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通過機械打孔結合孔內添加稻殼、粉碎麥秸、木屑等填充物,防止了土壤塌陷,拓展了山藥塊莖的膨大空間,減少了塊莖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利于塊莖增粗、使成熟塊莖與土壤分離,以便收獲時易于從土壤中分離山藥而不致斷裂,便于機械收獲。且利用填充物將成熟塊莖包圍起來,避免采用機械收獲時帶來的商品性的下降。本發(fā)明采用該栽培模式對山藥的栽培密度、打孔深度、灌溉量、追肥方法進行一系列的田間試驗,最終形成了一套高效、適合規(guī)模化生產、農藝、農機相結合的節(jié)本增效的簡約化栽培技術,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山藥產業(yè)化發(fā)展。
【專利說明】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山藥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山藥屬藥食兼用的一種特種經濟作物,近年來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我國各個山藥主產區(qū)仍以農戶零散種植為主,傳統(tǒng)的種植方式大大限制了山藥的規(guī)?;a和市場需求。
[0003]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能形成地下肉質塊莖的纏繞性藤本植物,塊莖中含有薯蕷皂苷元,因此山藥以塊莖和零余子入藥,具有健脾、補胃、益腎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山藥是我省中部和南部傳統(tǒng)種植的經濟作物,以體大豐腴、味美綿甜、肉質白、黎液蛋白含量多、品質佳而遠近聞名。隨著人們對健康綠色的日益重視,山藥鮮食、出口,加工和開發(fā)利用的不斷發(fā)展,其需求量不斷增大。但傳統(tǒng)的種植模式限制了山藥的規(guī)?;a和產業(yè)化發(fā)展,使山藥的供應缺口逐年加大。2009年至今,對各地的種植戶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1)種植山藥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而且銷售沒有后顧之憂。(2)種植戶最大的投資不是農資,而是人工投入(主要在收獲時的挖掘階段),每畝地人工投入占到41.6%。(3)種植戶很想擴大規(guī)模種植,但這種傳統(tǒng)的栽培收獲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一生產愿望。針對這些生產中存在的矛盾,同領域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甘薯研究所的史新敏研究了一 種山藥大壟雙行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利用4種機械完成了旋耕、起壟、播種、中耕、追肥、收獲等主要生產工序,該機械化栽培技術操所簡單,但容易引起土壤塌陷;河南省商丘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蘇成軍研究了一種山藥塑料套管栽培技術,該方法收獲時只需要自山藥溝一側取土,露出塑料套管,把山藥和套管一起取出即可,但不能保證所有山藥塊莖全部生長于套管內且投資較高;豐縣淮海農業(yè)科學新技術研究所的孫啟對山藥綜合栽培措施進行了二次回歸正交試驗,建立了優(yōu)化產量模型,篩選了優(yōu)化產量數學模型的山藥經濟學邊際效應理論,為總結山藥高產、優(yōu)質配套栽培、優(yōu)化農藝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0004]現有的山藥生產方式成本較高,制約了生產的發(fā)展,不急于進一步的擴大生產。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旨在解決現有的山藥生產方式成本較高的問題。
[0006]本發(fā)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該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通過機械打孔結合孔內添加稻殼、粉碎麥秸、木屑填充物的方法,對山藥的栽培密度、打孔深度、灌溉量、追肥方法進行試驗,記錄密度、打孔深度、灌水量、填充物成本的數據,通過產量和生產成本確定配套的栽培模式,最后形成配套的栽培模式。[0007]進一步,該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08]供試材料為汾SY06 —18,平均須根數為33,成熟塊莖的平均長度為88.4cm,成熟塊莖的平均直徑為7.2cm,最大直徑為9.4cm,屬于高產、優(yōu)質材料;試驗地為沙壤土 ;
[0009]步驟一,采用I米、1.2米、1.5米三個深度梯度進行打孔深度測試,小區(qū)面積為
