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腔負壓可控式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醫(yī)療器械。
目前通用的人流吸引管為一簡單的金屬中空管,頂端側部開一吸引口,末端外接橡皮管、負壓瓶。這種人流吸引管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常發(fā)生管腔堵塞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公告號為209761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人流多孔吸引管,但未能取得預期的結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改變現有人流吸引管的結構,以有效地解決管腔堵塞現象。
引起人流吸引管管腔堵塞原因,一是大塊胚胎組織的梗阻。而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卻為大家所忽視,即由于宮頸內外口對人流吸引管的緊密包裹,宮腔處于一密閉的環(huán)境中。手術時,當宮腔內空氣逐漸被抽出后,腔內負壓將逐漸升高,使宮腔內負壓與負壓瓶負壓的壓差減少,直至相等。這是吸引管管腔“堵塞”的主要原因。本實用新型就是通過改變宮腔內負壓狀態(tài),來實現消除“堵塞”之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是改現有單管結構為雙管結構(見
圖1、圖2),一腔為胚胎組織吸出的通道;另一腔為宮腔內負壓調控通道,外接調控開關,供常壓空氣進入宮腔。手術過程中,當宮腔內負壓升高,宮腔與負壓瓶壓差減少,致使胚胎組織不能吸出時,通過調節(jié)空氣進氣開關,使宮腔內負壓下降,胚胎組織吸出。
本實用新型的雙管結構中進氣管置于胚胎組織吸出管的內壁,這種雙管結構也可以是雙套管結構。其常壓空氣進氣調節(jié)開關可以是按鍵式,也可以是螺旋式;雙腔管可以是金屬的,也可以是塑料的。
本實用新型可消除因宮腔內負壓升高所造成的負吸管道不暢甚至阻塞現象。使宮腔內操作實現一次完成,從而減少了人流管出入宮腔的次數,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宮腔內感染的機會,將宮頸管粘膜的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避免了宮頸粘連的發(fā)生。由于宮腔內只存在局部負壓,亦減輕了負吸術對子宮的刺激,使人流綜合征的發(fā)生減少。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a為平面圖,b為縱切面圖,c為橫切面圖,[1]為胚胎組織吸出之通道,[2]為宮腔負壓調控常壓空氣進氣通道,[3]為螺旋開關。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a′為平面圖,b′為縱切面圖,c′為橫切面圖,[1]′為胚胎組織吸出之通道,[2]′為宮腔負壓調控常壓空氣進氣通道,[3]′為按鍵式開關。
下面將通過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為雙腔管,管長24cm,粗管直徑為0.8cm,細管直徑為0.2cm,置于粗管的后內側壁。細管上頂端開口于粗管上端后壁,距粗管頂端1cm;細管下末端開口于粗管下1/5處的左側壁,與螺旋調節(jié)開關相接。
實施例2為雙腔管,管長24cm,粗管直徑為0.7cm,細管直徑為0.1cm,置于粗管的前內側壁。細管上頂端開口于粗管吸引孔下0.3cm處,其下末端開口于粗管下1/5處的前壁,與按鍵式開關相接。
權利要求1.一種頂端側部開有一吸引口,末端外接橡皮管負壓瓶的人流吸引管,其特征是吸引管為雙管腔結構,一管為胚胎組織吸出管,另一管為常壓空氣進氣管,進氣管外接空氣調節(jié)開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進氣管置于胚胎組織吸出管的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胚胎組織吸出管與進氣管為雙套管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空氣調節(jié)開關為按鍵式開關。
5.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吸引管,其特征是空氣調節(jié)開關為螺旋式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雙腔負壓可控式人流吸引管。屬醫(yī)療器械,為解決人流負吸術中管道堵塞現象而設計。雙腔管中,一管為胚胎組織吸出通道;一管為調節(jié)宮腔內負壓的調控進氣通道,外接螺旋式或按鍵式調控開關,供常壓空氣進入宮腔。能有效地解決單腔人流吸引管在人流負吸術中因宮腔內負壓升高所造成的負吸管道不暢或梗阻現象,減少人流管進出宮腔的次數。
文檔編號A61B17/42GK2253959SQ95228318
公開日1997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1月17日
發(fā)明者戴海燕, 張香蓉 申請人:戴海燕, 張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