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nóng)業(yè)育苗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
【背景技術】
[0002]水稻機械化移栽技術是水稻機械化、集約化、規(guī)?;爱a(chǎn)業(yè)化的重要途徑。該技術在日本和韓國已經(jīng)普及,我國尚處于示范推廣階段。水稻機械化移栽是我國種植機械化的主攻方向,但由于與其配套的農(nóng)藝技術體系研宄相對滯后,因此目前生產(chǎn)上該技術未能大面積應用,主要原因在于機插秧育秧要求高,不易育出高素質且符合機插的秧苗,所育的秧苗達標率不高,苗質差、苗不足、苗超齡等問題,嚴重的限制了這一技術的發(fā)展。水稻育秧工廠化、集中化、規(guī)?;呀?jīng)迫在眉睫。
[0003]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為基礎,利用機械化生產(chǎn)線播種,采用溫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一種大規(guī)模育秧方式,是一項新興的農(nóng)業(yè)節(jié)本增效技術。工廠化育秧的秧苗整齊均勻,省工、省肥、省水、省種,是水稻機械化栽培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階段全國開展的工廠化育秧主要以露地和大棚單層育秧為主,由于秧苗秧齡期短,大棚育秧一般都為簡單的鋪在地上,部分地區(qū)采用了簡易多層育秧,但是也由于底層秧苗光照不足、秧苗的養(yǎng)分、水分不足等原因導致育秧成本高、秧苗素質差的問題。與相對成熟的工廠化蔬菜育苗設施相比較,目前我國的工廠化育秧設施設計和成套設備的集成制造均很少。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
[0005]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包括主體框架、床架單元、補光裝置和霧化噴灌裝置,所述主體框架包括若干支撐柱、支桿和橫桿,支撐柱、支桿和橫桿組成上、中、下三層立方體框架,所述床架單元包括第一床架、第二床架和第三床架,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分別滑動安裝于主體框架的上層和下層,第二床架固定安裝于主體框架的中層;所述霧化噴灌裝置懸掛設置于主體框架頂端的橫桿,所述補光裝置設置于主體框架中層O
[0006]為便于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的移動,所述主體框架的上層和下層的支桿上均鋪設有導軌,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上設置有與導軌相適配的滑輪,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沿支桿方向滑動可伸出主體框架外側。
[0007]進一步的,所述霧化噴灌裝置包括霧化噴頭和橡膠軟管,所述橡膠軟管連接于灌溉水罐,所述霧化噴頭向下設置于第一床架的上方。
[0008]進一步的,所述補光裝置包括兩組分別設置于主體框架中層兩側的LED燈組件,所述LED燈組件包括燈管,以及安裝于燈管內的若干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
[0009]進一步的,所述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之間的數(shù)量比為(3?9):1,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在燈管內按照比例均勻間隔排列;這樣有利于水稻秧苗葉綠素的合成,促進秧苗根系的生長,補光裝置與第三床架之間的高度為50?60cm,采用這樣的距離設置既能給育秧苗提供充足光源,又不會燒傷育秧苗,保證實用和安全的要求;為便于移動安裝床架單元以及鋪設育秧苗,補光裝置位于主體框架中層的底面。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主體框架的長度為1.6?1.8米,高度為1.4?1.5米,寬度為1.5?2.0米,為便于安裝、移動以及收納,所述支撐桿、支桿和橫桿之間的連接關系為可拆卸式連接。
[0011]有益效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2](I)本實用新型中的補光裝置能夠在幼苗缺少光照的情況下增加光照,霧化噴灌裝置能夠給幼苗及時補充水分以及養(yǎng)分,且采用霧化噴頭噴灌的水壓相對較小,不會對幼苗產(chǎn)生傷害;
[0013](2)本實用新型整體采用三層立方體結構,既體積小節(jié)省空間,又能夠最大限度地培育最多的幼苗;
[0014](3)本實用新型中的主體框架和床架單元為可拆卸連接,易移動易安裝易收納,使用方便靈活;
[0015](4)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可沿著支桿向主體框架的兩側滑動,形成階梯狀,這樣能夠調整三層床架的光照時間和灌溉量,使得三層床架上的幼苗獲得均勻的光照和水分,最終保證幼苗的培育質量。
[001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巧妙,制造及拆裝方便,成本低,維護方便,占地面積小,使用簡單,也可以應用于其他植物幼苗的培育,適用性廣,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0021]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包括主體框架1、床架單元2、補光裝置3和霧化噴灌裝置4,主體框架I包括若干支撐柱11、支桿12和橫桿13,支撐柱11、支桿12和橫桿13組成上、中、下三層立方體框架,床架單元2包括第一床架21、第二床架22和第三床架23,第一床架21和第三床架23分別滑動安裝于主體框架I的上層和下層,第二床架22固定安裝于主體框架I的中層;霧化噴灌裝置4懸掛設置于主體框架I頂端的橫桿13,補光裝置3設置于主體框架I中層。
