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發(f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整發(fā)器,其可在頭發(fā)上進行如卷發(fā)等整發(fā)。
現(xiàn)有技術中,對頭發(fā)進行卷發(fā)等整發(fā)的整發(fā)器,例如卷發(fā)器或發(fā)梳等,如
圖14所示。此整發(fā)器由柄體11′和可自由拆裝地裝于此柄體11′一端的梳體3′所構成。
在同柄體11′和梳體3′安裝端相反的一端上,具有空氣吸入口14′。通過操作設于柄體11′殼體上的操作開關15′,驅(qū)動裝于柄體11′內(nèi)部的送風裝置及加熱器,而加熱由空氣吸入口14′吸入的空氣,而產(chǎn)生溫風,將此溫風送至梳體3′。
梳體3′具有剖面為中空的構造。在上述梳體3′的外面設有梳毛座4′。在上述梳毛座4′上設有多個凸出排列的長梳毛列7′。長梳毛列7′由多根長梳毛1′并列構成。另外,在上述梳毛座4′表面上設置有與梳體3′中空部相連的吹出孔12′,使由上述柄體11′所送出的溫風由上述吹出孔12′吹出。
使用此整發(fā)器時,如15所示,將長梳毛1′插入頭發(fā)13間,使頭發(fā)13保持所希望的形狀,于此狀態(tài)下驅(qū)動送風裝置及加熱器,通過從設于梳毛座4′表面的吹出孔12′吹出溫風,對頭發(fā)13進行整發(fā)。
然而,使用上述的現(xiàn)有整發(fā)器時,即使將長梳毛1′插入頭發(fā)13間,使頭發(fā)13保持所希望的卷曲形狀,發(fā)尾仍會由長梳毛1′間穿出,而對發(fā)尾僅能由長梳毛1′施加很小的拉力,故不易將頭發(fā)13整理成所希望的形狀。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發(fā)器,其可對頭發(fā)直至發(fā)尾施加適度拉力,可容易地進行卷發(fā)等整發(fā)。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整發(fā)器包括梳體,此梳體具有多根長梳毛及多根比長梳毛短的短梳毛,其中,梳體設有向外面凸出的、剖面為圓弧狀的梳毛座;由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凸出的短梳毛的尖端,比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更為凸出。因此,可以用短梳毛確實抓住欲穿出發(fā)梳外的發(fā)尾。
另外,優(yōu)選的,梳毛座設有短梳毛的位置處,弧狀表面的切線與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間的夾角為銳角。因此,可確實地使短梳毛的尖端比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更為凸出。
另外,優(yōu)選地,于梳毛座上設置有由多根長梳毛排列而成的長梳毛列,及由多根短梳毛排列而成的短梳毛列,短梳毛列的短梳毛間的間距P2比上述長梳毛列的長梳毛間的間距P1小。因此,能用短梳毛2間的狹窄空隙夾住并保持所抓住的頭發(fā)13,并對頭發(fā)13施加適度的拉力,以保持所希望的形狀,而可將頭發(fā)13整理成所希望的形狀。
進一步優(yōu)選地,設于短梳毛根部的短梳毛連結基座比梳毛座表面更為凸出。由于使短梳毛的尖端延伸至預定高度,所以可避免短梳毛本身的長度過度延長,可避免因短梳毛長度延長所導致的耐久性降低等。
或進一步優(yōu)選地,短梳毛列以梳毛座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為界,于梳毛座的剖面圓弧上成對稱位置地設于梳毛座。因此,于整發(fā)時,無論頭發(fā)的導入方向如何,都可確實地抓住并保持頭發(fā)。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整發(fā)器還包括梳體及柄體,柄體設置有送風機構,與中空剖面的梳體相連結,梳體外面的梳毛座上設置有與梳體的中空部相連的吹出孔,將由柄體送出的風從上述吹出孔吹出。因此,可對頭發(fā)吹溫風等,以施加適度拉力固定成所希望的形狀,可更為有效地整發(fā)。