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縫紉機的切線裝置,尤其是用以捕捉并切斷縫紉機的上叉線的切線裝置。
工業(yè)用縫紉機為了提高縫紉速度,且為了增加縫紉機使用者的便利性起見,亦有上叉線專用的切線裝置,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報第71925號的“多支針縫紉機上飾線的切斷裝置”所示。這種上叉線(上飾線)切斷裝置不但體積較大,結構復雜,且在不需使用上叉線切斷裝置時(例如,未使用上叉線以縫紉時),往往又需另設一吹氣裝置以將被下切線機構切斷的針線線頭吹走(以利于下一次縫紉作業(yè)),不但增加了復雜性及作業(yè)的困難性,且大幅提高制造及維修成本。因此,如何能夠在使用上叉線時可以提供一種上叉線的切線裝置,且可在不使用上叉線時又可吹走被下切線機構切斷的針線線頭,便成為一個主要的課題。
本發(fā)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種既可切斷上叉線、又可吹走被下切線機構切斷的針線線頭的上叉線切斷裝置。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制造、易于維修的上叉線切斷裝置。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改善現有技術中的上叉線切斷裝置與吹線裝置為分離設計的缺失,而提供一種在使用上叉線時,可用以切斷上叉線,而在不使用上叉線時,可吹走針線的一種上叉線切斷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提供一種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它包含一氣壓缸,其被固設在一第一安裝板上,并連接至少一個空氣管接頭及空氣管,且一端設有一軸;氣壓缸的軸鎖接至一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藉一第一螺栓鎖接一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藉一第二螺栓鎖接一第三連接塊,第三連接塊藉一第三螺栓鎖接一第四連接塊及穿通第四連接塊的轉軸,第四連接塊被第四螺栓鎖固于第一安裝板上;轉軸的下端鎖固有一活動刀,活動刀的前端設有一凹槽;第四連接塊下端藉由第五螺栓鎖固一固定刀與夾線彈片,而固定刀與夾線彈片之間恰可供活動刀穿越;第四連接塊中設有一空氣通道,空氣通道的開口一端靠近固定刀及夾線彈片,而開口的另一端鎖接一空氣管接頭及空氣管;及一第二安裝板,藉由第六螺栓將第一安裝板鎖固于縫紉機上。
此外,還提供.一種縫紉機的上叉線線切裝置,它包含一電磁繼電器,其被固設于一第一安裝板上,且一端設有一心軸;電磁繼電器的心軸鎖接至一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藉一第一螺栓鎖接一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藉一第二螺栓接一第三連接塊,第三連接塊藉一第三螺栓鎖接一第四連接塊及穿通第四連接塊的轉軸,第四連接塊被第四螺栓鎖固于第一安裝板上;轉軸的下端鎖固有一活動刀,活動刀的前端設有一凹槽;第四連接塊下端藉由第五螺栓鎖固一固定刀與夾線彈片,而固定刀與夾線彈片之間恰可供活動刀穿越;第四連接塊中設有一空氣通道,空氣通道的開口一端靠近固定刀及夾線彈片,而開口的另一端鎖接一空氣管接頭及空氣管;及一第二安裝板,藉由第六螺栓將第一安裝板鎖固于縫紉機上。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易于制造,易于維修,并在使用上叉線時可用以切斷上叉線,而在不使用上叉線時,可吹走針線。
下面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
圖1是本發(fā)明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裝設于一縫紉機上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fā)明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的分解圖;圖4至圖9是本發(fā)明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在切線時的連續(xù)動作示意圖;圖10及圖11是本發(fā)明縫紉機上叉線切線裝置在切斷線頭時的側視圖(相對應于圖8及圖9);圖12至圖15是本發(fā)明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在吹氣時將線頭吹走的連續(xù)動作示意圖;及圖16是本發(fā)明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
請參照圖1至圖15。
