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屬于大型真菌培養(yǎng)【技術領域】。其特征為:將已經誘導并擴繁的菌絲體,采用固液交替培養(yǎng)方法,即固體培養(yǎng)4~6代后,液體培養(yǎng)3~4代,再進行固體培養(yǎng),菌絲體的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8~10倍,生長明顯加快。本發(fā)明通過簡單改變培養(yǎng)方式,即加快了菌絲體的繁殖速度,其操作簡單易實現、效益明顯、生產成本低。鵝膏屬毒素在開發(fā)新特效藥如抗腫瘤、抗菌抗病毒、鎮(zhèn)靜或麻醉藥等領域具有潛在地應用,但至今因其資源珍稀、難以人工馴化等瓶頸問題尚難以開發(fā)應用。本發(fā)明征對紅托鵝膏菌絲生長非常緩慢等制約純培養(yǎng)的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為菌絲規(guī)?;囵B(yǎng)及今后人工馴化栽培等提供了條件。
【專利說明】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屬于有毒大型真菌室內培養(yǎng)范疇。
【背景技術】
[0002]鵝膏菌屬—)隸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鵝膏菌科 iaceae),是有毒的大型真菌中較特殊、較有價值的一個世界性廣布大屬,其物種多
樣性是非常豐富的。全球已報道近400種,中國已記錄的近100種(含亞種、變種及變型)。據考證,目前中國仍有不少種尚未研究和命名。但是如今隨著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出現,我國的許多大型真菌資源已告危,處于嚴重衰退及瀕危狀態(tài),而部份種面臨著可能還沒有被人類認識或發(fā)現其價值時,就已滅絕的風險。[0003]鵝膏菌屬中的大部份種屬于著名劇毒菌,據知,因誤食野生蕈菌中毒死亡者95%是因鵝膏菌所致。科學家們對鵝膏菌真正感興趣的是其毒性,因此,大約在140年前,人們就開始了鵝膏菌毒素的研究。鵝膏毒素的應用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可用于研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及細胞定位;②可開發(fā)抗菌、抗病毒特效新藥可篩選抗腫瘤藥物;④可開發(fā)鎮(zhèn)靜、麻醉及其它特效藥可用于生物防冶等。
[0004]目前導致鵝膏難以開發(fā)及可持續(xù)性利用的主要瓶頸問題有:①鵝膏資源珍稀,其種群小,個體少,產量低,分布數量極其有限,加之對生境敏感,一旦生境受到破壞,極易消失或滅絕,屬于特殊的致危生物類群,這增加了其進一步被研究、利用的難度;②鵝膏菌屬,大多屬于外生菌根真菌,其絕大部份種仍屬于自然界中難培養(yǎng)或未能培養(yǎng)的微生物,難以人工、半人工栽培。因此,至今國內外還沒有一種能規(guī)?;_發(fā)的毒素產品,現作為生化試劑的肽類毒素依然價格昂貴(10多年前每克在10萬美元左右一陳作紅等,1999),難以滿足科研和應用所需。
[0005]鵝膏的純培養(yǎng)是保證鵝膏資源可持續(xù)性利用的前提或關鍵,但此目前仍然屬于難以攻克的問題,存在許多盲點,其中菌絲難以誘導、菌絲生長非常緩慢是制約及影響純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因素。
[0006]紅托鵝毫(A.rubrovolvata S.1mai ),屬于鵝膏亞屬(Amanita subgen.Amanita)鵝膏組(sect.Amanita),其種群分布較少,目前已成功分離到了該種的菌絲,但菌絲的生長前期仍然很慢,難以擴繁,本發(fā)明征對這個問題,改變培養(yǎng)方法,大大提高了菌絲的生長速度,為鵝膏毒素的可持續(xù)性開發(fā)利用等奠定了重要基礎。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易實現,能使鵝膏菌絲快速生長的培養(yǎng)方法。
[0008]本發(fā)明的技術任務是,采用固液交替培養(yǎng)方法,以加快菌絲體的繁殖速度,其所述特征如下:將已經誘導并擴繁的菌絲體,固體培養(yǎng)4~6代后,液體培養(yǎng)3~4代,再進行固體培養(yǎng)2~3代,即采用固體一液體一固體的培養(yǎng)方法;
所述的紅托鵝膏菌絲體的誘導及擴繁方法如下:野外采摘生長健狀、未開傘的幼嫩子實體;取菌蓋與菌柄交接處的內部無菌組織塊約0.3cm2大小,輕輕嵌入誘導培養(yǎng)基,所述的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3~15g/L、酵母膏1.20~1.40g/L、MgS04l.00g/L、CaCl2 1.0Og /UKH2PO4 0.50g/L、16.0 波美的麥芽汁 120 ~140ml、瓊脂 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6.0,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46~55天,組織塊表面長出絨毛狀白色菌絲;將菌絲在上述誘導培養(yǎng)基中繼代擴繁2~3次;
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方法如下:將菌絲體轉入含固體培養(yǎng)基的直徑為9cm培養(yǎng)皿中,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70~80天,待菌絲長至3.5~4.5cm時,轉接,培養(yǎng)3~6代;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5~18g/L、酵母膏1.20~1.40g/L,ZnSO40.40~0.60 g/L、MgSO40.40 ~0.60g/L、玉米素 ZT 1.00 ~1.20mg/L、復合生境物質 90 ~100g/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6.0 ;
