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fā)生持續(xù)性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多見于昏迷、癱瘓、骨折、大面積燒傷等久病臥床患者。多發(fā)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jīng)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如好發(fā)部位為骶骨、坐骨結節(jié)、股骨大轉子等處,其次為跟骨、枕骨、髂前上棘、內(nèi)外踝等部位。其形成過程分為淤血紅潤期、炎性浸潤期和潰瘍期三期:(一)淤血紅潤期,局部皮膚受壓或受潮濕刺激后,出現(xiàn)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有的無腫熱反應。(二)炎性浸潤期,如果紅腫部繼續(xù)受壓,血液循環(huán)得不到改善,受壓表面皮色轉為紫紅,皮膚因水腫變薄而出現(xiàn)水皰,此時極易破潰,顯露出潮濕紅潤的創(chuàng)面。(三)潰瘍期,靜脈血液回流受到嚴重障礙,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缺氧。輕者淺層組織感染,膿液流出,潰瘍形成;重者壞死組織發(fā)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圍及深部擴展,可達骨骼,甚至引起敗血癥。
[0003]褥瘡的預防極為重要,主要以精心護理為基礎。目前西醫(yī)主要是以抗菌消炎藥物為主,防止繼發(fā)感染,然而此類藥物大多具有刺激性,療效不顯著。而褥瘡在中醫(yī)學上又名席瘡,多因久病臥床,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yǎng),皮膚受損,染毒潰爛而成,多以去腐生肌,破血通經(jīng),斂瘡消腫,對肌膚組織進行修復。在現(xiàn)有的專利申請文獻中,授權公告號CN103055081B(申請?zhí)?01310030928.X)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褥瘡的中藥膏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中藥組成:39-41 %爐甘石、24-26 %木芙蓉葉、19_21 %血竭、12-14 %松香、1-2 %升藥、1-2 %煅石膏,將組方中的六味中藥按重量比混合,在芝麻香油中浸泡10-12小時,芝麻香油漫過中藥,再用砂鍋煮沸半小時,撈出藥渣,等藥液冷卻到室溫后加入體積比1:1的黃蠟繼續(xù)煎熬,成膏狀。中藥治療具有副作用小,治療成本低的優(yōu)點,但現(xiàn)行的褥瘡護理中藥在治療中仍存在著見效慢,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不易復發(fā),無副作用的褥瘡護理中藥藥膏。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四季青25-35份、水紅花子15-25份、翻白草10-20份、地榆10-20份、艾葉5-15份、蒼耳子5-15份、白及5-15份、凌霄花3-13份、白蘞2-8份、土鱉蟲2-8份、楓香脂1-5份、膽礬0.3-0.6份。
[0006]—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優(yōu)選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四季青28-32份、水紅花子18-22份、翻白草13-17份、地榆13-17份、艾葉8-12份、蒼耳子8-12份、白及8-12份、凌霄花6-10份、白蘞4-6份、土鱉蟲4-6份、楓香脂2-4份、膽礬0.4-0.6份。
[0007]—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更加優(yōu)選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四季青30份、水紅花子20份、翻白草15份、地榆15份、艾葉10份、蒼耳子10份、白及10份、凌霄花8份、白蘞5份、土鱉蟲5份、楓香脂3份、膽礬0.5份。
[0008]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褥瘡護理中藥藥膏的制備方法。
[0009]—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地榆、蒼耳子、土鱉蟲分別置于40_50°C的熱鍋內(nèi),用文火炒制,待地榆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面棕褐色,蒼耳子炒至深黃色,土鱉蟲炒至微焦時,取出,攤涼,備用;
步驟二:將楓香脂、膽礬、凌霄花、白蘞除雜、干燥后,連同步驟一處理得到的地榆、蒼耳子、土鱉蟲粉碎至120目的細粉,備用;
步驟三:將四季青、水紅花子、翻白草、艾葉、白及清洗干凈、切段后,置于砂鍋內(nèi),加原料重量4-10倍的水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改用文火繼續(xù)煎煮15-25min,過濾,濾出藥渣,得到首次煎液,然后向濾渣中加入原料重量2-6倍的水,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文火繼續(xù)煎煮10_20min,過濾,得到二次煎液,合并兩次煎液,得到過濾液,備用;
步驟四:將步驟三的過濾液在65°C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0的浸膏,然后加入步驟二所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得到中藥藥膏。
[0010]上述褥瘡護理中藥藥膏的制備方法,步驟一中分別置于43-47°C的熱鍋內(nèi);優(yōu)選的,分別置于45°C的熱鍋內(nèi)。
[0011 ]上述褥瘡護理中藥藥膏的制備方法,步驟三中加原料重量6-8倍的水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改用文火繼續(xù)煎煮18-22min,過濾,濾出藥渣,得到首次煎液,然后向濾渣中加入原料重量3-5倍的水,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文火繼續(xù)煎煮13-17min,過濾,得到二次煎液;優(yōu)選的,加原料重量7倍的水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改用文火繼續(xù)煎煮20min,過濾,濾出藥渣,得到首次煎液,然后向濾渣中加入原料重量4倍的水,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文火繼續(xù)煎煮15min,過濾,得到二次煎液。
[0012]本發(fā)明所用主要中藥原料的藥理如下:
四季青:性涼,味苦、澀。歸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膀胱經(jīng)。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腫祛瘀。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用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痢疾,脅痛,熱淋;外治燒燙傷,皮膚潰瘍。
[0013]水紅花子:性微寒,味咸。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功效與作用:消瘀破積、健脾利濕、全身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破血消癥藥。治療脅腹征積、水臌、胃疼、食少腹脹、火眼、瘡腫、瘰疬。
[0014]翻白草:性平,味甘、微苦。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止痢,止血,抗菌。用于濕熱瀉痢,癰腫瘡毒,血熱吐衄,便血,崩漏。
[0015]地榆:性微寒,味苦、酸、澀。歸肝經(jīng)、大腸經(jīng)。功效與作用: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主要成分:含地榆苷1、地榆苷Π,苷元19-α-羥基熊果酸。另含地榆皂苷Α、地榆皂苷B、地榆皂苷Ε、苷元熊果酸,以及兒茶素等成分。藥理研究,有止血作用,可使創(chuàng)面滲出液減少,抗感染,有利于燙傷創(chuàng)面愈合。
[0016]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功效與作用: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jīng)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jīng)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近年對其藥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劑對致病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進食欲等作用。艾葉油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抑菌、鎮(zhèn)靜、抗休克等作用。
[0017]蒼耳子:性溫,味辛、苦。歸肺經(jīng)。功效與作用:散風濕、通鼻竅、殺蟲。蒼耳子煎劑有鎮(zhèn)咳、降血糖、降壓、抗菌、消炎以及抗凝血酶作用。用于治療風寒頭痛、鼻酸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0018]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澀。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功效與作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治咳血吐血、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外用適量。用治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0019]凌霄花:性寒,味甘、酸。歸肝經(jīng)、心包經(jīng)。功效與作用:行氣祛瘀、涼血祛風。用治血瘀經(jīng)閉、癥瘕、跌打損傷、血瘀崩漏、難產(chǎn)、癇疾、癮疹、濕癬等。
[0020]白蘞:性微寒,味苦。歸心經(jīng)、胃經(jīng)。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用治癰疽發(fā)背、疔瘡、瘰疬、水火燙傷等。
[0021]土鱉蟲:性寒,味咸,有小毒。歸肝經(jīng)。功效與作用:破瘀血,續(xù)筋骨。用治筋骨折傷、瘀血經(jīng)閉、癥瘕痞塊。
[0022]楓香脂:性平,味辛、微苦。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功效與作用:活血止痛、解毒、生肌、涼血。用治跌打損傷、癰疽腫痛、吐血、外傷出血等。
[0023]膽礬:性寒,味酸、辛。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功效與作用:涌吐、解毒、去腐。屬涌吐藥。用治中風、癲癇、喉痹、喉風、痰涎壅塞、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0024]與現(xiàn)有技術先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褥瘡護理中藥藥膏,采用常見中藥材作為原料,配方科學,成本低廉,標本兼治,療效顯著,不易復發(fā)、無副作用,具有清熱解毒、去腐生肌,破血通經(jīng),斂瘡消腫的功效,可在褥瘡護理中有效對肌膚組織進行修復。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范圍不被此限制。
[0026]實施例1一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每份取I g ):四季青25份、水紅花子15份、翻白草1份、地榆1份、艾葉5份、蒼耳子5份、凌霄花3份、白蘞2份、白及2份、土鱉蟲2份、楓香脂I份、膽礬0.3份。
[0027]上述褥瘡護理中藥藥膏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地榆、蒼耳子、土鱉蟲分別置于40°C的熱鍋內(nèi),用文火炒制,待地榆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面棕褐色,蒼耳子炒至深黃色,土鱉蟲炒至微焦時,取出,攤涼,備用;
步驟二:將楓香脂、膽礬、凌霄花、白蘞除雜、干燥后,連同步驟一處理得到的地榆、蒼耳子、土鱉蟲粉碎至120目的細粉,備用;
步驟三:將四季青、水紅花子、翻白草、艾葉、白及清洗干凈、切段后,置于砂鍋內(nèi),加原料重量4倍的水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改用文火繼續(xù)煎煮15min,過濾,濾出藥渣,得到首次煎液,然后向濾渣中加入原料重量2倍的水,武火煎煮至沸騰后,文火繼續(xù)煎煮1min,過濾,得到二次煎液,合并兩次煎液,得到過濾液,備用;
步驟四:將步驟三的過濾液在65°C條件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20的浸膏,然后加入步驟二所得到的細粉,混合均勻,得到中藥藥膏。
[0028]典型病例一:周XX,男,45歲,患者5年前因外傷致下半身癱瘓,出院后長期坐輪椅,2年前發(fā)現(xiàn)褥瘡入院檢查,發(fā)現(xiàn)腰骶部有一大小約10cmX9cm大小的褥瘡,深約3cm,創(chuàng)面不新鮮,有的地方覆蓋有灰色分泌物。醫(yī)生給予其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的中藥藥膏治療,治療3天后創(chuàng)面新鮮,長滿肉芽組織,縮小至6cmX5.5cm大小。繼續(xù)治療5天,創(chuàng)面愈合。
[0029]實施例2—種褥瘡護理中藥藥膏,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