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具,尤其是指一種組合式的自動泡茶茶具。
背景技術:
茶文化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傳統(tǒng),一直以來中國人飲茶時,一般是將茶葉放到容器杯中沏入開水后浸泡,浸泡好的茶水通過容器杯手工倒入公道杯中,最后將公道杯中的茶水分別倒入每個人的茶杯中即可。不過在上述過程中由于需要手工將容器杯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而此時茶水又比較熱,進而導致容器杯溫度較高,因此手部有的時候容易燙到,而且也不易將容器杯中的茶水倒盡,并進而影響下一泡的茶水品質?;谏鲜鲈?,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有一種更簡便的茶具則會給日常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本案由此而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更便于泡茶的自動泡茶茶具。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主要包括一儲水容器、一水流引導裝置及一茶具底座,所述儲水容器是活動設于水流引導裝置的上端部位,水流弓I導裝置是緊固于茶具底座上。所述水流引導裝置呈倒喇叭狀,水流引導裝置中心處設有貫穿的導水孔,儲水容器的底部表面一部分設有過濾網,另一部分設為不漏水設置,儲水容器的底部表面與水流引導裝置的大口徑端面活動接觸,并且可以任意旋轉儲水容器。所述茶具底座上還設有出水口,該出水口是與水流引導裝置的小口徑端面的導水孔口相對應設置。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觀賞性強,利用本實用新型結構進行泡茶時,其整個過程簡單、快捷、方便,不容易被開水燙傷。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下列為圖中各標識的具體名稱1儲水容器、2水流引導裝置、3茶具底座、11過濾網、21導水孔、31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主要包括一儲水容器I、一水流弓I導裝置2及一茶具底座3,所述儲水容器I是活動設于水流引導裝置2的上端部位,水流引導裝置2是緊固于茶具底座3上。所述水流引導裝置2呈倒喇叭狀,水流引導裝置2中心處設有貫穿的導水孔21,儲水容器I的底部表面一部分設有過濾網11,另一部分設為不漏水設置(圖中未示),儲水容器I的底部表面與水流引導裝置2的大口徑端面活動接觸,并且可以任意旋轉儲水容器I。所述茶具底座3上還設有出水口 31,該出水口 31是與水流弓I導裝置2的小口徑端面的導水孔21 口相對應設置。使用本實用新型茶具泡茶時,先旋轉儲水容器I至其底面的不漏水裝置與水流引導裝置2的上端大口徑面接觸,然后將茶葉放到上述儲水容器I內,再將開水沏入儲水容器I內,待時間恰當時,公道杯對準茶具底座3上的出水口 31,并緩慢旋轉儲水容器I至其底面的過濾網與水流引導裝置2接觸,此時,茶汁經過儲水容器I底部的過濾網11過濾,流入水流引導裝置2內的導水孔21,再經茶具底座3內的出水口 31流入至公道杯內,供人們飲用。 以上在泡茶整個過程中,操作方便,簡捷,大大避免了被茶水或開水燙傷的可能性。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主要包括一儲水容器、一水流引導裝置及一茶具底座,所述儲水容器是活動設于水流引導裝置的上端部位,水流引導裝置是緊固于茶具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水流引導裝置中心處設有貫穿的導水孔,儲水容器的底部表面一部分設有過濾網,另一部分設為不漏水設置;水流引導裝置呈倒喇叭狀,其一端大口徑,另一端小口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其特征在于儲水容器的底部表面與水流引導裝置的大口徑端面活動接觸,并且可以任意旋轉儲水容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其特征在于茶具底座上還設有出水口,該出水口是與水流引導裝置的小口徑端面的導水孔口相對應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自動泡茶茶具,主要包括一儲水容器、一水流引導裝置及一茶具底座,所述儲水容器是活動設于水流引導裝置的上端部位,水流引導裝置是緊固于茶具底座上;水流引導裝置中心處設有貫穿的導水孔,儲水容器的底部表面一部分設有過濾網,另一部分設為不漏水設置,儲水容器的底部表面與水流引導裝置的大口徑端面活動接觸,并且可以任意旋轉儲水容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觀賞性強,利用本實用新型結構進行泡茶時,其整個過程簡單、快捷、方便,不容易被開水燙傷。
文檔編號A47G19/16GK202775512SQ2012203328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
發(fā)明者許日升 申請人:許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