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益壽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中藥保健品,具體是一種健康益壽膏,具體成分是:按重量份計,人參1份,何首烏3份,茯苓3份,熟地5份,山藥5份,菟絲子2份,五味子2份,覆盆子2份,天門冬2份,柏子仁5份,枸杞子5份,蜂蜜適量。本發(fā)明的健康益壽膏選用滋陰補氣藥物,相輔相成,可以補人體五臟六腑、益血氣、長筋骨、健脾和胃、補五勞七傷、生精血、通血脈、明目固齒、養(yǎng)血安神、滋陰壯陽,對于治療心臟病、手腳麻木、元氣大傷等有顯著作用,久服可益氣補血、延年益壽。
【專利說明】健康益壽膏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保健品領(lǐng)域,具體是一種可有效減緩衰老和適當(dāng)延長壽命的健康 益壽骨。
【背景技術(shù)】
[0002] 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人們更加熱衷于追求健康長壽。中國從古至今具有藥食同 源的傳統(tǒng),千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巧妙地將藥、食結(jié)合,起到補充人體精髓,延年 益壽的作用。
[0003] 市面上出現(xiàn)了多種保健藥品,這些保健藥品大都價格昂貴,功能單一,效果卻不是 很顯著,但是人們還是趨之若鶩,甚至不惜花費巨資,以求延年益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健康益壽膏,該健康益壽膏配方簡單,食用 方便,能夠大補人體精髓,長期服用可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健康益壽膏,其具體成分是:按重量份 計,人參1份,何首烏3份,茯苓3份,熟地5份,山藥5份,菟絲子2份,五味子2份,覆盆子 2份,天門冬2份,柏子仁5份,枸杞子5份,蜂蜜適量。
[0006] 本發(fā)明的健康益壽膏是將上述藥材按比例粉碎成粉末狀,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即 可,食用方法是于早飯和晚飯前各服用20 g左右?;蛘?,借助現(xiàn)有科技手段對各中藥有效 成分進行萃取、濃縮,從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0007]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選用滋陰補氣藥物,相輔相成,可以補人體五臟六 腑、益血氣、長筋骨、健脾和胃、補五勞七傷、生精血、通血脈、明目固齒、養(yǎng)血安神、滋陰壯 陽,對于治療心臟病、手腳麻木、元氣大傷等有顯著作用,久服可益氣補血、延年益壽。本發(fā) 明選用的中藥都是平常所用補藥,藥物之間相輔相成,相互輔助,從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藥 效,副作用小,適合人們長期服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8]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09] 健康益壽膏,具體成分是:人參10 g,何首烏30 g,茯苓30 g,熟地50 g,山藥50 g,菟絲子20 g,五味子20 g,覆盆子20 g,天門冬20 g,柏子仁50 g,枸杞子50 g,將上述 各中藥研磨成粉末狀,加入適量蜂蜜攪拌成膏狀。
[0010] 服用方法是與每日早晚飯前取20 g作用服用,也可根據(jù)個人口味用溫水沖服,或 再加入少量蜂蜜服用。
[0011] 實施例一 陸某某,男,50歲,曾犯過三次腦梗,手腳麻木無力,服用本健康益壽膏3個多月,手腳 麻木現(xiàn)象改善。
[0012] 實施例二 楊某某,女,45歲,診斷出心臟病三年多,三年期間不間斷服藥,均沒有較大改善,服用 本健康益壽膏1個多月后,感覺呼吸順暢,原來胸悶、心悸現(xiàn)象幾乎消失,心電圖診斷趨于 正常。
[0013] 實施例三 陶某某,女,50歲,平常不思飲食,身體消瘦,無精打采,服用本健康益壽膏半個多月,飲 食大增,精力旺盛,與之前判若兩人。
[0014] 實施例四 化某某,女,60歲,原便秘嚴重,大便不暢,常感胃脹,導(dǎo)致食欲不振,全身無力,服用本 健康益壽膏10多日,癥狀均得到較大改善,便秘現(xiàn)象消失,精力旺盛。
[0015] 實施例五 胡某某,女,58歲,原食欲不振,失眠多夢,一直靠安神片維持,服用本健康益壽膏半個 月后,適量增加,睡眠正常,面色紅潤。
[0016] 實施例六 趙某某,男,98歲,原食欲不振,失眠多夢,行動遲緩,大小便失禁,服用本健康益壽膏2 年后,食欲增加,行動靈活,大小便失禁情況恢復(fù)正常,體檢身體狀況基本正常。
【權(quán)利要求】
1.健康益壽膏,其具體成分是:按重量份計,人參1份,何首烏3份,茯苓3份,熟地5 份,山藥5份,菟絲子2份,五味子2份,覆盆子2份,天門冬2份,柏子仁5份,枸杞子5份, 蜂蜜適量。
【文檔編號】A61K36/8965GK104189419SQ201410468704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李繼平 申請人:李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