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胰腺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胰腺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胰腺癌指發(fā)生于胰頭、胰體及胰尾部等外分泌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同時也包括壺腹部癌, 在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近年來胰腺癌的發(fā)病率有增加的趨勢,在歐美多數(shù)國家中, 胰腺癌的發(fā)病率每年約為9 10/10萬人口,自1930年以來,美國的胰腺癌發(fā)病率增加了3 倍,而英國同期增加了2倍,日本增加了5倍。在中國,胰腺癌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據(jù) 上海市統(tǒng)計,1974年胰腺癌的發(fā)病在備種惡性腫瘤中為第14位,至1984年則上升到第7位, 1990年發(fā)病率達到5. 1/10萬人口,己與日本相近。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及湖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的 統(tǒng)計表明,近十幾年來因胰腺癌住院的病人增加了 3 4倍。目前,胰腺癌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清楚,已發(fā)現(xiàn)一些環(huán)境因素與胰腺癌的發(fā)生有關(guān)。其中已 定的首要危險因素為吸煙。吸煙者發(fā)生胰腺癌相對危險度是非吸煙者的l. 5倍,而且隨著吸 煙數(shù)量增加而增加。其他高危險因素還有糖尿病、膽石病、飲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 等。進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術(shù)后20年者,也是發(fā)生胰腺癌的危 險因素。胰腺癌的主要有癥狀有以下幾種-(一) 上腹部不適及隱痛是胰腺癌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腫瘤常致胰管或膽管梗阻,盡管尚未引起黃疸,但膽汁排泄不暢,膽道內(nèi)壓力升高,膽 管及膽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擴張,病人可覺腹部不適及隱痛。以往強調(diào)胰頭癌的典型癥狀是無 痛性黃疸,實際上無痛性黃疸作為首發(fā)癥狀僅出現(xiàn)10% 30%的病人。腹痛在胰頭癌患者還 是很常見的癥狀。至于胰體尾部癌,腹痛發(fā)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經(jīng)叢而呈顯著的 上腹痛和腰背痛。這種癥狀的出現(xiàn),常提示病變已進入晚期。(二) 食欲減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見表現(xiàn)。腫瘤常使胰液及膽汁排泄受阻,因此影響病人食欲,且有消化吸收不良,致體重明顯減輕。(三) 梗阻性黃疸是胰頭癌的突出表現(xiàn)。腫瘤部位若靠近壺腹周圍,黃疸可較早出現(xiàn)。黃疽常呈持續(xù)且進行性加深。大便色澤變淡,甚至呈陶土色。皮扶黃染呈棕色或古銅色,有皮膚瘙癢癥。(四)胰頭癌除致梗阻性黃疸外,亦常致膽囊腫大,可在右上腹清楚捫及。梗阻性黃疸 伴膽囊腫大常提示壺腹周圍腫瘤的可能。(五)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現(xiàn)上腹固定的腫塊,腹水征陽性。進一步可有惡病質(zhì)及肝、肺或骨 骼轉(zhuǎn)移等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胰腺癌屬"腹痛"、"黃疸"、"癥瘕"、"積聚"等證范疇。中醫(yī)學對胰腺 的認識始于金、元時期,李東垣《脾胃論》記載"脾長掩一尺,掩太倉。"《十四經(jīng)發(fā)揮》 也有"脾廣三寸,長五寸,掩手太倉,附于脊之第十一椎。"其實都是對于胰腺的描寫。 到清代,隨著中醫(yī)解剖學的發(fā)展,對胰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寫到"津管一物,……總提俗名胰子,其體長于賁門右,幽門之左,……,接小腸","胃外津 門左名總提,肝連于其上。"然而,中醫(yī)對胰腺癌的病癥表現(xiàn)及其病因病機的認識卻早在《黃 帝內(nèi)經(jīng)》及以后的歷代醫(yī)籍中都有所記載和描述。如《難經(jīng) 五十五難》中所說"積者, 陰氣也,其始發(fā)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始終,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 始發(fā)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還根據(jù)五臟不同,分為五種積,其中"脾之積為痞氣",在胃脘部,覆大如盤,可以出現(xiàn)黃疸,飲食不為肌膚,與胰腺癌有所相 似。此外,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中說"癥瘕者,皆由寒溫不調(diào),飲食不化,與臟 氣相搏結(jié)所生也。"《醫(yī)學入門,丹臺玉案》也云"有寒客之則阻不行,有熱內(nèi)生郁而不 散,有食積、死血、濕痰結(jié)滯妨礙升降,有怒氣傷肝木來克土,有傷勞倦、血虛、氣虛則運 化自遲,皆能作痛。"以上論述指出了胰脲癌的發(fā)病可能與飲食失節(jié)、七情不遂、寒溫失調(diào)、 諸般內(nèi)傷等因素有關(guān)。關(guān)于本病的病因病機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 情志郁怒,肝郁氣滯,致氣機不暢,脾濕郁困,郁久化熱,濕熱蘊結(jié),日久成毒, 積結(jié)成癌;2) 飲食不節(jié),醇酒厚味,過嗜肥甘,致脾失運化,濕熱內(nèi)生,阻滯氣血,積久化毒, 瘀結(jié)形成本??;3)寒溫失常,調(diào)攝失宜,宿毒內(nèi)熱壅滯,氣郁血瘀,濕毒瘀結(jié),耗血傷陰,致癥瘕積聚 內(nèi)生。中醫(yī)采用清熱祛濕、利膽解毒、行氣活血、化瘀軟堅的方藥治療此病。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胰腺癌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胰腺癌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菌陳15-25份 茯苓20-30份 當歸10-20份 白屈菜10-15份 八月札15-25份白術(shù)10-20份 苡仁5-10份 元胡25-30份 白花蛇舌草15-30份 白毛藤10-20份梔子10-15份 黃吝15-25份 莪術(shù)15-25份 藤梨根10-20份有效成分優(yōu)選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菌陳21份 茯苓26份 當歸16份 白屈菜13份 八月札21份梔子13份 黃吝21份 莪術(shù)21份 藤梨根16份白術(shù)16份 苡仁8份 元胡28份 白花蛇舌草23份 白毛藤16份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 元胡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白術(shù)、當歸、白毛藤用65%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并濾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0°C)的清膏;(3) 菌陳、梔子、茯苓、苡仁、黃芩、莪術(shù)、白屈菜、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八月札 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 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CT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 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顆粒、膠囊及片劑。