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拉鏈拉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4391閱讀:5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拉鏈拉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擠壓面的拉鏈拉頭,所述擠壓面用于引導線性鏈牙,同時擠壓線性鏈牙的反轉(zhuǎn)(inverted)部分。
      技術背景通常,在衣服、包等物品中,拉鏈用于連接組成構件使得構件可 以自由地打開或閉合。拉鏈由彼此接合時連接的線性鏈牙、其上沿縱 向安裝有所述線性鏈牙的拉鏈帶條、和在成對拉鏈帶被夾住的情況下 沿豎直方向滑動的拉頭組成。拉頭由拉頭主體和拉攀構造而成,其中上殼和下殼與連接柱連接 并整體固定。上殼包括頂板和豎立于頂板頂部上的拉攀附接部分。拉 攀附接部分具有用于附接拉攀的空間。下殼由底板構成。在一些拉頭的內(nèi)部結構中,用于引導線性鏈牙同時擠壓該線性鏈 牙的反轉(zhuǎn)部分的擠壓面形成在一對折緣的內(nèi)側面上,所述折緣沿著底 板的左右兩側豎立。擠壓面沿每個折緣的縱向形成臺階形狀或傾斜形 狀,并且擠壓面構造為其上安裝有線性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的導向件。一般而言,線性鏈牙構造為具有一對平行于每個聯(lián)接牙包并從聯(lián) 接牙包延伸的牙腿部分,每個牙腿部分的端部部分連接到從每個相鄰 聯(lián)接牙包穿過反轉(zhuǎn)部分延伸的牙腿部分的端部部分上。利用該構造, 線性鏈牙構造為連續(xù)彎曲成線圏狀(coil-like)的形狀。本發(fā)明中使用 的反轉(zhuǎn)部分是指如上所述將相對側的相鄰牙腿部分連接到聯(lián)接牙包上 的線性鏈牙的一部分。已經(jīng)提出一種拉頭,其中擠壓面在折緣的后部口側上形成臺階形 狀,同時形成從所述階梯狀部分直至折緣的牙腳口 50側的末端部分的 傾斜形狀(參見日本專利公開No.3618288 )。
      日本專利公開No.3618288中所述拉頭的下殼如此構造,如圖7 所示,使得一對折緣41、 41沿底板40的左右兩側豎立,并且從連接 柱42至后部口 43的抬高部分44形成在底板40的頂面中心處。用于 線性鏈牙(未顯示)的鏈牙引導通路45凹入地設置在抬高部分44和 每個4斤緣41、 41之間。擠壓面46、 46沿成對折緣41、 41的內(nèi)側面的縱向設置。擠壓面 46、 46形成為臺階部分和傾斜面48、 48,所述臺階部分具有向下延伸 至后部口 43側的底板40的豎直直角壁面47、 47,所述傾斜面具有從 所述臺階部分沿牙腳口 50方向的向下斜面。傾斜面48、 48從折緣41、 41的彎曲部分49向牙腳口 50側逐漸擴大。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63-5533提出了另 一種拉頭構造,其中擠壓 面用于引導線性鏈牙同時擠壓線性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在所述拉頭構造 中,中間臺階面從每個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部分朝向牙腳口沿水平 方向連續(xù)突出地形成,同時中間臺階面的頂面高度小于擠壓面高度。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63-5533中所述拉頭的下殼如此構造,如圖 8所示,使得一對折緣61、 61沿底板60的左右兩側豎立,并且從連 接柱62朝向后部口 63抬高的抬高部分64形成在底板60的頂面中心 處。擠壓面65、 65分別沿折緣61、 61的內(nèi)側面的縱向設置。擠壓面65、 65形成為從牙腳口 68側至后部口 63的向上斜面。 從折緣61、 61的牙腳口 68側的末端部分連續(xù)形成的中間臺階面66、 66沿水平方向朝向牙腳口突出地設置。所述中間臺階面的頂面高 度小于擠壓面65、 65的高度,中間臺階面66、 66的頂面和抬高部分 64的頂面構造為與底板60的頂面具有大體上相同的高度。因此,所 述鏈牙可以跨在中間臺階面66和抬高部分64之間,使得位于鏈牙(未 顯示)的反轉(zhuǎn)部分和聯(lián)接牙包之間的牙腿部分處于大體水平狀態(tài)。鏈牙引導通路67凹入地設置在抬高部分64和中間臺階面66、 66 之間。在用于包等的包括線性鏈牙的拉鏈中,當通過滑動拉頭使拉鏈打
