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稻田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特別是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
水稻的生命是離不開水的,水稻生物體在幼苗階段含水量可達90%以上,水稻一生中需要的水分是由水稻葉面蒸騰,科間蒸發(fā)和稻田滲漏三者組成的,其中稻田滲漏是不可避免的水分消耗,滲漏量的大小決定于土壤特性、水分條件與耕作措施。稻田水的滲漏量一般認為應當控制在每天3-5毫米為宜,這種爽水田被認為是好田。不能滲漏則有毒物質積累過多;滲漏過多,又耗水太多,養(yǎng)分流失。
由于我國各地條件相差極大,因而種植一季水稻和稻田需水量有很大的差異,在300-2280毫米之間,相當于每畝需水量為200-1520立方米。而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度。尤其在北方更為嚴重,節(jié)約稻田用水對于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水利設施的效益,增強抗旱能力,實現(xiàn)大面積穩(wěn)產(chǎn)、增產(chǎn)有很大的意義。迄今為止的稻田節(jié)水方法有(1)提高泡田整地質量,(2)改進灌溉技術,(3)利用自然降水,(4)實行計劃用水等措施。
其中措施(1)提高泡田整地質量固然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堵塞底土裂縫,同時犁好田邊,糊好田埂,也能防止側向滲漏。然而稻田土體孔隙率依然沒有明顯改變,由此向地下過多滲漏稻田水的問題普遍存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它能使土地表層松散,深層壓實,使水稻田的土地既能防止水份過多滲漏,又能在松散的土地上種植水稻。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在稻田收割后,泡田淹水之前,利用沖擊壓實方式來壓實水稻耕作層以下土體,提高土體密實度以減少稻田中水的滲漏量。所用的沖擊壓實機具包括多邊形沖擊壓實輪,它具有多個輪廓一致的邊緣,每邊緣上具有最大向量點和最小向量點。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數(shù)量為3到6個。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包括相接的二圓弧,其中小圓弧與大圓弧在接點處相切。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包括相接的圓弧與直線,其中圓弧與直線在接點處相切。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包括相接的圓弧與非圓曲線,其中圓弧與非圓曲線在接點處相切。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包括相接的非圓曲線與直線,其中二者在接點處相切。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包括相接的二非圓曲線,其中二者在接點處相切,在沖擊壓實之前使稻田土地晾曬至含水量在6-14%范圍內(nèi),沖擊壓實遍數(shù)控制在2-6遍范圍內(nèi)。
本發(fā)明方法是在水稻收割后泡田淹水之前,利用沖擊壓實技術壓實水稻田耕作層以下土體,減少土壤的孔隙率、裂縫,提高密實度,從而減少滲漏量,既實現(xiàn)節(jié)約用水又避免養(yǎng)分流失,還可大大減少水中農(nóng)藥、化肥對地下水的污染。由于沖擊壓實表層土受到一定程度的擾動,故土表以下15-18cm層的耕作層土仍能處于松散狀態(tài),以便使水稻根系分布所在的這一土層中有充分的養(yǎng)分能不斷供給根系吸收利用,使其潛在肥力得以充分發(fā)揮。而耕作層以下的土層具備一定的密實度,既能保持水的適當滲漏又能控制水的過分滲漏。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機具是多邊形沖擊壓實輪它具有3-6個邊,每邊外輪廓一致,其上最大向量(A)與最小向量(B)半徑之差能使輪在滾動中對地表土體產(chǎn)生沖擊,從而使土體在底部范圍內(nèi)得到壓實,而表層上則因沖擊擾動而松散。本發(fā)明曾在某農(nóng)場150畝水稻田做過試驗,結果表明可節(jié)約用水60-80%。
綜上所述,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可將稻田耕作層以下的土體壓實,而保留該耕作層的土層處于松散狀態(tài)以便于種植,大大節(jié)約了稻田用水和壓實土地的勞動。本發(fā)明方法適于稻田及一切水生作物土地的沖擊壓實,以節(jié)約用水。
下面以實施例做具體說明。
