槽B,該油孔與環(huán)槽B對齊。專利文獻No. CN200710023904. 6公開了 ー種潤滑狀態(tài)良好的拉矯機托輥軸承的潤滑結構,包括軸承座和軸承,在軸承座的底部設置有與軸承中的軸承油槽相通的下部通道,在軸承座的上部設置有與軸承中的軸承油槽相通的上部通道,并在下部通道的出口處設置有螺栓堵頭。然而,上述已有技術無法完全應用于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技術領域,也不能完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達到方便軸承添加或更換潤滑油、改善軸承的潤滑、延長軸承使用性能和壽命的技術效果。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軸承潤滑裝置,其用于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支承軸的軸承的潤滑,所述軸承包括外套圏、滾動組件和內(nèi)套圈,所述軸承的內(nèi)套圈安裝于所述支承軸的第二軸頸體上,所述軸承的外套圈安裝于軸套的第一端部內(nèi),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具有軸套法蘭,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潤滑裝置包括油嘴、鑲塊上的第一孔道、軸套上的第二孔道和所述軸承的外套圈上的第三孔道;所述油嘴安裝在所述第一孔道中;所述鑲塊與所述軸套法蘭連接在一起,并且將所述鑲塊與油嘴設置在所述軸套法蘭的軸套側;所述第三孔道貫穿所述外套圈的外表面和內(nèi)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構成連通的油路,從而,由所述油嘴注入的潤滑油能夠到達所述外套圈的內(nèi)表面,進而對所述滾動組件進行潤滑。上述技術方案方便了維護人員向軸承添加或更換潤滑油/潤滑油脂、改善了軸承的潤滑、延長了軸承使用性能和壽命。本實用新型還涉及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包括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或其實施變型。改進后的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從而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優(yōu)點和特性通過下文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描述得以更好的理解,附圖中圖1示出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組合式鏈輪在支承軸上的安裝與支承結構,其中使用傳統(tǒng)的油路布置。圖2是圖1的A區(qū)局部放大圖,其中示出傳統(tǒng)的油路布置。圖3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組合式鏈輪在支承軸上的安裝與支承結構,其中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圖4是圖3的B區(qū)局部放大圖,其中示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的分解立體視圖。在附圖中,不同的元件使用不同的數(shù)字標記,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數(shù)字標記,其中,I 軸承2 油嘴3 鑲塊4 第一孔道5 第二孔道6 軸套法蘭7 空腔8 環(huán)形凹槽9 支承軸10 軸套11 外套圈12 滾動組件13 內(nèi)套圈16 組合式鏈輪17 第一鏈輪18 第二鏈輪20 桁架[0040]91 第二軸頸體并對術語進行清楚說明,其中,軸套法蘭的第一側和軸套法蘭的桁架側具有相同的含義,是指軸套法蘭6的朝向桁架20的端面的ー側;軸套法蘭的第二側和軸套法蘭的軸套側具有相同的含義,是指軸套法蘭6的朝向軸套10的端面的ー側。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用于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支承軸9的軸承I的潤滑,所述軸承I包括外套圈11、滾動組件12和內(nèi)套圈13,所述軸承的內(nèi)套圈13安裝于所述支承軸的第二軸頸體91上,所述軸承的外套圈11安裝于軸套10的第一端部內(nèi),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具有軸套法蘭6。如圖3所示,所述軸套法蘭6用作組合式鏈輪16的安裝結構,使得所述組合式鏈輪16與由所述軸套10和所述支承軸9組成的傳動支承組件連接在一起。