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扣及飾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卡扣(clasp),更詳細地說,涉及在項鏈、手鏈等飾品中應用的卡扣。
背景技術:
作為在項鏈、手鏈等飾品中使用的卡扣(連結件)的代表性的例子,能夠舉出鉤 式、插入式等。但是,對于這些類型的卡扣,當佩戴飾品時需要通過目視使卡扣的連接部分 的位置對準,期望具有能夠更簡單地進行佩戴的構造的卡扣。因此,提出了如專利文獻1中所示的使用磁鐵的飾品用卡扣。該卡扣在一對由殼 體構成的連接部分分別設置有不同磁極的磁鐵。當佩戴設有該卡扣的飾品時,只要使該卡 扣的連接部接近即可。當使卡扣的連接部接近時,雙方的連接部借助磁鐵的磁力作用連結, 其結果是能夠佩戴飾品。因此,不需要如上所述的麻煩的位置對準等。并且,當摘下飾品時, 只要對卡扣在(專利文獻的)圖1或者圖2中記載的Fl方向施加力即可。通過在項鏈等飾品中應用上述構造的卡扣,能夠提供佩戴和摘卸容易的飾品。[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6003(圖1和圖2)但是,在具有上述構造的卡扣中存在如下所示的不良情況。由于僅通過磁鐵的磁力進行卡扣的連接,因此當磁鐵的磁力劣化時,卡扣容易脫 開。并且,由于磁鐵的磁力發(fā)揮作用的方向和卡扣脫開的方向(圖1或者圖2的Fl 方向)位于同一直線上,因此當以過度的力拉拽飾品時存在卡扣分離從而飾品脫開的可能 性。另外,當為了摘下飾品而在圖1或者圖2的Fl方向?qū)凼┘恿r,通常情況下, 并不是把持卡扣部分進行拉拽,而是把持飾品部分進行拉拽。因此,在飾品上在細繩部分施 加有載荷,存在細繩部分斷裂的可能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就是考慮上述不良情況而作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牢固的 連接性,進一步能夠容易且安全地安裝和摘卸的卡扣。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作出的第一方面的發(fā)明涉及一種卡扣,該卡扣具有能夠相互 連結和分離的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分別具有 用于與飾品連接的連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備一對磁結合單元,這一對磁結合單 元分別設于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一方的磁結合單元通過磁 力吸引另一方的磁結合單元,或者雙方通過磁力相互吸引,連結所述連接端彼此的軸線和 排列有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的軸線形成大致垂直的位置關系;滑動限制單元,它們分別設 于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當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的表面接觸 時,所述滑動限制單元限制這一對磁結合單元的接觸面之間的滑動;以及接觸解除單元,使 用形成于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任一方或者雙方的狹縫使接觸的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分離。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作出的第二方面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所記載的卡 扣中,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是具有相互不同的磁極的磁鐵,所述卡扣還具備分別設于所述 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并分別與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鄰接、且具有 不同的磁極的一對磁結合單元。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作出的第三方面的發(fā)明涉及一種飾品,所述飾品具備第一方 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記載的卡扣。當要使第一方面的卡扣的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連結在一起時,使用者只 要使雙方的殼體部件相互接近即可。由此,磁力在一對磁結合單元之間發(fā)揮作用從而雙方 的殼體部件相互吸引,進而連結在一起。因此,不需要精密地使雙方的殼體部件的位置對 準,能夠容易地連結。并且,當將本發(fā)明的卡扣應用于項鏈或手鏈等飾品中時,通常情況下,在雙方的連 接端上作用有拉拽力。但是,在本發(fā)明的卡扣中,通過磁力連結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 件的一對磁結合單元相對于該拉拽力作用的方向、即相對于連結雙方的連接端的軸線大致 垂直地配置,進一步,滑動限制單元限制一對磁結合單元的接觸面之間的滑動,因此,第一 殼體和第二殼體通過該拉拽力分離的可能性低。另外,當要使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分離時,只要使用接觸解除單元使一 對磁結合單元分離即可。由此,在一對磁結合單元之間發(fā)揮作用的磁力衰減,因此使用者能 夠容易地使雙方的殼體部件分離。在第二方面的發(fā)明的卡扣中,使用兩對磁結合單元將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 件彼此連結在一起。這樣,與使用單一的大的磁結合單元相比,使用多個小的磁結合單元的 方法能夠通過更少的總體積的磁結合單元可靠地將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彼此連
