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防治兒童疳積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975324閱讀:27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防治兒童疳積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治兒童疳積的藥物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以植物中草藥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藥物。
      背景技術
      疳積,是一種兒童常見多發(fā)病,歷來為兒科四大癥(痘、麻、驚、疳)之一,屬于消化、吸收、營養(yǎng)不良綜合癥。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中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王肯堂《證治準繩》論述“大抵疳之為病,皆過餐飲食,于家一臟有積不治,傳之余臟,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則余臟皆安;茍失其治,日久必有傳變”。
      “脾常不足”是小兒時期的生理特點之一,所以飲食失節(jié)、挑食、嗜食香甜生冷,更容易致脾胃受損,造成積食化熱、消耗胃陰、脾胃不和、納運及升降失常,故出現(xiàn)納差厭食、腹脹或痛、尿如米泔;進而則致脾胃虛弱,水谷精微不能敷布肌膚及保證全身發(fā)育需要,故出現(xiàn)面黃肌瘦,身體發(fā)育遲緩,抗病能力削弱;脾胃不和,則夜眠不安。“肝常有余”是小兒時期的另一生理特點,而脾胃虛弱更容易導致肝木灰乘,形成脾弱肝旺,故出現(xiàn)性情煩躁、好動不安、易發(fā)脾氣、揉眉挖鼻、俯臥嚙齒。
      兒科門診經(jīng)常碰到因面色黃、消瘦、食欲不振、脾氣怪、或時常感到腹脹、腹痛的患兒就診。對此西醫(yī)多診斷為“輕度營養(yǎng)不良”,僅是根據(jù)臨床癥狀補充藥物,如注射同化激素促進蛋白質吸收,補充多種微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也給一些多酶片、乳酶生之類的藥物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但是,由于治標不治本,未從根本上改善兒童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療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方合理,療效顯著,用藥安全,方便兒童服用的藥物。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太子參250~280白術 250~280茯苓200~240竹葉柴胡 200~240白芍 200~240陳皮200~240木香 50~80 砂仁 90~130 麥芽310~350夏枯草150~200山藥 200~240烏梅200~240蟬蛻 110~150菖蒲 110~150山楂200~240甘草 50~80其中,所述的白術為炒白術,所述的麥芽為炒麥芽,所述的山楂為炒焦山楂,所述的甘草為炙甘草。
      將上述原料制成本發(fā)明藥物的方法,包括以下順序的步驟1.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2.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3.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4.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5.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
      加入輔料適量,制粒,加入揮發(fā)油,即制成口服制劑。
      為了驗證治療效果,本發(fā)明進行了下列深入的藥理試驗。
      1.急性毒性試驗20只小鼠灌胃給藥,日劑量480g/kg,觀察7天無任何毒性反應,全部健康存活。如以人體重按1~6歲及7~12歲兒童平均體重每公斤用生藥<p>脈絡寧注射液(北京白塔寺醫(yī)藥批發(fā)公司購買,南京金陵制藥有限公司公司生產(chǎn))注射用生理鹽水(北京乾露春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提供)儀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600型,JAPAN)方法大鼠140只,按體重、性別隨機分為7組,每組20只。本發(fā)明脈絡寧凍干粉用注射用生理鹽水溶解,與市售脈絡寧注射液濃度相同,兩種制劑分別按照101.92g/kg、45.50g/kg、15.16g/kg(臨床用藥為1.82g/kg),分別為臨床用藥的56倍、25倍和8.33倍,給藥時間60天,為臨床試驗用藥周期的3倍以上。對照組為5ml/kg生理鹽水注射液。采用市售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注射給藥時等容不等量。每天上午相同時間以腹腔注射方式給予兩種制劑和生理鹽水,每日1次,共60天。
      實驗結果1.第一次給藥30分鐘內,觀察三組大鼠狀況,發(fā)現(xiàn)脈絡寧注射液101.92g/kg組有3只大鼠皮膚發(fā)紅現(xiàn)象,有1只大鼠氣喘現(xiàn)象,其余各組未見異常,繼續(xù)給藥,氣喘大鼠死亡皮膚發(fā)紅大鼠有2只癥狀加重,1只未繼續(xù)發(fā)展,10天后,癥狀加重2只死亡,另外1只好轉,本發(fā)明粉針劑各組和生理鹽水組未見任何異常。
      2.各組制劑60天后對大鼠脾臟肝臟系數(shù)影響,見表2表2各組制劑60天后對大鼠脾臟肝臟系數(shù)影響