所述組合式鏈輪16包括第一鏈輪17和第二鏈輪18,所述第一鏈輪17用作驅(qū)動鏈輪,并與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驅(qū)動鏈條相嚙合,用于傳遞運動和動カ;所述第二鏈輪18用作梯級鏈輪或踏板鏈輪,并與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梯級鏈條或踏板鏈條相嚙合,將運動與動カ傳遞給梯級或踏板。從圖3可以看出,所述軸套法蘭6在第一側具有桁架20,而桁架20對向軸承I添加潤滑油/潤滑油脂構成阻礙。如圖2所示的傳統(tǒng)的油路布置,油嘴設置在軸套法蘭的桁架側,由于油嘴被鏈輪、桁架等包圍著,導致需要對軸承進行潤滑油/潤滑油脂補充時,加油槍很難接近油嘴。因此將油嘴設置在軸套法蘭的桁架側不是優(yōu)選的。如上所述,軸套法蘭的第一側和軸套法蘭的桁架側具有相同的含義,是指軸套法蘭6的朝向桁架20的端面的ー側。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包括油嘴2、鑲塊3上的第一孔道4、軸套10上的第二孔道5和所述軸承的外套圈11上的第三孔道,這樣,從油嘴2的加油ロ到軸承I的滾動組件12之間形成一條連通的油路。如圖5所示,油嘴2可以是圖5所示的油嘴,也可以是本技術領域常用的各類油嘴,例如直油嘴、圓頭式油嘴、漏斗式油嘴、掛針式油嘴、平扣式油嘴等。在一個單獨的鑲塊3上設置第一孔道4的優(yōu)點在于容易更換與清洗,要比在所述軸套法蘭上設置第一孔道方便。同時也有利于油嘴按合適的角度安裝,所述合適的角度是指適合人工向油嘴注入潤滑油/潤滑油脂的角度,例如,相對于軸套10的中心線在第ー坐標象限內(nèi)的20°至80°的角度,優(yōu)選為30°至60°的角度,更為優(yōu)選為45°的角度。軸套10上的第二孔道5設置在軸承I的安裝部位處,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孔道5是直通式孔道,從軸套的外表面直接通向軸套的內(nèi)表面。當然根據(jù)需要,第二孔道5可以垂直于軸套10的中心線地設置,也可以與之成一定角度地設置;并且第二孔道5也可以不是直通式的,而是由多段通道組成的曲折式孔道。要點是,第二孔道5的第一孔ロ與第一孔道4直接或間接地連通,且其第二孔ロ與所述第三孔道直接或間接地連通。在所述軸承的外套圈11上設置第三孔道主要是將潤滑油/潤滑油脂送至軸承的滾動組件,對其進行良好潤滑。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孔道是直通式孔道,其沿所述軸承I的外套圈11徑向地從其外表面通向其內(nèi)表面。當然,其它形式的第三孔道也是可選的,由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施過程中根據(jù)可行性適當選用。所述油嘴2安裝在所述第一孔道4中。油嘴2安裝在所述鑲塊3上的有利之處在于可以同鑲塊3 —起折下來進行更換、清理或維護。為此,所述第一孔道4設置有內(nèi)螺紋,以便將油嘴2旋擰固定到所述鑲塊3。可選地,在所述鑲塊的適當部位設置外螺紋,將具有內(nèi)螺紋的油嘴固定到所述鑲塊上,使得所述油嘴與所述第一孔道保持油路連通。所述鑲塊3與所述軸套法蘭6連接在一起,并且將所述鑲塊3與油嘴2設置在所述軸套法蘭6的軸套側就消除了如圖2的傳統(tǒng)油路布置的不利之處,方便維護人員給軸承補充潤滑油/潤滑油月旨。所述鑲塊3與所述軸套法蘭6連接在一起是考慮到軸承就設置在軸套法蘭附近,這樣可以保證油路長度較短,方便加潤滑油/潤滑油脂。重要的是,將所述鑲塊3與油嘴2設置在所述軸套法蘭6的軸套側。所述第三孔道貫穿所述外套圈11的外表面和內(nèi)表面,這樣能夠保證潤滑油/潤滑油脂進入所述外套圈11和所述內(nèi)套圈13之間的空間,對其間的滾動組件12進行潤滑。所述滾動組件12可以是滾珠、滾柱、滾針等,可以是單排的、雙排的、和多排的。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支承軸的規(guī)格、傳遞動力的大小等選擇合適種類和規(guī)格的軸承。并且,所述第一孔道4、第二孔道5和第三孔道構成連通的油路,從而,由所述油嘴2注入的潤滑油/潤滑油脂能夠到達所述外套圈11的內(nèi)表面,進而對所述滾動組件12進行潤滑。油嘴2、第一孔道4、第二孔道5、第三孔道、外套圈11與內(nèi)套圈13之間的空間形成一條暢通的通道,潤滑油/潤滑油脂能夠沒有阻滯地流動。當然,所述各部分之間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的或間接的,重要的是油路長度的最佳化。優(yōu)選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的實施變型,如圖4所示,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包括在所述鑲塊3與所述軸套法蘭6之間形成的空腔7,并且所述空腔7將所述第一孔道4和所述第二孔道5連通在一起。