6.7X10 Hf,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三次重復,最后對收獲的成熟塊莖進行考種,結果得出采用打孔種植均比傳統(tǒng)栽培模式下產品器官的平均長度要增加1.23% ;由此確定打孔深度適當增加為1.2米;采用15、20、25三個株距進行比較,分別編號為A15、A2tl、A25,小區(qū)面積為6.7X10 m%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三次重復,最后進行測產,平均產量最高為編號A15250.5kg,其次為編號A25201kg,編號A15174kg產量最低且成熟塊莖的商品性最差,由此確立合理的株距為20 Cm,根據開溝機的寬度,確定合理的行距為80 Cm,收獲時開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
[0010]步驟二,采用稻殼、粉碎麥秸、木屑三種填充物進行測試,分別編號為A、B、C采用三因素、三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為6.7X10 m2 ;試驗期間進行田間觀察,生長后期9月初,編號A生長正常,編號B和C地上部分莖蔓少數出現發(fā)黃枯萎,對發(fā)黃植株進行挖掘,發(fā)現地下部分填充物周圍小面積形成積水,編號B填充物開始發(fā)霉,結合經濟實用,最后確定選用稻殼作為填充物既經濟又利于山藥的生長,且方便收獲;
[0011]步驟三,根據山藥的生長習性,地下部20-30厘米為主要的營養(yǎng)吸收部位,根據株距,采用穴施、條施距離植株20厘米處的兩種施肥方法,設計小區(qū)面積為6.7X10 Hf,通過5次重復,做產量比較,最后確定采用小株距條施;
[0012]步驟四,挖三個3X3X3m3的小窖,分別編號1、2、3,在I號窖內使用木屑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在2號窖內使用粉碎麥秸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在3號窖內使用稻殼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于6月底進行第一次澆水,15天后觀察木屑的保水能力最強,麥秸次之,但三者的保水能力均比土壤好,25天后觀察發(fā)現木屑和麥秸均少量發(fā)霉,只有稻殼既保水又排澇;35天后繼續(xù)觀察使用稻殼栽培的山藥周圍仍保持微濕,而未使用稻殼做填充物的栽培山藥周圍比較干燥;由此得出結論,使用稻殼作為填充物保水性好,可減少灌溉次數I~2次,即6月底澆水后,8月中旬再澆一次;
[0013]步驟五,播種,收獲;4月5日以后進行打孔,每隔20 cm打一個孔、孔內添加稻殼;4月10日進行播種,播種時將山藥栽子的芽點對準洞孔中心進行擺放,然后覆土;選用汾SY06 —18、日本山藥、孝義梧桐山藥、牛腿山藥、鎮(zhèn)平山藥5個優(yōu)良的品種進行栽培;10月份以后山藥蔓子開始發(fā)黃枯萎,此時山藥基本停止生長,便可收獲;收獲時,用開溝機開出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收獲工人站在溝行間輕輕拔出成熟山藥即可;從5個供試品種中隨機各選出30個收獲的山藥進行考種;考種內容包括:單株重、塊莖長、塊莖粗、須根條數;并目測須根的粗細;
[0014]以此來檢驗多數品種都適合于該栽培模式,最后通過產量和商品性來檢驗栽培模式的可行性。
[0015]進一步,步驟一中采用機械打孔。
[0016] 進一步,在步驟五中,由考種結果可知,單株重平均增加:汾SY06 — 18平均增加7g,日本山藥平均增加6g,孝義梧桐山藥平均增加5g,牛腿山藥平均增加6g,鎮(zhèn)平山藥平均增加5g ;塊莖長度平均增加:汾SY06 —18平均增加0.6cm,日本山藥平均增加0.4cm,孝義梧桐山藥平均增加0.4cm,牛腿山藥平均增加0.7cm,鎮(zhèn)平山藥平均增加0.5cm ;由此帶來產量平均增加:汾SY06 —18增加29.26kg/畝,日本山藥增加25.08kg/畝,孝義梧桐山藥增加20.9kg/畝,牛腿山藥增加25.08kg/畝,鎮(zhèn)平山藥增加20.9kg/畝;按6元/kg計算,經濟效益至少可增加125元/畝。
[0017]本發(fā)明提供的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通過機械打孔結合孔內添加稻殼、粉碎麥秸、木屑填充物,防止了土壤塌陷,拓展了山藥塊莖的膨大空間,減少了塊莖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利于塊莖增粗、成熟塊莖與土壤分離和機械收獲,以便收獲時易于從土壤中分離山藥而不致斷裂,避免采用機械收獲時帶來的商品性的下降。本發(fā)明采用該栽培模式需對山藥的栽培密度、打孔深度、灌溉量、追肥方法進行一系列的試驗,形成了一套高效、適合規(guī)?;a、農藝、農機相結合的簡約化栽培技術,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山藥產業(yè)化發(fā)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0021]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2]SlOl:采用I米、1.2米、1.5米三個深度梯度進行打孔深度測試,通過三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最后通過收獲產品器官的平均長度來確定打孔深度;采用15、20、25三個株距進行比較,采用三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確立最后的合理密度,根據開溝機的寬度,確定合理的行距,收獲時開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左右;
