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植物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楠竹耐瘠耐旱豐產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楠竹又可稱為毛竹,楠竹實際上是毛竹中最名貴,最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一種實用竹;在中國300多種木本竹類植物引屬中,楠竹是生長最快,材質最好,用途最多,經濟價值最大,種植面積最大的竹種,楠竹生長快,適應性強,恢復一棵60英尺高的樹木需要1年的時間,而一棵60英尺的楠竹只需59天即可再生,楠竹大面積的種植推廣能防止水土流失,調節(jié)局部小氣候,凈化空氣,美化環(huán)境,并且成林時間較木材而言大為縮短。同時楠竹也是我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也最重要的竹種,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yōu)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制成玉蘭片、筍干、筍衣等。
安順市地處東經105°13′~106°34′,北緯25°21′~26°38′之間,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qū),為多石貧瘠山區(qū);目前多石貧瘠山區(qū)“缺林缺水缺土”,生存環(huán)境瀕臨崩潰,出現“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的窘境。所以根據楠竹的生物特性,結合多石貧瘠山區(qū)土壤,發(fā)明出科學的楠竹種植方法,是目前農戶和市場所希望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楠竹耐瘠耐旱豐產的種植方法,通過整地、栽植、苗木管理、病蟲害管理來實現,因地制宜地移石換土、土壤培肥及科學防治病蟲害,達到有效成林和豐產,將使多石山區(qū)、石漠化區(qū)脆弱得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有效改善。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楠竹耐瘠耐旱豐產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
在夏季5-6月份,在坡地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挖栽填穴,規(guī)格為長1m、寬1m、高0.6m,株行間距為5.5×6.5m,將不合適的槳土挖出,換上肥沃并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用水把栽填穴澆透,放底肥,每畝施用1500-2500kg腐熟的農家肥,待栽植;
2)栽植
母竹的選擇和處理:在當地優(yōu)良竹林中選擇4~5年生,竹鞭處于壯齡階段,鞭色鮮黃、鞭芽飽滿、鞭根健全的竹株做母竹,以胸徑4.5~6cm、生長健壯、枝葉繁茂、分枝較低、節(jié)間均勻、無病蟲害的林緣或疏林中的竹子為母竹;母竹挖好后保留3~5盤竹枝,在最上一盤枝上6~10cm處,用快刀將竹梢削去,切口要平滑,不能劈裂,以減少水分蒸發(fā),進行處理后,待栽種;
栽種:在10月中下旬時進行栽植,栽植時先視竹蔸大小和來去鞭長度,在已回填好的栽填穴內挖一小栽培坑,栽培坑的深度以母竹放入后仍有10~13cm深的空間為宜,然后將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盡量勿使母竹所帶宿土散落,在母竹根部噴灑少量濃度為0.05%-0.1%的細胞分離素溶液,將未回填完的心土進行覆土,覆土要拍碎大的土塊,并防止踏傷鞭根和筍芽,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5cm以上,覆土后栽培坑呈饅頭狀;
3)苗木管理
頭3-4年種的楠竹幼林,主要進行除草松土,砍除小竹及奇形竹,適時施肥、護筍養(yǎng)竹,在5~6月份進行第1次施肥,在10月份進行第2次施肥,幼林采用挖溝施肥,楠竹幼林管護中做到不挖冬筍、保護春筍,及時挖除退筍,并注意春筍出土后,林內禁止放牧;
楠竹成林后,砍山每年2次,每3年墾復深翻1次;除林內雜草灌木、細小竹、老竹,砍山以5~9月為宜,墾復在秋、冬季進行,墾復深度21~25cm,每年采用撒施追施2次,第1次2月施肥,第2次是在9月施肥。
4)病蟲害管理
蟲害主要有剛竹毒蛾和竹筍泉蠅等,通過化學防治方法以及挖除受害析退筍,殺死幼蟲,加強竹林撫育,消除害蟲棲息場所,保持林地衛(wèi)生來防治。
進一步的,步驟1)中底肥為每畝施用1800-2300kg腐熟的農家肥。
進一步的,步驟2)中細胞分裂素溶液的濃度為0.07%。
進一步的,步驟2)中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5cm-8cm。
進一步的,步驟3)中楠竹幼林每年第1次施肥每畝15Kg尿素、5kg磷肥,第2次施肥每畝40kg復合肥。
進一步的,步驟3)中楠竹成林每年第1次施肥每畝15Kg碳氨、2kg磷肥、1kg鉀肥,第2次施肥每畝30kg復合肥。
