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免耕開溝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以全旋模式為主,打亂了土壤自下而上的肥力梯度,改變了原有良好的土壤結(jié)構(gòu),作物根茬固土能力下降,造成土壤板結(jié)。實現(xiàn)保護性耕作是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方向,而免耕是保護性耕作的核心。開溝裝置是免耕的關(guān)鍵結(jié)構(gòu),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土壤黏重板結(jié),對開溝機適用性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作業(yè)過程中土壤碎土率不高,易造成擁堵,無法滿足免耕開溝機開溝、覆土需要。現(xiàn)有的農(nóng)業(yè)開溝裝置多為果園開溝機械,作業(yè)效率低,并且現(xiàn)有的開溝刀盤結(jié)構(gòu)復雜,且均為單一式,無法滿足雙邊拋土式免耕開溝機需要。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能一次性完成開溝、覆土功能的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shè)計的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包括中央齒輪箱、通過鏈傳動裝置與所述中央齒輪箱連接的換向齒輪箱、連接在所述換向齒輪箱前軸上的前開溝刀盤及連接在所述換向齒輪箱后軸上的后開溝刀盤,且所述換向齒輪箱前軸與所述換向齒輪箱后軸上下錯開布置;
所述前開溝刀盤包括第一圓形底座、通過第一圓柱連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圓形底座中間部位的第一刀座、多個沿圓周均勻布置在所述第一圓柱連接件外周緣上的第一拋土片及多對分別通過第一定位座沿圓周均勻布置在所述第一刀座上的開溝刀片組,所述第一圓形底座的第一中心軸孔套置在所述前軸上;每對所述開溝刀片組包括刃口向后的第一開溝刀片及刃口向前的第二開溝刀片,且所述第二開溝刀片位于所述第一開溝刀片的前方;
所述后開溝刀盤包括第二圓形底座、通過第二圓柱連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圓形底座中間部位的第二刀座、多個沿圓周均勻布置在所述第二圓柱連接件外周緣上的第二拋土片、多個分別通過第二定位座且刃口向前沿圓周均勻布置在所述第二刀座上的第三開溝刀片及多個分別通過螺栓且刃口向前沿圓周均勻布置在所述第二圓形底座前表面上的第四開溝刀片,所述第二圓形底座的第二中心軸孔套置在所述后軸上,多個所述第三開溝刀片和多個所述第四開溝刀片沿圓周錯開均勻布置。
進一步地,多對所述開溝刀片組與多個所述第一拋土片一一對應布置,每對所述開溝刀片組位于所對應的所述第一拋土片正前方,且所述第一開溝刀片刃口位于所述第一拋土片端部的外側(cè);同理,多個所述第三開溝刀片與多個所述第二拋土片一一對應布置,每個所述第三開溝刀片位于所對應的所述第二拋土片正后方,且所述第三開溝刀片刃口位于所述第二拋土片端部的外側(cè)。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第一拋土片的拋土方向相同且順時針布置,每個所述第一拋土片的側(cè)邊焊接在所述第一圓形底座上;同理,多個所述第二拋土片的拋土方向相同且順時針布置,每個所述第二拋土片的側(cè)邊焊接在所述第二圓形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柱連接件的水平軸線均穿過所述第一圓形底座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刀座的中心;同理,所述第二圓柱連接件的水平軸線均穿過所述第二圓形底座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刀座的中心。
