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式煮飯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壓力式煮飯器,能夠抑制飯的表面的粘性,進一步提高飯的口感。所述壓力式煮飯器具有:壓力閥,其對使鍋內部和蓋體內部連通的蒸汽排放孔進行開閉;壓力閥開閉機構,其通過對基于壓力閥的蒸汽排放孔的開閉狀態(tài)進行切換,來調整鍋內的壓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加熱裝置與壓力閥開閉機構,進行包含沸騰維持工序的煮飯工序,控制部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后半程中,分別至少1次將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制御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與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將蒸汽排放孔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之前的蒸汽排放孔為關閉狀態(tài)的時間更長。
【專利說明】壓力式煮飯器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將鍋內設為加壓狀態(tài)而進行烹制的壓力式煮飯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壓力式煮飯器,例如已知有在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4-344568號公報)中公開的煮飯器。
[0003]現(xiàn)有的壓力式煮飯器具有:壓力閥,其對設置于蓋體的蒸汽排放孔進行開閉;壓力閥開閉機構,其通過切換基于該壓力閥的蒸汽排放孔的開閉狀態(tài),來調整鍋內的壓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進行煮飯工序。圖10是示出現(xiàn)有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
[0004]如圖10所示,控制部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多次進行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的控制,使得鍋內的壓力從1.2氣壓附近一直下降到大氣壓(1.0氣壓)附近。由此,鍋內產(chǎn)生多次突沸現(xiàn)象,攪動鍋內的被烹制物。其結果是,能夠將熱高效地傳遞到被烹制物,烹制出口感好的飯。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34456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6]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的壓力式煮飯器中,被烹制飯的表面有時會發(fā)粘(具有粘性),從提高口感方面來看,仍有改善的余地。
[0007]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現(xiàn)有的問題,能夠提供一種抑制飯的表面的粘性、進一步提高飯的口感的壓力式煮飯器。
[0008]為了達成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壓力式煮飯器構成為具有:
[0009]鍋,其收納包含水和米在內的被烹制物;
[0010]加熱裝置,其對所述鍋進行加熱;
[0011]蓋體,其蓋住所述鍋的開口部;
[0012]壓力閥,其對使所述鍋內與所述蓋體內連通的蒸汽排放孔進行開閉;
[0013]壓力閥開閉機構,其通過對基于所述壓力閥的蒸汽排放孔的開閉狀態(tài)進行切換,來調整所述鍋內的壓力;以及
[0014]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熱裝置和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進行包含吸水工序、升溫工序和沸騰維持工序在內的煮飯工序,其中,
[0015]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和后半程中,分別至少I次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切換為所述開放狀態(tài)之前的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關閉狀態(tài)的時間更長。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壓力式煮飯器,能夠抑制飯的表面的粘性,進一步提高飯的口感?!緦@綀D】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正視圖。
[0018]圖2是圖1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縱剖視圖。
[0019]圖3是示出圖1的壓力式煮飯器具有的壓力閥和壓力閥開閉機構的放大剖視圖。
[0020]圖4是示出圖1的壓力式煮飯器具有的控制部的結構的框圖。
[0021]圖5是示出圖1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白米/普通煮飯模式(course)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
[0022]圖6是示出白米/普通煮飯模式的吸水工序和升溫工序中的控制部的控制動作的流程圖。
[0023]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
[0024]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
[0025]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
[0026]圖10是示出現(xiàn)有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