      開或閉合時,通常向上拉動拉攀或者向上拉動拉頭。為此,拉鏈帶很 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傾斜使得拉鏈帶與拉頭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 部分附近的底板接觸。當拉鏈帶很大程度上傾斜使得其與折緣的牙腳 口一側上的末端邊緣部分附近的底板相接觸時,位于鏈牙和折緣的牙 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之間的拉鏈帶彼此形成牢固接觸。如果拉頭在這種牢固接觸的狀態(tài)下連續(xù)滑動的話,在拉鏈帶的底 面和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之間產(chǎn)生摩擦,使得有時候拉鏈 帶中的紗線發(fā)生斷裂。在如日本專利公開No.3618288中描述的傳統(tǒng)拉頭中,向下斜面 48形成為使其從大體上中間位置的高度沿折緣41的高度方向向底板 40逐漸擴大,其中所述斜面48從每個折緣41的內(nèi)側面上的彎曲部分 49延伸到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拉頭中,即使當橫向拉力施加到線性鏈牙(未 顯示)上造成單個鏈牙傾斜時,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在斜面48上滑動并被 向上推動,使得反轉(zhuǎn)部分在上推狀態(tài)下被引導直到擠壓面46。因此, 強制平滑地控制折緣41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附近的拉鏈帶的 傾斜。當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在這種狀態(tài)下順序地傳送到每個折緣41的后 部口 43側的擠壓面46上時,拉鏈帶保持為大體水平狀態(tài)。因此,拉而不與每個折緣41的頂面和頂板形成滑動接觸。這有可能防止拉鏈帶 和折緣41的頂面之間的滑動接觸。在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跨在擠壓面46上之前,當橫向拉力施加到位于 從折緣41的彎曲部分49到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的間隔中的位置 處的鏈牙上時,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在斜面上滾轉(zhuǎn),使得鏈牙之間的拉鏈 帶不會回復到水平狀態(tài),而是處于傾斜狀態(tài)。特別地,牙腳口 50側的 折緣41的末端邊緣部分和連接柱42的后部口 43側的末端邊緣部分之 間沿拉頭前后方向的間隔形成為很寬,為此,當橫向拉力施加到位于 折緣41的彎曲部分49和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之間任何位置處的
      鏈牙上時,鏈牙的牙腿部分易于傾斜,使得拉鏈帶不會回復到水平狀 態(tài),而是處于傾斜狀態(tài)。當鏈牙的牙腿部分傾斜時,折緣41的彎曲部分49和牙腳口側的 末端邊緣部分之間區(qū)域內(nèi)的拉鏈帶的高度位置低于每個折緣41的頂 面。因此,盡管拉鏈帶在后部口側的每個折緣41的彎曲部分49上相 對于折緣41的頂面抬高,但是它低于牙腳口 50側的每個折緣的頂面。因此,拉鏈帶回復到在每個折緣41的彎曲部分49上朝向牙腳口 50側向上傾斜指向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拉鏈帶的底面相對于每個折緣 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傾斜,使得拉鏈帶的底面與折緣的牙腳口 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形成接觸,如同它被從底部向上拉動一樣。如果拉 頭在這種狀態(tài)下還滑動的話,由于拉鏈帶與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 緣部分滑動接觸而產(chǎn)生的摩擦,在拉鏈帶中出現(xiàn)紗線斷裂。在如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63-5533描述的拉頭中,從每個折緣61 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部分起連續(xù)的中間臺階表面66朝向牙腳口 68沿水 平方向突出地設置。設置這種中間臺階表面66具有下列優(yōu)點。即,即使當橫向拉力施 加到相對于每個折緣61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而言更靠近牙腳 口 68側的鏈牙上時,鏈牙的牙腿部分也可以由形成在底板60的頂面 中心處的抬高部分64和中間臺階表面66支撐。