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聚酶鏈反應毛細管柱基因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核酸擴增與芯片探針雜交一體化的多聚酶鏈反應(PCR)毛 細管柱基因芯片。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常規(guī)PCR毛細管僅是作為核酸擴增的反應容器,若要對PCR擴增產(chǎn)物做進 一步基因芯片分析,則要將PCR反應產(chǎn)物吸出,加到基因芯片上進行芯片探針雜交分析,該 實驗操作較為繁瑣。而PCR和基因芯片一體化的裝置大多是用MEMS技術制備的微流體芯 片或微流控芯片,該類芯片可以達到樣品處理、PCR擴增、芯片檢測于一體,但是該類芯片有 許多問題尚待解決,例如生產(chǎn)工藝復雜、生產(chǎn)成本高、實用性差。發(fā)明內(nèi)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核酸擴增與芯片探針雜交分析一體化基因芯片生產(chǎn)工藝復雜、生 產(chǎn)成本高、實用性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更容易生產(chǎn)、實用性強、擴增與雜交一體 化的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 是由PCR毛細管反應管和毛細柱基因芯片構成。其特征在于毛細柱基因芯片的毛細柱4 是通過固定尾翼5被固定于毛細管3中。所述PCR毛細管反應管是由反應管蓋1、反應管腔體2和毛細管3組成。所述毛細柱基因芯片是由毛細柱4、固定尾翼5構成。其中,毛細柱4的表面標記 有核酸探針分子6。上述反應管蓋1和反應管腔體2采用聚丙烯材料。上述毛細管3采用玻璃材料。上述毛細柱4采用有機光學材料。上述固定尾翼5采用聚丙烯材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便于生產(chǎn)制備該實用新型在生產(chǎn)中,直接將毛細柱芯片置于PCR毛細管反應 管的毛細管3中,生產(chǎn)操作簡單易行。2、核酸擴增與芯片雜交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在常規(guī)PCR毛細管的基礎上,加入 毛細柱芯片的設計,使核酸擴增與芯片雜交檢測合為一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有更好的實用 性和兼容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的外觀圖;圖2是
圖1的縱剖面圖;圖3是毛細柱芯片縱剖面圖;圖4是毛細柱芯片的縱觀圖[0021]圖中1.反應管蓋,2.反應管腔體,3.毛細管,4.毛細柱,5.固定尾翼,6,核酸探針 分子。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圖2,圖3、圖4,本實用新型——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是由PCR毛細管 反應管和毛細柱基因芯片構成。所述PCR毛細管反應腔是由反應管蓋(1)、反應管腔體(2) 和毛細管(3)組成,其中的毛細管(3)被固定于反應管腔體(2)的低端,PCR擴增反應液在 反應管腔體(2)中混合并于毛細管(3)中進行PCR反應。毛細柱基因芯片的毛細柱(4)的 尾部連接有固定尾翼(5),毛細柱(4)通過固定尾翼(5)被固定于毛細管(3)中,毛細柱表 面通過打點或劃線的方式分別固定有不同的核酸探針分子(6)。在核酸擴增以及雜交檢測 時,打開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的反應管蓋(1),將配好的PCR擴增反應液加到反應管腔體 (2)中,蓋好反應管蓋(1),通過離心將上述反應液離心注入毛細管(3)中,然后將PCR毛細 管柱基因芯片放入專用的核酸擴增及雜交檢測儀中,進行PCR擴增和雜交反應檢測,從而 達到核酸擴增與雜交一體化檢測。
權利要求一種多聚酶鏈反應毛細管柱基因芯片,包括PCR毛細管反應管和毛細柱基因芯片構成,其特征在于毛細柱基因芯片的毛細柱(4)是通過固定尾翼(5)被固定于毛細管(3)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酶鏈反應毛細管柱基因芯片,其特征在于毛細柱基因 芯片是由毛細柱(4)和固定尾翼(5)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多聚酶鏈反應毛細管柱基因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細柱 (4)采用有機光學材料。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多聚酶鏈反應毛細管柱基因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尾 翼(5)采用聚丙烯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核酸多聚酶鏈反應(PCR)和探針雜交于一體的多聚酶鏈反應(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F(xiàn)有的常規(guī)PCR毛細管僅是作為核酸擴增的反應容器,若要對PCR擴增產(chǎn)物做進一步基因芯片分析,則要將PCR產(chǎn)物吸出,加到基因芯片上進行芯片探針雜交分析,操作繁瑣。本實用新型由PCR毛細管反應管和毛細柱基因芯片組成,PCR毛細管中央固定有毛細柱基因芯片,毛細柱基因芯片上標記有核酸探針。檢測時,將配好的PCR反應液加到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中,再將PCR毛細管柱基因芯片放入專用核酸擴增與雜交檢測儀中,進行PCR擴增和探針雜交檢測,達到核酸擴增與芯片探針雜交分析一體化,使基因芯片雜交分析更加簡便快速。
文檔編號C12Q1/68GK201686701SQ200920034639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劉永蘭, 包晗, 張菊, 梁平, 汪欽, 趙錦榮, 郭晏海, 隨文君, 雷小英, 顏真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