[0027]標號說明
[0028]I壓力式煮飯器;2煮飯器主體;3外殼;4內殼;5顯不操作部;6框架罩;7框架罩加強部件;8卡止部件;9鉸鏈部;10鍋;11蓋體;12內蓋;13壓力閥;14球;15外蓋;16鎖定機構;17擺動桿;18裝飾罩;19壓力閥開閉機構;20缸(cylinder) ;21柱塞(plunger);22動作桿;23密封部件;24儲存箱;25彈簧體;30控制部;131蒸汽排放孔;I吸水工序;II升溫工序JII沸騰維持工序;H1鍋底加熱器;H2側面加熱器;H3蓋加熱器;Senl底部傳感器(鍋溫度檢測部);Sen2蒸汽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作為本發(fā)明的基礎的知識)
[0030]本發(fā)明人在認真研究現(xiàn)有的壓力式煮飯器中使飯的表面發(fā)粘、飯的口感降低的原因,結果得到如下知識。
[0031]在上述現(xiàn)有的壓力式煮飯器中,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鍋內的壓力從1.2氣壓附近一直下降到大氣壓附近。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由于水沒有完全被米吸收,鍋內處于殘留有較多的水的狀態(tài),因此鍋內發(fā)生突沸現(xiàn)象,鍋內的被烹制物被攪動。此時,在鍋內產(chǎn)生由大約0.2氣壓的壓力變動引起的攪動力。
[0032]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由于此時產(chǎn)生的攪動力過強,因此米粒彼此摩擦,破壞了米粒表面的組織,其結果是,被烹制的飯的表面產(chǎn)生粘性。此外,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通過一直降低鍋內的壓力,使得沸騰泡從鍋底猛烈地產(chǎn)生,該沸騰泡穿過米粒之間,將熱高效地傳遞到各米粒并使米粒立起,其結果是,能夠烹制出口感和外觀均佳的飯。此外,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即使一直降低鍋內的壓力,由于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鍋內的水大幅減少,因此鍋內的被烹制物幾乎不被攪動,抑制了米粒彼此的摩擦。本發(fā)明人根據(jù)這些新的知識認真研究,結果實現(xiàn)了如下發(fā)明。
[003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I方式,提供一種壓力式煮飯器,該壓力式煮飯器具有:
[0034]鍋,其收納包含水和米在內的被烹制物;
[0035]加熱裝置,其對所述鍋進行加熱;
[0036]蓋體,其蓋住所述鍋的開口部;
[0037]壓力閥,其對使所述鍋內與所述蓋體內連通的蒸汽排放孔進行開閉;
[0038]壓力閥開閉機構,其通過對基于所述壓力閥的蒸汽排放孔的開閉狀態(tài)進行切換,來調整所述鍋內的壓力;以及
[0039]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熱裝置和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進行包含吸水工序、升溫工序和沸騰維持工序在內的煮飯工序,其中,
[0040]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和后半程中,分別至少I次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切換為所述開放狀態(tài)之前的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關閉狀態(tài)的時間更長。
[004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2方式,提供第I方式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因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而引起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更大。
[004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3方式,在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為0.05氣壓以上。
[004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4方式,提供第2或3方式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之差為0.02氣壓以上。
[004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5方式,提供第I?第4方式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所述鍋內的壓力一直降低而在所述鍋內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并且,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所述鍋內的壓力一直降低而在所述鍋內產(chǎn)生穿過米粒間的沸騰泡。
[004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6方式,提供第I?第5方式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二等分時的前半程期間,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二等分時的后半程期間。
[004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7方式,提供第I?第5方式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三等分時的前半程期間,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三等分時的后半程期間。
