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特別是涉及裝設(shè)一對導線件的引線機構(gòu),導線件與引線部件的前進和縮回運動一致地打開和閉合。
在常規(guī)的雙針縫紉機中,如滾邊縫紉機和類似的縫紉機,由一對縫紉針組成的整體型雙針單元是可拆卸地連接到針桿的下端。在一般的雙針縫紉機中,有許多種類的雙針單元,它們在兩個縫紉針之間的間距(針的寬度)上有變化。當一個雙針單元連接到針桿下端時,就會在工作縫料上形成一對平行的線跡圖案,其寬度與針的寬度相對應。
一旦在工作縫料上縫合線跡,從一對縫紉針伸出來的兩根針線就與工作縫料中形成的線跡相連。因此,例如,當縫合的工作縫料需要更換時,有必要剪斷在縫紉針和工作縫料之間的兩根線。用于在上述情況中自動剪斷針線的線頭修剪器已經(jīng)普遍在實踐中采用。
由本申請人提出的日本專利已審查的申請HEI7-57271號的線頭修剪器,有靜止的刀片,可動的刀片,氣缸,和夾線部件。靜止刀片固定在縫紉機的機頭部分,可動刀片與朝向下的氣缸的活塞桿相連。可動刀片通過由板彈簧形成的夾線部件可滑動地壓在靜止刀片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氣缸驅(qū)動可動刀片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后運動,在挑線位置刀片朝針線側(cè)前進,而在縮回位置可動刀片從挑線位置退回。
在靜止刀片向下分支的下端部分形成兩個靜止刀片部分。在可動刀片的相對兩邊端部形成兩個切成的可動刀片部分。在可動刀片前后運動中,當帶著從縫紉針向下伸出的兩根針線的氣缸定位在縮回位置,而兩根針線定位在可動刀片之下時,兩個可動刀片部分鉤住兩根針線,然后兩個可動刀片部分和兩個靜止刀片部分剪斷兩根針線。兩根剪斷線的端點附近部分被夾在可動刀片和夾線部件之間。
如果使兩個可動刀片部分之間的寬度和兩個靜止刀片部分之間的寬度等于相應的雙針單元的針寬度,就可以用兩個可動刀片部分可靠地鉤住兩根針線,并通過兩個可動刀片部分和兩個靜止刀片部分可靠地剪斷針線。因此,通用的線頭修剪器裝設(shè)多種類型的可動刀片和靜止刀片,與裝設(shè)在雙針縫紉機中的各種雙針單元的多種針寬度相對應。當由于更換連接到針桿的雙針單元引起針的寬度改變時,常常是這種情況,可動刀片和靜止刀片也需要用與新的雙針單元針的針寬度相當?shù)牡镀瑏砀鼡Q。
裝設(shè)在雙針縫紉機中的拭線器驅(qū)動拭線器部件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后運動,在挑線位置拭線器朝針線側(cè)前進,在縮回位置拭線器從挑線位置退回,以便用拭線器的一對嚙合部分與兩根針線嚙合并拉住該線,這樣執(zhí)行線的擦接。與線頭修剪器的情況類似,需要多種類型的拭線器部件,與裝設(shè)在雙針縫紉機中各種雙針單元的多種針寬相對應。因此,當由于更換連接到針桿下端的雙針單元引起針的寬度變化時,常常是這種情況,拭線器部件也需要用與新的雙針單元的針寬度相對應的拭線器部件來更換,以便能有可靠的線的擦接。
按照雙針縫紉機常規(guī)的線頭修剪器,當更換連接到針桿的雙針單元時,常常需要更換與新的雙針單元針的寬度相對應的可動刀片(引線部件)和靜止刀片,以便保證將能可靠地鉤住兩根針線并把它們剪斷。因此,產(chǎn)生了各種問題;例如,非常繁重的更換操作,由于需要準備各種類型的可動刀片和靜止刀片與各種針寬度相對應等等,增加了組件的數(shù)目也增加了生產(chǎn)的成本。在兩根剪斷的針線被夾在可動刀片和夾線部件之間這種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常常還需要按照針寬度的變化更換夾線部件。因此,上述各種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關(guān)于原來的拭線器,也是一樣,當由于更換連接到針桿的雙針單元引起針的寬度改變時,常常需要用與新的針寬度相符合的引線部件來更換原來的引線部件,以便能有可靠的線的拭擦。因此,這里有各種問題,例如非常繁重的更換引線部件的操作,由于需要提供多種類型的引線部件與各種針寬度相對應,等等,增加了組件的數(shù)目和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允許引線部件和類似部件,即使在一對縫紉針之間的間距(針的寬度)改變時,能在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中通用,和用一對引線部件的引線部分可靠地接觸兩根針線,以便減小組件的數(shù)目和降低生產(chǎn)成本等。