本發(fā)明縫紉機20的上叉線24切線裝置22包含有一氣壓缸40,其被固設在一第一安裝板50上,并連接至少一個空氣管接頭46及空氣管44,且一端設有一軸42(見圖3)。但值得注意的是,圖3中所示的氣壓缸40雖設有二個空氣管接頭46及二個空氣管44(一條吹氣,一條吸氣),但這種空氣管接頭46及空氣管44的數目涉及氣壓缸的結構而可能有所不同,且非屬本案的重點。氣壓缸40的軸42鎖接至一第一連接塊60,第一連接塊60藉一第一螺栓80鎖接一第二連接塊62,第二連接塊62藉一第二螺栓82鎖接一第三連接塊64,第三連接塊64藉一第三螺栓84鎖接一第四連接塊66及穿通第四連接塊66的轉軸70,第四連接塊66被第四螺栓86鎖固于第一安裝板50上(見圖3)。轉軸70的下端鎖固有一活動刀30,活動刀30的前端設有一凹槽32(見圖3至圖9)。第四連接塊66下端藉由第五螺栓88鎖固一固定刀34與夾線彈片36,而固定刀34與夾線彈片36之間恰可供活動刀30穿越(見圖3至圖11)。第四連接塊66中設有一空氣通道74,空氣通道74的開口一端靠近固定刀34及夾線彈片36,而開口的另一端鎖接一空氣管接頭46及空氣管44(見圖3及圖12至圖15)。一第二安裝板52藉由第六螺栓90將第一安裝板50鎖固于縫紉機20上(見圖1至圖3),使得當壓縮空氣(由空氣壓縮馬達提供,此空氣壓縮馬達未示于圖中)經由空氣管44帶動氣壓缸40時,氣壓缸40的軸42開始運動并依序帶動第一連接塊60、第二連接塊62、第三連接塊64,最后轉動轉軸70而使活動刀30開始運動,活動刀30伸出并利用凹槽32勾住上叉線24,再將上叉線24拉回,利用固定刀34與夾線彈片36將上叉線24切斷,并將上叉線24夾持在固定刀34與夾線彈片36之內,以利下次縫紉作業(yè)進行(切線的連續(xù)動作示意圖如圖4至圖9所示;相對應于圖8及圖9的側視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且使得當在未使用上叉線24縫紉時,但在縫紉動作完成時,針28上的針線26被切斷(由其他未示于圖式中的下切線機構切斷),升起押具72后,壓縮空氣經由空氣管44吹入第四連接塊66中的空氣通道74,并將針線26的線頭吹走,以利下次縫紉作業(yè)進行(吹走線頭的連續(xù)動作示意圖如圖12至圖15所示)。
圖1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此第二實施例與圖1至圖3所示的第一實施例唯一的不同僅在于氣壓缸40被改換為電磁繼電器41,電磁繼電器41被固設于一第一安裝板50上,且具有一心軸43,心軸43鎖接至一第一連接塊60。當對電磁繼電器41通電以收放心軸43時,心軸43開始運動并依序帶動第一連接塊60及其他元件以將上叉線24切斷。由于第二實施例中的其它元件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且切線動作亦相同(如圖4至圖15所示)因此不一一重覆編號亦不重覆敘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的上叉線切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氣壓缸,其被固設在一第一安裝板上,并連接至少一個空氣管接頭及空氣管,且一端設有一軸;氣壓缸的軸鎖接至一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藉一第一螺栓鎖接一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藉一第二螺栓鎖接一第三連接塊,第三連接塊藉一第三螺栓鎖接一第四連接塊及穿通第四連接塊的轉軸,第四連接塊被第四螺栓鎖固于第一安裝板上;轉軸的下端鎖固有一活動刀,活動刀的前端設有一凹槽;第四連接塊下端藉由第五螺栓鎖固一固定刀與夾線彈片,而固定刀與夾線彈片之間恰可供活動刀穿越;第四連接塊中設有一空氣通道,空氣通道的開口一端靠近固定刀及夾線彈片,而開口的另一端鎖接一空氣管接頭及空氣管;及一第二安裝板,藉由第六螺栓將第一安裝板鎖固于縫紉機上。
2.一種縫紉機的上叉線線切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電磁繼電器,其被固設于一第一安裝板上,且一端設有一心軸;電磁繼電器的心軸鎖接至一第一連接塊,第一連接塊藉一第一螺栓鎖接一第二連接塊,第二連接塊藉一第二螺栓接一第三連接塊,第三連接塊藉一第三螺栓鎖接一第四連接塊及穿通第四連接塊的轉軸,第四連接塊被第四螺栓鎖固于第一安裝板上;轉軸的下端鎖固有一活動刀,活動刀的前端設有一凹槽;第四連接塊下端藉由第五螺栓鎖固一固定刀與夾線彈片,而固定刀與夾線彈片之間恰可供活動刀穿越;第四連接塊中設有一空氣通道,空氣通道的開口一端靠近固定刀及夾線彈片,而開口的另一端鎖接一空氣管接頭及空氣管;及一第二安裝板,藉由第六螺栓將第一安裝板鎖固于縫紉機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包含有一氣壓缸,利用壓縮空氣帶動氣壓缸,最后帶動活動刀與固定刀切斷上叉線(在使用上叉線縫紉時),同時利用彈片將切斷的上叉線頭夾住,以利下一縫紉作業(yè)的進行。當不使用上叉線縫紉時,則在縫紉作業(yè)完成升起押具時,利用壓縮空氣經由一空氣通道將被下切線機構切斷的針線吹離押具底部,以利下一縫紉作業(yè)的進行。本發(fā)明亦可將氣壓缸改換為電磁繼電器,并對其通電以收放心軸以帶動活動刀與固定刀切斷上叉線。
文檔編號D05B65/00GK1342801SQ00128968
公開日2002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8日
發(fā)明者蔡文呈 申請人:高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