[004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8方式,提供第I?第7方式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升溫工序期間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開放狀態(tài),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開始時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關閉狀態(tài)。
[004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9方式,提供第I~第8方式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壓力式煮飯器還具有檢測所述鍋內的壓力的壓力傳感器,
[0049]所述控制部根據(jù)所述壓力傳感器的檢測壓力,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
[005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10方式,提供第I~第9方式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所述壓力式煮飯器還具有能夠從包含標準煮飯菜單的多個煮飯菜單中選擇I個煮飯菜單的操作部,
[0051]當與通過所述操作部中選擇出的煮飯菜單對應的所述吸水工序的時間比與所述標準煮飯菜單對應的所述吸水工序的時間長時,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中,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的次數(shù)比在所述標準煮飯菜單的情況下多。
[0052]以下,參照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過,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于將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具體化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示例,并非打算將本發(fā)明限定于該壓力式煮飯器,這同樣適用于權利要求范圍中包含的其它實施方式。
[0053](第I實施方式)
[0054]參照圖1和圖2,對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正視圖。圖2是圖1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縱剖視圖。本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I是在煮飯時將鍋內的壓力升壓到大氣壓以上(例如,1.2氣壓左右)來進行煮飯的壓力式煮飯器。
[0055]如圖2所示,壓力式煮飯器I具有--鍋10,其收納包含水和米在內的被烹制物;大致有底筒狀的煮飯器主體2,其收納鍋10 ;以蓋體11,其以蓋住鍋10的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煮飯器主體2的上部。
[0056]如圖2所示,鍋10在上部開口部IOa的周圍具有凸緣部10b。鍋10形成為例如能夠裝入3杯左右的米來進行煮飯的大小。此外,鍋10具有由熱傳導性高的材料(例如,銅、鋁等)形成的內層和由磁性材料(例如,不銹鋼)形成的外層。鍋10的內層的表面例如被氟
樹脂覆蓋。
[0057]煮飯器主體2具有大致有底筒狀的外殼3和收納在外殼3內的大致有底筒狀的內殼4。內殼4由具有耐熱性的樹脂成形體構成。在內殼4的上部,形成有能夠將鍋10插入的大致圓形的開口部41。內殼4形成為通過開口部41而以裝卸自如的方式收納鍋10。外殼3由具有比內殼4大的外形的裝飾箱體構成。在外殼3的上部,設有開口部31。外殼3的開口部31比內殼4的開口部41大,形成為大致橢圓形。
[0058]內殼4具備具有規(guī)定的直徑的大致碗狀的底部4a和從該底部4a的周圍豎立設置的筒狀的側壁部4b。在底部4a安裝有鍋底加熱器Hl。鍋底加熱器Hl例如使用支承具(未圖示)而被固定于底部4a。鍋底加熱器Hl例如是功耗1200瓦特的加熱器,鍋底加熱器Hl由對鍋10的底部進行感應加熱的電磁感應線圈構成。該鍋底加熱器Hl在鍋10的底部產(chǎn)生渦流,使鍋10自身進行自發(fā)熱。此外,在內殼4的底部4a,設有檢測鍋10的底部的溫度的底部傳感器(鍋溫度檢測部)Senl。底部傳感器Senl也作為檢測鍋10內的煮飯量的煮飯量檢測部而發(fā)揮作用。此外,根據(jù)底部傳感器Senl的輸出來檢測鍋10內的煮飯量的方法是已經(jīng)公知的,因而省略詳細說明。例如,可以使用熱敏電阻作為底部傳感器Senl。[0059]此外,在內殼4的側壁部4b的內周面,形成有安裝部42。安裝部42位于開口部41和底部4a之間,并形成為從內周面?zhèn)瘸庵苊鎮(zhèn)劝既胍?guī)定的深度。在安裝部42安裝有側面加熱器H2。側面加熱器H2例如由對鍋10的側面進行感應加熱的電磁感應線圈構成。
[0060]如圖2所示,在外殼3的上端部和內殼4的上端部安裝有框架罩(frame cover)6??蚣苷?是以覆蓋外殼3的上端部與內殼4的上端部之間的開口部的方式,由外形大致橢圓形的環(huán)狀的板體構成的??蚣苷?例如由樹脂構成。在框架罩6上,安裝有框架罩加強部件7。
[0061]框架罩6的開口周邊部作為放置部而發(fā)揮作用,該放置部供鍋10的凸緣部IOb放置。在位于煮飯器主體2的前方側(在圖2中為左側)的框架罩6的開口周邊部,設有對設置于蓋體11的鎖定機構16的一端部進行卡止的卡止部件8。卡止部件8具有:卡止片8b,其對設置于鎖定機構16的一端部的卡止鉤17a進行卡止;以及基座8a,其位于該卡止片8b的上方,對卡止片8b進行固定。基座8a的上表面供鍋10的凸緣部IOb放置。基座8a例如由耐熱性的樹脂部件構成??ㄖ蛊?b例如由金屬板構成?;?a、卡止片8b、框架罩6和框架罩加強部件7被層疊地用螺釘固定。