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因為使從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凸出的短梳毛的尖端,比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更凸出,故在頭發(fā)抓入側用短梳毛所保持的頭發(fā)的發(fā)尾,可通過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軌跡,并通過長梳毛,尖端凸出于此切線上的另一端的短梳毛,可確實地抓住直接穿過梳外的發(fā)尾。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因為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上設有短梳毛的位置處的切線與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間的夾角為銳角,故不論梳毛基座的圓弧狀表面的曲率如何變化,都能容易地使短梳毛的尖端比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更為凸出,因此能確實地抓住頭發(fā)。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優(yōu)點是,因為與多根長梳毛排列而成的長梳毛列的長梳毛間的間距相比,多根短梳毛排列而成的短梳毛列的短梳毛間的間距較小,故可使長梳毛大致抓住的頭發(fā)利用短梳毛更加細分化,并以短梳毛間的狹窄空隙夾住,而保持所抓住的頭發(fā),并通過對頭發(fā)施加適度的拉力以保持所希望的形狀,從而將頭發(fā)整理成所希望的形狀。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優(yōu)點是,因為設于短梳毛根部的短梳毛連結基座比梳毛座表面更為凸出,故可使短梳毛的尖端延伸至預定高度,避免了短梳毛本身的長度過度延長,因而避免了因短梳毛長度延長所導致的耐久性的降低等。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優(yōu)點是,因為短梳毛列以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為界,于梳毛座的剖面弧上成對稱位置地設于梳毛座,故整發(fā)時,無論頭發(fā)的導入方向如何,都能確實地抓住并保持頭發(fā)。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優(yōu)點是,因為具備梳體及柄體,并在柄體11上設置送風機構,使其與中空剖面的梳體相連結,并在設于梳體外面的梳毛座上,設置與梳體的中空部相連的吹出孔,可以將由柄體送出的風,自上述吹出孔吹出,故可對頭發(fā)施加適度拉力并固定成所希望的形狀,從而可更為有效地整發(fā);又,通過使頭發(fā)通過小間距的短梳毛,而對細分化狀態(tài)的頭發(fā)吹風,可有效地吹干頭發(fā)。
下面,參照附圖所示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附圖中,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發(fā)器的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要部圖,為圖2的A-A剖面圖;圖2是圖1實施例的前視圖;圖3是圖1實施例的短梳毛區(qū)的頂視圖;圖4A是圖3的部分放大圖,圖4B是圖4A的B-B剖面圖;圖5A是圖1實施例的短梳毛區(qū)的示意圖,圖5B是圖5A的側視圖;圖6是圖1實施例中短梳毛裝接部分的放大圖;圖7是圖1實施例中短梳毛的部分放大圖;圖8A和圖8B是圖1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9是圖1實施例使用狀態(tài)的正面說明圖;圖10是圖1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的正面說明圖;圖11是圖1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中梳短梳毛部分的使用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