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中的復合生境物質的制備方法如下:在紅托鵝膏生長地,取生長土、共生的滇青R樹根、滇青R落葉,帶回實驗室,烘干,用高速粉碎機分別粉碎,按土:根:葉=1: I: I的比例混合;
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方法如下:取培養(yǎng)皿中經固體培養(yǎng)3~6代的菌絲體,用直徑為6_的無菌打孔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片,剔除上面的培養(yǎng)基,轉入含100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種4塊,置于轉速為150r/min、溫度為25°C的搖床上培養(yǎng),20天后,待菌絲長成分散的刺突狀的細小菌球時,取IOml所培養(yǎng)的菌液移入新配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繼代,20~25天,待小菌球逐漸變大,呈絮狀的團塊時,即可繼代或轉回固體培養(yǎng)基中;其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5~18g/L、酵母膏1.20~1.40g/L、ZnSO40.40 ~0.60g/L、MgSO40.40 ~0.60g/L、ZTl.00 ~1.20mg/L、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400~500m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6.0 ;
所述的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如下:取以上復合生境物質200g,加入1000ml蒸餾水浸泡1天后,加熱煮沸I~2hr,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成400~500ml ;
所述的經過液體培養(yǎng)3~4代的絮狀菌絲球,再按以上進行固體培養(yǎng)2~3代,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8~10倍,生長明顯加快。
[000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簡單改變培養(yǎng)方式,即可以大大加快菌絲體的繁殖速度,其特點如下:
(1)操作簡單易實現:通過固體一液體一固體的交替培養(yǎng)方法,即可明顯提高菌絲體的生長速度;
(2)效益明顯:經過液體培養(yǎng),再轉入固體培養(yǎng),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8~10倍,生長明顯加快;
(3)生產成本低:本發(fā)明采用常規(guī)培養(yǎng)方式,只是兩種方式交替進行;培養(yǎng)基結合添加復合生境物質,該材料取自于野外,易得,因此本發(fā)明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不涉及昂貴的生物或化學藥品,也不需要特殊的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的實施例子是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說明,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0011]實例一:
野外采摘生長健狀、未開傘的幼嫩子實體;取菌蓋與菌柄交接處的內部無菌組織塊約
0.3cm2大小,輕輕嵌入誘導培養(yǎng)基,所述的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3g/L、酵母膏 1.20g/L、MgSO4L 00g/L、CaCl2 1.0Og /UKH2PO4 0.50g/L、16.0 波美的麥芽汁 120m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46天,組織塊表面長出絨毛狀白色菌絲;將菌絲在上述誘導培養(yǎng)基中繼代擴繁3次;
再將菌絲體轉入含固體培養(yǎng)基的直徑為9cm培養(yǎng)皿中,在22~23 °C下暗培養(yǎng)70天,待菌絲長至3.5cm時,轉接,培養(yǎng)4代;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5g/L、酵母膏 1.20g/L,ZnSO40.40 g/L、MgS040.40g/L、玉米素 ZT 1.00mg/L、復合生境物質 90g/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的制備方法如下:在紅托鵝膏生長地,取生長土、共生的滇青R樹根、滇青R落葉,帶回實驗室,烘干,用高速粉碎機分別粉碎,按土:根:葉=1:1:1的比例混合;
