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防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防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對房勞過度、外感濕熱淫毒、素體腎氣虧虛引發(fā)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提供一種健康、有效、無毒副作用的一種新型中藥組方。
【背景技術(shù)】
[0002]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等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在臨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現(xiàn),典型表現(xiàn)有尿道刺癢,伴有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但癥狀較淋菌性尿道炎輕。在較長時間不排尿或清晨首次排尿前,屎道口可出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有時僅表現(xiàn)為痂膜封口或褲檔污穢。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可無任何癥狀。男性患者可發(fā)生附睪炎,女性患者不如男性典型,很多病人可無癥狀,一般可發(fā)生尿道炎、黏液膿性宮頸炎、急性盆腔炎癥性疾病及不育癥等。
[0003]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技術(shù)診療確認,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征,30%?5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與沙眼衣原體有關(guān),20%?30%為解脲支原體感染,10%是由陰道毛滴蟲、白色念珠菌、單純皰疹病毒、生殖支原體、腺病毒和桿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衣原體和支原體對外環(huán)境抵抗力較弱,加熱56°C后在5?10分鐘可將其殺死,常用消毒劑如福爾馬林、來蘇爾、石碳酸也能將其輕易殺死。
[0004]臨床上,目前針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療,主要有注射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先鋒五號、菌必治、青霉素等治療,口服的主要有紅霉素,羅紅霉素、鏈霉素、利福平、四環(huán)霉素等治療手段。西醫(yī)的短期臨床效果優(yōu)異,但是長期服用抗生素均產(chǎn)生耐藥菌,致體內(nèi)原有病菌持續(xù)生長,副作用較大,且并發(fā)癥日漸增多,從而導(dǎo)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復(fù)發(fā)或久治不愈,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0005]傳統(tǒng)中醫(yī)手段在診療時,常見有小便淋淳不暢,或尿道口有穢濁之物流出,或帶下異常,小腹脹痛,舌暗,苔白,脈弦細,這一般是由于久病入絡(luò),或由于濕熱之邪阻滯經(jīng)脈,氣血瘀阻所致,病因多因房事不潔、房勞過度、外感濕熱淫毒、素體腎氣虧虛有關(guān)與腎、膀胱、脾胃及肝有關(guān),以濕、熱、毒、瘀、氣血不和為標(biāo),腎氣(精)虧虛為本,證屬本虛標(biāo)實。因此,針對其致病機理,根據(jù)中醫(yī)理論,應(yīng)該從解決濕熱之邪、氣血瘀阻等方面入手,采用利淋利濕、排瘀通阻的方劑,對病人身體進行調(diào)理。
[0006]傳統(tǒng)流傳下來的驗方、經(jīng)方,以及現(xiàn)有的新發(fā)明的中藥組方,采用通淋利濕的多種中藥配伍炮制,一般是取清熱解毒、殺菌消炎、利尿通淋、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培補肝腎的組方,制成湯劑或其它合適的劑型。這些中藥取方正之道,確實能起到固本實元的作用,但是與西藥的針對性直接殺滅致病菌相比,其起效慢,治療效果很不理想。
[0007]本技術(shù)發(fā)明人針對這一問題,經(jīng)深入思考后,將肉蓯蓉、華澤蘭、木通作為臣藥加入組方,同時以蔥白為引,以求曲徑通幽之效一一肉蓯蓉的主要作用是補腎陽虛衰,通常用于治療精血不足之陽痿、耳鳴目花、宮寒不孕,本發(fā)明取用肉蓯蓉,則主要取其治療腸燥便秘的作用,以求泄補相實;華澤蘭與木通均有毒性,傳統(tǒng)經(jīng)方、驗方對其用法用量均有嚴格的防、忌,本發(fā)明中以山藥、丹參、白術(shù)為固本之基,取淡竹葉、甘草的解毒功能進行調(diào)和,避免了華澤蘭、木通的毒性對機體的侵害,同時保留其驅(qū)寒清熱、疏肝活血、祛水腫、治濕熱痹痛的功效,君臣相佐,治病救人。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具有通淋解毒、健脾化濕、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經(jīng)臨床驗證無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yīng),適用于大量推廣應(yīng)用。
[0009]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實施如下:
[0010]一種用于防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0011]山藥30份?65份、蒲公英30份?60份、黃芪20份?35份、白花蛇舌草30份?60份、馬齒莧30份?55份、丹參25份?35份、干地黃25份?35份、枸杞子12份?20份、白術(shù)15份?25份、魚腥草15份?25份、當(dāng)歸12份?20份、懷牛膝12份?20份、百兩金10份?18份、粉萆蘚12份?18份、蒼術(shù)8份?15份、淡竹葉8份?15份、甘草10份?18份、龍膽草8份?15份、肉灰蓉8份?13份、華澤蘭6份?12份、木通3份?8份、蔥白2根。
