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屬于魚苗孵化繁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水產養(yǎng)殖業(yè)得到新的發(fā)展,沿海地區(qū)出現了大量規(guī)?;a養(yǎng)殖場。養(yǎng)殖量的增加帶動了魚種需求,然而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育苗場的發(fā)展嚴重滯后。目前傳統(tǒng)的育苗場,在受精卵清洗,進入孵化桶水流沖洗孵化完成后,要么每個孵化桶需要銜接軟管進行到集苗池集苗,通過人工搬運到標粗池。該流程用水量大;需要人工比較多,勞動強度大;搬運魚苗從集苗池到標粗池,必然再次損耗魚苗,降低魚苗成活率。
[0003]現有的孵化桶,耗水量大,孵化用水往往直接排放,導致了浪費和污染。
[0004]為了保證魚苗的品質和成活率,需要新建或改造升級育苗場。在此背景下,本發(fā)明應運而生。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1、現有的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從孵化桶排出的魚苗需要人工搬運到標粗池,耗費大量人力反復搬運;2、孵化用水往往直接排放,導致了浪費和污染;3、孵化桶內循環(huán)采用水力循環(huán),供水壓力需要大,管道強度需要大,動力損失大;4、孵化桶內水力循環(huán)強度隨時間的推移需要有所減弱,需要通過調整進水閥體開度控制,控制麻煩;5、使用軟管集卵,需要人工逐個池套插排卵管;6、由于孵化時間一般為七天,苗種場常采用高位水池供水孵化模式,耗水量大,育苗過程受外圍水質影響較大。
[0006]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順序連接的孵化桶1、弧形篩3、沉淀蓄水池4、循環(huán)泵6、砂濾7、紫外殺菌燈8 ;所述孵化桶I內設有供氣系統(tǒng)2,沉淀蓄水池4的后端設有加溫器5 ;集苗槽9具有傾斜向下的坡度,末端設有輔助沖洗水管;孵化過程:啟動循環(huán)泵6,水流流入砂濾7,再通過紫外殺菌燈8消毒后,通過孵化桶底部進入孵化桶I,并與供氣系統(tǒng)2共同提供孵化桶內部環(huán)形水流,水流由上排水口溢出流入集水管,通過弧形篩3過濾后,流入沉淀蓄水池4,經過加溫器5加溫調節(jié)后,再通過循環(huán)泵6回用;排苗過程:開啟集苗槽9末端的輔助沖洗水管,關閉進水閥11,開啟排苗閥10,魚苗通過集苗槽9收集后,通過集苗槽進入標粗池分批暫養(yǎng)。
[0008]本技術方案的特點是:提供了一套純物理孵化水流過濾系統(tǒng),不會對魚苗造成任何不利影響,節(jié)約水源,采用曝氣與水流沖擊的雙重作用,進行魚卵孵化,孵化效果更好,有效節(jié)約水源;采用了傾斜向下的集苗槽9,端部的輔助沖洗水管沖水,將落入集苗槽內的育苗及時向前沖,防止魚苗卡在集苗槽上缺水死亡;同時無需人工搬運魚苗,降低勞動強度。
[0009]進一步的,孵化桶I底部的總管12通過三通接頭與排卵分管及進水分管連接,所述進水分管的內徑是排苗分管的內徑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由于采用了供氣系統(tǒng),使得孵化沖擊水流的強度要求降低,通過減小進水分管的內徑,可以降低流量,提高流速,提高水流沖擊力,節(jié)約用水,然而底部作為排苗口,需要較大的管徑,減少魚苗的傷亡率,因此進行上述特殊設置。
[0010]進一步的,所述孵化桶1、弧形篩3、沉淀蓄水池4、紫外殺菌燈8為并聯(lián)的兩組,并由同一循環(huán)泵6提供循環(huán)動力;砂濾7為并聯(lián)的四臺,當其中一臺砂濾罐反沖洗的時候,另外三臺工作,進而保證孵化過程連續(xù)過濾,沒有反沖洗等待時間。
[0011]進一步的,孵化桶地坪低于車間地坪300mm,保持過道無積水。
[00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I)通過有效的利用水資源,減輕人工強度、提高魚苗成活率。
[0014]2)采用了二級物理過濾系統(tǒng),提前繁育時間,減輕車間濕度,大幅度減少繁育用水量;
[0015]3)采用可調空氣輔助攪拌系統(tǒng),降低了提升泵的功率要求,節(jié)約能源,并可以在流量不變的同時方便調節(jié)孵化桶內循環(huán)水流大?。?br>[0016]4)采用特殊的三通結構,既確保減少魚苗的傷亡率,又能提高水流沖擊利用效率。