取培養(yǎng)皿中經固體培養(yǎng)3代的菌絲體,用直徑為6mm的無菌打孔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片,剔除上面的培養(yǎng)基,轉入含100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種4塊,置于轉速為150r/min、溫度為25°C的搖床上培養(yǎng),20天后,待菌絲長成分散的刺突狀的細小菌球時,取IOml所培養(yǎng)的菌液移入新配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繼代,20天,待小菌球逐漸變大,呈絮狀的團塊時,即可繼代或轉回固體培養(yǎng)基中;其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 15g/L、酵母膏 1.20g/L, ZnSO40.40g/L,MgSO40.40g/L、ZTl.00mg/L、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400m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如下:取以上復合生境物質200g,加入1000ml蒸餾水浸泡I天后,加熱煮沸Ihr,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成400ml ;
將經過液體培養(yǎng)3代的絮狀菌絲球,再按以上固體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2代,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8倍,生長明顯加快。
[0012]實例二:
野外采摘生長健狀、未開傘的幼嫩子實體;取菌蓋與菌柄交接處的內部無菌組織塊約
0.3cm2大小,輕輕嵌入誘導培養(yǎng)基,所述的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5g/L、酵母膏 1.40g/L、MgSO4L 00g/L、CaCl2 1.00g /UKH2PO4 0.50g/L、16.0 波美的麥芽汁 140m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6.0,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55天,組織塊表面長出絨毛狀白色菌絲;將菌絲在上述誘導培養(yǎng)基中繼代擴繁2次;
再將菌絲體轉入含固體培養(yǎng)基的直徑為9cm培養(yǎng)皿中,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80天,待菌絲長至4.5cm時,轉接,培養(yǎng)6代;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8g/L、酵母膏 1.40g/L,ZnSO40.60 g/L,MgS040.60g/L、玉米素 ZTL 20mg/L、復合生境物質 100g/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6.0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的制備方法如下:在紅托鵝膏生長地,取生長土、共生的滇青R樹根、滇青R落葉,帶回實驗室,烘干,用高速粉碎機分別粉碎,按土:根:葉=1:1:1的比例混合;
取培養(yǎng)皿中經固體培養(yǎng)6代的菌絲體,用直徑為6mm的無菌打孔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片,剔除上面的培養(yǎng)基,轉入含100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種4塊,置于轉速為150r/min、溫度為25°C的搖床上培養(yǎng),20天后,待菌絲長成分散的刺突狀的細小菌球時,取IOml所培養(yǎng)的菌液移入新配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繼代,25天,待小菌球逐漸變大,呈絮狀的團塊時,即可繼代或轉回固體培養(yǎng)基中;其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 18g/L、酵母膏 1.40g/L,ZnSO40.60g/L,MgSO40.60g/L、ZTl.20mg/L、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500m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6.0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如下:取以上復合生境物質200g,加入1000ml蒸餾水浸泡I天后,加熱煮沸2hr,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成500ml ;
將經過液體培養(yǎng)4代的絮狀菌絲球,再按以上固體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3代,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10倍,生長明顯加快。
[0013]實例三:
野外采摘生長健狀、未開傘的幼嫩子實體;取菌蓋與菌柄交接處的內部無菌組織塊約0.3cm2大小,輕輕嵌入誘導培養(yǎng)基,所述的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4g/L、酵母膏 1.30g/L、MgSO4L 00g/L、CaCl2 1.0Og /UKH2PO4 0.50g/L、16.0 波美的麥芽汁 130m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50天,組織塊表面長出絨毛狀白色菌絲;將菌絲在上述誘導培養(yǎng)基中繼代擴繁3次;