結在一起。在第三方面的發(fā)明中,能夠以飾品的形態(tài)提供本發(fā)明的卡扣。通過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具有牢固的連接性,進一步,能夠容易且安全地安裝和 摘卸的卡扣。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外形圖,(a)是立體圖,(b)是縱向 側(cè)側(cè)視圖。圖2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構造進行說明的圖,(a)是 從第一殼體的連接面觀察第一殼體的圖,(b)是從第二殼體的連接面觀察第二殼體的圖。圖3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連接和摘卸進行說明的縱 向側(cè)側(cè)面的剖視圖,(a)是將第一殼體安裝在第二殼體上之前的狀態(tài),(b)是第一殼體安裝 在第二殼體上之后的狀態(tài),(c)是將第一殼體從第二殼體摘卸下來之前的狀態(tài)。圖4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構造進行說明的圖,(a)是 縱向側(cè)側(cè)視圖,(b)是從第一殼體的連接面觀察第一殼體的圖,(c)是從第二殼體的連接面 觀察第二殼體的圖。圖5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構造進行說明的圖,(a)是縱向側(cè)側(cè)視圖,(b)是從第一殼體的連接面觀察第一殼體的圖,(C)是從第二殼體的連接面 觀察第二殼體的圖。圖6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構造進行說明的圖,(a)是 縱向側(cè)側(cè)視圖,(b)是從第一殼體的連接面觀察第一殼體的圖,(c)是從第二殼體的連接面 觀察第二殼體的圖。標號說明10、1000、2000、3000 卡扣;20、500、700、900 第一殼體;30、600、800、950 第二殼 體;40 第一連接端;50 第二連接端;60 支軸;70 狹縫;210,510,910 第一連接面;220 第一平坦部;230 第一磁鐵;240 突出部;310 第一部件;320 第二部件;330 第三部 件;340,610,960 第二連接面;350 第二平坦部;360 第二磁鐵;550,750 連接部;550a、 750a 第一連接部;550b,750b 第二連接部;4000a,4000b 第一磁鐵對;4100a,4100b 第 一平坦部對;4200a、4200b 突出部對;5000a、5000b 第二磁鐵對;5100a、5100b 第二平坦 部對。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以下,參照圖1至圖3的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的構造詳細 地進行說明。圖1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10的外部形狀,(a)是卡扣10的 立體圖,(b)是縱向側(cè)側(cè)視圖。圖示的卡扣10大致由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構成。該 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的詳細情況在后面敘述,這兩個殼體通過磁力連結,從而使用者 能夠容易地摘卸。并且,在第一殼體20的一端設有第一連接端40,進一步,在第二殼體30 的端面設有第二連接端50,應用該卡扣10的項鏈、手鏈等飾品與這些連接端連接。第二殼體30主要由第一部件310、第二部件320以及第三部件330構成,這些部件 通過支軸60相互連結。第一部件310和第二部件320劃定狹縫70,具有第二連接端50的 第三部件330設在該狹縫內(nèi)。由于該狹縫的存在,第一部件310和第二部件320能夠以支 軸60為中心相互旋轉(zhuǎn)動作。圖2是示出卡扣10的內(nèi)部構造的圖,(a)示出從第一殼體20的與第二殼體30接 觸的第一連接面210觀察到的內(nèi)部構造,(b)示出從第二殼體30的與第一殼體20接觸的 第二連接面340觀察到的構造。如圖2(a)所示,在第一殼體20中形成有第一平坦部220,在該平坦部的大致中心 配置有圓柱狀的第一磁鐵230。該磁鐵與第一平坦部220形成同一平面。在第一磁鐵230 的周圍形成有從第一平坦部220伸長預定長度Ll的突出部240。如圖2(b)所示,在第二殼體30中形成有第二平坦部350,在該第二平坦部的大致 中心配置有圓柱狀的第二磁鐵360。該磁鐵與第二平坦部350形成同一平面。第一部件310 比第二平坦部350朝內(nèi)部凹進預定長度L2。此處,上述突出部240的伸長量Ll和第一部件 310的凹進量L2的關系為L2 Li。為了使第一磁鐵230的表面和第二磁鐵360的表面相互吸引,需要使它們具有相 互不同的磁極。
圖3示出卡扣10的縱向側(cè)側(cè)面的截面,參照該圖對卡扣10的安裝和摘卸的形態(tài) 進行說明。首先,如圖3(a)所示,卡扣10的使用者用手指抓住卡扣10的第一殼體20和第二 殼體30,并使雙方接近。其結果是,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通過磁力作用相互吸引, 如圖3(b)所示相互連結在一起。圖3 (b)示出卡扣10的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相互連結后的狀態(tài),該狀態(tài)相 當于實際使用卡扣10的狀態(tài)。此時,第一磁鐵230的表面和第二磁鐵360的表面接觸,另 外,第一殼體20的突出部240以覆蓋第二殼體的第二平坦部350的周圍的方式配置。圖3 (c)示出將卡扣10的第一殼體20從第二殼體30摘卸下來時的形態(tài)。首先, 使用者用手指朝箭頭方向按壓第二殼體30的邊緣部分。由此,第一殼體30的第一部件310 和第二部件320以支軸60為中心進行旋轉(zhuǎn)動作。其結果是,相互接觸的第一磁鐵230和第 二磁鐵360的表面分離。在該狀態(tài)下,使用者通過拉拽第一殼體20,能夠簡單地將該第一殼 體20從第二殼體30上摘卸下來。以上的構造的卡扣10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1)當將第一殼體20安裝在第二殼體30上時,只要以圖3(a)所示的方式使第一 殼體20接近第二殼體30即可。