12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2A為前視圖,圖12B為側視圖,圖12C為頂視圖;圖13A是圖12的放大頂視圖,圖13B是圖12的部分放大前視圖;圖14是現(xiàn)有技術的示意圖,圖14A為前視圖,圖14B為圖14A中梳體的側視圖;圖15是現(xiàn)有技術的使用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1至圖1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如圖2所示,此整發(fā)器由位于縱長方向一端的梳體3及另一端的柄體11構成。在柄體11縱長方向的一端上,形成可自由拆裝地裝接梳體3的梳裝接部17。在構成柄體11另一端的端部殼體18上,設置連通柄體11內(nèi)部的網(wǎng)狀空氣吸入口14。在此端部殼體18上連接有電源線19。在柄體11殼體側面上,設有使裝在柄體11內(nèi)部的送風裝置及加熱器工作的操作開關20。在此,當操作操作開關20時,柄體11內(nèi)的送風裝置由空氣吸入口14吸入空氣,并將此空氣送至梳體3,同時,空氣由加熱器加熱,而送出溫風。
梳體3的外形由梳毛座4及梳外廓部21所構成。在梳外廓部21的內(nèi)側面上支撐安裝著梳毛座支撐框22的左右兩端。梳毛座通過將形成于其左右兩端的梳毛座鉤23嵌合于形成于梳毛座4左右兩端的梳外廓部21的梳毛座固定部24,而安裝于梳外廓部21上。此時,梳毛座4在里面支撐于梳毛座支撐框22上。由此,梳外廓部21與梳毛座4所圍的中空部16,形成了使由柄體11送至梳體3的空氣能流通的空氣通路25。在此,梳毛座4形成為朝向外側凸出的圓弧形。梳毛座用聚酯彈性體合成樹脂形成,具有一定彈性。
在梳毛座4上設置有多根梳毛1、2及吹出孔12。梳毛1、2自梳毛座4凸出而形成,長度長的為長梳毛1,比長梳毛1的長度短的為短梳毛2。例如,將短梳毛2的長度設為長梳毛1長度的一半左右,例如長梳毛1的長度尺寸為13mm,短梳毛2的長度尺寸為6mm。此長梳毛1用聚丁稀對苯二酸脂(PBT)等合成樹脂形成,而短梳毛2用聚酯彈性體等合成樹脂形成。二者皆為撓性材料,使短梳毛2為軟質(zhì)材料。
長梳毛1橫跨梳毛座4的幾乎整表面,形成有多根。長梳毛1沿著整發(fā)器的縱長方向配置成一列列地等間隔并排。本實施例的一例為,將長梳毛1在其根部一側的端部,通過半徑較大的長梳毛連結部30連接成一列列,而成為長梳毛列7。長梳毛連結部30位于梳毛座4內(nèi)側,使長梳毛1比梳毛座4的內(nèi)側面更向外部凸出地穿過梳毛座4而設置,故通過將長梳毛連結部30卡扣于梳毛座4上,而具有防松脫的功能。
如圖4A所示,短梳毛連結基座9的多根短梳毛2排列成斜格狀。從與短梳毛列8的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側面視之,則如圖4B所示,構成某一短梳毛列8的短梳毛2,配置于與此短梳毛2相鄰的構成另一短梳毛列8的短梳毛2間。而且,于短梳毛列8中,相鄰短梳毛2彼此間的間隔,在整個短梳毛連結基座9上都大致相同。例如,如圖5A所示,若將短梳毛列8內(nèi)中相鄰短梳毛2彼此間的間距設為P2,而將沿著與短梳毛列8垂直方向所得的側面視中短梳毛2間所見的間距設為P,則P=1/2P2。如此,通過縮小由短梳毛2間所見的間隔P,增加了相對頭發(fā)13垂直的方向上的短梳毛2的密集度,因此,通過短梳毛2對頭發(fā)13更有效地施加拉力。
又,如圖1所示,上述短梳毛連結基座9鄰接配置于長梳毛列7間,連接短梳毛連結基座9的長梳毛列7的梳毛座4內(nèi)側的長梳毛連結部30上,卡扣止脫板26,而將短梳毛連結基座9貫通裝接于梳毛座4上。又,如圖6所示,將多根短梳毛2排成一列狀的短梳毛列8,沿著整發(fā)器縱長方向(亦即沿著長梳毛列7的列方向)排成三列,而構成短梳毛區(qū)31。在此,如圖2所示,短梳毛區(qū)31鄰接設于梳毛座4兩端最外側的長梳毛列7及其相鄰內(nèi)側的長梳毛列7間。又,本實施例的例子中,于縱長方向成一列狀分別設置3個區(qū)。如上所述,通過設置短梳毛區(qū)31,使長梳毛1所抓住的頭發(fā)13,必定通過短梳毛2。
又,最好將上述短梳毛連結基座9設置成比梳毛座4表面更為凸出,因此,可避免為了將短梳毛2尖端延伸至預定高度而需極力延長短梳毛2本身的長度,并避免因延長短梳毛2長度,而造成耐久性下降等問題。上述凸出量于圖1中以L2表示。