進一步地,所述前開溝刀盤與所述后開溝刀片的中心距為50~60mm。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開溝刀片的折彎角β為115°~120°,所述第二開溝刀片的折彎角α為85°~90°,且每對所述開溝刀片組的安裝角度γ為15°~20°;所述第三開溝刀片的折彎角β為115°~120°,且安裝角度γ為15°~20°;所述第四開溝刀片的折彎角ε為145°~150°,且安裝角ω為40°~45°。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形底座和所述第二圓形底座的回轉(zhuǎn)半徑均為90~100mm;所述第一拋土片和所述第二拋土片的回轉(zhuǎn)半徑均為125~130mm;所述第一開溝刀片和第三開溝刀片的回轉(zhuǎn)半徑均為150~155mm;所述第二開溝刀片回轉(zhuǎn)半徑為95~100mm;所述第四開溝刀片的回轉(zhuǎn)半徑為120~125mm。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的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形成中間開溝、兩邊拋土式免耕開溝裝置,依靠前開溝刀盤開出半圓形溝型,并將土壤向機具前進方向左邊拋灑,后開溝刀盤通過換向齒輪箱改變轉(zhuǎn)向并與前刀盤上下交錯排布,使土壤向機具前進方向右邊拋灑最終作業(yè)形成寬300~320mm、深180~200mm溝型;前開溝刀盤和后開溝刀盤形成前后組合式刀盤,分四次刀片進給一次性完成開溝、覆土的功能,且土壤碎土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前開溝刀盤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圖2俯視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后開溝刀盤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俯視示意圖;
圖6為圖2中第二開溝刀片折彎角示意圖;
圖7為圖2中第一開溝刀片折彎角示意圖;
圖8為圖4中第四開溝刀片折彎角示意圖
圖9為圖4中第四開溝刀片安裝角度示意圖;
圖10為圖2中開溝刀片組在第一刀座上的安裝角度示意圖。
圖中:中央齒輪箱1、鏈傳動裝置2、換向齒輪箱3(其中:前軸3.1、后軸3.2)、前開溝刀盤4(其中:第一圓形底座4.1、第一圓柱連接件4.2、第一刀座4.3、第一定位座4.4、第二開溝刀片4.5、第一開溝刀片4.6、第一拋土片4.7、第一中心軸孔4.8)、后開溝刀盤5(其中:第二圓形底座5.1、第二圓柱連接件5.2、第二刀座5.3、第二定位座5.4、第三開溝刀片5.5、第四開溝刀片5.6、第二拋土片5.7、第二中心軸孔5.8)、鏈輪6、軸承座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包括中央齒輪箱1、通過鏈傳動裝置2與中央齒輪箱1連接的換向齒輪箱3、連接在換向齒輪箱3前軸3.1上的前開溝刀盤4及連接在換向齒輪箱3后軸3.2上的后開溝刀盤5,其中,中央齒輪箱1通過拖拉機后輸出軸提供動力,而鏈傳動裝置2為換向齒輪箱3提供動力,換向齒輪箱3的前軸3.1依次穿過鏈傳動裝置2的鏈輪6和軸承座7直至前軸3.1端部與前開溝刀盤4相連,且換向齒輪箱3前軸3.1與換向齒輪箱3后軸3.2上下錯開布置,使得前開溝刀盤4與后開溝刀片5上下錯開布置,且前開溝刀盤4與后開溝刀片5的中心距為50~60mm。
結(jié)合圖2和圖3所示,前開溝刀盤4包括第一圓形底座4.1、通過第一圓柱連接件4.2固定在第一圓形底座4.1中間部位的第一刀座4.3、多個沿圓周均勻布置在第一圓柱連接件4.2外周緣上的第一拋土片4.7及多對分別通過第一定位座4.4沿圓周均勻布置在第一刀座4.3上的開溝刀片組,第一圓形底座4.1的第一中心軸孔4.8套置在前軸3.1上,第一圓柱連接件4.2的水平軸線均穿過第一圓形底座4.1的中心和第一刀座4.3的中心;其中,每對開溝刀片組包括刃口向后的第一開溝刀片4.6及刃口向前的第二開溝刀片4.5,第二開溝刀片4.5位于第一開溝刀片4.6的前方,且第二開溝刀片4.5的刃背與第一開溝刀片4.6的刃背呈背對背連接通過第一定位座4.4固定在第一刀座4.3上。本實施例中,開溝刀片組采用三對,同理,第一拋土片4.7也為三個;三對開溝刀片組與三個第一拋土片4.7一一對應布置,即每一對開溝刀片組對應一個第一拋土片4.7,每對開溝刀片組位于所對應的第一拋土片4.7正前方,且第一開溝刀片4.6刃口位于第一拋土片4.7端部的外側(cè),即第一拋土片4.7的端部不會與第一開溝刀片4.6的刃口發(fā)生干涉;同時,三個第一拋土片4.7的拋土方向相同且順時針布置,且每個第一拋土片4.7的側(cè)邊均焊接在第一圓形底座4.1上。
