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藥物志》:〃搗爛外敷,生肌收口。〃 打破碗花花: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涼,有毒。歸脾;胃;太臉經(jīng),莖、葉:苦、辛,溫。有大毒。根:苦,溫。 有毒。①《陜西中草藥》:"苦,涼,有小毒。"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苦辛,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全草搗爛投入糞坑或污水中,殺蛆蟲、孑孓。莖、葉:殺蟲;治頑癬?;e,逍 li,散瘀。治邐皇、禿瘡,瘧疾,小兒疳積,痢疾,癰癤瘡腫,瘰疬,跌打損傷①《陜西中草藥》: "清熱解毒,排膿生肌,消腫散瘀,消食化積,截瘧,殺蟲。治頑癬,禿瘡,癤瘡癰腫,無名腫毒, 瘧疾,痢疾,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跌打損傷。"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消腫散毒。治跌打損 傷紅勝,瘰疬瘡毒,痢疾腹瀉。" 仙人球: 【性味】甘淡,平。1.《福建民間草藥》:"甘,寒。"2.《陸川本草》:"性寒,微酸"3.《濕南藥物志》:"淡,平。" 【功用主治】治肺熱咳嗽,痰中帶血,癰腫,湯火傷。1.《福建民間草藥》:"滑腸,瀉火,消 癰。"2.《陸川本草》:"清心肺,止血。治肺熱咳嗽,痰中帶血。"3?《湖南藥物志》:"消腫止 痛,行氣活血,祛濕退熱,生肌。" 黃芪: 【性味歸經(jīng)】甘,溫。歸肺、脾經(jīng)。
[0098]【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 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瘺黃,內(nèi)熱消渴; 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99]松香: 【性味歸經(jīng)】苦甘,溫。①《本經(jīng)》:"味苦,溫。"②《別錄》:"甘,無毒。"③《藥性論》:"味 甘,平。"④《本草正》:"味苦辛,溫。"入肝、脾經(jīng)。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肺二經(jīng)。"② 《得配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經(jīng)。"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祛風(fēng)燥濕,生肌止痛,適用于癰癤瘡瘍,濕疹,外傷出血,燒燙傷。
[0100] 小金錢草草: 【性味】苦辛;涼。 【歸經(jīng)】肺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黃痕;病疾;砂淋;白池;水腫;療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薄荷: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辛; 【功用】抗刺激作用導(dǎo)致氣管產(chǎn)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故有祛痰、殺菌 的作用。
[0101] 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貧是辛涼件發(fā)汗解熱藥,治流行件感冒、頭疼、目赤、身熱、 咽喉、牙床腫痛等癥。處用可治神經(jīng)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光朋溫室采摘的薄荷又 是春節(jié)餐桌上的鮮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有極強的殺菌抗菌作 用,常喝它能預(yù)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氣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預(yù)防口臭。用 薄荷茶霧蒸面,還有縮細毛孔的作用。拿泡過茶的葉片敷在眼睛上會感覺到清涼,能解除眼 睛疲勞。據(jù)說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別稱,可用于治療眼疾。
[0102] 蘆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如是說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肝、 胃、大腸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肝熱,通便;用于便秘,小兒疳積,驚風(fēng);外治濕癬?!侗静菥V目》 如是說性味:苦,寒,無毒;主治:熱風(fēng)煩悶,胸隔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fēng),療五疳, 殺三蟲及痔病瘡瘺,解巴豆毒?!吨腥A本草》如是說集中草藥之大成的《中華本草》將蘆薈的 保健功能概括為:⑴泄下,即潤腸通便;⑵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力;⑶抗腫廇;⑷保護肝臟;(5)抗胃 損傷;(6)抗菌;(7)修復(fù)組織損傷;(8)對皮膚的保護作用???,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功能與 主治:泄下,即潤腸通便;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力;抗腫廇;保護肝臟;抗胃損傷;抗菌;修復(fù)組織 損傷;對皮膚的保護作用。
