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
背景技術:
目前,戶外活動越來越普及,但同時,戶外遇險的情況也越來越頻繁。受困遇險時 需要的一些最基本的生存工具,由于或是不便于攜帶而沒有準備,或是不能集中放置而有 遺漏,而發(fā)生危急情況。市場上類似的產(chǎn)品功能單一,在重量上和體積上不適應戶外對裝備 精簡的要求,導致外出時或不同功能用品分散存放,不易尋找,或由于不便利而不攜帶,導 致出現(xiàn)意外時無法自我救助;部分產(chǎn)品電子化趨勢嚴重,需要額外攜帶電池,但在野外遇險 時,電力是最無法保障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將幾類基本戶外生存工具集中于 一個工具盒內,并且保證合適的體積和重量,基本不需要依賴電力,便于隨身攜帶,可以迅 速取出使用,降低發(fā)生危險的幾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種野外遇險救生盒,包括防水盒體,所述防水盒體包括頂蓋和外表面帶有反光 鏡面的底座,頂蓋的一側與底座一側可樞轉地連接,頂蓋和底座內均裝有脫脂棉,脫脂棉頂 面設有若干凹槽,其中頂蓋內部的脫脂棉上的凹槽內設有橡膠片,底蓋內部的脫脂棉上與 頂蓋內脫脂棉上凹槽相對應的凹槽內部設有打火頭、火石、藥品、哨子、指南針、蠟燭、線軸、 防水火柴和放大鏡,所述線軸上纏繞線,線軸的頂端插有金屬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幾類基本戶外生存工具集中于一個長9cm*寬9cm* 高2cm的工具盒內,并且保證合適的體積和重量,基本不需要依賴電力,便于隨身攜帶,可 以迅速取出使用,具有功能多、實用性強等優(yōu)點,可順利幫助野外遭困的考察或迷路人員請 求救援或自行逃離。
下面根據(jù)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防水盒體;2、頂蓋;3、底座;4、脫脂棉;5、橡膠片;6、打火頭;7、火石;8、
藥品;9、哨子;10、指南針;11、蠟燭;12、線軸;13、防水火柴;14、放大鏡;15、金屬針。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包括防水盒體l,防 水盒體1包括頂蓋2和外表面帶有反光鏡面的底座3,頂蓋2的一側與底座3 —側可樞轉地 連接,防水盒體1的頂蓋2和底座3內均裝有脫脂棉4,脫脂棉4主要用于擦拭、覆蓋傷口 ,還可與火石7配合用于取火,脫脂棉4頂面設有不同形狀的凹槽,其中頂蓋2內的脫脂棉4 上的凹槽內設有橡膠片5,由于橡膠相對容易引燃,且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穩(wěn)定燃燒,橡膠片 5能提供一段時間穩(wěn)定的火苗,底蓋3內部的脫脂棉4上與頂蓋2內脫脂棉4上凹槽相對應 形狀的凹槽內設有打火頭6、火石7、藥品8、哨子9、指南針10、蠟燭11、線軸12、防水火柴 13和放大鏡14,放大鏡14可查看地圖、聚焦太陽光取火,所述線軸12上纏繞線,線軸12的 頂端插有金屬針15,金屬針15的可用來挑血泡,縫紉,還用蠟燭11加熱后弄彎制作魚鉤。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yōu)選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包括防水盒體(1),防水盒體(1)包括頂蓋(2)和外表面帶有反光鏡面的底座(3),頂蓋(2)的一側與底座(3)一側可樞轉地連接,其特征在于頂蓋(2)和底座(3)內均裝有脫脂棉(4),脫脂棉(4)頂面設有若干凹槽,其中頂蓋(2)內部的脫脂棉(4)上的凹槽內設有橡膠片(5),底蓋(3)內部的脫脂棉(4)上與頂蓋(2)內部脫脂棉(4)上凹槽相對應的凹槽內設有打火頭(6)、火石(7)、藥品(8)、哨子(9)、指南針(10)、蠟燭(11)、線軸(12)、防水火柴(13)和放大鏡(14),所述線軸(12)上纏繞線,線軸(12)的頂端插有金屬針(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野外遇險救生盒,包括防水盒體,所述防水盒體包括頂蓋和外表面帶有反光鏡面的底座,頂蓋的一側與底座一側可樞轉地連接,頂蓋和底座內均裝有脫脂棉,脫脂棉頂面設有若干凹槽,其中頂蓋內部的脫脂棉上的凹槽內設有橡膠片,底蓋內部的脫脂棉上與頂蓋內脫脂棉上凹槽相對應的凹槽內部設有打火頭、火石、藥品、哨子、指南針、蠟燭、線軸、防水火柴和放大鏡,所述線軸上纏繞線,線軸的頂端插有金屬針。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幾類基本戶外生存工具集中于一個工具盒內,并且保證合適的體積和重量,便于隨身攜帶,可以迅速取出使用,具有功能多、實用性強等優(yōu)點,可順利幫助野外遭困的考察或迷路人員請求救援或自行逃離。
文檔編號A45C11/00GK201468300SQ200920175328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畢連柱 申請人:畢連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