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1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包括連接到針桿(3)的兩根縫紉針(4),針桿被驅(qū)動進行上下運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個引線部分的引線部件(20,80),引線部分可分別與從兩根縫紉針(4)向下伸展的兩根針線(5)接觸;包括驅(qū)動機構(gòu)(30),用于驅(qū)動引線部件(20,80)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進和縮回,在挑線位置引線部件(20,80)朝縫紉針(4)前進,在縮回位置引線部件(20,80)從挑線位置縮回;包括兩個導線件(40,60,70)裝設(shè)在引線部件(20,80)上,與引線部件(20,80)的前進和縮回運動相一致地被打開和閉合,并引導兩根針線(5),從而使兩根針線(5)分別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引線部件裝設(shè)兩個引線部件,這兩部分可以分別與從兩根縫紉針向下伸展的兩根針線接觸。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引線部件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后運動,在挑線位置引線部件朝縫紉針前進,在縮回位置引線部件從挑線位置縮回。與引線部件前進和縮回運動相一致地打開和閉合裝設(shè)在引線部件中的兩個導線件,從而兩個導線件引導兩根針線,使針線分別與引線部件的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引線部件裝設(shè)兩個導線件,它們與引線部件的前進和縮回運動一致地打開和閉合。因此,即使兩根縫紉針之間的間距(針的寬度)改變,一對導線件仍可以可靠地引導兩根針線,以便使針線與引線部件的兩個引線部分接觸,只要兩個導線件的遠端部分張開的寬度比針的寬度大。也就是說,引線部件和類似元件對各種針的寬度從小的針的寬度到大的針的寬度可以是通用的。因此,就不必要進行更換引線部件或類似部件的操作,從而提供極大的方便。還有,因為不必要提供與各種針寬度相對應的多種類型的引線部件,減小了組件的數(shù)目,因而可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
為了使兩個導線件可靠地引導兩根針線,例如在引線部件的遠端部分之內(nèi),兩個導線件的側(cè)邊向內(nèi)可以裝設(shè)引導部分,在引線部件前進時引導部分能引導兩根針線到兩個導線件。
這種引線機構(gòu)可以應用到線頭修剪器,用于剪斷從兩根縫紉針伸出的和連接到工作縫料中線跡的兩根針線,也可以應用到拭線器,用于擦拭從兩根縫紉針向下伸出的兩根修剪過的針線。特別是,如果引線機構(gòu)應用到線頭修剪器,引線部件可以是可動的刀片。在那種情況下,即使針的寬度改變,也不需要更換的部件包括不僅是可動刀片,而且還有與可動刀片配合剪斷線的靜止刀片,和與可動刀片配合夾住兩根修剪過的針線的夾線部件。這樣,這些部件不用管針的寬度變化,可以是通用的,這就獲得極大的方便。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上述第1方面的第2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當引線部件(20,8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60,70)其遠端部分互相分離張開,并與兩根針線(5)接觸,特征在于當引線部件(20,80)繼續(xù)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導線件(40,60,70)引導兩根針線(5)互相接近,從而使針線(5)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在上面指出的狀態(tài)中針線與引線部分接觸,這樣的狀態(tài)稱為可以至少將針線鉤在引線部分的狀態(tài)。
當引線部件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根針線與其遠端部分互相張開的兩個導線件接觸。當兩個導線件與引線部件一起繼續(xù)朝挑線位置前進時,導線件引導兩根針線互相接近從而使針線可以可靠地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第1方面的第3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其特征在于,當引線部件(20,8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60,70)其遠端部分互相分離張開,并與兩根針線(5)接觸,當引線部件(20,80)從挑線位置向縮回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60,70)靠近,使兩根針線(5)移動到互相接近,從而針線(5)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在引線部件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根針線與其遠端邊互相分離張開的兩個導線件接觸。