因此,可以防止鏈牙 的反轉(zhuǎn)部分和聯(lián)接牙包之間的牙腿部分傾斜而不回復水平狀態(tài),從而 防止鏈牙之間的拉鏈帶部分傾斜。并且,拉鏈帶和拉頭可以相對于彼此移動,同時防止鏈牙之間的 拉鏈帶部分傾斜。利用該構造,對于拉鏈帶的高度位置而言,它可以 保持在位于頂板(未顯示)和折緣61的頂面之間的位置處,從而防止 拉鏈帶與折緣61的頂面和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形成接觸。當橫向拉力施加到以大體水平狀態(tài)支撐在抬高部分64和中間臺 階表面66之間的鏈牙上時,鏈牙的牙腿部分能以大體水平狀態(tài)由突起 部分64和中間臺階表面66支撐,而不會形成傾斜。但是,當鏈牙的 牙腿部分脫離突起部分64和中間臺階表面66的支撐并且矛腿部分傾 斜時,鏈牙的傾斜的牙腿部分不能回復到大體水平狀態(tài)。當拉鏈帶在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和聯(lián)接牙包之間的牙腿部分在保持傾斜而不回復大體水平狀態(tài)的情況下進入拉頭主體時,拉鏈帶的高度位置變得低于每個折緣頂面。因此,拉鏈帶的底面與每個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形成接觸。如果拉頭在這種情況下滑動的話,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與拉鏈帶之間的滑動接觸產(chǎn)生摩擦力,從而由于摩擦在拉鏈帶中產(chǎn)生紗線斷裂。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解決了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鏈拉頭, 即使通過向上拉動拉攀使拉頭向上運送而打開/閉合拉鏈的話,所述拉 鏈拉頭也能夠防止產(chǎn)生拉鏈帶中的紗線斷裂。上述目的通過一種拉鏈拉頭實現(xiàn),所述拉頭包括拉頭主體,其 中,通過使頂板和底板與連接柱連接,在頂板和底板之間形成允許線 性鏈牙穿過的鏈牙通道; 一對折緣,其從拉頭主體的后部口側朝向牙 腳口側沿底板的左右兩側豎立延伸;和擠壓面,其沿折緣的縱向形成 在折緣內(nèi)側面上,用于引導線性鏈牙穿過鏈牙通道同時擠壓線性鏈牙 的反轉(zhuǎn)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鏈拉頭還包括突出部分,其形成 為沿從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部分向牙腳口側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 突出部分包括臺階部分,該臺階部分具有低于折緣頂面的高度;和從 所述臺階部分至底板頂面形成的向下斜面,所述向下斜面形成為從折 緣內(nèi)側面至牙腳口側的底板的外側邊緣的連續(xù)形狀,同時延續(xù)至擠壓 面。本發(fā)明具有從每個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部分延伸到牙腳口側的 臺階部分,和從臺階部分直到底板頂面形成的向下斜面。即使橫向拉力施加到鏈牙上,并且拉鏈帶在位于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 和聯(lián)接牙包之間的牙腿部分傾斜而不回復成大體水平狀態(tài)的情況下進 入拉頭主體中,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也可以通過在從臺階部分到底板頂面
      形成的向下斜面上被引導而被上推。因此,鏈牙可以在上推反轉(zhuǎn)部分 的同時或者在反轉(zhuǎn)部分被上推的情況下被引入臺階部分。因此,與每 個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相比,鏈牙的牙腿部分受迫回復到 牙腳口側的大體水平狀態(tài)。因此,在至少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被推到臺階部分上時,對于拉鏈帶 的高度位置來說,拉鏈帶可以定位成高于頂板和底板之間的每個折緣 的頂面。這可以防止每個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和拉鏈帶的 底面之間的接觸,從而防止由于拉鏈帶的底面和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 端邊緣部分之間的滑動接觸而產(chǎn)生摩擦,以便防止拉鏈帶中的紗線斷 裂。向下斜面形成為從每個折緣的內(nèi)側面到牙腳口側的底板的外側邊緣連續(xù)的形狀。