結(jié)合圖4、圖5所示,后開溝刀盤5包括第二圓形底座5.1、通過第二圓柱連接件5.2固定在第二圓形底座5.1中間部位的第二刀座5.3、多個沿圓周均勻布置在第二圓柱連接件5.2外周緣上的第二拋土片5.7、多個分別通過第二定位座5.4且刃口向前沿圓周均勻布置在第二刀座5.3上的第三開溝刀片5.5及多個分別通過螺栓且刃口向前沿圓周均勻布置在第二圓形底座5.1前表面上的第四開溝刀片5.6;第二圓形底座5.1的第二中心軸孔5.8套置在后軸3.2上,第二圓柱連接件5.2的水平軸線均穿過第二圓形底座5.1的中心和第二刀座5.3的中心,多個第三開溝刀片5.5和多個第四開溝刀片5.6沿圓周錯開均勻布置。本實施例中,第三開溝刀片5.5、第四開溝刀片5.6及第二拋土片5.7均采用三個,三個第三開溝刀片5.5和三個第四開溝刀片5.6沿圓周錯開均勻布置,三個第三開溝刀片5.5與三個第二拋土片5.7一一對應布置,即每一個第三開溝刀片5.5對應一個第二拋土片5.7,每個第三開溝刀片5.5位于所對應的第二拋土片5.7正后方,且第三開溝刀片5.5刃口位于第二拋土片5.7端部的外側(cè),即第二拋土片5.7的端部不會與第三開溝刀片5.5的刃口發(fā)生干涉;同時,三個第二拋土片5.7的拋土方向相同且順時針布置,每個第二拋土片5.7的側(cè)邊均焊接在第二圓形底座5.1上。
第一開溝刀片2的折彎角β為115°~120°(如圖7所示),第二開溝刀片1的折彎角α為85°~90°(如圖6所示),且每對開溝刀片組的安裝角度γ為15°~20°(如圖10所示);第三開溝刀片的折彎角β為115°~120°(如圖7所示),且安裝角度γ為15°~20°(如圖10所示);第四開溝刀片8的折彎角ε為145°~150°(如圖8所示),且安裝角ω為40°~45°(如圖9所示)。并且,第一圓形底座4.1和第二圓形底座5.1的回轉(zhuǎn)半徑均為90~100mm,優(yōu)選為100mm;第一拋土片4.7和第二拋土片5.7的回轉(zhuǎn)半徑均為125~130mm;第一開溝刀片4.6和第三開溝刀片5.5的回轉(zhuǎn)半徑均為150~155mm;第二開溝刀片4.5回轉(zhuǎn)半徑為95~100mm;第四開溝刀片5.6的回轉(zhuǎn)半徑為120~125mm。
上述第一圓形底座12和第二圓形底座結(jié)構(gòu)相同,第一圓柱連接件11與第二圓柱連接件結(jié)構(gòu)也相同,同理,第一刀座9與第二刀座的結(jié)構(gòu)相同;并且,第一開溝刀片與第二開溝刀片也是相同的刀片。
作業(yè)時,由拖拉機后輸出軸連接中央齒輪箱1提供動力,經(jīng)鏈傳動裝置2傳遞動力給換向齒輪箱3,通過與換向齒輪箱3的連接,由前開溝刀盤4的第二開溝刀片4.5以安裝角度γ為15°~20°的入土角作業(yè)形成回轉(zhuǎn)半徑為95~100mm溝型,第一開溝刀片4.6以安裝角度γ為15°~20°的入土角作業(yè)形成回轉(zhuǎn)半徑為150~155mm溝型,土壤由第一拋土片4.7拋出;前開溝刀盤4作業(yè)形成半圓形溝型,并將土壤向機具前進方向左邊拋灑;經(jīng)換向齒輪箱3轉(zhuǎn)變旋轉(zhuǎn)方向,后開溝刀盤5的第四開溝刀片5.6以安裝角ω為40°~45°的入土角作業(yè)形成深170mm~175mm溝型,第三開溝刀片5.5以安裝角度γ為15°~20°的入土角作業(yè)形成最終寬300~320mm、深180~200mm溝型,土壤由第二拋土片10拋出;作業(yè)形成投影為月牙形溝型,使土壤向機具前進方向右邊拋灑,分四次刀片進給一次性完成開溝、覆土的功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雙邊拋土式免耕開畦溝裝置,形成中間開溝、兩邊拋土式免耕開溝裝置,依靠前開溝刀盤開出半圓形溝型,并將土壤向機具前進方向左邊拋灑,后開溝刀盤通過換向齒輪箱改變轉(zhuǎn)向并與前刀盤上下交錯排布,使土壤向機具前進方向右邊拋灑最終作業(yè)形成寬300~320mm、深180~200mm溝型;前開溝刀盤和后開溝刀盤形成前后組合式刀盤,分四次刀片進給一次性完成開溝、覆土的功能,且土壤碎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