在引線部件從挑線位置向縮回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通過使針線互相接近,在閉合時能可靠地使兩根針線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第1至第3方面中任何一個的第4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其特征在于當兩個導線件(40,60,70)的遠端邊互相張開時,導線件(40,60,70)遠端之間的間距大于兩根縫紉針之間的間距。當引線部件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根針線可以可靠地與其遠端邊互相分離張開的兩個導線件接觸。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第1至第4方面中任何一個的第5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其特征在于兩個導線件是由至少一個板彈簧(40)整體形成。因此,兩個導線件打開和閉合的動作可由至少一個板彈簧的彈性變形來完成。還有,可以很容易地生產(chǎn)兩個導線件,從而降低生產(chǎn)成本。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第5方面的第6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個板彈簧(40)形成的導線件(40)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導線件(40)接近其遠端的部分互相張開得更遠一點,和引線機構(gòu)(6)還包括有引導槽(15)的靜止部件(10),引導槽用于引導兩個導線件(40),當導線件與引線部件(20)一起前進和縮回時使導線件(40)逐漸張開和閉合。裝設(shè)有引導槽的這樣簡單結(jié)構(gòu)的靜止部件,使得有可能與引線部件前進和縮回的動作相一致地逐漸張開和閉合由至少一個板彈簧形成的兩個導線件,而不會失敗。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第1至第6方面中任何一個的第7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B)其特征在于引線部件(20)是裝設(shè)在線頭修剪器(1,1A,1B)中與靜止刀片(10)配合用于剪斷針線的可動刀片(20)上,兩個引線部分是可動刀片(20)的兩個刀片部分。即引線機構(gòu)可以應用到線頭修剪器。在那種情況下,兩根針線可以可靠地與可動刀片,即是前進和縮回的引線部件,的兩個刀片部分接觸。接著,兩根針線可以被可動刀片和靜止刀片剪斷。
按照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第1至第6方面中任何一個的第8方面,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C)其特征在于引線部件(80)是裝設(shè)在拭線器(1C)中用于擦拭從兩根縫紉針(4)伸出的兩根針線(5)的引線部件(80)。也就是說,引線機構(gòu)可以應用于拭線器。在那種情況下,從兩根縫紉針伸出的兩根針線,當引線部件前進和縮回時通過針線與引線部件的兩個嚙合部分嚙合,可以可靠地被擦拭。
本發(fā)明上述和其他的目的,各種特性和優(yōu)點從下面參考附圖對優(yōu)選實施方案的描述中將會變得很清楚,附圖中采用相同的數(shù)字代表相同的元件,和附圖有
圖1是縫紉機頭部的側(cè)視圖,該頭部包括按照本發(fā)明實施方案的線頭修剪器(在準備狀態(tài));圖2是包括線頭修剪器(在操作狀態(tài))的縫紉機頭部的側(cè)視圖;圖3是從前面下部點取的線頭修剪器的透視圖;圖4是線頭修剪器部分的前視圖;圖5是線頭修剪器的縱向剖面圖;圖6是線頭修剪器的前視圖(可動刀片開始向前的狀態(tài));
圖7是線頭修剪器的前視圖(可動刀片向前的狀態(tài));圖8是線頭修剪器的前視圖(針線與導線件接觸的狀態(tài));圖9是線頭修剪器的前視圖(針線與可動刀片部分接觸的狀態(tài));圖10是線頭修剪器的前視圖(針線沿著可動刀片部分被引導向內(nèi)的狀態(tài));圖11是按照實施方案第一種修改方案的線頭修剪器的部分前視圖;圖12是按照第二種修改方案的線頭修剪器的部分前視圖;和圖13是按照第三種修改方案的拭線器的部分前視圖。
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將參考附圖進行描述。
這個實施方案是這樣的實施方案,其中在雙針縫紉機,如滾邊縫紉機或類似的縫紉機中裝設(shè)的線頭修剪器上應用本發(fā)明,線頭修剪器剪斷兩根針線伸展在縫紉針和工作縫料之間的部分,例如當工作縫料上縫合線跡之后需要更換工作縫料時。下面的描述是根據(jù)前面方向是圖1中所指的方向這個假設(shè)進行的。
如圖1和2中所示,滾邊縫紉機M的頭部2支持針桿3,從而使針桿3至少在垂直方向可以運動。線頭修剪器1裝設(shè)在針桿3的前面。由一對縫紉針4組成的整體型雙針單元可拆卸地連接到針桿3的下端。每根縫紉針4供給從線軸(未表示)或類似物上伸出的針線5。裝設(shè)在機器臺板19內(nèi)是兩個挑線圈鉤(未表示),它們各自挑起從兩根縫紉針4伸展過來的兩根針線5并使兩根針線5交叉。
