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仿生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秧機,特指系一種仿生插秧機。
現(xiàn)有的插秧機,雖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工作效率高等優(yōu)點,但由于結(jié)構(gòu)上的原因,始終存在著均勻率低、漏插率較高,對秧苗的傷損程度較大,使機器插秧的成活率較低等缺點,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一定的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均勻率高,漏插率低,對秧苗損傷程度小的仿生插秧機。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附圖3為附
圖1的A-A剖視圖參見附
圖1、2、3,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Ⅰ,動力部分Ⅱ、送秧、分秧機構(gòu)Ⅲ、插秧機構(gòu)Ⅳ,所述動力部分Ⅱ由搖桿1、傳動桿2、3組成,搖桿1安裝在機架Ⅰ上,傳動桿2的一端與搖桿1的一端鉸接,另一端鉸接在傳動桿3的一端,傳動桿3的另一端鉸接在機架Ⅰ上;送秧分秧機構(gòu)由齒輪軸4,輸送帶5,秧槽6,分秧板13、14,梳秧瓜8組成,齒輪軸4安裝在機架Ⅰ上,其兩端各裝有一個齒輪9,中間裝有四——八個滾輪11,齒輪9可通過設于搖桿1上的齒瓜10推動而旋轉(zhuǎn),在機架Ⅰ上還設有一從動軸12,輸送帶5繞裝在從動軸12與齒輪軸4上的滾輪11上,秧槽6固裝在機架Ⅰ上并外于輸送帶5的上方,在秧槽6的端部兩側(cè)各設有一分秧板13、14分秧板13、14可通過安裝在機架Ⅰ上并通過軟索28與傳動桿2相連的控制桿15、16控制其張開與收攏,梳秧瓜8鉸裝在機架Ⅰ上的定位板17上,并通過設于連接桿2上的凸齒18撥動其繞鉸接點上、下擺動;插秧機構(gòu)Ⅵ由秧瓜架19,秧瓜20,連接桿21、25、下擺架22組成,秧瓜架19的一端嵌裝在機架Ⅰ上的豎直桿23的導向槽內(nèi),另一端鉸接在下擺架22的一端,下擺架22的另一端鉸接在機架Ⅰ上,秧瓜20由兩根仿人手指形狀的秧瓜組成并插裝在設于秧瓜架19上的定位管24內(nèi),連接桿21通過導向環(huán)26套裝在下擺架22上并通過V型夾與秧瓜20的上部鉸接,連接桿25的一端固裝在連接桿21上,另一端鉸接在連接桿3上,并通過連接桿21、25、3及與秧瓜20鉸接的V型夾的協(xié)調(diào)運動,控制秧瓜20的張開與閉合,實現(xiàn)夾秧和插秧的目的。
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向前搖動搖桿1,設于搖桿1上的齒瓜10推動齒輪9轉(zhuǎn)動,帶動齒輪軸4上的滾輪11旋轉(zhuǎn)從而使繞裝在滾輪11與從動軸12上的輸送帶5向前移動,間斷地將秧苗送至分秧板13、14之間,且在傳動桿2的作用下,通過控制桿15、16將分秧板打開,將秧苗分出,與此同時,與搖桿1鉸接的傳動2將動力傳至連接桿3,下擺架22,連接桿25上,從而協(xié)調(diào)驅(qū)動兩端嵌在機架Ⅰ豎直桿23的導向槽內(nèi)的秧瓜架19向下運動并使秧瓜20打開運動至分秧板13、14處,梳秧瓜8也在傳動桿2上的凸齒18撥動下,繞鉸接點向下旋轉(zhuǎn)至分秧板13、14處。將分秧板13、14分出的秧苗進行梳理,經(jīng)梳理后的秧苗被秧瓜20夾取并垂直向下插入機架Ⅰ下面的泥土中,完成一個插秧動作,然后向后搖動搖桿1,秧瓜架19向上運動,秧瓜打開提起至上止點,同時,分秧板13、14關閉,梳秧瓜8繞鉸接點向上運動至原位、即完成了一個插秧過程,然后將機架向前拖動一個行距,向前搖動搖桿又可完成一個插秧過程,如此往復,即可實現(xiàn)半機械化插秧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由于能自動協(xié)調(diào)分秧、梳秧、持秧、插秧全過程,因此,能有效地完成插秧的工序,且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體積小,重量輕,勞動強度低,生產(chǎn)效率高,漏插率低,均分率高等優(yōu)點,特別適于南方常規(guī)水稻插秧使用。
權利要求一種仿生插秧機,包括機架Ⅰ,動力部分Ⅱ,送秧,分秧機構(gòu)Ⅲ、插秧機構(gòu)Ⅵ,其特征在于動力部分Ⅱ由搖桿1,傳動桿2、3組成;搖桿1安裝在機架Ⅰ上,傳動桿2的一端與搖桿1的一端鉸接,另一端鉸接在傳動桿3的一端,傳動桿3的另一端鉸接在機架Ⅰ上;送秧分秧機構(gòu)由齒輪軸4,輸送帶5,秧槽6,分秧板13、14,梳秧瓜8組成,齒輪軸4安裝在機架Ⅰ上,其兩端各裝有一個齒輪9,中間裝有四-八個滾輪11,齒輪9可通過設于搖桿1上的齒瓜10推動而旋轉(zhuǎn),在機架Ⅰ上還設有一從動軸12,輸送帶5繞裝在從動軸12與齒輪軸4上的滾輪11上,秧槽6固裝在機架Ⅰ上并外于輸送帶5的上方,在秧槽6的端部兩側(cè)各設有一分秧板13、14,分秧板13、14可通過安裝在機架Ⅰ上并通過軟索28與傳動桿2相連的控制桿15、16控制其張開與收攏,梳秧瓜8鉸裝在機架Ⅰ上的定位板17上,并通過設于連接桿2上的凸齒18撥動其繞鉸接點上、下擺動;插秧機構(gòu)Ⅵ由秧瓜架19,秧瓜20,連接桿21、25、下擺架22組成,秧瓜架19的一端嵌裝在機架Ⅰ上的豎直桿23的導向槽內(nèi),另一端鉸接在下擺架22的一端,下擺架22的另一端鉸接在機架Ⅰ上,秧瓜20由兩根仿人手指形狀的秧瓜組成并插裝在設于秧瓜架19上的定位管24內(nèi),連接桿21通過導向環(huán)26套裝在下擺架22上并通過V型夾與秧瓜20的上部鉸接,連接桿25的一端固裝在連接桿21上,另一端鉸接在連接桿3上,并通過連接桿21、25、3及與秧瓜20鉸接的V型夾的協(xié)調(diào)運動,控制秧瓜20的張開與閉合。
專利摘要一種仿生插秧機,主要由機架,動力部分,送秧、分秧機構(gòu),插秧機構(gòu)組成,由動力部分提供動力,使送秧、分秧機構(gòu)及插秧機構(gòu)協(xié)調(diào)動作實現(xiàn)自動分秧、持秧、插秧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仿生插秧機構(gòu),因此,對秧苗損傷小,且插秧機構(gòu)與送秧,分秧機構(gòu)協(xié)調(diào)動作,能有效地完成插秧的全套工序,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體積小,重量輕,勞動強度低,漏插率低,均勻率高,特別適于南方常規(guī)水稻插秧使用。
文檔編號A01C11/02GK2150709SQ932332
公開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3年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2月20日
發(fā)明者黃金凱 申請人:湖南省長沙縣科技實業(yè)開發(f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