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頸部手術體位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頸部外科手術中用于暴露術野的輔助醫(yī)療器械,尤其是適用于甲狀腺疾病、喉癌等頸部手術的體位枕。
背景技術:
頸段脊柱由7個頸椎、6個椎間盤(第1、第2頸椎間無椎間盤)和所屬韌帶構成。上連顱骨,下接第1胸椎,周圍為頸部肌肉、血管、神經(jīng)和皮膚等組織包繞,從側方觀察,頸椎排列呈前凸弧度。雖然頸椎在脊椎椎骨中體積最小,但它的活動度和活動頻率最大,而且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復雜,所以容易引起勞損。在頸部手術時,手術體位既要保證能充分暴露手術術野,使手術能順利進行,又要照顧到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環(huán)功能以及頸部肌肉受力的均衡,避免頸部的關節(jié)、肌肉、軟組織、血管和腦、脊神經(jīng)受壓迫而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合適的手術體位可使手術視野暴露充分,手術進行順利,預后良好。而傳統(tǒng)的頸部手術體位常需將病人頭頸部較大幅度的后仰,以充分暴露頸前區(qū)。多采用普通方形枕或類似物墊于患者肩部,迫使其肩部抬高頭部后仰呈過伸位,被動地暴露頸部,致頸項部處于懸空狀態(tài),這樣造成的后果是頸肌長時間處于痙攣狀態(tài),破壞了頸肌的平衡應力;頭頸部靜脈血液的回流受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創(chuàng)面滲血增加,加重循環(huán)系統(tǒng)負擔,破壞機體動態(tài)平衡。同時會引起患者術中不適,體位保持困難,不利于手術順利進行。故在術中及術后常有病人自述頭痛頭暈、頸肩背酸痛、頸部僵硬、手指麻木、胸悶心慌等不適感,并可有血壓波動。
發(fā)明內容
為了填補頸部手術術中輔助器材的空白,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頸部手術體位枕,該體位枕不僅能更充分地暴露術中視野,而且能消除患者術中保持體位的不適,使手術順利進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以往所采用的扁平枕的模式改進為中央隆起兩端弧型下降的實心或充氣枕。第一個坡度即患者頸肩部的緩沖段,弧形高度12厘米,使頭面呈輕度后仰位,形成了頭部與軀干在頸部的對抗牽引狀態(tài),同時由于弧形的支撐力,又可恢復頸曲,使頸椎生理曲度保持在10毫米左右(測量頸椎生理曲度的方法為沿齒狀突后上緣開始向下,連每一椎體后緣成一弧線,再由齒狀突后上緣至第7頸椎椎體后下緣作一直線,弧線的最高點至直線的最大距離為頸椎生理曲度的數(shù)值。正常范圍大約在12毫米±5毫米范圍內。)還可以使患者的頸部自然抬高,緩解頸肌疲勞;枕的中央為適應正常頸椎生理曲度的隆起張力線,支撐頸部和頸曲的部分應有一定的硬度,以能襯托和支撐頸曲為準。第二個坡度即患者枕部的緩沖段,用于暴露頸部手術區(qū),枕高12厘米,而支撐頭枕部的高度為8厘米,較枕高低4厘米,在保證頭枕部呈弧型下降的同時,又能使頭部受力均勻。使用時將枕中央隆起處置于項部頸曲處,使患者平臥時在保證正常生理彎曲的同時,充分顯露頸前區(qū)。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充分暴露術中視野的同時,消除患者術中保持體位的不適,避免頸項部處于懸空狀態(tài),恢復正常的頸椎解剖位置,解除對有關神經(jīng)血管的壓迫和刺激,緩解頸部肌肉痙攣,使破壞了的頸椎內外平衡關系重新恢復。這樣有利于頭頸部靜脈血液的回流,減少創(chuàng)面滲血。且可緩解椎間韌帶的張力,恢復頸椎骨與關節(jié)曲度的平衡,明顯減輕或消除術中及術后患者頸肩部酸痛,頭痛,眩暈等不適感。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且該實用新型設計獨特,使用安全,制作簡單,操作快捷,使用方便,易于推廣,保持所需手術體位不變形,且能滿足患者的型體差異的需要。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
圖中(1)第一個坡度即患者頸肩部的緩沖段,(2)第二個坡度即患者枕部的緩沖段,(3)中央隆起即頸曲支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患者平臥,頸曲置于中央隆起部(3),枕部盛于枕部的緩沖段(2),肩部置于頸肩部的緩沖段(1),根據(jù)生理彎曲患者自然的暴露頸前區(qū),便于手術順利進行。
權利要求1.頸部手術體位枕,一種中央隆起兩端弧型下降的實心或充氣枕,其特征是具有兩個坡度和一個中央隆起。
專利摘要頸部手術體位枕是一種在頸部外科手術中用于暴露術野的輔助醫(yī)療器械。它是中央隆起兩端弧型下降的實心或充氣枕,包括使患者的頸部自然抬高的頸肩部的緩沖上升段,支撐頸部和頸曲部分的中央隆起,以及用于暴露頸部手術區(qū)的枕部緩沖下降段。可以在充分暴露術野的同時,消除患者術中保持體位的不適。
文檔編號A61B19/00GK2721025SQ200420011708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王廣義, 劉凱 申請人:王廣義, 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