將工作縫料W放到臺板19上,通過用針桿3同時垂直驅(qū)動兩根縫紉針4,和用縫紉針4同步操作的兩個挑線圈鉤之間的配合,同時在工作縫料W中形成兩條線跡。在工作縫料W送料的同時連續(xù)執(zhí)行這種操作,在工作縫料W中就會形成兩個平行的線跡圖案。在滾邊縫紉機M中裝有許多種類的雙針單元,它們改變兩根縫紉針之間的間距(針的寬度)。通過將一個雙針單元連接到針桿3的下端。就可以在工作縫料W中形成兩條平行的線跡,其寬度與針的寬度相對應。
如圖1至5中所示,線頭修剪器1有靜止的刀片10(靜止的部件),引線機構(gòu)6,該機構(gòu)包括可動刀片20(引線部件),用于鉤住從兩根縫紉針4向下伸展的兩根針線5,和用于與靜止刀片10配合剪斷針線,還有線夾持機構(gòu)7,它可滑動地將可動刀片20壓在靜止刀片10,和夾持兩根剪斷針線5的端點附近部分。
安裝部件8通過兩個螺栓固定在縫紉機頭部2的下部。形狀如矩形板的導引部件25將它的上部固定在安裝部件8向前傾斜的前面上。靜止的刀片10有向下分叉的形狀。靜止刀片10的上端部與導引部件25的上前面接觸,靜止刀片10通過兩個螺栓26與導引部件25一起固定到安裝部件8。靜止刀片10在其下端部分形成一對右邊和左邊的靜止刀片部分10a。靜止刀片部分10a在導引部件25之下向下突出。
引線機構(gòu)6包括可動的刀片20,它有一對可動的刀片部分20a(引線部分),各自可與從兩根縫紉針4向下伸展的兩根針線5接觸,還包括驅(qū)動機構(gòu)30,它驅(qū)動可動刀片20在挑線位置(見圖2)和縮回位置(見圖1)之間前后運動,在挑線位置可動刀片20朝縫紉針4一側(cè)(向后向下側(cè))前進,在縮回位置可動刀片20從挑線位置縮回,還包括兩個導線件40,它裝設(shè)在可動刀片20上,與可動刀片20的前進和縮回運動一致地打開和閉合,并引導兩根針線5,以便使針線5各自與可動刀片20a接觸。
可動刀片20有矩形的引導部分20b,可動的刀片體部分20C,后者裝設(shè)在引導部分20b之下,將象兩翼的形狀向左和右突出,其寬度等于靜止刀片10的寬度。在引導部分20b和可動的刀片體部分20C之間的邊界附近形成右邊和左邊可動刀片部分20a。每個可動刀片部分20a形成銳角的刀,有一個刀片形成在引導部分20b的下端側(cè),刀片逐漸朝下端向內(nèi)傾斜,有一個刀片形成在可動刀片體部分20C的上端,刀片逐漸朝外端向上傾斜。可動刀片體部分20C的下端部有弧形的引導部分20d,當可動刀片20前進時它能引導兩根針線5到兩個導線件40。
引導部分20b是可滑動地與導引部件25中形成的引導槽25a嚙合,從而被引導,使得可動刀片20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可以前后運動。靜止刀片部分10a的右邊和左邊,和可動刀片部分20a的右邊和左邊放置在左右方向的相同位置上。當可動刀片20在縮回位置時,可動刀片部分20a定位在靜止刀片部分10a稍微上面一點。當可動刀片20在挑線位置時,可動刀片部分20a在靜止刀片部分10a下面顯著向下突出。
驅(qū)動機構(gòu)30有雙向作用型第一氣缸31和單向作用型第二氣缸32,它們連接成一直線。放置在下面的第一氣缸31在它氣缸體的下端部固定到安裝部件8的邊緣8a上。由一對環(huán)34a,34b和軸套34c組成的嚙合部件34(見圖5)固定在從第一氣缸31向下伸出的活塞桿33的下端部。嚙合部件34與固定在可動刀片20左面部分的銷釘21可滑動地嚙合。因此,這樣可以簡化連接活塞桿33和可動刀片20之間的接頭,并可以吸收活塞桿33在它前進和后退的運動中產(chǎn)生的扭轉(zhuǎn)或類似的運動。
第一氣缸31的頭側(cè)氣室和桿側(cè)氣室以及第二氣缸32的頭側(cè)氣室分別通過液壓軟管31a,31b,32a與壓縮空氣源單元(未表示)相連。第一氣缸31驅(qū)動可動刀片20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后運動,以便剪斷兩根針線5。氣缸32稍微使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前進一點,以便松開被線夾持機構(gòu)7所夾持的兩根針線5。在氣缸32內(nèi)放置壓縮的螺旋彈簧(未表示)。當氣缸32稍微使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前進一點之后,由于壓縮螺旋彈簧的力使可動刀片20回到縮回位置。
兩個導線件40由板彈簧整體形成。連接導線件40上端部的連接部分40a通過小螺釘41固定在可動刀片20在上下方向的左面的中心部分一部分在銷釘21的下側(cè)。這樣設(shè)計兩個導線件40,使其接近它下端的兩部分互相分開得更遠。這樣給定導線件40下端之間的間距,使得當兩個導線件40的下端側(cè)邊被分離開最大程度時,之間的距離大于各種類型雙針單元的兩根縫紉針4之間的間距(針寬度)。
在靜止刀片10的兩個分支部分之間形成引導槽15。引導槽15引導兩個導線件40,當導線件與可動刀片20一起前進和縮回時,使兩個導線件40逐漸張開和閉合。當可動刀片20在縮回位置時,導線件40的大部分與引導槽15接觸。并彈性變形成線性形狀。當可動刀片20在挑線位置時,整個導線件40與引導槽15脫離接觸,從而使導線件40的下端側(cè)邊張開到最大程度。當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前進時,兩個導線件40逐漸與引導槽15脫離接觸,并逐漸恢復到張開的形狀。當可動刀片20朝縮回位置移動時,兩個導線件40逐漸與引導槽15接觸,并逐漸變形成閉合形狀。