[0062]此外,在位于煮飯器主體2的后方側(在圖2中為右側)的框架罩6的開口周邊部,設有基座8a’和鉸鏈部9,其中,基座8a’供鍋10的凸緣部IOb放置,鉸鏈部9以能夠樞轉的方式對蓋體11的后端部進行軸支承?;?a’的上表面形成為與基座8a的上表面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鉸鏈部9具有固定于框架罩6的第I安裝部9a和以能夠樞轉的方式對蓋體11的后端部進行軸支承的第2安裝部%。鉸鏈部9由在側視時大致為L字狀的板狀部件構成。鉸鏈部9構成為具有即使施加了蓋體11的重量或由鍋10內的壓力上升導致的負荷也不會變形這樣的強度。例如,鉸鏈部9由壓鑄成型件構成,其中,該壓鑄成型件由具有2?5mm左右的厚度的不銹鋼、鋁、鋁合金等金屬部件構成?;?a’、框架罩6、鉸鏈部件9和第I安裝部9a被層疊地用螺釘固定。
[0063]在外殼3與內殼4之間形成有規(guī)定的間隙。在該間隙中,配置有圖4所示的控制部30、對煮飯器主體2的內部進行強制冷卻的冷卻風扇(未圖示)以及驅動該冷卻風扇的電機(未圖示)。
[0064]如圖1所示,在外殼3的前表面設有顯示操作部5。顯示操作部5具有操作面板(操作部)5a和顯示面板5b。在操作面板5a上,設有開始鍵、菜單鍵、預約鍵、保溫鍵等各種操作鍵。在顯示面板5b中,顯示有使用操作面板5a的各種操作鍵而設定出的煮飯模式(例如,白米/普通煮飯模式,糙米煮飯模式)等信息。
[0065]如圖2所示,蓋體11構成為以鉸鏈部9的鉸鏈銷91為中心進行轉動。蓋體11具有:內蓋12,其蓋住鍋10的上部開口部IOa ;以及外蓋15,其位于內蓋12的上方,蓋住煮飯器主體2的上部開口部。
[0066]如圖2所示,在內蓋12的上表面,設有安全閥Vl和壓力閥13。安全閥Vl是用于在鍋10內的壓力異常上升時將鍋10內的蒸汽釋放到外部的閥。在內蓋12的外周部,安裝有與鍋10的上部開口部IOa抵接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12a。此外,在內蓋12的外周部,設有以裝卸自如的方式與外蓋15進行卡止的卡止部(未圖示)。如圖3所示,壓力閥13具有:閥座13a,其形成有使鍋10內部與蓋體11內部連通的蒸汽排放孔131 ;金屬制的球14,其以蓋住蒸汽排放孔131的方式放置在閥座13a上;以及罩13b,其限制球14的移動而將球14保持在閥座13a上。球14具有規(guī)定的重量,并利用其自重而封閉蒸汽排放孔131。如圖3所示,在罩13b上安裝有檢測蒸汽溫度的蒸汽傳感器Sen2。
[0067]外蓋15具有蓋加熱器H3、鎖定機構16和壓力閥開閉機構19。蓋加熱器H3是從鍋10的上部開口部IOa側對鍋10內進行加熱的加熱器。在本第I實施方式中,由鍋底加熱器H1、側面加熱器H2和蓋加熱器H3構成對鍋10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
[0068]如圖2所不,鎖定機構16具有擺動桿17,該擺動桿17以搖動自如的方式固定于外蓋15的框架。在擺動桿17的一端部,設有與上述卡止部件8進行卡止的卡止鉤17a。在擺動桿17的另一端部設有用于解除卡止部件8與卡止鉤17a的卡止的解除按鈕17b。通過使卡止鉤17a與卡止部件8卡止,蓋體11被保持在蓋住鍋10的上部開口部IOa的位置。另一方面,通過按壓解除按鈕17b來解除卡止鉤17a與卡止部件8之間的卡止,蓋體11能夠移動到開放位置(使鍋10的上部開口部IOa開放的位置)。此外,在外蓋15上,設有彈簧旋支機構(未圖示),該彈簧旋支機構輔助蓋體11以鉸鏈部件9的鉸鏈銷91為中心而向開放方向旋轉,并將蓋體11保持在開放位置。
[0069]壓力閥開閉機構19通過對基于壓力閥13的蒸汽排放孔131的開閉狀態(tài)進行切換,來調整鍋10內的壓力。如圖3所示,壓力閥開閉機構19具有:缸20 ;柱塞21,其在缸20內進退移動;動作桿22,其安裝在柱塞21的前端部;以及彈簧體25,其設置在缸20的一端部與動作桿22之間。
[0070]在缸20中,組裝有卷繞成圓筒狀的電磁線圈(未圖示)。柱塞21根據(jù)電磁線圈的勵磁的有無而在缸20內進退移動。彈簧體25例如由伸展盤簧構成。動作桿22隔著具有彈性的密封部件23而支承于壓力閥13的罩13b。
[0071]如圖2所示,在缸20的電磁線圈沒有被勵磁時,柱塞21由于彈簧體25的彈力而朝離開缸23a的方向被施力。此時,經(jīng)由動作桿22,球14被推壓為從蒸汽排放孔131離開,使蒸汽排放孔131成為開放狀態(tài)。另一方面,在缸20的電磁線圈被勵磁時,柱塞21抵抗彈簧體25的彈力而被拉入缸20內。此時,球14由于自重而沿著設置于閥座13a的傾斜面移動,而返回到蒸汽排放孔131上,使蒸汽排放孔131成為關閉狀態(tài)。
[0072]此外,在外蓋15中,形成有用于以裝卸自如的方式來安裝儲存箱24的凹部24’,該儲存箱24臨時儲存在煮飯工序中產(chǎn)生的米湯(具有粘性的米的煮汁)。凹部24’設有安裝孔15a。儲存箱24被壓入固定于安裝孔15a。如圖2所示,儲存箱24具有:排出筒24a,其使從壓力閥13的蒸汽排放孔131釋放出的蒸汽等排出;空腔24b,其臨時儲存米湯;以及蒸汽釋放口 24c,其將蒸汽釋放到外部。在空腔24b的底部,設有使儲存的米湯返回到鍋10內的返回閥V2。此外,在蒸汽從壓力閥13的蒸汽排放孔131釋放時,米湯與蒸汽一起從蒸汽排放孔131被釋放出,并被臨時儲存在儲存箱24的空腔24b中??涨?4b中儲存的米湯在達到規(guī)定量時,打開返回閥V2,使米湯返回到鍋10內。此外,外蓋15的外表面被裝飾罩18覆蓋。
[0073]接下來,參照圖4,對控制部30的結構和控制動作進行詳細說明。圖4是示出控制部30的結構的框圖。
[0074]如圖4所示,控制部30具有:CPU30a,其進行各種運算處理;R0M30b和RAM30c,其進行各種數(shù)據(jù)的存儲;以及煮飯菜單檢測電路30d,其檢測在操作面板5a中選擇的煮飯菜單。此外,控制部30具有:閥開閉定時器30e,其對壓力閥13的開閉時間進行設定;計數(shù)器30f,其對壓力閥13的開閉次數(shù)進行計數(shù);以及加熱控制電路30g,其對基于各加熱器H1、H2、H3的鍋10的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進行控制。此外,控制部30具有:顯示面板控制電路30h,其對顯示面板5b中顯示的顯示畫面進行控制;以及壓力閥開閉機構驅動電路30i,其驅動壓力閥開閉機構19,對壓力閥13的開閉定時進行控制??刂撇?0的各部件和電路30a?30i被安裝于控制電路基板。在R0M30b和RAM30c中,存儲有與各種煮飯菜單對應的煮飯程序。此處,煮飯程序是指如下煮飯順序:在依次執(zhí)行以吸水、升溫、沸騰維持、蒸制為主的4個工序時,在各工序中,預先確定通電時間、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加熱輸出等。控制部30根據(jù)在操作面板5a中選擇的煮飯菜單和各傳感器Senl、Sen2的檢測溫度,控制各部和各裝置的驅動,執(zhí)行煮飯工序。
