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背徹痛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心背徹痛的中藥制劑,其原料藥材分別是:吳茱萸8份、烏頭6份、甘草12份、干姜3份、附子9份、蜀椒7份。本發(fā)明所述治療心背徹痛的中藥制劑,具有祛寒止疼的功效,對心背徹痛具有迅速治療的效果。
【專利說明】治療心背徹痛的中藥制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內(nèi)服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心背徹痛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 心背徹痛。仲景《傷寒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祛寒止疼功效的內(nèi)服中藥制劑,用于治療心背徹 痛。
[0004]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
[0005] 本發(fā)明所述治療心背徹痛的原料藥材是經(jīng)過發(fā)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 組份配伍合理,具有較好的效果。
[0006] 為達到祛寒止疼的功效,本發(fā)明選擇:吳茱萸8份、烏頭6份、甘草12份、干姜3份、 附子9份、蜀椒7份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 有效用于治療心背徹痛。本發(fā)明選取的原料中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
[0007] 吳茱萸:【性味歸經(jīng)】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jīng)?!竟δ苤髦巍可⒑?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于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痛經(jīng),經(jīng)行腹痛,脘腹脹痛,嘔 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0008] 烏頭: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母根叫烏頭,為鎮(zhèn)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jīng)痛。側(cè)根 (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之陽、四肢厥逆、霍亂轉(zhuǎn)筋、腎 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癥。
[0009]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沙 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在引黃灌區(qū)的田野和河灘地里也易于繁殖,性平,味甘。功能 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 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 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
[0010] 干姜: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拘晕?、歸經(jīng)】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局髦巍侩涓估渫?;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 飲喘咳;寒濕痹痛。
[0011]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之功效。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 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寒濕痹痛等。《本草匯言》云:"附子,回陽氣,散陰 寒。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元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0012] 蜀椒:又名巴椒、漢椒、川椒。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皮可作為調(diào)味料,并可提取芳香 油,又可入藥,種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ń烦鞣N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 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婦,陰虛火旺者忌 食。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心背徹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分別是:吳茱萸8份、烏頭 6份、甘草12份、干姜3份、附子9份、蜀椒7份。
2. 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步驟一)、稱取原料藥材吳茱萸8份、烏頭6份、甘草12份、干姜3份、附子9份、蜀椒7 份分別制成飲片,經(jīng)過高壓鍋蒸煮殺菌30-60分鐘,晾干,獲得無菌原材料; 步驟二)、把步驟一)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冰糖混合,獲得中藥制劑; 步驟三)、把步驟二)所獲中藥制劑進行密封包裝,獲得商品中藥制劑。
【文檔編號】A61P9/00GK104043071SQ201410231777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郝素娥 申請人:郝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