如圖1所示,上述短梳毛2形成為從設于梳毛座4的短梳毛連結基座9上凸出,上述短梳毛2的尖端設置成比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10處的切線5更為凸出。上述凸出量于圖1中以L1表示。本實施例的一例中,其凸出量為1.8mm。又,上述切線5與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上設有短梳毛2的位置處的切線6間的夾角θ,設定為銳角。本實施例的一例中,上述角度θ為35°。
上述短梳毛2形成為細長的大致圓錐狀,其尖端形成為凸曲面。又,于短梳毛2表面上設有段差27,使短梳毛2的段差27更接近根部側的直徑,形成為比尖端側的直徑更大。如圖7所示,段差27于短梳毛2的中部環(huán)繞全周而形成,若將此段差27尖端側設為上梳毛2a,而將段差下側設為下梳毛2b,則上梳毛2a的下端與下梳毛2b的上端于段差27處成接合狀態(tài),例如,下梳毛2b的上端直徑α為0.763mm,而上梳毛2a的下端直徑β為0.713mm。因此,加大短梳毛2的根部側的直徑與尖端側的直徑之差,能夠提高大直徑的根部側短梳毛2的耐久性。又,小直徑的尖端側短梳毛2間的尖端側的空隙29變大,可使更多的頭發(fā)13容易插入短梳毛2間,因此可通過短梳毛2對頭發(fā)13更有效地施力。上梳毛2a及下梳毛2b共同形成為隨著更往尖端側而直徑連續(xù)變小的錐形部28。
吹出孔12位于相鄰的長梳毛列7間未形成短梳毛2的部分中,通過將梳毛座4開孔而形成,使梳毛座4由內(nèi)而外貫通,而與梳體3的空氣通路25相通。吹出孔12沿著長梳毛1的列方向形成長孔。
使用如此形成的整發(fā)器,進行頭發(fā)13的卷發(fā)等整發(fā)時,使長梳毛列7及短梳毛列8的列方向與頭發(fā)13的方向略成直角地放置梳體3,使頭發(fā)13的發(fā)束插入于長梳毛1及短梳毛2間而進行整發(fā)。首先,將頭發(fā)13的發(fā)束抓住于長梳毛列7的長梳毛1間,再將頭發(fā)13引導至接近長梳毛1的一方的短梳毛2,而如圖8A所示,插入于短梳毛2間。此時,因短梳毛2的尖端側的直徑比根部側的直徑小,所以相鄰短梳毛2間的空隙29在尖端側大,使頭發(fā)13更易插入短梳毛2間。插入短梳毛2間的頭發(fā)13,如圖8B所示,可沿著短梳毛2間的空隙29引導至狹窄根部側。在此,通過短梳毛2的錐形部28的傾斜,可平順地引導頭發(fā)13。又,因短梳毛2密接形成,故短梳毛2彼此間的空隙29于根部側變窄,使頭發(fā)13夾于根部側中的短梳毛2間,而可對頭發(fā)13施加適當?shù)睦Α?br>
如上所述,頭發(fā)13由長梳毛1抓住,而用短梳毛2保持。在此狀態(tài)下,使梳體3往梳毛座4的圓弧方向轉(zhuǎn)動,很容易就能抓住頭發(fā)13的發(fā)尾。如圖9所示,通過設于梳毛座4一方的短梳毛2的頭發(fā)13,經(jīng)過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10處的切線5上的軌跡,并利用比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10處的切線5更向上方凸出的其它的短梳毛2的尖端,可再次抓住頭發(fā)13。如圖10所示,通過使頭發(fā)13通過位于梳毛座4兩端的短梳毛2,可得到更強固的保持,因此能穩(wěn)定地保持頭發(fā)13的形狀,而能將頭發(fā)13容易整理成所希望的形狀。
在此狀態(tài)下,若操作切換開關20而驅(qū)動送風裝置及加熱器,可使加熱的空氣由吹出孔12朝欲保持所希望形狀的頭發(fā)13吹出,利用加熱后的空氣的吹風,固定頭發(fā)13的形狀,而進行所希望的卷發(fā)等整發(fā)。又,因為首先被抓住至長梳毛1間的頭發(fā)13的發(fā)束,又被引導至短梳毛2間的空隙29,使頭發(fā)13如圖11所示地更分散成較細的發(fā)束,因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將加熱的空氣由梳毛座4的吹出孔12向頭發(fā)13吹出時,可提高潮濕頭發(fā)13的干燥效率。