利用該構造,從牙腳口進入的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從向下斜面的牙腳口側向內(nèi)側面?zhèn)缺黄交鼗瑒优c導向,并被推至臺階部分。優(yōu)選地,與連接柱的后部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的布置位置相比, 向牙腳口側的方向延伸的斜面的底端邊緣定位成沿拉頭的前后方向更靠近牙腳口側。利用該構造,延伸至牙腳口側的向下斜面和連接柱之 間的間隔可以構造為沿鏈牙通道的左右方向的延伸通道。因此,即使 橫向拉力施加到位于折緣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上的鏈牙上時, 鏈牙的牙腿部分決不會容易地發(fā)生傾斜,使得拉鏈可以保持為水平狀 態(tài)。因此,在鏈牙的聯(lián)接牙包彼此接合之前、所述聯(lián)接牙包由連接柱 引導的階段,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可以沿斜面被穩(wěn)定地上推到一位置。因 此,即使當拉鏈帶從牙腳口進入拉頭主體時,鏈牙的反轉(zhuǎn)部分和聯(lián)接 牙包之間的牙腿部分不處于大體水平狀態(tài),而是處于傾斜狀態(tài),牙腿 部分可以通過向下斜面回復到大體水平狀態(tài)。因為在鏈牙彼此接合之前牙腿部分可以保持為大體水平狀態(tài),所 以左右鏈牙可以牢固地彼此接合。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左右鏈牙不能;波此接.合的所謂鏈斷開現(xiàn)象。本發(fā)聽所產(chǎn)生的效果是相當巨大的。


      圖l是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拉鏈拉頭的側視圖(第一實施例);圖2是從上方觀察時下殼的總體透視圖(第一實施例);圖3是沿圖i中的線ni-m剖開的剖視圖(第一實施例);圖4是拉鏈拉頭的局部側視圖;圖5是在鏈牙的姿態(tài)移動之前拉鏈拉頭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第 一實施例);圖6是在鏈牙的姿態(tài)移動之后拉鏈拉頭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第 一實施例);圖7是下殼的總體透視圖(傳統(tǒng)實例);和 圖8是下殼的總體透視圖(傳統(tǒng)實例)。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具體描述。本 發(fā)明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實施例,而是可以多種方式進行改變,只要具 有與本發(fā)明大體上相同的部件并且實現(xiàn)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即可。在本 發(fā)明中,例如,拉鏈拉頭的形狀、布置、構造等不局限于下述實施例 的構造,并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適當改變。(第一實施例)圖l是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拉鏈拉頭的側視圖。圖2是從 上方觀察時本發(fā)明的拉鏈拉頭的下殼的總體透視圖。圖3是沿圖1中 的線III-III剖開的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拉鏈拉頭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在鏈牙的姿態(tài)移動之前拉鏈拉頭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6是 在鏈牙的姿態(tài)移動之后拉鏈拉頭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如圖1所示,在拉鏈拉頭中,上殼1和下殼2與連接柱相連接并 與其整體固定以便枸造拉頭主體4。拉攀5設置在上殼1上。鏈牙通 道23形成在拉頭主體4內(nèi)部,使得線性鏈牙17可以插入。上殼1由頂板6和豎立在頂板6頂部的拉攀附接部分7構成。在 拉攀附接部分7內(nèi)形成有空間,以便插入拉攀5的一個端部,使得拉 攀5可轉(zhuǎn)動地附接于拉攀附接部分7上。下殼2由底板8構成。頂板 6和底板8平行布置,并且具有沿拉頭主體4的豎直方向的間隙,所 述間隙用作鏈牙通道23。鏈牙通道23沿拉頭主體4的前后方向延伸。拉頭主體4在其前端 側具有允許處于分開狀態(tài)的線性鏈牙17插入的牙腳口 13,并且在其 后端側具有允許處于接合狀態(tài)的線性鏈牙穿過的后部口 10。