[0075]此外,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和后半程中,分別至少I次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此處,“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是指在鍋10內存在足以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的量的水的期間,例如,將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二等分(前半程、后半程)時的前半程的期間。此外,“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也可以是將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三等分(前半程、中程、后半程)時的前半程的期間。在本第I實施方式中,“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例如是從沸騰維持工序的開始起64秒期間。此外,“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是指如下期間:鍋10內的水幾乎消失,沿著鍋10的壁面產(chǎn)生米湯的膜,并以通過該米湯的膜與鍋10的壁面之間的方式產(chǎn)生沸騰泡,例如,“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是將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二等分(前半程中,后半程)時的后半程的期間。此外,“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也可以是將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三等分(前半程、中程、后半程)時的后半程的期間。在本第I實施方式中,“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例如是沸騰維持工序的結束前的大約2分鐘期間。
[0076]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通過使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使得鍋10內的壓力一直降低。由此,鍋10內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鍋10內的被烹制物被攪動。其結果是,能夠將熱高效地傳遞到被烹制物,烹制出口感好的飯。此外,為了在鍋10內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例如,將鍋10內的壓力降低0.05氣壓以上即可。
[0077]此外,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通過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使得鍋10內的壓力一直降低。由此,沿著鍋10的壁面產(chǎn)生的米湯的膜破裂,沸騰泡以穿過米粒間的方式從整個鍋10內部產(chǎn)生。即,能夠在飯的整個表面形成通常被稱作“蟹洞”的、沸騰泡通過的痕跡。其結果是,能夠將熱高效地傳遞到各米粒并使米粒立起,烹制出口感和外觀均佳的飯。此外,為了使沿著鍋10的壁面產(chǎn)生的米湯的膜破裂,例如使鍋10內的壓力降低0.05氣壓以上即可。
[0078]此外,在本第I實施方式中,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與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將蒸汽排放孔131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的之前的蒸汽排放孔131為關閉狀態(tài)的時間更長。由此,與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因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而引起的鍋10內的壓力的下降量變大。即,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能夠抑制突沸現(xiàn)象引起的被烹制物的攪動力過強的情況,抑制米粒彼此間的摩擦。因此,能夠抑制被烹制的飯的表面出現(xiàn)粘性。另一方面,在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由于能夠使穿過米粒間的沸騰泡的量增加,因此,能夠更加高效地將熱傳遞到各米粒并使米粒立起。[0079]此外,優(yōu)選的是,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的鍋10內的壓力的下降量與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的鍋10內的壓力的下降量之差為
0.02氣壓以上(更優(yōu)選為0.03氣壓以上)。即,優(yōu)選的是,使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的鍋10內的壓力變動變小(被烹制物的攪動力變小),而另一方面,使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的鍋10內的壓力變動變大(使沸騰泡的生成增多)。由此,能夠抑制突沸現(xiàn)象引起的被烹制物的攪動力過強的情況,并且,更可靠地使沿著鍋10的壁面產(chǎn)生的米湯的膜破裂,使穿過米粒之間的沸騰泡的量增加。
[0080]接下來,參照圖5和圖6,對在操作面板5a中作為煮飯菜單選擇了白米/普通煮飯模式的情況下的煮飯工序進行說明。圖5是示出白米/普通煮飯模式的煮飯工序中的鍋10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圖6是示出白米/普通煮飯模式的吸水工序和升溫工序中的控制部30的控制動作的流程圖。
