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碎片飄入雙隔載藥玻璃安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用裝載藥液的玻璃安瓶(指不帶膠蓋的),尤其可防止開封時的玻璃碎片飄入藥液中。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玻璃安瓶,開封時必須在頸部折斷。所產(chǎn)生的玻璃碎片或肉眼不可見的粉末,不可避免或多或少飄入藥液中。瞬間產(chǎn)生碎片或粉末的正下方,恰是藥液的水平面。飄入率約10%。這一現(xiàn)象,對從事臨床的護士來說,體會更深刻些。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安瓶外表面的碎片更易載有細菌、異物,有污染藥液隱患。玻璃材料廉價、耐酸堿,將其折斷所產(chǎn)生的碎片或粉末是它不可避免的負效應。人們尚未找到既耐酸堿又不產(chǎn)生碎片的代用材料。業(yè)內人士權衡利弊,無從選擇,無奈革新,只好姑息沿用。但絕非理想。膠蓋安瓶雖然不用折斷開封,但它只限裝載粉劑和中性藥液,因此,玻璃安瓶尚不能被某種方式取代。
發(fā)明內容
及技術方案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玻璃安瓶開封時的碎片或粉末有飄入藥液中的隱患,本發(fā)明提供的玻璃安瓶,開封時雖然仍有碎片或粉末產(chǎn)生,但它不會飄入藥液中。
一、核心技術將玻璃安瓶分成兩個隔一個是大隔,一個是小隔。小隔與大隔之間有底間隙相通。液體可在兩隔之間流動。大隔的上端是封閉狀態(tài),小隔的上端引出瓶頸,在藥廠灌裝藥液后,將其燒封。使用時先將小隔旋轉到上方,這時,小隔內的液體,通過底間隙流入大隔。再沿小隔瓶頸方向旋轉至倒立位,液平面在底間隙之下,此時小隔內仍無液體,在該位將安瓶頸部折斷。碎片受地心引力作用,飄落下方,大隔內的液體處于封閉狀態(tài),碎片不能進入,因而不被污染。再恢復正立位,大隔內的液體經(jīng)底間隙流入小隔,用注射器從小隔內將藥液吸出。根據(jù)本發(fā)明主題,安瓶可做成扁圓形、圓形、三角形、方形。共臨床選擇使用。為完善本發(fā)明主題,安瓶頸部之下,為漏斗狀設計,并與針頭根部隆起相嵌合。目的是防止周圍空氣中的飄塵進入。它所用的針頭是隔式化針頭(筆者已另案申請),并與有凈化飄塵作用的小隔結構(亦另案申請)相連接。
二、技術要點1、關于小隔所占空間比例小隔為無效載荷空間,為了不浪費資源,小隔與大隔比值越小越好。
2、關于隔間隙的高度不宜過小,筆者建議6mm為宜,因該間隙在抽吸藥液時有液、氣對流發(fā)生。大隔內可見密集的氣泡。如果藥液粘度高,以8mm為宜。
3、關于液平線它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小隔上橫位時,液平線在小隔之下;二是小隔排空時的倒立位,液平線在底間隙之下。
4、載藥量取決于大隔橫向空間。
5、安瓶高度滿足于針頭嵌入后針尖恰在瓶底處。
6、針頭根部宜彈性朔料,可使嵌合更嚴密。并使針尖距瓶底有1mm調節(jié)空間,吸藥時將藥吸凈。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是安瓶頸部折斷時所產(chǎn)生的碎片、粉末不再飄入藥液中,從設計上保障藥液不被污染。減少醫(yī)源性疾病的發(fā)生。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列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傳統(tǒng)安瓶與本發(fā)明安瓶開封時瞬間對比圖。
(一)傳統(tǒng)安瓶液平面上方是承載碎片最佳位置,可見部分碎片飄落在藥液中;(二)而本發(fā)明安瓶,液平面上方被封閉,碎片飄落下方,不能進入藥液中。
圖2、是本發(fā)明雙隔載藥玻璃安瓶視圖(一)扁圓形視圖(二)圓形視圖(三)三角形視圖(四)四方形視圖(五)漏斗放大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2(一)中,小隔1的直徑和高度,與配藥注射器針頭的直徑和高度相匹配,其中漏斗內緣與針頭根部隆起相嵌合。大隔2的橫向空間,與裝載藥量相匹配。底間隙3,可供藥液自由流動。液平線4以上空間是預留小隔無效載荷空間,并滿足于小隔排空倒立位時的液平面,在底間隙之下。
說明文中提到的隔式化針頭和有凈化飄塵作用的小隔結構,筆者另案申請?zhí)柺?00610067727.權利要求
1.一種防碎片飄入裝載藥液的玻璃安瓶,它的特征是由隔間壁將安瓶分成兩個隔,一個是大隔,一個是小隔。
2.根據(jù)權利一的要求,隔間壁的底端有底間隙相通。
3.根據(jù)權利一的要求,大隔頂端為封閉狀態(tài),小隔上方引出瓶頸。
4.根據(jù)權利一的要求,瓶頸下方為漏斗狀設計,并與針頭根部的隆起相嵌合。
5.根據(jù)權利一的要求,安瓶可作成扁圓形、圓形、三角形、四方形。
全文摘要
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玻璃安瓶,開封時必須在頸部折斷。所產(chǎn)生的玻璃碎片或肉眼不可見的粉末,不可避免或多或少飄入藥液中。為了克服這一現(xiàn)象,本發(fā)明提供的玻璃安瓶,可防止玻璃碎片或粉末飄入藥液中。它是由隔間壁將安瓶分成兩個隔,一個是大隔,一個是小隔。兩隔之間有底間隙相通。藥液可自由流動,大隔上方是封閉狀態(tài),小隔上方引出瓶頸,灌入藥液后將其燒封。開封時,取小隔上橫位,小隔內的液體經(jīng)底間隙流入大隔,再沿小隔瓶頸方向旋轉至倒立位,液平線在底間隙之下,此時小隔內仍無液體,在該位將安瓶頸部折斷。碎片受地心引力作用,飄落下方,大隔內的液體處于封閉狀態(tài),碎片不能進入,因而不被污染。再恢復正立位,大隔內的液體經(jīng)底間隙流入小隔,用注射器從小隔內將藥液吸出。安瓶可做成扁圓形、圓形、三角形、四方形。瓶頸下方為漏斗狀設計,其內緣與注射器針頭根部隆起相嵌合。
文檔編號A61J1/14GK101069672SQ20061007976
公開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解涵 申請人:解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