[0017]4)集苗通過集苗槽,避免了集苗過程的缺氧和魚苗搬運問題,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提高了魚苗成活率。
[0018]5)系統(tǒng)造價相對傳統(tǒng)的孵化繁育系統(tǒng)并未有較大的增加,提高魚苗成活率,更加適用于目前階段國內傳統(tǒng)的孵化繁育系統(tǒng)改造使用。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的第一工藝斷面圖。
[0020]圖2是本發(fā)明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的第二工藝斷面圖。
[0021]圖3是本發(fā)明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的右視圖。
[0022]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
[0023]圖中,1.孵化桶,2.供氣系統(tǒng),3.弧形篩,4.沉淀蓄水池,5.加溫器,6.循環(huán)泵,7.砂濾,8.紫外殺菌燈,9.集苗槽,10.排苗閥,11.進水閥,12.總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25]參見圖1-圖4,一種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順序連接的孵化桶
1、弧形篩3、沉淀蓄水池4、循環(huán)泵6、砂濾7、紫外殺菌燈8 ;所述孵化桶I內設有供氣系統(tǒng)2,沉淀蓄水池4的后端設有加溫器5 ;集苗槽9具有傾斜向下的坡度,末端設有輔助沖洗水管;孵化過程:啟動循環(huán)泵6,水流流入砂濾7,再通過紫外殺菌燈8消毒后,通過孵化桶底部進入孵化桶1,并與供氣系統(tǒng)2共同提供孵化桶內部環(huán)形水流,水流由上排水口溢出流入集水管,通過弧形篩3過濾后,流入沉淀蓄水池4,經過加溫器5加溫調節(jié)后,再通過循環(huán)泵6回用;排苗過程:開啟集苗槽9末端的輔助沖洗水管,關閉進水閥11,開啟排苗閥10,魚苗通過集苗槽9收集后,通過集苗槽進入標粗池分批暫養(yǎng)。
[0026]參見圖4,孵化桶I底部的總管12通過三通接頭與排苗分管及進水分管連接,所述進水分管的內徑是排苗分管的內徑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由于采用了供氣系統(tǒng),使得孵化沖擊水流的強度要求降低,通過減小進水分管的內徑,可以降低流量,提高流速,提高水流沖擊力,節(jié)約用水,然而底部作為排卵口,需要較大的管徑,減少魚苗的傷亡率,因此進行上述特殊設置。
[0027]參見圖3,所述孵化桶1、弧形篩3、沉淀蓄水池4、紫外殺菌燈8為并聯(lián)的兩組,并由同一循環(huán)泵6提供循環(huán)動力;砂濾7為并聯(lián)的四臺,當其中一臺砂濾罐反沖洗的時候,另外三臺工作,另外三臺提高出水量,進而保證孵化過程連續(xù)過濾,沒有反沖洗等待時間。
[0028]本實施例省去集苗池,通過集苗槽,魚苗與孵化水體一同進入標粗池,減少二次搬運,提高成活率,減輕人工強度;孵化桶內采用氣水聯(lián)合循環(huán),減少供水壓力,節(jié)約供水;循環(huán)水泵動力只提供低強度循環(huán)強度,前期高強度循環(huán)通過氣提輔助提供動力,不需要經常調整進水閥體開度;進水口采用小管配水,保證各池進水強度均勻;通過變徑與排苗管三通連接,保證排苗口口徑維持較大尺寸;采用集苗水槽連通孵化桶與標粗池,避免人工逐個池套插排苗管;在放苗前,集苗槽末端提前噴淋,在集苗槽底部形成附流水層,減少初期魚苗隨水流反流脫離水體死亡,并有利于孵化桶放苗末期推流剩余魚苗進入標粗池,有效提供成活率;采用循環(huán)水,能耗并未提高,但大幅度縮減用水量,降低低溫、外圍水質對孵化過程的影響;根據孵化水體特點采用循環(huán)水主要采用二級物理過濾,去除SS,濁度為主,并加以消毒回用,而不采用傳統(tǒng)二級處理采用的生物過濾技術,孵化時間遠低于配需生物過濾所需污泥泥齡;采用4個并列砂濾,在其中一個反沖洗的時候,其他三個出水量承擔的出水量不會出現水壓急增現象;采用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避免了直排,減少了車間內濕度,有利于增加車間其他電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孵化桶地坪低于車間地坪300_,保持過道無積水;標粗池采用塑料管外套直接,方便分批掛網收集魚苗。