[0081](a)吸水工序I
[0082]在操作面板5a中選擇了白米/普通煮飯模式后,當開始鍵被按壓時,首先執(zhí)行吸水工序I。吸水工序I是如下工序:將米浸泡在溫度比糊化溫度低的水,預先使米吸水,使得在以后的工序中,能夠充分糊化到米的中心部。在該吸水工序I中,控制部30在使鍋10內的水的溫度升溫到吸水溫度Θ2 (例如,55.2°C)后,根據(jù)底部傳感器Senl的檢測溫度,控制鍋底加熱器H1,以維持該升溫后的溫度。
[0083]此外,在吸水工序I開始后,壓力閥13被設為關閉狀態(tài)(利用球14來封閉蒸汽排放孔131的狀態(tài))(步驟S101)。此時,同時或隨后開始對鍋底加熱器Hl的供電(步驟S102)。此外,此時,設置于控制部30的吸水定時器(未圖示)開始計時(步驟S103)。此處,將吸水定時器進行計時的時間稱作吸水時間Tk。在吸水時間Tk成為根據(jù)煮飯菜單而預先設定的時間tl (例如,15鐘)后,轉入升溫工序II (步驟S104)。此外,壓力閥13此時保持關閉狀態(tài)。
[0084](b)升溫工序II
[0085]升溫工序II是如下工序:用強火對鍋10 —直進行加熱,使鍋10內的水成為沸騰維持狀態(tài)(大約100°c)。在該升溫工序中,控制部30對鍋底加熱器H1、側面加熱器H2和蓋加熱器H3全體持續(xù)進行供電。由此,如圖5所示,鍋10的鍋底溫度Kl以較陡的坡度上升。由于該鍋底溫度Kl的上升,鍋10內產(chǎn)生蒸汽。蒸汽傳感器Sen2檢測該蒸汽的蒸汽溫度K2(步驟S105)。蒸汽溫度K2相對于鍋底溫度Kl略微延遲地上升。此外,在蒸汽剛剛產(chǎn)生的初期,鍋10的上部開口部IOa與密封部件12a之間略微存在間隙。因此,蒸汽從該間隙漏出,鍋10內的壓力不再上升。即,在轉入升溫工序II后的規(guī)定時間內,壓力閥13維持關閉狀態(tài),鍋10內的壓力不再上升。另一方面,從轉入升溫工序II起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后,鍋10內的壓力上升,在升溫工序II結束時,鍋10內的壓力成為大氣壓以上(例如,1.15氣壓)。持續(xù)對鍋底加熱器H1、側面加熱器H2和蓋加熱器H3進行供電,在蒸汽溫度K2達到規(guī)定的沸騰溫度Θ3 (例如,75°C)時,轉入沸騰維持工序IIK步驟S106)。
[0086]此外,在煮飯量較少時,由于蒸汽溫度K2的上升速度較快,因此蒸汽溫度K2到達沸騰溫度Θ 3的時間較短。另一方面,在煮飯量較多時,由于蒸汽溫度K2的上升速度較慢,因此蒸汽溫度K到達沸騰溫度Θ 3的時間較長。即,升溫工序II的時間t2隨著煮飯量而變化。升溫工序II的時間t2例如是3分鐘?10分鐘。
[0087](C)沸騰維持工序III[0088]沸騰維持工序III是如下工序:維持鍋10內的水的沸騰狀態(tài),使米的淀粉糊化,并將糊化度提高到50%?80%左右。在該沸騰維持工序III中,控制部30對鍋底加熱器Hl、側面加熱器H2和蓋加熱器H3間歇地供電,以維持鍋10內的水的沸騰狀態(tài)。此外,在剛剛轉入沸騰維持工序III后,鍋10內是沸騰蒸汽與壓縮后的空氣的混合狀態(tài),沒有達到完全沸騰狀態(tài)。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中程,鍋10內漸漸只充滿沸騰蒸汽而成為完全沸騰狀態(tài)。
[0089]此外,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前半程中,多次(例如,3次)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由此,鍋10內的壓力從大約1.15氣壓一直下降到大氣壓附近,鍋10內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鍋10內的被烹制物被攪動。此夕卜,為了將鍋10內的壓力從大約1.15氣壓下降到大氣壓附近,使蒸汽排放孔131維持開放狀態(tài)的時間例如為4秒。
[0090]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在蒸汽排放孔131以開放狀態(tài)維持規(guī)定時間(例如,4秒)后,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開放狀態(tài)切換為關閉狀態(tài)。然后,通過持續(xù)對鍋10進行加熱達規(guī)定時間(例如,16秒),使鍋10內的壓力恢復到大約1.15氣壓。此外,預先以實驗方式求出該鍋10內的壓力從大氣壓附近恢復到大約1.15氣壓的規(guī)定時間。此外,在蒸汽排放孔131為開放狀態(tài)時,在鍋10內產(chǎn)生的米湯通過蒸汽排放孔131被釋放到儲存箱24,并被臨時儲存。然后,在蒸汽排放孔131為關閉狀態(tài)時,儲存箱24內中臨時儲存的米湯返回到鍋10內。
[0091]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前半程中,進行蒸汽排放孔131最后的從關閉狀態(tài)到開放狀態(tài)的切換,在鍋10內的壓力下降到大氣壓附近時,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蒸汽排放孔131從開放狀態(tài)切換為關閉狀態(tài)。然后,通過持續(xù)加熱鍋10達規(guī)定時間(例如,比16秒長的時間),使鍋10內的壓力上升到大約1.20氣壓。
[0092]此外,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后半程中,至少I次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由此,鍋10內的壓力從大約1.20氣壓不斷下降到大氣壓附近,沿著鍋10的壁面產(chǎn)生的米湯的膜破裂,沸騰泡以穿過米粒間的方式在整個鍋10內產(chǎn)生。
[0093]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蒸汽排放孔131以開放狀態(tài)維持規(guī)定時間(例如,4秒)后,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開放狀態(tài)切換為關閉狀態(tài)。然后,通過使鍋10的加熱持續(xù)達規(guī)定時間(例如,比16秒長的時間),使得鍋10內的壓力恢復到大約1.20氣壓。
