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包括旋轉基座,所述旋轉基座一側設置有站立裝置,所述旋轉基座上方連接有可升降的扶持裝置,所述扶持裝置包括工作桿和帶動所述工作桿前后運動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由支撐桿支撐并由電機驅動。上述轉運機器人,能夠實現(xiàn)患者在病床和輪椅之間的平穩(wěn)、安全轉運,還能夠充分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專利說明】
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颈尘凹夹g】
[0002]行動不便的患者由于康復訓練的需要,經(jīng)常要在病床和輪椅之間轉換位置,從而完成病床到治療場地的轉移。目前,由于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限制無法自主完成轉移,患者的轉運主要依靠醫(yī)護人員人力操作完成。由于轉運難度較大,造成轉運穩(wěn)定性難以控制,安全性亦無法保證;同時,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也較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能夠安全平穩(wěn)的轉運患者,避免患者二次損傷;還能夠減少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4]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中,包括旋轉基座,所述旋轉基座一側設置有站立裝置,所述旋轉基座上方連接有可升降的扶持裝置,所述扶持裝置包括工作桿和帶動所述工作桿前后運動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由支撐桿支撐并由電機驅動。
[0006]其中,所述旋轉基座和所述扶持裝置之間通過升降裝置相連。
[0007]其中,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座和升降臺,所述升降座與所述旋轉基座相連,所述升降臺可沿所述升降座上下運動。
[0008]其中,所述扶持裝置設置于所述升降臺的頂部并隨所述升降臺上下運動。
[0009]其中,所述驅動桿包括第一驅動桿和第二驅動桿,所述第一驅動桿的一端與所述升降臺的頂部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桿的一端鉸接。[〇〇1〇]其中,所述第二驅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工作桿固定連接,所述工作桿垂直于所述第二驅動桿。
[0011]其中,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升降臺的頂部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桿的中部鉸接。
[0012]其中,所述站立裝置包括底板和垂直于所述底板向上延伸的立板。
[0013]其中,所述旋轉基座底部設置有配重底盤和滾輪組。
[0014]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旋轉基座上方設置有扶持裝置,扶持裝置的工作桿用于扶持患者;扶持裝置上升、同時工作桿向前協(xié)同運動將患者上半身向上抬起直到站立狀態(tài),此時患者立于站立裝置;轉動旋轉基座,將患者轉至輪椅前方,扶持裝置下降、同時工作桿向后協(xié)同運動將患者放下坐入輪椅中;實現(xiàn)患者在病床和輪椅之間的平穩(wěn)、安全轉運,還能夠充分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是圖1的正視圖。[0〇17] 附圖標記
[0018]1、旋轉基座;2、升降裝置;21、升降座;22、升降臺;3、站立裝置;31、底板;32、立板; 4、扶持裝置;41、工作桿;42、驅動桿;421、第一驅動桿;422、第二驅動桿;5、支撐桿。【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0020]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包括旋轉基座1,所述旋轉基座1 一側設置有站立裝置3,所述旋轉基座1上方連接有可升降的扶持裝置4,所述扶持裝置4包括工作桿41和帶動所述工作桿41前后運動的驅動桿42,所述驅動桿42由支撐桿5 支撐并由電機驅動。
[0021]所述旋轉基座1和所述扶持裝置4之間通過升降裝置2相連;所述升降裝置2包括升降座21和升降臺22,所述升降座21與所述旋轉基座1相連,所述升降臺22可沿所述升降座21 上下運動;所述扶持裝置4設置于所述升降臺22的頂部并隨所述升降臺22上下運動;所述升降裝置2在所述扶持裝置4拖動的過程中調(diào)節(jié)工作桿41的高度,并在向上抬升的過程中起直接驅動作用。[〇〇22] 所述驅動桿42包括第一驅動桿421和第二驅動桿422,所述第一驅動桿421的一端與所述升降臺22的頂部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桿422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驅動桿 422的另一端與所述工作桿41固定連接,所述工作桿41垂直于所述第二驅動桿422;所述支撐桿5—端與所述升降臺22的頂部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桿422的中部鉸接;所述第一驅動桿421和所述支撐桿5的一端均與所述升降臺22鉸接,另一端均與所述第二驅動桿 422鉸接,形成四桿機構驅動所述工作桿41前后運動;所述工作桿41用于扶持病人,承擔患者上半身的重量。
[0023]所述站立裝置3包括底板31和垂直于所述底板31向上延伸的立板32;所述底板31 用于安放患者的雙腳,所述立板32用于頂住患者的膝蓋以便于向上抬起站立和向下放下站立時維持身體的平衡。
[0024]所述旋轉基座1底部設置有配重底盤和滾輪組;能夠帶動患者實現(xiàn)病床與輪椅之間的轉運。
[0025]本實施例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在使用過程中:首先,患者呈坐姿,將患者的雙腳安放在底板31上,膝蓋抵住立板32,工作桿41置于患者腋下以支撐其上半身的重量,準備動作完成;接著,電機驅動驅動桿42轉動,驅動桿42帶動工作桿41向前運動,同時升降臺22上升協(xié)同運動將患者上半身向上抬起直到站立狀態(tài),此時患者立于底板31上,并由工作桿41扶持;接著,通過旋轉基座1和滾輪組,將患者移動至輪椅前方,電機再次驅動驅動桿42轉動,驅動桿42帶動工作桿41向后運動,同時升降臺22下降協(xié)同運動,將患者上半身向下放下直到坐入輪椅;最后,將患者雙腳從底板31上挪開,移走轉運機器人,即完成患者從病床至輪椅的轉運。本實施例所述的轉運機器人,能夠實現(xiàn)患者在病床和輪椅之間的平穩(wěn)、安全轉運,還能夠充分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0026]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诖颂幍慕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基座(1),所述旋轉基座(1) 一側 設置有站立裝置(3),所述旋轉基座(1)上方連接有可升降的扶持裝置(4),所述扶持裝置 (4)包括工作桿(41)和帶動所述工作桿(41)前后運動的驅動桿(42),所述驅動桿(42)由支 撐桿(5)支撐并由電機驅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基座(1) 和所述扶持裝置(4)之間通過升降裝置(2)相連。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2) 包括升降座(21)和升降臺(22),所述升降座(21)與所述旋轉基座(1)相連,所述升降臺(22) 可沿所述升降座(21)上下運動。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持裝置(4) 設置于所述升降臺(22)的頂部并隨所述升降臺(22)上下運動。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42)包 括第一驅動桿(421)和第二驅動桿(422),所述第一驅動桿(421)的一端與所述升降臺(22) 的頂部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桿(422)的一端鉸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桿 (422)的另一端與所述工作桿(41)固定連接,所述工作桿(41)垂直于所述第二驅動桿 (422)〇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5) — 端與所述升降臺(22)的頂部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桿(422)的中部鉸接。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裝置(3) 包括底板(31)和垂直于所述底板(31)向上延伸的立板(32)。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臨床轉運的轉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基座(1) 底部設置有配重底盤和滾輪組。
【文檔編號】A61G7/14GK105943285SQ201610552393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3日
【發(fā)明人】王春寶, 段麗紅, 李偉光, 王玉龍, 龍建軍, 劉銓權, 孫同陽, 韋成棟, 陸志祥, 侯安新, 陳朋方, 陳浩秋, 申亞京, 李萌
【申請人】王春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