再將菌絲體轉入含固體培養(yǎng)基的直徑為9cm培養(yǎng)皿中,在22~23 °C下暗培養(yǎng)75天,待菌絲長至4.0cm時,轉接,培養(yǎng)5代;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7g/L、酵母膏 1.30g/L,ZnSO40.50 g/L、MgS040.50g/L、玉米素 ZT 1.10mg/L、復合生境物質 97g/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的制備方法如下:在紅托鵝膏生長地,取生長土、共生的滇青R樹根、滇青R落葉,帶回實驗室,烘干,用高速粉碎機分別粉碎,按土:根:葉=1:1:1的比例混合;
取培養(yǎng)皿中經固體培養(yǎng)5代的菌絲體,用直徑為6mm的無菌打孔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片,剔除上面的培養(yǎng)基,轉入含100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種4塊,置于轉速為150r/min、溫度為25°C的搖床上培養(yǎng),20天后,待菌絲長成分散的刺突狀的細小菌球時,取IOml所培養(yǎng)的菌液移入新配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繼代,23天,待小菌球逐漸變大,呈絮狀的團塊時,即可繼代或轉回固體培養(yǎng)基中;其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 17g/L、酵母膏 1.30g/L, ZnSO40.50g/L,MgSO40.50g/L、ZTl.15mg/L、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450m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如下:取以上復合生境物質200g,加入1000ml蒸餾水浸泡I天后,加熱煮沸1.5hr,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成450ml ;
將經過液體培養(yǎng)3代的絮狀菌絲球,再按以上固體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3代,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9倍,生長明顯加快。
[0014]實例四:
野外采摘生長健狀、未開傘的幼嫩子實體;取菌蓋與菌柄交接處的內部無菌組織塊約
0.3cm2大小,輕輕嵌入誘導培養(yǎng)基,所述的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3g/L、酵母膏 1.30g/L、MgSO4L 00g/L、CaCl2 1.00g /UKH2PO4 0.50g/L、16.0 波美的麥芽汁 135m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6.0,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53天,組織塊表面長出絨毛狀白色菌絲;將菌絲在上述誘導培養(yǎng)基中繼代擴繁2次;
再將菌絲體轉入含固體培養(yǎng)基的直徑為9cm培養(yǎng)皿中,在22~23 °C下暗培養(yǎng)73天,待菌絲長至3.8cm時,轉接,培養(yǎng)3代;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16g/L、酵母膏 1.25g/L、ZnSO40.55 g/L、MgSO40.55g/L、玉米素 ZTL 15mg/L、復合生境物質 94g/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6.0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的制備方法如下:在紅托鵝膏生長地,取生長土、共生的滇青R樹根、滇青R落葉,帶回實驗室,烘干,用高速粉碎機分別粉碎,按土:根:葉=1:1:1的比例混合;
取培養(yǎng)皿中經固體培養(yǎng)4代的菌絲體,用直徑為6mm的無菌打孔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片,剔除上面的培養(yǎng)基,轉入含100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種4塊,置于轉速為150r/min、溫度為25°C的搖床上培養(yǎng),20天后,待菌絲長成分散的刺突狀的細小菌球時,取IOml所培養(yǎng)的菌液移入新配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繼代,21天,待小菌球逐漸變大,呈絮狀的團塊時,即可繼代或轉回固體培養(yǎng)基中;其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200g/L、葡萄糖 16g/L、酵母膏 1.30g/L,ZnSO40.55g/L,MgSO40.55g/L、ZTl.10mg/L、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430m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6.0 ;所述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如下:取以上復合生境物質200g,加入1000ml蒸餾水浸泡I天后,加熱煮沸1.2hr,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成430ml ;