[0029]隨著水產品養(yǎng)殖的迅速發(fā)展,優(yōu)良的苗種是保證水產品的最基礎的元素之一。本發(fā)明采用的循環(huán)孵化繁育系統(tǒng),通過有效的利用水資源,減輕人工強度、提高魚苗成活率。本發(fā)明在應用過程中,相對于傳統(tǒng)的孵化繁育,采用了二級物理過濾系統(tǒng),提前繁育時間,減輕車間濕度,大幅度減少繁育用水量;采用可調空氣輔助攪拌系統(tǒng),降低了提升泵的功率要求,節(jié)約能源,并可以在流量不變的同時方便調節(jié)孵化桶內循環(huán)水流大??;集苗通過集苗槽,避免了集苗過程的缺氧和魚苗搬運問題,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提高了魚苗成活率。系統(tǒng)造價相對傳統(tǒng)的孵化繁育系統(tǒng)并未有較大的增加,提高魚苗成活率,更加適用于目前階段國內傳統(tǒng)的孵化繁育系統(tǒng)改造使用。
【主權項】
1.一種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順序連接的孵化桶(1)、弧形篩(3)、沉淀蓄水池(4)、循環(huán)泵¢)、砂濾(7)、紫外殺菌燈(8);所述孵化桶(I)內設有供氣系統(tǒng)(2),沉淀蓄水池(4)的后端設有加溫器(5);集苗槽(9)具有傾斜向下的坡度,末端設有輔助沖洗水管; 孵化過程:啟動循環(huán)泵(6),水流流入砂濾(7),再通過紫外殺菌燈(8)消毒后,通過孵化桶底部進入孵化桶(I),并與供氣系統(tǒng)(2)共同提供孵化桶內部環(huán)形水流,水流由上排水口溢出流入集水管,通過弧形篩(3)過濾后,流入沉淀蓄水池(4),經過加溫器(5)加溫調節(jié)后,再通過循環(huán)泵¢)回用; 排苗過程:開啟集苗槽(9)末端的輔助沖洗水管,關閉進水閥(11),開啟排苗閥(10),魚苗通過集苗槽(9)收集后,通過集苗槽進入標粗池分批暫養(yǎng)。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孵化桶(I)底部的總管(12)通過三通接頭與排苗分管及進水分管連接,所述進水分管的內徑是排卵分管的內徑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O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桶(I)、弧形篩(3)、沉淀蓄水池(4)、紫外殺菌燈(8)為并聯(lián)的兩組,并由同一循環(huán)泵(6)提供循環(huán)動力;砂濾(7)為并聯(lián)的四臺,當其中一臺砂濾罐反沖洗的時候,另外三臺工作,進而保證孵化過程連續(xù)過濾,沒有反沖洗等待時間。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孵化桶地坪低于車間地坪300mm,保持過道無積水。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魚苗孵化繁育系統(tǒng),包括依次順序連接的孵化桶、弧形篩、沉淀蓄水池、循環(huán)泵、砂濾、紫外殺菌燈;所述孵化桶內設有供氣系統(tǒng),沉淀蓄水池的后端設有加溫器;集苗槽具有傾斜向下的坡度,末端設有輔助沖洗水管;孵化過程:啟動循環(huán)泵,水流流入砂濾,再通過紫外殺菌燈消毒后,通過孵化桶底部進入孵化桶,并與供氣系統(tǒng)共同提供孵化桶內部環(huán)形水流,水流由上排水口溢出流入集水管,通過弧形篩過濾后,流入沉淀蓄水池,經過加溫器加溫調節(jié)后,再通過循環(huán)泵回用;排苗過程:開啟集苗槽末端的輔助沖洗水管,關閉進水閥,開啟排苗閥,魚苗通過集苗槽收集后,通過集苗槽進入標粗池分批暫養(yǎng)。
【IPC分類】A01K63/04, A01K61/00
【公開號】CN10490462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25459
【發(fā)明人】王健, 郁蔚文, 周寅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yè)機械儀器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