進一步的,步驟4)中化學防治方法為選用3.5%的綠色高氯乳1300~1500倍液,進行林間噴霧防治,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1500倍液噴灑。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通過在整地時將栽填穴中不適合楠竹生長的土壤置換成肥沃并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給多石貧瘠山區(qū)楠竹種植提供了土地條件,摒棄傳統(tǒng)的方法即先移栽再澆水,因為多石山區(qū),水易流到竹苗的四周而流失掉,苗沒有充分與澆的水接觸,而不能成活,采用先用水把栽填穴澆透,再栽竹,有利于母竹的發(fā)芽和竹苗水分的供給,同時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5cm-10cm,能保證母竹發(fā)芽長度均勻,利于管理。此外,本發(fā)明的培育方法以腐熟的農家肥為底肥,以化肥追肥,加上化學防治和林間管理,使得楠竹林豐產豐收,比多石貧瘠山區(qū)傳統(tǒng)種植楠竹產出明顯提高,媲美肥沃平整地塊的楠竹產出,為貧瘠地區(qū)發(fā)展生態(tài)、經濟雙贏的提供了有效途徑,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于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達幫鄉(xiāng)關坪村境內實施。
實施例1
1)整地
在夏季5-6月份,在坡地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挖栽填穴,規(guī)格為長1m、寬1m、高0.6m,株行間距為5.5×6.5m,將不合適的槳土挖出,換上肥沃并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用水把栽填穴澆透,放底肥,每畝施用1500kg腐熟的農家肥,待栽植;
2)栽植
母竹的選擇和處理:在當地優(yōu)良竹林中選擇4~5年生,竹鞭處于壯齡階段,鞭色鮮黃、鞭芽飽滿、鞭根健全的竹株做母竹,以胸徑4.5~6cm、生長健壯、枝葉繁茂、分枝較低、節(jié)間均勻、無病蟲害的林緣或疏林中的竹子為母竹;母竹挖好后保留3~5盤竹枝,在最上一盤枝上6~10cm處,用快刀將竹梢削去,切口要平滑,不能劈裂,以減少水分蒸發(fā),進行處理后,待栽種;
栽種:在10月中下旬時進行栽植,栽植時先視竹蔸大小和來去鞭長度,在已回填好的栽填穴內挖一小栽培坑,栽培坑的深度以母竹放入后仍有10~13cm深的空間為宜,然后將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盡量勿使母竹所帶宿土散落,在母竹根部噴灑少量濃度為0.05%的細胞分離素溶液,將未回填完的心土進行覆土,覆土要拍碎大的土塊,并防止踏傷鞭根和筍芽,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10cm,覆土后栽培坑呈饅頭狀;
3)苗木管理
頭2-4年種的楠竹幼林,主要進行除草松土,砍除小竹及奇形竹,適時施肥、護筍養(yǎng)竹,在5~6月份進行第1次施肥,施肥每畝15Kg尿素、5kg磷肥,在10月份進行第2次施肥,每畝施用40kg復合肥,幼林采用挖溝施肥,楠竹幼林管護中做到不挖冬筍、保護春筍,及時挖除退筍,并注意春筍出土后,林內禁止放牧;
楠竹成林后,砍山每年2次,每3年墾復深翻1次;除林內雜草灌木、細小竹、老竹,砍山以5~9月為宜,墾復在秋、冬季進行,墾復深度21~25cm,每年采用撒施追施2次,第1次2月施肥,每畝15Kg碳氨、2kg磷肥、1kg鉀肥,第2次是在9月施肥,每畝施用30kg復合肥;
4)病蟲害管理
蟲害主要有剛竹毒蛾和竹筍泉蠅等,通過化學防治方法即選用3.5%的綠色高氯乳1300~1500倍液,進行林間噴霧防治,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1500倍液噴灑,以及挖除受害析退筍,殺死幼蟲,加強竹林撫育,消除害蟲棲息場所,保持林地衛(wèi)生來防治。
實施例2
底肥用量為每畝施用2500Kg的腐熟農家肥,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0.1%,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5cm-8cm,其余操作按照實施例1進行。
實施例3
底肥用量為每畝施用2300Kg的腐熟農家肥,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0.06%,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5cm-8cm,其余操作按照實施例1進行。
實施例4
底肥用量為每畝施用1800Kg的腐熟農家肥,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0.07%,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9cm,其余操作按照實施例1進行。
實施例5
底肥用量為每畝施用1500Kg的腐熟農家肥,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0.1%,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9cm,其余操作按照實施例1進行。
實施例6
底肥用量為每畝施用2500Kg的腐熟農家肥,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0.05%,覆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高5cm-8cm,其余操作按照實施例1進行。
對照例
坡地傳統(tǒng)種植法:除去栽植穴不需換土,不用細胞分離素溶液處理母竹外,其余條件按照實施例1-實施例6所述條件在同等條件下坡地種植。
平整肥沃土地種植法:除去栽植穴不需換土外,其余條件按照實施例1-實施例6所述條件在同等條件下坡地種植。
結果對比:在母竹成活率方面,實施例97.5%-99.9%,其中實施例3和實施例4成活率達99.9%,坡地傳統(tǒng)種植法17%-40%,平整肥沃土地種植法98.0%-99.9%;楠竹幼林方面,楠竹成林方面,實施例平均每畝竹度190-220根,坡地傳統(tǒng)種植法平均每畝竹度120-140根,平整肥沃土地種植法平均每畝竹度200-23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