      上述療效判定標準評定療效,結果見表2~表8。
      表2.治療小兒疳癥的有效率

      注X2=7.11P<0.05表3.用藥前后主證療效對照

      表4.用藥前后次證療效對照

      續(xù)表

      表5.用藥前后體重增加情況對照

      表6.用藥前后血色素分布情況對照

      注兩組治療前血色素比較X2=1.58 P≥0.05表7.用藥前后血色素情況對照

      注兩組治療前血色素比較X2=35.16P<0.001
      表8.用藥前后血色素情況對照

      注兩組治療前血色素有效率比較X2=36.12 P<0.001有益效果藥理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治療疳證脾弱肝旺型的總有效率達97%,對照組為82.5%,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別有顯著意義。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兒科良藥,預示著很好的藥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過下面給出的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可以進一步清楚地了解本發(fā)明。但它們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實施例1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80,白術280,茯苓240,竹葉柴胡240,白芍240,陳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麥芽350,夏枯草200,山藥240,烏梅240,蟬蛻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
      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滅菌,加入揮發(fā)油,制成口服液成品。
      實施例2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50,白術250,茯苓200,竹葉柴胡200,白芍240,陳皮200,木香50,砂仁90,麥芽310,夏枯草150,山藥200,烏梅200,蟬蛻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64,白術264,茯苓220,竹葉柴胡220,白芍220,陳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麥芽330,夏枯草176,山藥220,烏梅220,蟬蛻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重復實施例3,有以下不同點原料中的白術為炒白術,麥芽為炒麥芽,山楂為炒焦的山楂,甘草為炙甘草。
      實施例5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80,白術280,茯苓240,竹葉柴胡240,白芍240,陳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麥芽350,夏枯草200,山藥240,烏梅240,蟬蛻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
      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加入輔料適量,制粒,加入揮發(fā)油,即制成顆粒劑成品。
      實施例6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50,白術250,茯苓200,竹葉柴胡200,白芍240,陳皮200,木香50,砂仁90,麥芽310,夏枯草150,山藥200,烏梅200,蟬蛻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
      實施例7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64,白術264,茯苓220,竹葉柴胡220,白芍220,陳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麥芽330,夏枯草176,山藥220,烏梅220,蟬蛻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
      實施例8重復實施例7,有以下不同點原料中的白術為炒白術,麥芽為炒麥芽,山楂為炒焦的山楂,甘草為炙甘草。
      實施例9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80,白術280,茯苓240,竹葉柴胡240,白芍240,陳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麥芽350,夏枯草200,山藥240,烏梅240,蟬蛻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
      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加入輔料適量,加入揮發(fā)油,即制成膠囊劑成品。
      實施例10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50,白術250,茯苓200,竹葉柴胡200,白芍240,陳皮200,木香50,砂仁90,麥芽310,夏枯草150,山藥200,烏梅200,蟬蛻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9相同。
      實施例11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64,白術264,茯苓220,竹葉柴胡220,白芍220,陳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麥芽330,夏枯草176,山藥220,烏梅220,蟬蛻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9相同。
      實施例12重復實施例11,有以下不同點原料中的白術為炒白術,麥芽為炒麥芽,山楂為炒焦的山楂,甘草為炙甘草。
      實施例13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80,白術280,茯苓240,竹葉柴胡240,白芍240,陳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麥芽350,夏枯草200,山藥240,烏梅240,蟬蛻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
      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滅菌,加入防腐劑,制成合劑成品。