[0022]上述主體框架I的上層和下層的支桿12上均鋪設有導軌14,第一床架21和第三床架23上設置有與導軌14相適配的滑輪24,第一床架21和第三床架23沿支桿12方向滑動可伸出主體框架I外側;主體框架I的長度為1.6?1.8米,高度為1.4?1.5米,寬度為1.5?2.0米,這樣的大小尺寸設置,既能夠放置3?4個標準化育秧盤,節(jié)省空間,擺放時也比較省力;支撐桿、支桿12和橫桿13之間的連接關系為可拆卸式連接。
[0023]霧化噴灌裝置4包括霧化噴頭41和橡膠軟管42,橡膠軟管42連接于灌溉水罐,霧化噴頭41向下設置于第一床架21的上方。
[0024]補光裝置3包括兩組分別設置于主體框架I中層兩側的LED燈組件,LED燈組件包括燈管,以及安裝于燈管內的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之間的數(shù)量比為3?9:1,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在燈管內按照比例均勻間隔分布排列,補光裝置3與第三床架23之間的高度為50?60cm,補光裝置3位于主體框架I中層的底面。
[0025]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0026]三層床架上均可以放置需要培育的水稻秧苗育秧盆,在自然環(huán)境所給予的水分和光照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霧化噴灌裝置4和補光裝置3分別給幼苗補給水分和光照,并且可以通過滑動第一床架21和第三床架23來調整三層床架之間的平面以及空間位置關系,進而保證能夠給予三層床架上的秧苗以均勻的水分和光照。
[0027]另外,霧化噴灌裝置4可以通過掛鉤或其他可移動的連接件設置于主體框架I上,以便于移動,這樣既能夠均勻噴灌又可以節(jié)省工件成本。
[0028]而補光裝置3的安裝方式也有多種,例如掛鉤、綁帶綁縛等等。
【主權項】
1.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框架、床架單元、補光裝置和霧化噴灌裝置,所述主體框架包括若干支撐柱、支桿和橫桿,支撐柱、支桿和橫桿組成上、中、下三層立方體框架,所述床架單元包括第一床架、第二床架和第三床架,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分別滑動安裝于主體框架的上層和下層,第二床架固定安裝于主體框架的中層;所述霧化噴灌裝置懸掛設置于主體框架頂端的橫桿,所述補光裝置設置于主體框架中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框架的上層和下層的支桿上均鋪設有導軌,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上設置有與導軌相適配的滑輪,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沿支桿方向滑動可伸出主體框架外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噴灌裝置包括霧化噴頭和橡膠軟管,所述橡膠軟管連接于灌溉水罐,所述霧化噴頭向下設置于第一床架的上方。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光裝置包括兩組分別設置于主體框架中層兩側的LED燈組件,所述LED燈組件包括燈管,以及安裝于燈管內的若干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之間的數(shù)量比為3?9:1,紅光LED燈珠和藍光LED燈珠在燈管內按照比例均勾間隔排列,補光裝置與第三床架之間的高度為50?60cm,補光裝置位于主體框架中層的.1? 曲.。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框架的長度為.1.6?1.8米,高度為1.4?1.5米,寬度為1.5?2.0米,所述支撐桿、支桿和橫桿之間的連接關系為可拆卸式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立體化水稻育秧床架,包括主體框架、床架單元、補光裝置和霧化噴灌裝置,主體框架包括若干支撐柱、支桿和橫桿,支撐柱、支桿和橫桿組成上、中、下三層立方體框架,床架單元包括第一床架、第二床架和第三床架,第一床架和第三床架分別滑動安裝于主體框架的上層和下層,第二床架固定安裝于主體框架的中層;霧化噴灌裝置懸掛設置于主體框架頂端的橫桿,補光裝置設置于主體框架中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巧妙,制造及拆裝方便,成本低,維護方便,占地面積小,使用簡單,也可以應用于其他植物幼苗的培育,適用性廣,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IPC分類】A01G9-24, A01G7-04, A01G9-20
【公開號】CN20456043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227535
【發(fā)明人】雷武生, 楊寶林, 戴金平, 蔡善亞, 趙艷玲, 胡德龍
【申請人】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