將經過液體培養(yǎng)4代的絮狀菌絲球,再按以上固體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2代,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8.5倍,生長 明顯加快。
【權利要求】
1.一種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其特征為,采用固液交替培養(yǎng)方法,可以大大加快菌絲體的繁殖速度,其所述的培養(yǎng)方法為:將已經誘導并擴繁的菌絲體,固體培養(yǎng)4~6代后,液體培養(yǎng)3~4代,再進行固體培養(yǎng)2~3代,即采用固體一液體一固體的培養(yǎng)方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紅托鵝膏菌絲體的誘導及擴繁方法如下:野外采摘生長健狀、未開傘的幼嫩子實體;取菌蓋與菌柄交接處的內部無菌組織塊約0.3cm2大小,輕輕嵌入誘導培養(yǎng)基,所述的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 200g/L、葡萄糖 13 ~15g/L、酵母膏 1.20 ~1.40g/L,MgSO4L 00g/L,CaCl2 1.0Og /L、KH2PO4 0.50g/L、16.0波美的麥芽汁120~140m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6.0,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46~55天,組織塊表面長出絨毛狀白色菌絲;將菌絲在上述誘導培養(yǎng)基中繼代擴繁2~3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體培養(yǎng)方法如下:將菌絲體轉入含固體培養(yǎng)基的直徑為9cm培養(yǎng)皿中,在22~23°C下暗培養(yǎng)70~80天,待菌絲長至3.5~4.5cm時,轉接,培養(yǎng)3~6代;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 200g/L、葡萄糖 15 ~18g/L、酵母膏 1.20 ~1.40g/L、ZnSO40.40 ~0.60 g/L、MgSO40.40 ~0.60g/L、玉米素 ZT 1.00 ~1.20mg/L、復合生境物質 90 ~100g/L、瓊脂10.00g/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6.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中的復合生境物質的制備方法如下:在紅托鵝膏生長地,取生長土、共生的滇青R樹根、滇青R落葉,帶回實驗室,烘干,用高速粉碎機分別粉碎,按土:根=Bf=I:1:1的比例混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托鵝膏菌絲體固液交替培養(yǎ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體培養(yǎng)方法如下:取培養(yǎng)皿中經固體培養(yǎng)3~6代的菌絲體,用直徑為6_的無菌打孔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片,剔除上面的培養(yǎng)基,`轉入含100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每瓶接種4塊,置于轉速為150r/min、溫度為25°C的搖床上培養(yǎng),20天后,待菌絲長成分散的刺突狀的細小菌球時,取IOml所培養(yǎng)的菌液移入新配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繼代,20~25天,待小菌球逐漸變大,呈絮狀的團塊時,即可繼代或轉回固體培養(yǎng)基中;其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成分為:馬鈴薯 200g/L、葡萄糖 15 ~18g/L、酵母膏 1.20 ~1.40g/L、ZnSO40.40 ~0.60g/L、MgSO40.40~0.60g/L、ZTl.00~1.20mg/L、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400~500ml,控制培養(yǎng)基PH值為5.8~6.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方法,其特征在于,復合生境物質水提液的制備方法如下:取權利要求4中的復合生境物質200g,加入1000ml蒸餾水浸泡I天后,加熱煮沸I~2hr,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成400~500ml。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其特征在于,經過液體培養(yǎng)3~4代的絮狀菌絲球,再按權利要求3進行固體培養(yǎng)2~3代,菌絲生長速度為未經液體培養(yǎng)前的8~10倍,生長明顯加快。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688753SQ201310702241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李宗菊, 李彪, 張曦予, 馮遼遼, 趙昱, 左奎 申請人: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