由此,磁力在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之間發(fā)揮作用, 雙方的殼體相互吸引而連接。因此,不需要精密地使雙方的殼體的位置對準,能夠容易地連結。(2)通常情況下,當將卡扣10應用于項鏈或手鏈等飾品中時,在卡扣10上作用有 如圖3(b)所示的拉拽力。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卡扣10中,通過磁力連接雙方的殼體的第 一磁鐵230和第二殼體360以與拉拽力發(fā)揮作用的方向、即連結第一連接端40和第二連接 端50的線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進一步,由于第一殼體20的突出部240覆蓋第二殼體的第 二平坦部350的周圍,因此限制了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的表面的滑動移動。因此, 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通過該拉拽力分離的可能性低。(3)當將第一殼體20從第二殼體30摘卸下來時,只要對第一殼體30施加圖3 (c) 所示的方向的力即可。由此,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的表面離開,作用在二者之間的 磁力衰減。因此,如果在該狀態(tài)下使用者從第二殼體30拉拽第一殼體20,則能夠容易地進 行摘卸。通過以上的敘述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10的構造進行了說明, 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本實施方式的內(nèi)容。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磁鐵230、第二磁 鐵360、第一平坦部220、第二平坦部350以及突出部240呈圓形,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 此,例如也可以是橢圓形、多邊形等任意的形狀。另外,突出部240設在第一殼體20上,但 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將突出部設在第二殼體30上。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連結在一起,使用具 有相互不同的磁極的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該結構。代替 于此,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中的某一方也可以是鐵等強磁性體。由于強磁性體受 磁鐵吸引,因此在該情況下,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也能良好地連結在一起。并且,構成卡扣10的各部件的材料并無特殊限定,可以使用各種磁鐵、金屬、樹脂 等任意的材料。同樣,各部件的制造方法也可以使用切削、粘貼、蝕刻以及使用模具或沖壓機進行的模塑加工等任意的加工方法。[第二實施方式]參照圖4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1000進行說明。另外,對與第一 實施方式的卡扣10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標號。圖4(a)是本實施方式的卡扣1000的縱向側(cè)側(cè)視圖。如圖所示,卡扣1000主要由 第一殼體500和第二殼體600構成。進而,雙方的殼體通過連接部550連接。圖4(b)是從連接面510觀察第一殼體500的圖。第一平坦部220、第一磁鐵230 以及突出部240的構造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卡扣10相同,在本實施方式的第一殼體500中設 有第一連接部550a。該連接部由沿第一殼體500的橫向側(cè)伸長、且截面為半圓狀的突出部 形成。圖4 (c)是從連接面610觀察第二殼體600的圖。第二磁鐵360和第二平坦部350 的構造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卡扣10相同,在本實施方式的第二殼體600中設有第二連接部 550b。該連接部由沿第二殼體600的橫向側(cè)伸長、且截面為半圓狀的槽部構成,該槽部的截 面的半徑與上述的第一連接部550a的截面半徑大致相同。因此,第一連接部550a和第二 連接部550b恰好卡合。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卡扣10相比,本實施方式的卡扣1000能夠通過更簡單的構造 實現(xiàn)相同的功能。在該卡扣1000中,當將第一殼體500從第二殼體600摘卸下來時,與第一 實施方式的卡扣10同樣,只要按壓第一殼體500和第二殼體600的狹縫70周圍即可。由 此,第一殼體500和第二殼體600以連接部550為中心旋轉(zhuǎn)動作,相互接觸的第一磁鐵230 和第二磁鐵360的表面分離。如果在該狀態(tài)下拉拽第一殼體500,則能夠容易地使其從第二 殼體600脫開。[第三實施方式]參照圖5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2000進行說明。另外,對與第一 實施方式的卡扣10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標號。圖5(a)是本實施方式的卡扣2000的縱向側(cè)側(cè)視圖。如圖所示,卡扣2000主要由 第一殼體700和第二殼體800構成。進而,雙方的殼體通過連接部750連接。該卡扣2000 的連接部750的構造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卡扣1000不同。因此,以下僅對連接部750進行說明。圖5(b)是從連接面710觀察第一殼體700的圖。第一殼體700在連接面710的 端部附近設有第一連接部750a。該連接部由凸部形成。圖5(c)是從連接面810觀察第二殼體800的圖。第二殼體800在連接面810的 與第一連接部750a對應的部分設有第二連接部750b。該連接部由截面為圓形的凹部形成。 