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與藥學上可接收的載體,例如填充劑如淀粉、微晶纖維素等; 粘合劑如維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過顆粒劑、膠囊劑、片劑口服給藥的方式使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祛濕、利膽解毒、行氣活血、化瘀軟堅等作用,用于胰腺癌 引起的上腹部不適、隱痛、梗阻性黃疸等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顆粒劑(1) 元胡2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白術(shù)160g、當歸160g、白毛藤160g用65%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 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TC)的清膏;(3) 菌陳210g、梔子130g、茯苓260g、苡仁80g、黃芩210g、莪術(shù)210g、白屈菜130g、白花蛇舌草230g、藤梨根160g、八月札21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 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 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加乳糖600g,糊精400g,混勻, 過篩,以75%乙醇濕法制粒,干燥,裝袋即得。 實施例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膠囊劑(1) 元胡2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白術(shù)160g、當歸160g、白毛藤160g用65%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 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0°C)的清膏;(3) 菌陳210g、梔子130g、茯苓260g、苡仁80g、黃芩210g、莪術(shù)210g、白屈菜130g、 白花蛇舌草230g、藤梨根160g、八月札21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 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 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糊精700g混勻,裝入空膠囊 內(nèi)即得。實施例3: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片劑(1) 元胡2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白術(shù)160g、當歸160g、白毛藤160g用65%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 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TC)的清膏;(3) 菌陳210g、梔子130g、茯苓260g、苡仁80g、黃芩210g、莪術(shù)210g、白屈菜130g、 白花蛇舌草230g、藤梨根160g、八月札21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 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 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加淀粉300g,微晶纖維素200g以 70%乙醇濕法制粒,壓片,包衣即得。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胰腺癌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菌陳15-25份白術(shù)10-20份梔子10-15份茯苓20-30份苡仁5-10份 黃芩15-25份當歸10-20份元胡25-30份莪術(shù)15-25份白屈菜10-15份 白花蛇舌草15-30份 藤梨根10-20份八月札15-25份 白毛藤10-20份
2、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 成的菌陳21份 茯苓26份 當歸16份 白屈菜13份 八月札21份白術(shù)16份 苡仁8份 元胡28份 白花蛇舌草23份 白毛藤16份梔子13份 黃芩21份 莪術(shù)21份 藤梨根16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可制成顆粒、膠囊及片 劑。
4、 一種如權(quán)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 元胡碎成極細粉備用;(2) 白術(shù)、當歸、白毛藤用65%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 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TC)的清膏;(3) 菌陳、梔子、茯苓、苡仁、黃芩、莪術(shù)、白屈菜、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八月札加水 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 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與藥學上可 接受的載體制成顆粒、膠囊及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胰腺癌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菌陳、白術(shù)、梔子、茯苓、苡仁、黃芩、當歸、元胡、莪術(shù)、白屈菜、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八月札、白毛藤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本發(fā)明還涉及了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中藥組合具有清熱祛濕、利膽解毒、行氣活血、化瘀軟堅等作用,用于胰腺癌引起的上腹部不適、隱痛、梗阻性黃疸等癥。
文檔編號A61P1/00GK101264271SQ200810105829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5月4日
發(fā)明者顏麗君 申請人: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