[0012]制成所述中藥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0013]山藥40份?50份、蒲公英40份?50份、黃芪26份?30份、白花蛇舌草40份?50份、馬齒莧40份?48份、丹參28份?32份、干地黃28份?32份、枸杞子15份?18份、白術(shù)18份?22份、魚腥草18份?22份、當(dāng)歸15份?17份、懷牛膝15份?17份、百兩金12份?15份、粉萆蘚14份?16份、蒼術(shù)10份?12份、淡竹葉10份?12份、甘草13份?15份、龍膽草10份?12份、肉灰蓉10份?11份、華澤蘭8份?10份、木通5份?6份、蔥白2根。
[0014]制成所述中藥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0015]山藥35份、蒲公英35份、黃芪25份、白花蛇舌草35份、馬齒莧35份、丹參26份、干地黃26份、枸杞子13份、白術(shù)16份、魚腥草16份、當(dāng)歸13份、懷牛膝13份、百兩金11份、粉萆蘚13份、蒼術(shù)9份、淡竹葉9份、甘草12份、龍膽草9份、肉蓯蓉9份、華澤蘭7份、木通4份、蔥白2根。
[0016]制成所述中藥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0017]山藥60份、蒲公英55份、黃芪33份、白花蛇舌草55份、馬齒莧52份、丹參33份、干地黃33份、枸杞子19份、白術(shù)23份、魚腥草23份、當(dāng)歸18份、懷牛膝18份、百兩金16份、粉萆蘚17份、蒼術(shù)13份、淡竹葉13份、甘草16份、龍膽草13份、肉蓯蓉12份、華澤蘭11份、木通7份、蔥白2根。
[0018]制成所述中藥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0019]山藥45份、蒲公英45份、黃芪28份、白花蛇舌草45份、馬齒莧45份、丹參30份、干地黃30份、枸杞子16份、白術(shù)20份、魚腥草20份、當(dāng)歸16份、懷牛膝16份、百兩金13份、粉萆蘚15份、蒼術(shù)11份、淡竹葉11份、甘草14份、龍膽草11份、肉蓯蓉10份、華澤蘭9份、木通5份、蔥白2根。
[0020]一種用于防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0021](1)將山藥、干地黃、當(dāng)歸、粉萆蘚、馬齒莧、甘草、百兩金、肉蓯蓉、木通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軟化,撈出稍晾至內(nèi)外濕度適宜時,切片曬干或烘干,備用;
[0022](2)將蒲公英、魚腥草、懷牛膝、淡竹葉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或烘干,備用;
[0023](3)將黃芪去雜根,曬干,備用;
[0024](4)將龍膽草、白花蛇舌草、華澤蘭、蔥白去雜質(zhì),洗凈,備用;
[0025](5)將丹參去雜質(zhì),洗凈,切片,晾干,取丹參片倒入鍋內(nèi),以文火微炒表面微焦,取出,待涼,備用;
[0026](6)將白術(shù)去雜質(zhì),浸泡后撈出,切片,晾干,取白術(shù)片倒入鍋內(nèi),以文火微炒至表皮呈淡黃色,取出,備用;
[0027](7)將蒼術(shù)去雜質(zhì),洗凈,浸泡至七、八成透,撈出,切片,曬干,取蒼術(shù)片倒入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表面微焦,取出,待涼,備用;
[0028](8)將步驟lg?步驟7所備得的原料藥,倒入砂鍋中,加入八倍量的水,浸泡2g?2.5小時,加入枸杞子和蔥白用武火煎煮至沸騰30分鐘后,改用文火繼續(xù)煎煮2小時,取浸液,制得所述中藥湯劑。
[0029](9)將步驟8所得的浸液,以現(xiàn)代生產(chǎn)工藝,進行滅菌、濃縮、干燥、粉碎、過篩、壓片,制得所述中藥的顆粒沖劑、膠囊劑、片劑。
[0030]本發(fā)明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
[0031]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補脾;養(yǎng)肺;固腎;益精。主治脾虛泄瀉;食少浮腫;遺精;帶下;腎虛尿頻;瘰疬。《本草正》載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0032]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歸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主治乳癰;肺癰;腸癰;痄腮;疔毒瘡腫;胃火;腸炎;痢疾;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臨床醫(yī)學(xué)研究表明,薄公英制劑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對某些疾病表現(xiàn)出廣譜抗菌素的功效,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
[0033]黃芪:味甘;性溫。入心;肺;脾;腎經(jīng)。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斂瘡。主治氣短心悸;倦??;乏力;自汗;盜汗;久瀉;脫肛;體虛浮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癰疽難潰;或潰久不斂?!缎氯A本草綱要》載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生肌的功能。”
[0034]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無毒。入心;肝;脾;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主治腸癰;癤腫瘡瘍;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泉州本草》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治癰疽瘡瘍,瘰疬”。
[0035]馬齒莧:味辛;酸;性寒;無毒。入大腸、肝、脾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血消腫。主治瘡瘍癰癤;瘰疬;溫癬。
[0036]丹參:味苦;性微寒;無毒。入心;肝經(jīng)?;钛{(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主治心腹邪氣;寒熱積聚;風(fēng)邪留熱。《本經(jīng)》載:“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0037]干地黃:味甘;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