線夾持機構(gòu)7包括與安裝部件8連接并與導引部件25平行向下伸展的連桿50,與彎向可動刀片20的連桿50的下端部分連接的加壓部件51。加壓部件51其右到左的寬度等于可動刀片體部分20c的寬度,裝設(shè)在緊靠導引部件25的下面,以便相對靜止的刀片10可以滑動。由于連桿50的彈性力,加壓部件51將可動刀片20壓在靜止刀片10上,并與可動刀片體部分20c配合將剪斷的兩根針線5夾在它們中間。螺紋部件52螺紋擰入到加壓部件51的中心部分(見圖5)。螺紋部件52與連桿50相連。通過相對加壓部件51轉(zhuǎn)動螺紋部件52,可以調(diào)節(jié)可動刀片20和靜止刀片10之間的刀片壓力。
下面描述線頭修剪器1的操作和優(yōu)點。
例如,當滾邊縫紉機M對工作縫料W進行縫合之后需要更換工作縫料時,首先將工作縫料W向前送料預先確定的量,從而使從兩根針4伸出來的兩根針線5向前向下傾斜,因此被帶到如圖1中虛線所示的位置,接近于可動刀片20的下端邊,而縫紉針4停在圖1中實線所示的上極限位置。
接著,驅(qū)動機構(gòu)30的第一氣缸31使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見圖1)朝挑線位置(見圖2)前進。在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首先,兩個導線件40逐漸張開如圖6和7所示。當兩個導線件40的大部分與靜止刀片10的引導槽15脫離接觸時,兩個導線件40的下端邊互相分開,從而使導線件40下端之間的間距大于兩根針線5之間的間距(兩根縫紉針4之間的間距)。
緊接著兩個導線件40互相分離之后,兩根針線5和兩個導線件40也互相分開。然后,當可動刀片20繼續(xù)朝挑線位置移動時,兩根針線5與兩個導線件40接觸,導線件的下端邊這時是分開的,如圖8中所示。在這之后,當可動刀片20進一步向挑線位置前進時,兩個導線件40引導兩根針線5,從而使針線互相移動靠近。結(jié)果,兩根針線5與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接觸。這里假定,上面指定的狀態(tài),即針線5與可動刀片部分20a接觸的狀態(tài),稱為針線5至少可以鉤在可動刀片20a上的狀態(tài)。
接著,驅(qū)動機構(gòu)30的第一氣缸31使可動刀片20從挑線位置(見圖2)收縮回到縮回位置(見圖1)。在可動刀片20從挑線位置移向縮回位置的初始階段,兩個導線件40保持互相分開,防止針線5與可動刀片部分20a脫離接觸。因此,當可動刀片20從圖9所示的挑線位置朝縮回位置移動時,針線5鉤在可動刀片部分20a上,并與可動刀片20一起移動而不會掉下來。然后,兩個導線件40逐漸接近,因此移動兩根針線5互相接近,如圖10中所示,使針線5可靠地與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的內(nèi)端部分接觸。
在這之后,當可動刀片20繼續(xù)移向縮回位置時,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以接觸的方式與兩個靜止刀片部分10a交叉,從而剪斷兩根針線5。在剪斷兩根針線5之后,針線5終端附近部分被線夾持機構(gòu)7保持。即夾在可動刀片20的可動刀片體部分20c和加壓部件51之間。當完成工作縫料W或類似物的替換之后要開始縫合時,驅(qū)動機構(gòu)30的第二氣缸32使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稍微前進一點,從而使可動刀片部分20a在加壓部件51下面移動,松開夾持的兩根針線5。
如果兩根縫紉針4之間的間距小于可動刀片20的寬度,那么在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前進時兩根針線5首先與可動刀片體部分20c的線引導部分20d接觸。接著,當可動刀片20繼續(xù)前進時,線引導部分20d引導兩根針線5到兩個導線件40。然后,兩個導線件40引導兩根針線5使它們與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接觸。
按照上述的線頭修剪器1,可動刀片20裝設(shè)兩個導線件40,它們與可動刀片20的前進和縮回運動相一致地張開和閉合。因此,如果兩根縫紉針4之間的間距(針的寬度)改變,如由于更換連接到針桿3的雙針單元,而兩個導線件40的下端邊張開比針的寬度寬,那么兩個導線件40將引導兩根針線5使針線與可動刀片20的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接觸而不會掉下來。
即,可動刀片20,靜止刀片10,加壓部件51等都可一起用于不同的針寬,從小的針寬到大的針寬。因此,就不需要更換這些組件的操作,所以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還有,由于不需要提供與各種針寬相應的多種可動的刀片20,靜止刀片10,加壓部件51等,各組件的數(shù)目可顯著地減小,生產(chǎn)成本也可以降低。
