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雷竹園土壤活性有機碳的肥料及其施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肥料的配制與施肥方法,尤其是從改良雷竹園土壤活性有機碳出發(fā)來配制與施肥的方法。
背景技術:
經(jīng)過多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土壤中的總有機碳、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礦化態(tài)碳等活性有機碳在土壤碳庫中的平衡,對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有重要意義,過頻的重施肥,過高的氮肥用量,單獨施用化肥,對土壤中活性碳的含量和碳庫的平衡不利;有機肥的施入、合理搭配無機肥、特別是控制過高的N肥施入量,有利于土壤中活性碳含量的提高和碳庫的平衡。
2004年6月出版的《華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上登載了唐國文等六位先生撰寫的“雷竹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研究”一文,從雷竹林pH值、大量、中量及微量元素的余缺情況進行摸底分析,給出了合理的配方肥料,使出筍量、新竹數(shù)、新竹胸徑、枝下高都有所提高,尚未見有機肥的搭配和從改良土壤活性有機碳出發(fā)制定配方的思路。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從改良土壤活性有機碳出發(fā),增加有機肥投入量,與無機肥進行合理搭配,在不同時期施用不同配比量的肥料,以改良雷竹園土壤活性有機碳的肥料及其施肥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實現(xiàn)每公頃雷竹園的原料及配比質量是氮230-240kg,磷70-80kg,鉀70-80kg,剛出欄的牛欄肥或豬欄肥56200-56300kg組成混配肥A;用氮200-210kg、磷60-70kg、鉀60-70kg組成混配肥B。每年的5月中旬按每公頃雷竹園的施肥量,先施以混配肥A中的無機混配肥,再在上面蓋上?;蜇i欄肥;9月下旬按每公頃施肥量施入混配肥B;12月上旬按與5月中旬完全相同的方式及數(shù)量施入混配肥A。
本發(fā)明中氮肥以N計、磷肥以P2O5計、鉀肥以K2O計、欄肥以鮮重計。
在5月中旬與12月上旬施以牛、豬欄肥,是因為12月有保溫、催芽、壯筍的需要,5月有補充肥力和助新竹生長的需要,這2次加有機欄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機碳和土壤碳庫平衡,以提高筍竹園的土壤活性有機成分和生物活力。9月施混配肥B以維持筍竹正常生長。本發(fā)明有針對性的混配肥與施肥方法使土壤中有機碳增加、碳庫的碳平衡,出筍多,筍壯,新竹粗大,有利于筍竹園的持續(xù)高產。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氮230kg、磷70kg、鉀70kg三者拌勻為A肥的無機混配肥,將其先施于1公頃面積雷竹園中,再在其上攤撒牛、豬欄肥56200kg即可,分別在5月中旬、12月上旬現(xiàn)配現(xiàn)用;再用氮200kg、磷60kg、鉀60kg混合拌勻為混配肥B,現(xiàn)用現(xiàn)配,9月下旬施于1公頃面積雷竹園中。
實施例2用氮240kg、磷80kg、鉀80kg混合拌勻,配以56300kg牛、豬欄糞為A肥,如實施例1相同季節(jié)、面積、數(shù)量、方式來施肥;再用氮210kg、磷70kg、鉀70kg為混配肥B,9月下旬施于1公頃雷竹園中。
實施例3用氮230kg、磷75kg、鉀80kg拌勻、豬欄肥56300kg組成混配肥A,與實施例1相同季節(jié)、面積、數(shù)量、方式來施肥;再用氮210kg、磷70kg、鉀60kg組成混配肥B,9月下旬現(xiàn)配現(xiàn)用撒于1公頃雷竹園中。
需說明的是上述牛、豬欄肥是南方水稻產區(qū)以稻草為墊料的鮮欄糞。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雷竹園土壤活性有機碳的肥料,每公頃雷竹園的原料及配比質量是氮230-240kg,磷70-80kg,鉀70-80kg,剛出欄的牛欄肥或豬欄肥56200-56300kg組成混配肥A;用氮200-210kg、磷60-70kg、鉀60-70kg組成混配肥B。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雷竹園土壤活性有機碳肥料的施肥方法,其特征是每年5月中旬按每公頃雷竹園的施肥量,先施以混配肥A中的無機混配肥,再在上面蓋上?;蜇i欄肥;9月下旬按每公頃施肥量施入混配肥B;12月上旬按與5月中旬完全相同的方式及數(shù)量施入混配肥A。
全文摘要
一種改良雷竹園土壤活性有機碳的肥料,每公頃雷竹園的原料及配比質量是氮230-240kg,磷70-80kg,鉀70-80kg,剛出欄的牛欄肥或豬欄肥56200-56300kg組成混配肥A;用氮200-210kg、磷60-70kg、鉀60-70kg組成混配肥B。每年的5月中旬和12月上旬按每公頃雷竹園的施肥量,先施以混配肥A中的無機混配肥,再在上面蓋上?;蜇i欄肥;9月下旬按每公頃施肥量施入混配肥B。在5月中旬與12月上旬施以牛、豬欄肥,是因為12月有保溫、催芽、壯筍的需要,5月有補充肥力和助新竹生長的需要,這2次加有機欄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機碳和土壤碳庫平衡,以提高雷竹園的土壤活性有機成分和生物活力。
文檔編號C05G3/04GK1887820SQ200610052650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姜培坤, 吳家森, 周國模, 葉正錢, 徐秋芳, 徐涌, 姚芳 申請人:浙江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