[0103] 麻油: 中醫(yī)學(xué)認為:本品性味甘、涼,具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據(jù)《本草綱目》上記裁: "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逝錄》說:"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腫,生禿發(fā)。" 【功能主治】內(nèi)服可潤腸、潤肺;外用作為軟膏及硬膏基質(zhì);外敷用,如燙傷、燒傷、瘡等, 用麻油和(拌)藥(粉狀),敷在患處,不干不裂,好的快。臨床還用麻油來煎熬直藍,有生肌 肉、止疼痛、消癰腫、補皮裂的作用。胡麻里含有芝麻素,在用胡麻油炒制或烤制菜肴或食 品時,芝麻素即可分解出芝麻酸和一些芳香的化合物,這些香味物質(zhì)可在常溫下?lián)]發(fā),其香 味濃郁、清雅、誘人食欲,是其他同類植物油都難以比擬的。但溫度過高的環(huán)境會造成香味 的揮發(fā),因此,應(yīng)將胡麻油置于低溫保存。
[0104]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節(jié)鈴10g、柏樹葉10g、紫草10g、山竹子10g、翠羽草10g、醉 魚草花l〇g、獺皮毛l〇g、黃瓜l〇g、南蛇藤根l〇g、南蛇労根l〇g、柳葉l〇g、柳穿魚l〇g、大葉 金花草l〇g、趕風(fēng)柴l〇g、鐵包金l〇g、入地金牛l〇g、鳳尾草l〇g、女貞葉l〇g、虎杖l〇g、地榆 l〇g、側(cè)柏葉l〇g、蛇葡萄根l〇g、下果藤l〇g、壁錢幕5g、鐮形棘豆5g、大萼鹿角藤5g、東方 烏毛蕨葉5g、活血蓮5g、蟲白賭5g、石膏5g、冰片5g、乳香5g、血竭5g、獨葉白發(fā)5g、薔薇葉 5g、打破碗花花5g、仙人球5g、黃芪5g、松香5g、小金錢草5g、薄荷5g、蘆薈5g。
[0105] 制備方法是:按配方比例稱取各原料藥物,分別洗凈、去除雜質(zhì),烘焙干燥,混合后 粉碎,經(jīng)過100目篩孔,過篩,混勻后的粉劑導(dǎo)入燒熱的麻油中,邊加邊攪拌,直至攪成粘稠 狀的膏體,直至膏體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制成后的膏體放入冷水浸泡,每日換一次水,七 日后成為膏藥。切成小塊,每塊重15克,用塑料袋包裝;使用時放入75-90°C熱水中燙軟攤 在牛皮紙或膏藥布上。2-4貼為一個療程,7天一貼。
[0106]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107] 實施例2,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節(jié)鈴12g、柏樹葉12g、紫草12g、山竹子12g、翠羽草12g、醉 魚草花12g、獺皮毛12g、黃瓜12g、南蛇藤根12g、南蛇労根12g、柳葉12g、柳穿魚12g、大葉 金花草12g、趕風(fēng)柴12g、鐵包金12g、入地金牛12g、鳳尾草12g、女貞葉12g、虎杖12g、地榆 12g、側(cè)柏葉12g、蛇葡萄根12g、下果藤12g、壁錢幕6g、鐮形棘豆6g、大萼鹿角藤6g、東方 烏毛蕨葉6g、活血蓮6g、蟲白賭6g、石膏6g、冰片6g、乳香6g、血竭6g、獨葉白發(fā)6g、薔薇葉 6g、打破碗花花6g、仙人球6g、黃苗6g、松香6g、小金錢草6g、薄荷6g、蘆薈6g。
[0108]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109] 實施例3,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節(jié)鈴15g、柏樹葉15g、紫草15g、山竹子15g、翠羽草15g、醉 魚草花15g、獺皮毛15g、黃瓜15g、南蛇藤根15g、南蛇労根15g、柳葉15g、柳穿魚15g、大葉 金花草15g、趕風(fēng)柴15g、鐵包金15g、入地金牛15g、鳳尾草15g、女貞葉15g、虎杖15g、地榆 15g、側(cè)柏葉15g、蛇葡萄根15g、下果藤15g、壁錢幕12g、鐮形棘豆12g、大萼鹿角藤12g、東 方烏毛蕨葉12g、活血蓮12g、蟲白蠟12g、石膏12g、冰片12g、乳香12g、血竭12g、獨葉白芨 12g、薔薇葉12g、打破碗花花12g、仙人球12g、黃苗12g、松香12g、小金錢草12g、薄荷12g、 蘆薈12g。
[0110]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111] 實施例4,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節(jié)鈴18g、柏樹葉18g、紫草18g、山竹子18g、翠羽草18g、醉 魚草花18g、獺皮毛18g、黃瓜18g、南蛇藤根18g、南蛇労根18g、柳葉18g、柳穿魚18g、大葉 金花草18g、趕風(fēng)柴18g、鐵包金18g、入地金牛18g、鳳尾草18g、女貞葉18g、虎杖18g、地榆 18g、側(cè)柏葉18g、蛇葡萄根18g、下果藤18g、壁錢幕14g、鐮形棘豆14g、大萼鹿角藤14g、東 方烏毛蕨葉14g、活血蓮14g、蟲白蠟14g、石膏14g、冰片14g、乳香14g、血竭14g、獨葉白芨 14g、薔薇葉14g、打破碗花花14g、仙人球14g、黃苗14g、松香14g、小金錢草14g、薄荷14g、 蘆薈14g。
[0112]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113] 實施例5,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節(jié)鈴20g、柏樹葉20g、紫草20g、山竹子20g、翠羽草20g、醉 魚草花20g、獺皮毛20g、黃瓜20g、南蛇藤根20g、南蛇労根20g、柳葉20g、柳穿魚20g、大葉 金花草20g、趕風(fēng)柴20g、鐵包金20g、入地金牛20g、鳳尾草20g、女貞葉20g、虎杖20g、地榆 2〇g、側(cè)柏葉20g、蛇葡萄根20g、下果藤20g、壁錢幕15g、鐮形棘豆15g、大萼鹿角藤15g、東 方烏毛蕨葉15g、活血蓮15g、蟲白蠟15g、石膏15g、冰片15g、乳香15g、血竭15g、獨葉白芨 15g、薔薇葉15g、打破碗花花15g、仙人球15g、黃苗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