在通過引線機構(gòu)6使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移動期間,兩根針線5與兩個導線件40接觸,此時導線件的下端邊是互相分開的。當兩個導線件40與可動刀片20一起繼續(xù)向挑線位置前進時,導線件引導兩根針線使線互相移動靠近,從而使線與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接觸而不會掉下來。還有,在可動刀片20從挑線位置朝縮回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在閉合時移動兩根針線5互相更加靠近,從而使兩根針線5可以更可靠地與兩個可動刀片部分20a接觸。
由于兩個導線件40的下端之間的間距是這樣給定的。當導線件40的下端邊互相分開時,導線件40下端之間的間距大于各種雙針單元最大的縫紉針間距(針的寬度)。因此,當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移動時,兩根針線5可以可靠地與兩個導線件40接觸,導線件的下端邊是互相分開的,不管使用的雙針單元給的是哪一個。即,對可動刀片20和靜止刀片10來說,可以更加可靠地剪斷兩根針線5。
由于該兩個導線件40是由板彈簧整體形成,所以兩個導線件40的張開和閉合的動作可以通過板彈簧的彈性變形來完成。還有,導線件40可以很容易生產(chǎn),從而降低生產(chǎn)成本。這樣設(shè)計由板彈簧構(gòu)成的兩個導線件40,使得導線件以這樣的方式張開,使它靠近下端的部分互相離得更遠一點。在靜止刀片10中裝設(shè)的引導槽15用于引導兩個導線件40,使得當導線件40與可動刀片20一起前進或縮回時,導線件40逐漸張開或閉合。因此,可以使用靜止刀片10作為引導導線件40的部件。采用這樣簡單的引導結(jié)構(gòu),就可能與可動刀片20的前進和縮回運動一致地張開和閉合由板彈簧構(gòu)成的兩個導線件40。
下面將描述上述實施方案的修改。修改部分和修改的結(jié)構(gòu)基本上與上述實施方案相同的就用相同的參考數(shù)字表示,將不再描述。
1)參考圖11,在第一修改方案中線頭修剪器1A的引線機構(gòu)6A包括一對彈性或剛性的導線件60,每個通過在它上端部的銷釘60A作為驅(qū)軸相對可動刀片20可以轉(zhuǎn)動,扭轉(zhuǎn)彈簧61彈性地迫使兩個導線件60的上端部分互相離開。銷釘61a是裝設(shè)在可動刀片20的前面部分。扭轉(zhuǎn)彈簧61連接到銷釘61a。提供的結(jié)構(gòu)是這樣,當導線件60前進時,通過沒有表示的合適的限制部件,導線件60的下端邊保持在預先確定角度的張開狀態(tài)。包括引線機構(gòu)6A的線頭修剪器1A操作方法基本上與上述實施方案相同,基本達到該實施方案相同的優(yōu)點。
2)參考圖12,第二修改方案的線頭修剪器1B的引線機構(gòu)6B包括一對剛性的導線件70,每個通過在它上端部的銷釘70a作為驅(qū)軸相對可動刀片20可以轉(zhuǎn)動,和包括一對小齒輪71,每個小齒輪可轉(zhuǎn)動地支持在銷釘70a上,并裝設(shè)在兩個導線件70中相應的一個上,和相應的導線件70的表面摩擦連接,還包括一對齒條72,它是在靜止刀片10的引導槽15的側(cè)邊上形成,各自與兩個小齒輪71嚙合。
當可動刀片20朝挑線位置前進時,與兩根齒條72分別嚙合的兩個小齒輪71沿箭頭所指的方向轉(zhuǎn)動,使得小齒輪71對導線件70作用的摩擦力,作為使兩個導線件70的遠端部分互相張開的力。當可動刀片20朝縮回位置退回時,與兩根齒條72分別嚙合的兩個小齒輪71沿與箭頭所指方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動,使得小齒輪71對導線件70作用的摩擦力,作為使兩個導線件70的遠端部分互相閉合的力。
在可動刀片20從縮回位置剛開始前進期間,兩個導線件70的大部分仍保持與引導槽15接觸,因此仍受引導槽15的限制,使得兩個導線件70幾乎沒有張開。但是,隨著兩個小齒輪71接近到齒條72的下端部分(引導槽15的下端部分),兩個導線件70的大部分與引導槽15脫離接觸,兩個導線件70迅速張開。然后,在兩個導線件70互相張開的同時,裝設(shè)在導線件70上端的限制部分70b互相接觸。這樣,導線件70不再進一步張開。當可動刀片回到縮回位置時,產(chǎn)生基本上相反的動作。為了達到兩個導線件70平滑地張開和閉合,每個導線件70的外面部分有這樣平滑向內(nèi)的曲線形,以便避免與有引導槽15的靜止刀片10的下端部分產(chǎn)生互相影響。包括引線機構(gòu)6B的線頭修剪器1B其操作方法與上述實施方案基本相同,基本達到該
3)參考圖13,第三修改方案的引線機構(gòu)6C是應用于拭線器1C的機構(gòu),用于擦接從兩根縫紉針4向下伸展已經(jīng)剪斷的兩根針線5。引線機構(gòu)6C有引線部件80代替可動刀片20。引線部件80裝設(shè)兩個引線部分80a,它們是向內(nèi)成曲線狀,并可以與從兩根縫紉針4向下伸展的兩根針線5接觸。在引線機構(gòu)6C中,導線件40和其他沒有表示的部件基本上與上述實施方案的相應組件相同。