如圖2所示,從拉頭主體4的后部口 IO側向牙腳口 13側伸出的 一對折緣9、 9沿底板8的左右兩個側邊緣豎立。用于引導線性鏈牙 17穿過鏈牙通道23同時擠壓線性鏈牙17的反轉(zhuǎn)部分20的擠壓面12、 12在折緣9、 9的內(nèi)側面上沿著每個折緣9、 9的縱向形成。允許拉鏈 帶21穿過的帶槽設置在折緣9的頂面和頂板6之間。突出部分14、 14形成為從每個折緣9、 9的牙腳口 13側的末端部 分伸出,并且具有臺階部分15、 15,其具有低于每個突出部分14的 頂面上的每個折緣9、 9的頂面的高度。向下斜面16、 16從每個臺階 部分15的周邊向底板8的頂面形成。每個向下斜面16、 16形成為沿臺階部分15、 15的周邊從折緣9、 9的內(nèi)面?zhèn)瘸蜓滥_口 13側的底板8的外側邊緣延伸的連續(xù)形狀。每 個向下斜面16、 16形成為延續(xù)至每個擠壓面12、 12的表面。突出部 分14由臺階部分15和向下斜面16構造而成。每個向下斜面16、 16 可以形成直到底板8的外側邊緣或形成直到剛好在底板8的外側邊緣 前面的位置。抬高部分11形成在底板8的頂面中心處,使得抬高部分從連接柱 3向后部口 IO抬高。擠壓面12、 12從折緣9、 9的內(nèi)側面朝向鏈牙通道23突出,并且 越過每個折緣9、9的縱向中間位置的后部口 IO側和牙腳口 13側的突 出形狀不周。擠壓面12、 12的后部口 10側形成為具有指向底板8的 豎直直角聲面的臺階。該臺階布置在沿每個折緣9、 9的豎直方向的中
      間位置處,并且臺階的頂面形成為從每個折緣9、 9的內(nèi)側面?zhèn)戎赶蛑?角壁的頂端、或指向鏈牙通道23的內(nèi)部的向下斜面。
      另一方面,指向底板8的向下斜面形成在每個擠壓面12、 12的牙 腳口13側,以代替具有豎直直角壁面的臺階。突出部分14的臺階部 分15布置在與直角壁面的頂端大體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并且在低于形 成在后部口 IO側的豎直直角壁面的頂面上的擠壓面12、 12的高度位 置處。
      如圖3所示,每個向下斜面16、 16的牙腳口 13側的下端可以相 對于連接柱3的后部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18的位置沿下殼2的前后方 向更進一步延伸。因此,沿牙腳口 13的方向延伸的向下斜面16和連 接柱3之間的間隔可以構造為用于限定鏈牙通道23的左右方向的延伸 通道。
      因此,當線性鏈牙17從牙腳口 13側進入時,聯(lián)接牙包19由連接 柱3引導,同時反轉(zhuǎn)部分20沿向下斜面16上推。因為每個向下斜面 16、 16形成為從每個折緣9、 9的內(nèi)側面朝向牙腳口 13側的底板8的 外側邊緣的連續(xù)形狀,因此拉鏈帶可以被可靠地引導以便從牙腳口 13 進入拉頭主體。此外,牙腳口 13的敞口區(qū)域可以擴大,從而方便拉鏈 帶進入拉頭主體。
      因此,即使線性鏈牙17在其牙腿部分傾斜的狀態(tài)下從牙腳口 13 側進入,它們也可以通過向下斜面16從傾斜狀態(tài)回復到大體水平狀 態(tài)。即使線性鏈牙在其牙腿部分25傾斜而沒有回復到大體水平狀態(tài)的 情況下從牙腳口 13—側進入,拉鏈帶也可以平滑地進入拉頭主體4, 并且反轉(zhuǎn)部分20和聯(lián)接牙包19之間的牙腿部分25可以在線性鏈牙 17彼此接合之前回復到大體水平狀態(tài)。因此,左右鏈牙可以彼此可靠 地接合。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左右鏈牙不能彼此接合的所謂牙鏈斷 開現(xiàn)象。
      如圖4所示,已經(jīng)從拉頭主體4的牙腳口 13進入的線性鏈牙17 向后部口 IO移動。因為每個向下斜面16、 16形成為延續(xù)到擠壓面12、 12,反轉(zhuǎn)部分20被穩(wěn)定地連續(xù)引入擠壓面12 (未顯示),同時沿向下
      斜面16被抬高。其后,反轉(zhuǎn)部分20被置于擠壓面12上并且被引導直 到后部口 10。
      在當線性鏈牙17位于向下斜面16的牙腳口側時,橫向拉力施加 于線性鏈牙17上的情況下,線性鏈牙傾斜使得它沿如圖5所示的拉動 方向滾轉(zhuǎn)。更具體地,對于反轉(zhuǎn)部分20和聯(lián)接牙包19之間的高度位 置關系而言,反轉(zhuǎn)部分20下降而聯(lián)接牙包19側上升,使得牙腿部分 25傾斜。
      在該狀態(tài)下,附接到線性鏈牙17上的拉鏈帶21也沿與牙腿部分 25相同的方向傾斜,使得拉鏈帶21的底面低于當牙腿部分25處于大 體水平狀態(tài)時的拉鏈帶21的底面。在圖5中,拉鏈帶21的底面和折 緣9的頂面描述為處于相同高度。但是,反轉(zhuǎn)部分20和聯(lián)接牙包19 之間就高度位置關系而言的傾斜由于施加到線性鏈牙17上的橫向拉 力的大小而進一步增大,使得拉鏈帶21的底面有時候位于折緣9的頂 面以下。
