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
【背景技術】
[0002]面罩,是臨床常用的吸氧裝置,麻醉面罩主要用于手術患者的術中吸氧及輔助通氣,因此,麻醉面罩在醫(yī)療領域的使用非常普及,然而隨著麻醉面罩的逐漸使用,一些使用不足也逐漸顯現(xiàn)。尤其是在一些胃腸減壓狀態(tài)下的患者,當使用傳統(tǒng)的面罩時,胃腸減壓管位于患者面部與面罩之間,使得面罩的密封性較差;另外,當使用面罩進行輔助通氣時,由于操作者需要對面罩加壓以保證面罩與面部盡量密閉,也使得胃腸減壓管受壓引流不暢從而影響了胃內容物的及時流出。因此,給麻醉醫(yī)生的操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也降低了麻醉面罩的使用方便性、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xiàn)有的缺陷,提供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由于硅膠條以及硅膠塊的設置,可便于胃腸減壓管的插入使用,在不需要進行胃腸減壓的患者中,可通過硅膠條進行封閉,可作為傳統(tǒng)的面罩的正常使用,通過密封軟墊的設置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適度,同時增加面罩的密封性,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體,所述面罩本體包括罩體和底座,所述罩體底部與底座連接且形成一個整體,所述罩體頂部設有進氧管口,所述進氧管口外側設有固定架,所述罩體表層設有調節(jié)閥,所述調節(jié)閥與罩體固定連接,所述罩體底部設有硅膠塊。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硅膠塊底部設有硅膠條,所述硅膠塊與罩體固定連接。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硅膠條一端設有塑料連接帶,所述硅膠塊底部設有凹槽,所述硅膠條通過凹槽與硅膠塊連接。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底座底部設有密封軟墊,所述密封軟墊與底座固定連接。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硅膠條為圓形長條狀。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硅膠條通過塑料連接帶與罩體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通過硅膠條以及硅膠塊的設置,可便于胃腸減壓管的放置使用,由于在面罩上設置了胃腸減壓的位置,避免了以往胃腸減壓狀態(tài)下,減壓管位于面部與面罩間使得面罩與患者的面部不能密閉貼合而形成了空隙,當進行輔助通氣時容易出現(xiàn)氣體泄露,影響輔助通氣效果,尤其是單人操作時很容易出現(xiàn)通氣不足甚至出現(xiàn)缺氧等危急狀況;另外,為了盡量避免氣體泄露,操作者在輔助通氣時往往需要對面罩施加很大的壓力,而這樣的操作又可能壓閉了胃腸減壓管路,導致輔助通氣時誤入胃內的空氣以及胃內原有的胃液等不能及時通過胃腸減壓管流出體外,從而增加了胃內容物反流以及誤吸的風險,本設計在面罩罩體內設計了胃腸減壓管的通過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危險狀況的發(fā)生。在不需要進行胃腸減壓患者中,可通過硅膠條進行封閉,便于面罩的正常使用,通過密封軟墊的設置可以增加面罩的密封性,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及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2]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13]在附圖中: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硅膠條示意圖。
[0016]圖中標號:1、面罩本體;2、罩體;3、進氧管口 ;4、底座;5、娃膠塊;6、娃膠條;7、固定架;8、固定接柱;9、調節(jié)閥;10、密封軟墊;11、塑料連接帶;1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8]實施例: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體1,所述面罩本體1包括罩體2和底座4,所述罩體2底部與底座4連接且形成一個整體,所述罩體2頂部設有進氧管口 3以及進氧管口 3外側設有固定架7,所述罩體2表層設有調節(jié)閥9,所述調節(jié)閥9與罩體2固定連接,所述罩體2底部設有娃膠塊5。
[0019]所述硅膠塊5底部設有硅膠條6,所述硅膠塊5與罩體2固定連接,在硅膠塊5的上半部分可保留一部分為原有的充氣部分,并與面罩的其它充氣部分相通,以防止充氣量少時單純的硅膠部分可壓縮性不如其余充氣部分強,從而影響面罩與面部的貼合,硅膠條6的設置可以有效的在使用胃腸減壓管時進行開放,在不使用時,可進行關閉密封,便于麻醉面罩的使用,所述硅膠條6—端設有塑料連接帶11,所述硅膠塊5底部設有凹槽12,所述硅膠條6通過凹槽12與硅膠塊5連接,塑料連接帶11的設置可以便于硅膠條6在打開時,不至于脫落,與罩體2有效連接,所述底座4底部設有密封軟墊10,所述密封軟墊10與底座4固定連接,密封軟墊10的設置可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時,提高使用舒適度以及密封性,所述硅膠條6為圓形長條狀,所述硅膠條6通過塑料連接帶11與罩體2連接。
[0020]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工作時,通過連接進氧管口 3,將麻醉面罩置于人體呼吸面部,便于病人呼吸以及治療,在此過程中,密封軟墊10進行有效的密封,提高麻醉面罩的使用舒適度,對于需要進行胃腸減壓治療的患者,可從內側向外側打開硅膠條6,方便胃腸引流管的通過,塑料連接帶11避免硅膠條6的滑落,當拔除引流管后或對于未使用胃腸引流管的患者,可關閉硅膠條6,通過凹槽12與硅膠塊5連接,有效提高麻醉面罩的使用多樣性,便于進行有效的面罩通氣及胃腸減壓的治療操作。
[002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體(1)包括罩體(2)和底座(4),所述罩體(2)底部與底座(4)連接且形成一個整體,所述罩體(2)頂部設有進氧管口(3),所述進氧管口(3)外側設有固定架(7),所述罩體(2)表層設有調節(jié)閥(9),所述調節(jié)閥(9)與罩體(2)固定連接,所述罩體(2)底部設有硅膠塊(5)。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塊(5)底部設有硅膠條¢),所述硅膠塊(5)與罩體(2)固定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條(6) —端設有塑料連接帶(11),所述硅膠塊(5)底部設有凹槽(12),所述硅膠條(6)通過凹槽(12)與硅膠塊(5)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底部設有密封軟墊(10),所述密封軟墊(10)與底座(4)固定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條(6)為圓形長條狀。6.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條(6)通過塑料連接帶(11)與罩體(2)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用品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胃腸減壓狀態(tài)及非胃腸減壓狀態(tài)均可使用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體,所述面罩本體包括罩體和底座,所述罩體底部與底座連接且形成一個整體,所述罩體頂部設有進氧管口,所述進氧管口外側設有固定架,所述罩體表層設有調節(jié)閥,所述調節(jié)閥與罩體固定連接,所述罩體底部設有硅膠塊。本實用新型由于硅膠條以及硅膠塊的設置,可便于胃腸減壓管的插入使用,在不需要進行胃腸減壓的患者中,可通過硅膠條進行封閉,可作為傳統(tǒng)的面罩的正常使用,通過密封軟墊的設置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適度,同時增加面罩的密封性。
【IPC分類】A61M16/06
【公開號】CN205041939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37845
【發(fā)明人】譚敬, 朱宇麟, 高燕鳳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