[0023]S102:采用稻殼、粉碎麥秸、木屑三種填充物進行測試,采用三因素、三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根據填充物的保水程度,腐爛程度,結合經濟實用,最后確定選用何種填充物;
[0024]S103:根據山藥的生長習性,地下部20-30厘米為主要的營養(yǎng)吸收部位,根據株距,采用穴施、條施距離植株20厘米處的兩種施肥方法,檢驗是否小株距采用條施,大株距采用穴施;
[0025]S104:使用窖式栽培直觀地觀察,填充物的保水能力,以及合適的灌水時間與次數;
[0026]S105:進行種植,增加品種數量,檢驗是否所有品種都適合于栽培模式,最后通過產量和商品性來檢驗栽培模式的可行性。
[0027]本發(fā)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28]供試材料為汾SY06 —18,平均須根數為33,成熟塊莖的平均長度為88.4cm,成熟塊莖的平均直徑為7.2cm,最大直徑為9.4cm,屬于高產、優(yōu)質材料;試驗地為沙壤土 ;[0029] 步驟一,采用I米、1.2米、1.5米三個深度梯度進行打孔深度測試,小區(qū)面積為
6.7X10 m%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三次重復,最后對收獲的成熟塊莖進行考種,結果得出采用打孔種植均比傳統(tǒng)栽培模式下產品器官的平均長度要增加1.23% ;由此確定打孔深度適當增加為1.2米;采用15、20、25三個株距進行比較,分別編號為A15、A2(l、A25,小區(qū)面積為6.7X10 m%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三次重復,最后進行測產,平均產量最高為編號A15250.5kg,其次為編號A25201kg,編號A15174kg產量最低且成熟塊莖的商品性最差,由此確立合理的株距為20 Cm,根據開溝機的寬度,確定合理的行距為80 Cm,收獲時開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
[0030]步驟二,采用稻殼、粉碎麥秸、木屑三種填充物進行測試,分別編號為A、B、C采用三因素、三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為6.7X10 m2 ;試驗期間進行田間觀察,生長后期9月初,編號A生長正常,編號B和C地上部分莖蔓少數出現發(fā)黃枯萎,對發(fā)黃植株進行挖掘,發(fā)現地下部分填充物周圍小面積形成積水,編號B填充物開始發(fā)霉,結合經濟實用,最后確定選用稻殼作為填充物既經濟又利于山藥的生長,且方便收獲;
[0031]步驟三,根據山藥的生長習性,地下部20-30厘米為主要的營養(yǎng)吸收部位,根據株距,采用穴施、條施距離植株20厘米處的兩種施肥方法,設計小區(qū)面積為6.7X10 Hf,通過5次重復,做產量比較,最后確定采用小株距條施;
[0032]步驟四,挖三個3 X 3 X 3m3的小窖,分別編號1、2、3,在I號窖內使用木屑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在2號窖內使用粉碎麥秸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在3號窖內使用稻殼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于6月底進行第一次澆水,15天后觀察木屑的保水能力最強,麥秸次之,但三者的保水能力均比土壤好,25天后觀察發(fā)現木屑和麥秸均少量發(fā)霉,只有稻殼既保水又排澇;35天后繼續(xù)觀察使用稻殼栽培的山藥周圍仍保持微濕,而未使用稻殼做填充物的栽培山藥周圍比較干燥;由此得出結論,使用稻殼作為填充物保水性好,可減少灌溉次數I~2次,即6月底澆水后,8月中旬再澆一次;
[0033]步驟五,播種,收獲;4月5日以后進行打孔,每隔20 cm打一個孔、孔內添加稻殼;4月10日進行播種,播種時將山藥栽子的芽點對準洞孔中心進行擺放,然后覆土;選用汾SY06 —18、日本山藥、孝義梧桐山藥、牛腿山藥、鎮(zhèn)平山藥5個優(yōu)良的品種進行栽培;10月份以后山藥蔓子開始發(fā)黃枯萎,此時山藥基本停止生長,便可收獲;收獲時,用開溝機開出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收獲工人站在溝行間輕輕拔出成熟山藥即可;從5個供試品種中隨機各選出30個收獲的山藥進行考種;考種內容包括:單株重、塊莖長、塊莖粗、須根條數;并目測須根的粗細;考種結果如下:
[0034]簡約化栽培考種結果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通過機械打孔結合孔內添加稻殼、粉碎麥秸、木屑填充物的方法,對山藥的栽培密度、打孔深度、灌溉量、追肥方法進行試驗,記錄密度、深度、灌水量、填充物成本一系列數據,通過產量和生產成本確定并最終形成配套的栽培模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供試材料為汾SY06 —18,平均須根數為33,成熟塊莖的平均長度為88.4cm,成熟塊莖的平均直徑為7.2cm,最大直徑為9.4cm,屬于高產、優(yōu)質材料;試驗地為沙壤土 ; 步驟一,采用I米、1.2米、1.5米三個深度梯度進行打孔深度測試,小區(qū)面積為6.7X10m2,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三次重復,最后對收獲的成熟塊莖進行考種,結果得出采用打孔種植均比傳統(tǒng)栽培模式下產品器官的平均長度要增加1.23% ;由此確定打孔深度適當增加為1.2米;采用15、20、25三個株距進行比較,分別編號為A15、A2Q、A25,小區(qū)面積為6.7X10m2,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三次重復,最后進行測產,平均產量最高為編號A15250.5kg,其次為編號A25201kg,編號A15174kg產量最低且成熟塊莖的商品性最差,由此確立合理的株距為20 Cm,根據開溝機的寬度,確定合理的行距為80 Cm,收獲時開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 步驟二,采用稻殼、粉碎麥秸、木屑三種填充物進行測試,分別編號為A、B、C采用三因素、三次重復、隨機 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為6.7X10 IIf ;試驗期間進行田間觀察,生長后期9月初,編號A生長正常,編號B和C地上部分莖蔓少數出現發(fā)黃枯萎,對發(fā)黃植株進行挖掘,發(fā)現地下部分填充物周圍小面積形成積水,編號B填充物開始發(fā)霉,結合經濟實用,最后確定選用稻殼作為填充物既經濟又利于山藥的生長,且方便收獲; 步驟三,根據山藥的生長習性,地下部20-30厘米為主要的營養(yǎng)吸收部位,根據株距,采用穴施、條施距離植株20厘米處的兩種施肥方法,設計小區(qū)面積為6.7 X 10 Hf,通過5次重復,做產量比較,最后確定采用小株距條施; 步驟四,挖三個3X3X3m3的小窖,分別編號1、2、3,在I號窖內使用木屑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在2號窖內使用粉碎麥秸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在3號窖內使用稻殼作為填充物栽培山藥,于6月底進行第一次澆水,15天后觀察木屑的保水能力最強,麥秸次之,但三者的保水能力均比土壤好,25天后觀察發(fā)現木屑和麥秸均少量發(fā)霉,只有稻殼既保水又排澇;35天后繼續(xù)觀察使用稻殼栽培的山藥周圍仍保持微濕,而未使用稻殼做填充物的栽培山藥周圍比較干燥;由此得出結論,使用稻殼作為填充物保水性好,可減少灌溉次數I~2次,即`6月底澆水后,8月中旬再澆一次; 步驟五,播種,收獲;4月5日以后進行打孔,每隔20cm打一個孔、孔內添加稻殼;4月10日進行播種,播種時將山藥栽子的芽點對準洞孔中心進行擺放,然后覆土 ;選用汾SY06—`18、日本山藥、孝義梧桐山藥、牛腿山藥、鎮(zhèn)平山藥5個優(yōu)良的品種進行栽培;10月份以后山藥蔓子開始發(fā)黃枯萎,此時山藥基本停止生長,便可收獲;收獲時,用開溝機開出I米深溝后剛好側露出山藥3厘米,收獲工人站在溝行間輕輕拔出成熟山藥即可;從5個供試品種中隨機各選出30個收獲的山藥進行考種;考種內容包括:單株重、塊莖長、塊莖粗、須根條數;并目測須根的粗細; 以此來檢驗多數品種都適合于該栽培模式,最后通過產量和商品性來檢驗栽培模式的可行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采用機械打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藝農機相結合簡約化栽培山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五中,由考種結果可知,單株重平均增加:汾SY06—18平均增加7g,日本山藥平均增加6g,孝義梧桐山藥平均增加5g,牛腿山藥平均增加6g,鎮(zhèn)平山藥平均增加5g ;塊莖長度平均增加:汾SY06 —18平均增加0.6cm,日本山藥平均增加0.4cm,孝義梧桐山藥平均增加0.4cm,牛腿山藥平均增加0.7cm,鎮(zhèn)平山藥平均增加0.5cm ;由此帶來產量平均增加:汾SY06 —18增加29.26kg/畝,日本山藥增加25.08kg/畝,孝義梧桐山藥增加20.9kg/畝,牛腿山藥增加25.08kg/畝,鎮(zhèn)平山藥增加20.9kg/畝;按6元/kg計算,經濟效益至少可增加125元/畝。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947436SQ201410198767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王耀琴 申請人: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