這樣的設置有利于第一孔道4的斜向布置,空腔7的存在保證了第一孔道4和所述第二孔道5對準更加容易,降低了加工精度要求。通過空腔7將第一孔道4和所述第二孔道5間接連通,充分利用了所述鑲塊3可拆卸的優(yōu)勢??蛇x地,所述第一孔道4與第二孔道5直接連通。當然,所述第一孔道4的第二孔道5的直徑可以不一樣,這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孔道4與第二孔道5的對準精度要求。作為變型,所述空腔7在所述鑲塊3中形成,或者在所述軸套法蘭6中形成,或者在兩者中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軸套法蘭6的厚度、軸套的直徑大小等參數(shù)合理選定。有利地,如圖4和圖5所示,軸套法蘭6與鑲塊3的連接關系可以這樣設置在所述軸套法蘭6中形成有與所述鑲塊3形狀互補的凹腔,并且所述鑲塊3嵌合和固定在所述凹腔中。這樣的布置使得油路更加接近所述軸承I的中平面,并且減少了所述鑲塊3的點位空間,整個裝置顯得較為美觀。可選地,所述鑲塊3按直接貼靠所述軸套法蘭6的平整外表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軸套法蘭6上。這在所述軸套法蘭6的厚度較小的情形下使用較為合適。如圖5所示,所述鑲塊3可通過螺栓固定到所述軸套法蘭6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用到鉚接、焊接等其它合適的固定方法。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的另ー實施變型,如圖5所示,所述軸承I的外套圈11中具有環(huán)形凹槽8,所述環(huán)形凹槽8將所述第二孔道5與所述第三孔道間接連通在一起。這樣的設置有效降低了所述第二孔道5與所述第三孔道之間的對準精度要求,使得安裝要求寬松。為了更加快速、充分有效地對所述滾動組件進行潤滑,進ー步地,所述第三孔道的數(shù)目大于1,并且均勻地分布在所述外套圈11的圓周上。如圖5所示,所述環(huán)形凹槽8設置在所述外套圈的外表面上,位于軸承I的中平面的位置。第三孔道數(shù)目例如2、3、4、6、8個。所述多個第三孔道從所述環(huán)形凹槽8的底部起徑向向內(nèi)通向所述外套圈11的內(nèi)表面。可選的是,所述第二孔道5與所述第三孔道直接連通在一起。當然,有利的是,所述第二孔道5與所述第三孔道的孔直徑可以不同,這有利于降低對準精度要求。進ー步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ー主題,本實用新型還涉及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所述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包括上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及其各種實施變型。如圖3所示,所述軸套法蘭6用作組合式鏈輪16的安裝結構,使得所述組合式鏈輪16與由所述軸套10和所述支承軸9組成的傳動支承組件連接在一起。所述組合式鏈輪16包括第一鏈輪17和第二鏈輪18,所述第一鏈輪17用作驅(qū)動鏈輪,并與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驅(qū)動鏈條相嚙合,用于傳遞運動和動カ;所述第二鏈輪18用作梯級鏈輪或踏板鏈輪,并與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梯級鏈條或踏板鏈條相嚙合,將運動與動カ傳遞給梯級或踏板。所述軸承潤滑裝置就設置在所述軸套法蘭6、軸套10和軸承I中。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新的潤滑油路的設計就是改變油嘴的位置,并為之設計ー個不同于已有技術的油路。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支承軸承的潤滑油的油路,包括主傳動的軸套上對準軸承外圈油槽的孔道、軸套上含油路的鑲塊、以及緊固在鑲塊上的油嘴。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潤滑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潤滑油/潤滑油脂通過油嘴、鑲塊上的孔道、鑲塊和軸套法蘭形成的空腔,以及軸套上的孔道,軸承外圈上的油槽進入軸承內(nèi)部,從而為軸承添加或更換潤滑油/潤滑油脂,改善軸承的潤滑,延長軸承使用性能和壽命。