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羽絨褲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服裝制作工藝,尤其為一種羽絨褲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羽絨褲,是把兩層防絨面料通過縫紉線結合成為袋狀,內(nèi)部填充羽絨而成, 為保持羽絨分布均衡,通常用縫紉線縫制成格狀把羽絨均勻地固定在兩層防絨面料里。上述結構的羽絨褲穿著時容易產(chǎn)生褶皺,褲子整體外形臃腫、不美觀。并且傳統(tǒng)的加工方法是將前片和后片通過縫紉線縫合,相對于大小不同的褲子,前片和后片的裁剪尺寸亦不一致,傳統(tǒng)的加工方法需要裁剪出多種尺寸的布料,給褲子加工帶來一定的麻煩。另外,現(xiàn)有的這種加工工藝,通常是直接在布匹上裁剪出需要的前片、后片,由于前片、后片并非規(guī)則形狀,導致下腳料較多,增加了褲子的制作成本。另外,傳統(tǒng)的羽絨褲穿著一段時間后,彈性容易變小,貼身性差并顯得臃腫,影響穿著的舒適度與美觀性。
發(fā)明內(nèi)容
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便于加工,下腳料少,有效減少原料成本,并且成品褲穿著舒適的羽絨褲制作方法。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羽絨褲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1)將防絨面料裁成寬4-6cm的長布條;2)選取兩條步驟1)所得長布條,上下對齊并在兩邊預留0. 5-lcm的連接邊后縫合,形成一個細長型布管;3)采用充絨設備向步驟2)制成的布管內(nèi)充絨,并通過計量器械,保證充絨量合適;4)將步驟3)中充絨后的布管呈螺旋狀通過兩連接邊進行包邊、縫合,形成一個下部具有褲腿形狀,上部較粗的筒體;5)將步驟4中所述的筒體進行修剪,裁剪出前襠線與后襠線,并將上端以及腿腳端裁剪整齊;6)將兩條步驟5)中制得的筒體通過前襠線、后襠線縫合一體;7)將步驟6)初步制得的羽絨褲的腰圍處、褲腳處縫上松緊帶即完成制作。本發(fā)明和以往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其褲腿及以上部分,通過布管螺旋縫合形成,不同規(guī)格的羽絨褲均可使用固定規(guī)格的布管螺旋縫制制成,避免了以往加工不同規(guī)格羽絨褲時,需要裁剪出多個不同尺寸部件的繁瑣性;(2)由于主體主要采用螺旋方式縫合形成,橫向承受力強,可避免開線等情況發(fā)生,并保證了羽絨褲整體的彈性,使其才穿著舒適、合體,螺旋縫合形成的褲管保證了腿部彎曲時阻力較小,可避免產(chǎn)生不適感; (3)由于羽絨充入布管內(nèi),可防止羽絨日后移動,影響褲子的保溫性。
圖1為布管結構示意圖;圖2為筒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布管螺旋縫合示意圖;圖4為修剪后的筒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羽絨褲成品結構示意圖。圖中,1、連接邊,2、布管,3、管腔,4、筒體,5、羽絨,6、后襠線,7、前襠線,8、9、松緊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看附圖1,將防絨面料裁成寬4_6cm的長布條,將兩片所得長布條上下對齊并在兩邊預留Icm的連接邊1后縫合,形成一個細長型布管2 ;參看附圖1、4所示,采用充絨設備向布管2的管腔3內(nèi)充絨,并通過計量器械,保證充絨量合適;參看附圖2、4所示,將充絨后的布管2呈螺旋狀通過兩連接邊1進行包邊、縫合, 形成一個下部具有褲腿形狀,上部較粗的筒體4 ;參看附圖3所示,將縫合好的筒體4裁剪出前襠線7與后襠線6,并將上端以及腿腳端裁剪整齊;參看附圖5所示,選擇大小相同的修剪好后的筒體4通過前襠線7、后襠線6縫合一體,此時已初步形成羽絨褲形狀,最后在羽絨褲的腰圍處、褲腳處分別縫上松緊帶8、9即完成制作。
權利要求
1. 一種羽絨褲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將防絨面料裁成寬4-6cm的長布條;2)選取兩條步驟1)所得長布條,上下對齊并在兩邊預留0.5-lcm的連接邊后縫合,形成一個細長型布管;3)采用充絨設備向步驟2)制成的布管內(nèi)充絨,并通過計量器械,保證充絨量合適;4)將步驟3)中充絨后的布管呈螺旋狀通過兩連接邊進行包邊、縫合,形成一個下部具有褲腿形狀,上部較粗的筒體;5)將步驟4中所述的筒體進行修剪,裁剪出前襠線與后襠線,并將上端以及腿腳端裁剪整齊;6)將兩條步驟5)中制得的筒體通過前襠線、后襠線縫合一體;7)將步驟6)初步制得的羽絨褲的腰圍處、褲腳處縫上松緊帶即完成制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羽絨褲制作方法,其是先將面料裁長布條,并縫制成;細長型布管,布管內(nèi)充絨后呈螺旋狀進行包邊、縫合形成一筒體,在筒體上裁剪出前襠線與后襠線,并將上端以及腿腳端裁剪整齊,最后將兩裁剪好的筒體縫合,并在腰圍處、褲腳處縫上松緊帶。其具有制作工藝簡易,容易操作,制作成本較低,成品保暖性好,舒適貼身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41D27/00GK102326875SQ20111029088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19日
發(fā)明者宋科新 申請人:德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