圖12至1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是作為發(fā)梳的整發(fā)器。此發(fā)梳由梳體8的端部延設柄部32而形成。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梳體3上形成梳毛座4。梳毛座4上形成有長梳毛1及短梳毛2。長梳毛1等間隔地排列形成了長梳毛列7,并固定于長梳毛連結部中,于梳毛座4上沿縱長方向多列設于整發(fā)器上。短梳毛2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由3列鄰接的短梳毛列8所形成的短梳毛區(qū)31,配置于梳毛座4的兩側側部,并夾于長梳毛列7間。又,此短梳毛區(qū)31與第一實施例相同,通過設于短梳毛連結基座9的止脫板26,與長梳毛連結部30通過梳毛座4而卡扣。但是,于此實施例中,相異點為短梳毛區(qū)橫跨于梳毛座4的縱長方向的大概整個長度。又,在該實施例中,因為用作發(fā)梳,所以梳毛座4上并未形成吹出孔12。如圖13A所示,上述短梳毛2從梳毛座4上的短梳毛連結基座9凸出而形成,上述短梳毛2尖端,設置成比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10處的切線5更為凸出。上述凸出量于圖13A中以L1表示。又,上述切線5與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上設有短梳毛2處的切線6間的夾角θ為銳角。又,上述短梳毛連結基座9設計為從梳毛座4凸出,而短梳毛2間的間距P2比梳毛1間的間距P1為小。
即使將整發(fā)器做成發(fā)梳,也可以在如第一實施例對頭發(fā)13進行整發(fā)時,通過短梳毛2對頭發(fā)13有效地施加拉力,以保持所希望的形狀,而更容易進行整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整發(fā)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帶多根長梳毛及多根比長梳毛短的短梳毛的梳體,在梳體上設有向外面凸出的剖面為圓弧狀的梳毛座,從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凸出的短梳毛的尖端比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更為凸出。
2.如權利要求1的整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上設有短梳毛的位置處的切線與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的夾角為銳角。
3.如權利要求1的整發(fā)器,其特征在于,多根長梳毛排列而成的長梳毛列及多根短梳毛排列而成的短梳毛列,設置于梳毛座,其中,短梳毛列的短梳毛間的間距比長梳毛列的長梳毛間的間距小。
4.如權利要求3的整發(fā)器,其特征在于,設于短梳毛根部的短梳毛連結基座比梳毛座表面更為凸出。
5.如權利要求3的整發(fā)器,其特征在于,短梳毛列以梳毛座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為分界,于梳毛座的剖面圓弧上成對稱方式配置于梳毛座上。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的整發(fā)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梳體及柄體,柄體上設置有送風機構,其與具有中空剖面的梳體相連結,并在設于梳體外面的梳毛座上設置有與梳體的中空部相連的吹出孔,將由柄體送出的風,自該吹出孔吹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整發(fā)器,可對頭發(fā)直至發(fā)尾施加適度拉力,容易進行卷發(fā)等整發(fā)。在本發(fā)明的整發(fā)器中,從設于梳體3的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凸出的短梳毛2的尖端,比梳毛座4的圓弧狀表面的頂部的切線5更為凸出。
文檔編號A45D24/00GK1286061SQ0012630
公開日2001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口分田孝博, 岡田博之 申請人:松下電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