[0094]在沸騰維持工序III中,由于連續(xù)地使水沸騰,因此大量產(chǎn)生大約100°C的蒸汽。該蒸汽通過蒸汽排放孔131等釋放到煮飯器的外部。由此,在鍋10內幾乎沒有水時,鍋10內的底部的溫度上升到水的沸點以上。在底部傳感器Senl檢測到鍋10的底部的溫度到達沸點以上(例如,130°C)時,轉入蒸制工序。
[0095](d)蒸制工序
[0096]蒸制工序是如下工序:利用預熱使多余的水分蒸發(fā),將米的糊化溫度提高到100%附近。在該蒸制工序中,控制部30控制各加熱器Hl?H3以停止鍋10的加熱,并且,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然后,在從蒸制工序開始起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例如,4分鐘)后,控制部30控制各加熱器Hl?H3以對鍋10進行加熱。由此,使附著在飯表面的多余水分被蒸發(fā)(追加烹制)。然后,在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例如,3分鐘)后,控制部30控制各加熱器Hl?H3以停止鍋10的加熱。然后,在蒸制工序開始起經(jīng)過了規(guī)定時間(例如,6分鐘)后,結束蒸制工序。即,結束煮飯工序。此外,煮飯工序結束后,可以進行保溫工序。
[0097]根據(jù)本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前半程和后半程中,分別至少I次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此外,根據(jù)本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與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前半程相比,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后半程中,將蒸汽排放孔131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之前的蒸汽排放孔131為關閉狀態(tài)的時間更長。由此,如上所述,能夠抑制飯的表面的粘性,進一步提高飯的口感。
[0098](第2實施方式)
[0099]接下來,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進行說明。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本第2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不同之處在于,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在升溫工序II期間蒸汽排放孔131為開放狀態(tài),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開始時蒸汽排放孔131為關閉狀態(tài),且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后半程中的蒸汽排放孔131的開放狀態(tài)的時間較長。
[0100]在本第2實施方式中,在升溫工序II期間,由于將蒸汽排放孔131設為開放狀態(tài),因此在升溫工序II中,能夠不對被烹制物施加壓力。由此,能夠烹制出粘性小的爽口的飯。
[0101]此外,在本第2實施方式中,在沸騰維持工序III開始時,將蒸汽排放孔131設為關閉狀態(tài),且使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后半程中的蒸汽排放孔131的開放狀態(tài)的時間較長。更具體而言,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開始時,將蒸汽排放孔131設為關閉狀態(tài),通過將鍋10的加熱持續(xù)達規(guī)定時間(例如,16秒),使鍋10內的壓力上升到大約1.15氣壓。然后,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同樣地,切換蒸汽排放孔131的開閉狀態(tài),使鍋10內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此外,在沸騰維持工序III的后半程中,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開放狀態(tài)設為關閉狀態(tài),使鍋10內的氣壓上升到大約1.20氣壓,然后,將蒸汽排放孔131設為開放狀態(tài),并維持該開放狀態(tài)。由此,在沸騰維持工序III中,縮短了對被烹制物施加壓力的時間,能夠烹制出粘性小的爽口的飯。
[0102](第3實施方式)
[0103]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進行說明。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本第3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壓力式煮飯器還具有檢測鍋10內的壓力的壓力傳感器(未圖示),控制部30根據(jù)該壓力傳感器的檢測壓力,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
[0104]根據(jù)本第3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能夠在最優(yōu)的定時進行蒸汽排放孔131的開閉狀態(tài)的切換,能夠抑制被烹制的飯的質量的波動。此外,壓力傳感器例如可安裝于蓋體11。
[0105](第4實施方式)
[0106]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進行說明。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的煮飯工序中的鍋內的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的曲線圖。本第4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與所述第I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不同的點在于,當與在操作面板5a中選擇的煮飯菜單對應的吸水工序的時間比與標準煮飯菜單對應的吸水工序的時間長時,控制部30控制壓力閥開閉機構19,使得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的次數(shù)比在標準煮飯菜單的情況下多。
