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混藥使用的雙室袋。
背景技術:
為了在同一種軟袋中填裝兩種以上的不同藥品,過去常將軟袋的兩面中的一段橫截面進行虛焊以形成隔離帶,該隔離帶將軟袋分割為上室和下室,在上室和下室中存放不同的藥品,使用時,只需擠壓上室或下室,隔離帶在擠壓力下自動裂開,進而使存放在上室和下室中的藥品混合。但這種結構的雙室軟袋在存放和運輸過程中,在上室或下室內極易產生壓力,進而使隔離帶自動裂開,導致在混藥之前上室和下室中的藥品混合。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不足,中國專利ZL200620000814.6公開了 “一種異形室腔的雙室輸液袋”,如圖1所示,該雙室輸液袋包括組合蓋12、接口 2、易折柄8以及由基座6和易折柄8組成的阻隔裝置,組合蓋12和接口 2密封連接,隔離帶3將軟袋I分割為上室4和下室5,隔離帶3的輪廓線為凹線,其凹底朝組合蓋12,阻隔裝置設置在隔離帶3的凹底處(即基座6焊合在隔離帶3的凹底處,基座6上具有一連通上室4和下室5的通孔,易折柄8連接在通孔的端口并將通孔的端口、封)。在輸液時,人為地折斷易折柄8,兩室連通,使密封于兩室內的不同藥物混合。但該雙室輸液袋在藥物混合過程時,手握住軟袋,易折柄8與軟袋I的接觸部位形成的支點在折斷易折柄8的施力過程中,該接觸部位形成的支點因局部受較大的力易使軟袋的內層受損壞。軟袋因被施加拉扯力受損,包括內層、中間層和外層的損傷。軟袋內層受損后,使藥品直接與中間層(骨架層)接觸,直接影響到軟袋內藥品的相容性,對輸液患者的用藥安全產生隱患;中間層損傷直接影響薄弱部位內外層的結構穩(wěn)定性;而外層受損則直接降低了軟袋對外界的阻隔性能,嚴重影響軟袋內的無菌環(huán)境。故,不論是軟袋的哪一層受損都極大的構成了用藥安全的隱患,是輸液過程中絕不允許的,不能忽視。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在混藥過程中可有效避免損壞軟袋的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包括軟袋和接口,在軟袋內設置一輪廓線呈凹線的隔離帶,軟袋由隔離帶分割為上室和下室,在隔離帶的凹部設置一基座,基座上設有一連通上室和下室的通孔,通孔的孔壁向接口延伸出基座,在通孔的孔壁的延伸端上連接一硬質管,所述硬質管的末端封閉,在硬質管的側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硬質管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彈性壓片,彈性壓片的自由端設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的壓桿。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壓桿的一端與彈性壓片的自由端固定,另一端為具有尖部的施壓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隔離帶由軟袋的兩面中的一段實焊形成。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硬質管的一端套在通孔的孔壁的延伸端上并與延伸端密封配合。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基座位于下室端形成一凹腔,所述通孔位于凹腔的底部。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方案,所述下室為漏斗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混藥之前,末端封閉的硬質管阻斷基座的通孔,使軟袋內的上室和下室不連通;混藥時,按壓彈性壓片,壓桿直接戳穿硬質管的薄弱部位,使軟袋內的上室和下室連通便可進行混藥操作。由于在按壓彈性壓片時,軟袋與彈性壓片形成軟接觸,避免軟袋受損,有效地保護軟袋。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異形室腔的雙室輸液袋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基座、硬質管、彈性壓片和壓桿配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硬質管、彈性壓片和壓桿配合的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軟袋;2—接口 ; 3—隔尚帶;4一上室;5—下室;6—基座;7一通孔;8一易折柄;9一硬質管;10—薄弱部位;11 一凹腔;12—組合蓋;13—彈性壓片;14 一壓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如圖2、3和4所示,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包括軟袋1、接口 2和組合蓋12。接口2設置在軟袋I上,在軟袋I內設置一輪廓線呈凹線的隔離帶3,隔離帶3由軟袋I的兩面中的一段實焊形成,軟袋I由隔離帶3分割為上室4和下室5,在隔離帶3的凹部設置一基座6,基座6上設有一連通上室4和下室5的通孔7,通孔7的孔壁向接口 2延伸出基座6。在通孔7的孔壁的延伸端上連接一硬質管9,在本實施例中,硬質管9的一端套在通孔7的孔壁的延伸端上并與延伸端密封配合。硬質管9的末端封閉,在硬質管9的側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10,硬質管9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彈性壓片13,彈性壓片13的自由端設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10的壓桿14。本實施例中,壓桿14的一端與彈性壓片13的自由端固定,另一端為具有尖部的施壓端?;?位于下室5端形成一凹腔11,通孔7位于凹腔11的底部,下室5為漏斗結構。將該雙室袋掛在支架上后,下室5中的藥液匯流于凹腔11中,經通孔7流入上室4中,再由接口 2流出,兩室內的藥液均能自動流盡。在混藥之前,末端封閉的硬質管9阻斷基座6的通孔7,使軟袋I內的上室4和下室5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腔室(即上室4和下室5不連通)?;焖帟r,隔著軟袋I按壓彈性壓片13,彈性壓片13驅動壓桿14直接戳穿硬質管9的薄弱部位10,使軟袋I內的上室4和下室5連通便可進行混藥操作。由于在按壓彈性壓片13時,軟袋I與彈性壓片13形成軟接觸,避免軟袋I受損,有效地保護軟袋I。[0023]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包括軟袋(I)和接口(2),在軟袋(I)內設置一輪廓線呈凹線的隔離帶(3),軟袋(I)由隔離帶(3)分割為上室(4)和下室(5),在隔離帶(3)的凹部設置一基座(6),基座(6)上設有一連通上室(4)和下室(5)的通孔(7),通孔(7)的孔壁向接口(2)延伸出基座(6),其特征在于:在通孔(7)的孔壁的延伸端上連接一硬質管(9),所述硬質管(9)的末端封閉,在硬質管(9)的側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10),硬質管(9)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彈性壓片(13),彈性壓片(13)的自由端設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10)的壓桿(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桿(14)的一端與彈性壓片(13)的自由端固定,另一端為具有尖部的施壓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帶(3)由軟袋(I)的兩面中的一段實焊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管(9)的一端套在通孔(7)的孔壁的延伸端上并與延伸端密封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位于下室(5)端形成一凹腔(11),所述通孔(7)位于凹腔(11)的底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室(5)為漏斗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側壁開關的雙室袋,包括軟袋和接口,軟袋內設置隔離帶,軟袋由隔離帶分割為上室和下室,在隔離帶的凹部設置一基座,基座上設有一通孔,通孔的孔壁向接口延伸出基座,在通孔的孔壁的延伸端上連接一硬質管,硬質管的末端封閉,在硬質管的側壁上具有一薄弱部位,硬質管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彈性壓片,彈性壓片的自由端設置一垂直于薄弱部位的壓桿。在混藥之前,末端封閉的硬質管阻斷基座的通孔,使軟袋內的上室和下室不連通;混藥時,按壓彈性壓片,壓桿直接戳穿硬質管的薄弱部位,使軟袋內的上室和下室連通便可進行混藥操作。由于在按壓彈性壓片時,軟袋與彈性壓片形成軟接觸,避免軟袋受損,有效地保護軟袋。
文檔編號A61J1/10GK203060313SQ20132011113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李科, 李陽銳, 袁媛 申請人:重慶萊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