      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即使當橫向拉力施加到線性鏈牙17上時,反 轉(zhuǎn)部分20如圖4和6所示沿傾斜面16上升,使得反轉(zhuǎn)部分20和聯(lián)接 牙包19之間的牙腿部分25的位置關系可以回復到大體水平狀態(tài)。因 此,如圖6所示,位于反轉(zhuǎn)部分20和聯(lián)接牙包19之間的拉鏈帶21 的部分的傾斜回復大體水平狀態(tài),從而允許拉鏈帶21的底面的高度位 置被設定為高于折緣9的頂面。
      如圖4所示的本發(fā)明的構造防止了折緣9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 部分與拉鏈帶21的底面之間的接觸,從而防止拉鏈帶21的底面與折 緣9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形成滑動接觸。因此,本發(fā)明可以防 止由于拉鏈帶21的底面與折緣9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彼此形成 滑動接觸時產(chǎn)生的摩擦而造成的拉鏈帶21中的紗線斷裂。
      如圖2所示,通過對折緣9、 9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的拐角 進行倒角可以獲得倒角部分22。如圖4所示,這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拉 鏈帶21的底面與浙緣9的牙腳口側的末端邊緣部分形成接觸.此外, 即使拉鏈帶與所述拐角形成接觸,也可以防止由于摩擦造成的拉鏈帶
      21中的紗線斷裂,這是因為折緣與拉鏈帶21的底面的接觸面具有通
      過倒角形成的光滑表面。
      本發(fā)明可以有效地應用于通過向上拉動拉頭進行打開/閉合的拉鏈。
      權利要求
      1. 一種拉鏈拉頭,包括拉頭主體(4),其中通過使頂板(6)和底板(8)與連接柱(3) 連接,在頂板(6)和底板(8)之間形成允許線性鏈牙(17)穿過的 鏈牙通道(23);一對折緣(9, 9),其從拉頭主體(4)的后部口 (10)側朝向牙 腳口 (13)側沿底板(8)的左右兩側豎立延伸;和擠壓面(12, 12),其沿折緣(9, 9)的縱向形成在折緣(9, 9) 的內(nèi)側面上,用于引導線性鏈牙(17)穿過鏈牙通道(23)同時擠壓 線性鏈牙(17)的反轉(zhuǎn)部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鏈主體還包括突出部分(14, l4),其形成為從折緣(9, 9)的牙腳口 (13)側 的末端部分向牙腳口 (13)側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突出部分(14, 14)包括臺階部分(15, 15),所述臺階部分 具有低于折緣(9, 9)頂面的高度;和從所述臺階部分(15, 15)到底板(8)的頂面形成的向下斜面(16, 16),所述向下斜面(16, 16)形成為從折緣(9, 9)的內(nèi)側面到牙腳 口 ( 13 )側的底板(8 )的外側邊緣的連續(xù)形狀,同時延續(xù)至擠壓面(12, 12)。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拉頭,其特征在于,與連接柱(3)的 后部口 (10)側的末端邊緣部分(18)的布置位置相比,向牙腳口 (13) 側的方向延伸的斜面(16, 16)的底端邊緣沿拉頭前后方向更為靠近 牙腳口 (13)側。
      全文摘要
      一種拉鏈拉頭,其中一對突出部分(14)形成為從一對折緣(9,9)的牙腳口(13)側的末端部分向牙腳口(13)側伸出,所述折緣(9,9)豎立在底板(8)的左右兩側。每個突出部分(14)由臺階部分(15)和向下斜面(16)構成,所述臺階部分通過從每個折緣(9)的牙腳口(13)側的末端部分延伸到牙腳口(13)側而形成,所述向下斜面形成為從所述臺階部分(15)直到底板(8)的頂面。所述一對突出部分(14)允許鏈牙的牙腿部分(25)的傾斜以回復到大體水平狀態(tài),從而防止拉鏈帶和每個折緣(9)之間的接觸以便阻止拉鏈帶中的紗線斷裂。
      文檔編號A44B19/26GK101120833SQ20071013713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8月9日
      發(fā)明者上坂芳弘, 槻慶一, 館由加里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