該凹部的曲率與第一連接部750a的曲率大致相同。因此,第一連接部750a和第二連接部 750b恰好卡合。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卡扣1000同樣,本實施方式的卡扣2000能夠利用比第一實施 方式所涉及的卡扣10更簡單的構造實現(xiàn)相同的功能。在該卡扣2000中,當將第一殼體700 從第二殼體800摘卸下來時,只要按壓第一殼體700和第二殼體800的狹縫70周圍即可。 由此,第一殼體700和第二殼體800分別以連接面和形成狹縫70的面之間的角部為中心旋 轉(zhuǎn)動作,從而相互接觸的第一磁鐵230和第二磁鐵360的表面分離。如果在該狀態(tài)下拉拽第一殼體700,則能夠容易地使其從第二殼體800脫開。[第四實施方式]參照圖6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卡扣3000進行說明。另外,對與第一 實施方式的卡扣10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的參照標號。圖6(a)是本實施方式的卡扣3000的縱向側(cè)側(cè)視圖。圖6(b)是從第一連接面910觀察第一殼體900的圖。如圖所示,在第一殼體900 的第一連接面910設有第一磁鐵對4000a、4000b ;第一平坦部對4100a、4100b ;以及突出 部對 4200a、4200b。圖6(c)是從第二連接面960觀察第二殼體950的圖。如圖所示,在第二殼體950 的第二連接面960設有第二磁鐵對5000a、5000b ;以及第二平坦部對5100a、5100b。這樣,與實施例1至3的卡扣不同,本實施方式的卡扣3000的第一殼體900和第二 殼體950分別具備兩個磁鐵。在卡扣的外形比較大的情況下,可以以這種方式使用多個磁 鐵。另外,本發(fā)明的卡扣的磁鐵的數(shù)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數(shù)量,可以具備任意數(shù)量的磁鐵。在本實施方式的卡扣3000中,優(yōu)選第一殼體900的第一磁鐵對4000a、4000b的表 面具有相互不同的極性。例如,在磁鐵4000a的表面為S極的情況下,磁鐵4000b的表面為 N極。在該情況下,當然,第二殼體950的第二磁鐵對5000a、5000b的表面的極性分別為N 極、S極。這樣,如果磁鐵對的極性不同,則例如能夠避免磁鐵4000a和5000b相互吸引而 連接等不良情況。以上使用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是,這些只不過是例示,本 技術領域的從業(yè)者能夠理解到,能夠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宗旨的范圍內(nèi)進行多種多樣 的變更和變形。因此,本發(fā)明的范圍并不通過說明了的實施方式確定,而是通過權利要求書 中記載的技術宗旨確定。
權利要求
一種卡扣,該卡扣具有能夠相互連結和分離的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分別具有用于與飾品連接的連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備一對磁結合單元,這一對磁結合單元分別設于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一方的磁結合單元通過磁力吸引另一方的磁結合單元,或者雙方通過磁力相互吸引,連結所述連接端彼此的軸線和排列有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的軸線形成大致垂直的位置關系;滑動限制單元,它們分別設于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當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的表面接觸時,所述滑動限制單元限制這一對磁結合單元的接觸面之間的滑動;以及接觸解除單元,使用形成在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任一方或者雙方上的狹縫使接觸的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分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是具有相互不同的磁極的磁鐵,所述卡扣還具備分別設于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并分別 與所述一對磁結合單元鄰接、且具有不同的磁極的一對磁結合單元。
3.—種飾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飾品具備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卡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具有牢固的連接性、進而能夠容易且安全地安裝和摘卸的飾品用卡扣及具備該卡扣的飾品???10)具有第一殼體部件(20)和第二殼體部件(30),這兩個殼體部件具有連接端(40、50)且能夠相互連結和分離,卡扣具備一對磁結合單元(230、360),它們分別設于第一和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一方通過磁力吸引另一方,或者雙方通過磁力相互吸引;滑動限制單元(220、240、350),它們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部件的對置的面,當一對磁結合單元的表面接觸時限制這一對磁結合單元的接觸面之間的滑動;以及接觸解除單元,其使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殼體部件的任一方或者雙方的狹縫(70)使接觸的一對磁結合單元分離。
文檔編號A44C11/02GK101904603SQ201010002090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4日
發(fā)明者星野雅弘 申請人:星野雅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