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捕食螨釋放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捕食螨釋放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農產品生態(tài)安全的不斷需求,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正方興未艾,眾所周 知目前大量的捕食螨在運輸和田間釋放應用時,常采取以“釋放袋”形式進行。這種釋放袋 一般由普通紙或者PE、PVC、PET等復合紙制作而成。1)由普通紙制作釋放袋時,由于沒復 合PE等熱封粘合物質,所以沒法用機器制作,只能手工涂膠封合袋口,效率低;2)由于不同 材料的透氣性不同,由其制作的釋放袋透氣性也不同。捕食螨作為一種活的生物體,對氧氣 和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在透氣性差的釋放袋中很容易引起死亡。PE、PVC、PET等復合紙的透 氣性差,不利于捕食螨存活;尤其是由于“釋放袋”結構上的缺陷,使雨水很容易滲透到“釋 放袋”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透氣性好、自然雨 水不會滲透到的捕食螨釋放袋。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捕食螨釋放袋,其特征在于①所述捕食螨釋放袋由涂膠層的紙制成;②捕食螨釋放袋的四個側邊,其中左側邊向內折疊后再與上側邊、右側邊、下側邊 封合粘合;③在使用捕食螨釋放袋時,在內折疊后的左側邊上打一個小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紙袋折疊處側邊朝向地面掛在樹干上,防治雨水滲透到 捕食螨釋放袋內部,使捕食螨全部釋放出來。由于捕食螨釋放袋為機器熱封合粘合連,便于 機械化生產。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結構示意2是本發(fā)明左視結構示意3是本發(fā)明俯視結構示意1-3中,1.捕食螨釋放袋;2.上側邊;3.右側邊;4.道折;5.左側邊;6.下側 邊,7.小孔(7)。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參看圖1-3,先將整張涂膠層的紙對折形成左側邊(5)向內折疊后道折(4),再將上側邊(2)和下側邊(6)進行平面封合粘合,裝入捕食螨后再將右側邊(3)進行平面封合 粘合,在田間使用時,每株掛一袋,并在側邊(5)內折疊道折⑷上打一個小孔⑵將小孔 (7)正對的袋釘固在樹冠中部的枝條上。
權利要求
一種捕食螨釋放袋,其特征在于①所述捕食螨釋放袋(1)由涂膠層的紙制成;②捕食螨釋放袋(1)的四個側邊,其中左側邊(5)向內折疊后再與上側邊(2)、右側邊(3)、下側邊(6)封合粘合;③在使用捕食螨釋放袋(1)時,在內折疊后的左側邊(5)上打一個小孔(7)。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捕食螨釋放袋,屬于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1)所述捕食螨釋放袋由涂膠層的紙制成;(2)捕食螨釋放袋四個側邊,其中三個側邊為平面封合粘合,一個側邊向內折疊再封合粘合;(3)捕食螨釋放袋側邊向內折疊的邊,釋放時開一個小孔。本發(fā)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將紙袋折疊處側邊朝向地面掛在樹干上,防治雨水滲透到捕食螨釋放袋內部,能使捕食螨全部釋放出來。由于捕食螨釋放袋為機器熱封合粘合連,便于機械化生產。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1889564SQ20101022613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蘭橋妹, 謝金招, 鐘八蓮, 閔嗣璠 申請人:贛南臍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