即在引線部件8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分開,從而使導線件40的遠端邊互相分離,并與兩根針線5接觸。當引線部件80進一步朝挑線位置前進時,導線件40引導兩根針線5互相靠近,使針線5沿著引線部分80a的下端部分移動,該下端部分是向內(nèi)朝上傾斜的,從而使針線5可以與引線部分80a的內(nèi)側(cè)接觸。包括引線機構(gòu)6C的拭線器1C,通過使針線5與引線部件80的兩個嚙合部分80a嚙合,能可靠地擦接從兩根縫紉針4伸展出來的兩根針線5,即使當兩根縫紉針4之間的間距改變時也是這樣,裝設(shè)的引線部件80用于前后運動。
上述的實施方案和各個修改方案可以進行各種改進而不會背離本發(fā)明的要點。該實施方案和各修改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滾邊縫紉機。相反,該實施方案和各修改方案可以應用到裝設(shè)在各種雙針縫紉機中的拭線器和線頭修剪器,例如,如日本專利2734010號中描述的那樣,兩根縫紉針各自安裝在兩根針桿上的這類雙針縫紉機。
從上面描述中很清楚地看到,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有裝設(shè)在引線部件中的兩個導線件,它們與引線部件前進和縮回的動作一致地張開和閉合,引導兩根針線與引線部件接觸。因此,即使改變兩根縫紉針之間的間距(針的寬度),就一對導線件來說,仍可以可靠地引導兩根針線,使線與引線部件的兩個引線部分接觸,只要兩個導線件遠端邊張開的寬度比針的寬度寬就行。也就是說引線部件和類似部件對各種針的寬度,從小的針寬度到大的針寬度可以是通用的。因此,就不必要進行更換引線部件或類似部件的操作,從而提供極大的方便。還有,因為不必要根據(jù)相應的各種針的寬度提供多種引線部件,使組件的數(shù)目減小,因此可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
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在引線部件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根針線是與遠端邊互相分離的兩個導線件接觸。當兩個導線件與引線部件一起朝挑線位置前進時,導線件引導兩根針線互相靠近,從而使兩根針線可以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而不會掉下來。
其他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在引線機構(gòu)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根針線與它們的遠端邊互相張開的兩個導線件接觸。在引線機構(gòu)從挑線位置朝縮回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在閉合時移動兩根針線互相更加靠近,從而使兩根針線可以可靠地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其他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當兩個導線件的遠端邊互相張開時,導線件遠端之間的間距大于一對縫紉針之間的間距。因此,在引線部件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根針線可以可靠地與它們的遠端邊互相張開的兩個導線件接觸。
其他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兩個導線件是由板彈簧整體形成。因此,兩個導線件打開和閉合的動作可以通過板彈簧的彈性變形來完成。另外,兩個導線件可以很容易地生產(chǎn),從而可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
其他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這樣設(shè)計由板彈簧形成的兩個導線件,使得兩個導線件接近它遠端的部分互相張開得更大一點。此外,引線機構(gòu)裝設(shè)有引導槽的靜止部件,該槽用于引導兩個導線件,從而當導線件與引線部件一起前進或縮回時使導線件逐漸打開或閉合。因此,一對由板彈簧形成的導線件,可以與引線部件的前進和縮回動作一致地可靠地打開和閉合。還有,因為通過裝設(shè)結(jié)構(gòu)簡單有引導槽的靜止部件可以實現(xiàn)兩個導線件的打開和閉合動作,引線機構(gòu)在簡化結(jié)構(gòu)和降低生產(chǎn)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其他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引線部件是線頭修剪器中與靜止刀片配合用于剪斷線的可動刀片,兩個引線部分是可動刀片的兩個刀片部分。因此,在可動刀片前進和縮回運動時兩根針線可以可靠地與可動刀片的兩個刀片部分接觸,兩根針線可由可動刀片和靜止刀片剪斷。