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的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之內(nèi)和/或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軸承潤滑裝置,其用于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傳動用的軸承(I)的潤滑,所述軸承⑴包括外套圈(11)、滾動組件(12)和內(nèi)套圈(13),所述軸承的內(nèi)套圈(13)安裝于所述支承軸的第二軸頸體(91)上,所述軸承的外套圈(11)安裝于軸套(10)的第一端部內(nèi),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具有軸套法蘭(6),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潤滑裝置包括油嘴(2)、鑲塊(3)上的第一孔道(4)、軸套(10)上的第二孔道(5)和所述軸承的外套圈(11)上的第三孔道; 所述油嘴(2)安裝在所述第一孔道(4)中;所述鑲塊(3)與所述軸套法蘭(6)連接在一起,并且將所述鑲塊(3)與所述油嘴(2)設置在所述軸套法蘭(6)的軸套側;所述第三孔道貫穿所述外套圈(11)的外表面和內(nèi)表面; 并且,所述第一孔道(4)、第二孔道(5)和第三孔道構成連通的油路,從而,由所述油嘴(2)注入的潤滑油能夠到達所述外套圈(11)的內(nèi)表面,進而對所述滾動組件(12)進行潤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包括在所述鑲塊(3)與所述軸套法蘭(6)之間形成的空腔(7),并且所述空腔(7)將所述第一孔道(4)和所述第二孔道(5)連通在一起。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4)與第二孔道(5)直接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7)在所述鑲塊(3)中形成,或者在所述軸套法蘭(6)中形成,或者在兩者中形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套法蘭(6)中形成有與所述鑲塊(3)形狀互補的凹腔,并且所述鑲塊(3)嵌合和固定在所述凹腔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塊(3)按直接貼靠所述軸套法蘭(6)的平整外表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軸套法蘭(6)上。
7.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I)的外套圈(11)中具有環(huán)形凹槽(8),所述環(huán)形凹槽(8)將所述第二孔道(5)與所述第三孔道連通在一起。
8.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7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道的數(shù)目大于1,并且均勻地分布在所述外套圈(11)的圓周上。
9.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道(5)與所述第三孔道直接連通在一起。
10.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包括按上述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潤滑裝置,其用于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的主傳動用的軸承(1)的潤滑,所述軸承(1)包括外套圈(11)、滾動組件(12)和內(nèi)套圈(13),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潤滑裝置包括油嘴(2)、鑲塊(3)上的第一孔道(4)、軸套(10)上的第二孔道(5)和所述軸承的外套圈(11)上的第三孔道;并且,所述第一孔道(4)、第二孔道(5)和第三孔道構成連通的油路,從而,由所述油嘴(2)注入的潤滑油能夠到達所述外套圈(11)的內(nèi)表面,進而對所述滾動組件(12)進行潤滑。本實用新型達到方便軸承添加或更換潤滑油、改善軸承的潤滑、延長軸承使用性能和壽命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還涉及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其包括所述的軸承潤滑裝置。
文檔編號B66B23/00GK202864646SQ20122044716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fā)明者張志雁, 阮建華 申請人:江南嘉捷電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