[0107]此處,“標準煮飯菜單”是指例如上述白米/普通煮飯模式。在希望烹制出比標準模式要軟的飯的情況下,在吸水工序中使水分十分浸泡到米粒的中心的方式是有效的。因此,與用于將飯烹制得較軟的煮飯菜單即白米/柔軟煮飯模式對應的吸水工序的時間被設定為比與白米/普通煮飯模式對應的吸水工序的時間長(例如,25分鐘)。但是,在延長吸水工序的時間的情況下,在升溫工序中,米會沿著鍋10的壁面發(fā)生粘連,由于該粘連,在沸騰維持工序中,沸騰泡有可能不能猛烈地穿過米粒之間。在該情況下,不能將熱高效地傳遞到米。
[0108]因此,在本第4實施方式的壓力式煮飯器中,當在操作面板5a中選擇的煮飯菜單是白米/柔軟煮飯模式時,將在沸騰維持工序中將蒸汽排放孔131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的次數(shù)設置得比在白米/普通煮飯模式的情況下多(例如,5次)。由此,能夠破壞米的粘連,使得在沸騰維持工序中沸騰泡猛烈地穿過米粒之間。
[0109]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10]本發(fā)明的壓力式煮飯器能夠抑制飯的表面的粘性,進一步提高飯的口感,因此作為家用和商用的壓力式煮飯器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力式煮飯器,該壓力式煮飯器具有: 鍋,其收納包含水和米在內的被烹制物; 加熱裝置,其對所述鍋進行加熱; 蓋體,其蓋住所述鍋的開口部; 壓力閥,其對使所述鍋內與所述蓋體內連通的蒸汽排放孔進行開閉; 壓力閥開閉機構,其通過對基于所述壓力閥的蒸汽排放孔的開閉狀態(tài)進行切換,來調整所述鍋內的壓力;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熱裝置和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進行包含吸水工序、升溫工序和沸騰維持工序在內的煮飯工序,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和后半程中,分別至少I次使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切換為所述開放狀態(tài)之前的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關閉狀態(tài)的時間更長。
2.根據(jù)權利 要求1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相比,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因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而引起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更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為0.05氣壓以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的所述鍋內的壓力的下降量之差為0.02氣壓以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中,所述鍋內的壓力一直降低而在所述鍋內產(chǎn)生突沸現(xiàn)象,并且,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中,所述鍋內的壓力一直降低而在所述鍋內產(chǎn)生穿過米粒間的沸騰泡。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二等分時的前半程期間,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二等分時的后半程期間。
7.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前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三等分時的前半程期間,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后半程是將所述沸騰維持工序所需的期間三等分時的后半程期間。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在所述升溫工序期間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開放狀態(tài),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的開始時所述蒸汽排放孔為關閉狀態(tài)。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壓力式煮飯器還具有檢測所述鍋內的壓力的壓力傳感器, 所述控制部根據(jù)所述壓力傳感器的檢測壓力,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式煮飯器,其中, 所述壓力式煮飯器還具有能夠從包含標準煮飯菜單的多個煮飯菜單中選擇I個煮飯菜單的操作部, 當與通過所述操作部選擇出的煮飯菜單對應的所述吸水工序的時間比與所述標準煮飯菜單對應的所述吸水工序的時間長時,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沸騰維持工序中,控制所述壓力閥開閉機構,使得將所述蒸汽排放孔從關閉狀態(tài)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的次數(shù)比在所述標準煮飯菜單的情 況下多。
【文檔編號】A47J27/08GK103989400SQ201410056396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20日
【發(fā)明者】岡本大輔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