其他還有,按照上述的引線機構(gòu),該引線部件是裝設(shè)在拭線器中用于擦接從兩根縫紉針伸出的兩根針線的引線部件。因此,在引線部件前進和縮回時,通過線與引線部件兩個嚙合部分的嚙合,可以可靠地擦接從兩根縫紉針伸出的兩根針線。
權(quán)利要求
1.在有兩根縫紉針(4)的縫紉機中,縫紉針連接到被上下驅(qū)動的針桿(3)上,該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個引線部分(20a,80a)的引線部件(20,80),引線部分可分別與從兩根縫紉針(4)向下伸展的兩根針線(5)接觸;用于驅(qū)動引線部件(20,80)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進和縮回的驅(qū)動機構(gòu)(30),在挑線位置引線部件(20,80)朝縫紉針(4)前進,在縮回位置引線部件(20,80)從挑線位置縮回;兩個裝設(shè)在引線部件(20,80)上的導線件(40,60,70),與引線部件(20,80)的前進和縮回運動相一致地被打開和閉合,并引導兩根針線(5),從而使兩根針線(5)分別與兩個引線部分(20a,80a)接觸。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其特征在于當引線部件(20,8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60,70)其遠端部分互相分離張開,并與兩根針線(5)接觸,當引線部件(20,80)繼續(xù)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導線件(40,60,70)引導兩根針線(5)互相接近,從而使針線(5)與兩個引導部分接觸。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其特征在于當引線部件(20,80)從縮回位置朝挑線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60,70)其遠端部分互相分離張開,并與兩根針線(5)接觸,當引線部件(20,80)從挑線位置向縮回位置運動時,兩個導線件(40,60,70)靠近,使兩根針線(5)移動到互相接近,從而使針線(5)與兩個引線部分接觸。
4.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C),其特征在于當兩個導線件(40,60,70)的遠端邊互相張開時,導線件(40,60,70)遠端之間的間距大于兩根縫紉針(4)之間的間距。
5.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其特征在于兩個導線件是由至少一個板彈簧(40)整體形成。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個板彈簧(40)形成的導線件(40)是這樣構(gòu)成的,即導線件(40)接近其遠端的部分互相張開得更遠一點,和引線機構(gòu)(6)還包括具有引導槽(15)的靜止部件(10),引導槽用于引導兩個導線件(40),從而當導線件(40)與引線部件(20)一起前進和縮回時使導線件(40)逐漸張開和閉合。
7.如權(quán)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6,6A-6B),其特征在于引線部件(20)是與裝設(shè)在線頭修剪器(1,1A,1B)中的靜止刀片(10)配合,用于剪斷針線的可動刀片(20),兩個引線部分是可動刀片(20)的兩個刀片部分。
8.如權(quán)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縫紉機的引線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引線部件(80)是裝設(shè)在拭線器(1C)中用于擦拭從兩根縫紉針(4)伸出的兩根針線(5)的引線部件(80)。
全文摘要
縫紉機引線機構(gòu)能使引線部件和類似部件在一對縫紉針之間的間距(針寬度)改變時可以通用,并能使兩根針線與引線部件的兩個引線部分接觸而不會掉落。引線機構(gòu)(6)包括可動刀片(20),即引線部件,驅(qū)動機構(gòu)(30),和一對導線件(40)。當驅(qū)動機構(gòu)(30)驅(qū)動可動刀片(20)在挑線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前進和縮回時,兩個導線件(40)前進和縮回并同時打開和閉合,以便與可動刀片(20)前進和縮回運動一致地引導兩根針線(5)。
文檔編號D05B65/06GK1309204SQ0110463
公開日2001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0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原田幸一, 田川祐二, 山口稔, 赤羽浩一, 井上和司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