圖1為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壓實的稻田土層狀態(tài)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壓實工作狀態(tài)圖,圖3-8為圖2中沖擊壓實輪3的各種邊緣輪廓放大圖。
圖中代號1耕作層 2壓實層 2A犁底層2B斑紋層2C母質層3沖擊壓實輪 4邊緣輪廓 5圓弧6圓弧 8直線9接點 10非圓曲線11圓角 12非圓弧曲線如
圖1,在稻田收割后泡田淹水前,利用沖擊壓實方式來壓實水稻耕作層1以下的土體,使其成為壓實層2,以提高土體密度減少稻田中水的滲漏量。如圖2所示為沖擊壓實輪3的滾動壓實情況,該輪具有5個輪廓一致的邊緣4,每邊緣4上具有最大向量點A和最小向量點B,轉動時由于邊緣輪廓4上的最大向量點A與最小向量點B半徑之差,使該輪在滾動中對地表土體產(chǎn)生沖擊。在沖擊壓實操作前,將稻田土地晾曬至含水量為8-9%,沖擊壓實4遍,由于沖擊壓實時,表層土受到一定程度的擾動,故表層在15-18厘米厚的耕作層1的土質仍能處于松散狀態(tài),而其下10厘米厚的犁底層2A,再其下40-50厘米厚的斑紋層2B以及再下面的母質層2C土具備一定的密實程度,實測水的滲漏量為0.4cm/天,既能保持水的適當滲漏又能控制水的過分滲漏。圖3至8為本發(fā)明方法所用的沖擊壓實輪3的各邊緣輪廓4的形狀方案。圖3為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4,包括相接的二圓弧5、6,其中小圓弧5位于頂部與大圓弧6在接點9處相切。小圓弧5的另一端與另一大圓弧6A以圓角11過渡相連。圖4為邊緣輪廓4包括相接的圓弧5與直線8,其中圓弧5與直線8在接點9處相切。圖5為邊緣輪廓4包括相接的圓弧5與非圓曲線10,其中圓弧5與非圓曲線10在接點9處相切。圖6亦為邊緣輪廓4包括相接的圓弧6與非圓曲線12,與圖5不同之處是非圓曲線12位于頂部,二者在接點9處相切。圖7為邊緣輪廓4為包括相接的非圓曲線12與直線8,其中二者在接點9處相切。圖8為邊緣輪廓曲線4為二非圓曲線10及12,其中二者在接點9處相切。所述的非圓曲線10及12可為拋物線,雙曲線、橢圓曲線等。
權利要求
1.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稻田收割后,泡田淹水之前,利用沖擊壓實方式來壓實水稻耕作層以下土體,提高土體密實度以減少稻田中水的滲漏量。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沖擊壓實機具包括多邊形沖擊壓實輪,它具有多個輪廓一致的邊緣,每邊緣上具有最大向量點和最小向量點。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數(shù)量為3到6個。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包括相接的二圓弧,其中小圓弧與大圓弧在接點處相切。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包括相接的圓弧與直線,其中圓弧與直線在接點處相切。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廓包括相接的圓弧與非圓曲線,其中圓弧與非圓曲線在接點處相切。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包括相接的非圓曲線與直線,其中二者在接點處相切。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邊形沖擊壓實輪的邊緣輪包括相接的二非圓曲線,其中二者在接點處相切。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沖擊壓實之前使稻田土地晾曬至含水量在6-14%范圍內(nèi)。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沖擊壓實遍數(shù)控制在2-6遍范圍內(nèi)。
全文摘要
一種沖擊壓實稻田土體節(jié)約稻田用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稻田收割后,泡田淹水之前,利用沖擊壓實方式來壓實水稻耕作層以下土體,提高土體密實度以減少稻田中水的滲漏量,本發(fā)明能將稻田耕作層以下的土層壓實,而使該耕作層的土層處于松散狀態(tài),以種植水稻,大大節(jié)約了稻田用水和壓實土地的勞動,本發(fā)明適于稻田及水生作物的土地沖擊壓實,以節(jié)約用水。
文檔編號A01B35/16GK1341343SQ0012376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5日
發(fā)明者艾瑞科 申請人:藍派沖擊壓實技術開發(fā)(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