      實施例14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50,白術250,茯苓200,竹葉柴胡200,白芍240,陳皮200,木香50,砂仁90,麥芽310,夏枯草150,山藥200,烏梅200,蟬蛻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13相同。
      實施例15
      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64,白術264,茯苓220,竹葉柴胡220,白芍220,陳皮220,木香66,砂仁1 10,麥芽330,夏枯草176,山藥220,烏梅220,蟬蛻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13相同。
      實施例16重復實施例15,有以下不同點原料中的白術為炒白術,麥芽為炒麥芽,山楂為炒焦的山楂,甘草為炙甘草。
      實施例17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80,白術280,茯苓240,竹葉柴胡240,白芍240,陳皮240,木香80,砂仁130,麥芽350,夏枯草200,山藥240,烏梅240,蟬蛻150,石菖蒲150,山楂240,甘草80。
      將砂仁、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
      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加入輔料適量,加入揮發(fā)油,壓片即制成片劑成品。
      實施例18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50,白術250,茯苓200,竹葉柴胡200,白芍240,陳皮200,木香50,砂仁90,麥芽310,夏枯草150,山藥200,烏梅200,蟬蛻110,石菖蒲110,山楂200,甘草50。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17相同。
      實施例19按下述重量份數(shù)稱取原料太子參264,白術264,茯苓220,竹葉柴胡220,白芍220,陳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麥芽330,夏枯草176,山藥220,烏梅220,蟬蛻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其它生產(chǎn)過程與實施例17相同。
      實施例20重復實施例19,有以下不同點原料中的白術為炒白術,麥芽為炒麥芽,山楂為炒焦的山楂,甘草為炙甘草。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兒童疳積的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太子參250~280,白術250~280,茯苓200~240,竹葉柴胡200~240,白芍200~240,陳皮200~240,木香50~80,砂仁90~130,麥芽310~350夏枯草150~200,山藥200~240,烏梅200~240,蟬蛻110~150,石菖蒲110~150,山楂200~240,甘草50~8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的太子參264,白術264,茯苓220,竹葉柴胡220,白芍220,陳皮220,木香66,砂仁110,麥芽330,夏枯草176,山藥220,烏梅220,蟬蛻132,石菖蒲132,山楂220,甘草66。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術為炒白術,麥芽為炒麥芽,山楂為炒焦的山楂,甘草為炙甘草。
      4.一種防治兒童疳積的藥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采用以下順序的步驟(1)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2)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3)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4)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5)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滅菌,加入揮發(fā)油,制成口服液。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步驟(3)的所得物進一步加入適量輔料,加入揮發(fā)油,即制成顆粒劑。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步驟(3)的所得物進一步加入適量輔料,加入揮發(fā)油,即制成膠囊劑。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步驟(3)的所得物進一步加入適量防腐劑,加入揮發(fā)油,即制成合劑。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步驟(3)的所得進一步加入適量輔料,制粒,加入揮發(fā)油,壓片,即制成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治兒童疳積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該藥物是將砂仁、石菖蒲、木香、陳皮、白術經(jīng)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殘渣與太子參、茯苓、竹葉柴胡、白芍、麥芽、夏枯草、山藥、烏梅、蟬蛻、山楂、甘草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小時,第2次0.5~1.5小時;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熱測時的比重為1.19~1.21,冷卻至室溫。邊攪拌邊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為65%~75%,靜置4~6小時。取上清液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放冷,加入輔料,加入揮發(fā)油,制成口服液、顆粒劑、膠囊劑、合劑或片劑等口服制劑。
      文檔編號A61P1/00GK1562212SQ20041002227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7日
      發(fā)明者簡薇, 李勁, 陳紅民, 何紅 申請人:云南白藥集團天紫紅藥業(yè)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