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熨燙或壓平襯衫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熨燙或壓平襯衫的裝置,其具有框架和用于利用蒸汽透過襯衫的蒸汽供應件,襯衫能拉下遮蓋該框架。
背景技術:
當前,帶有可膨脹袋子的用于熨燙或壓平襯衫的裝置是公知的。將襯衫拉下遮蓋該袋子,袋子由蒸汽可透過的材料構成,使蒸汽進入袋子,因而使袋子膨脹,蒸汽透過袋子的材料,從而透過襯衫。由于袋子是可膨脹的,所以在將蒸汽引入袋子的過程中,袋子伸展,從而使襯衫在袋子上被拉伸。
該裝置不適合于熨燙例如T恤衫或球衣,T恤衫和球衣由不是特別耐伸展的針織品制成,因而在用這種裝置熨燙時,它們將喪失質量和形狀。從本領域的狀態(tài)中還知道一些用來熨燙T恤衫和球衣的裝置,將襯衫放置在這些裝置上面,并用單獨的熨燙裝置熨燙襯衫,優(yōu)選地,熨燙裝置連接到一個蒸汽供應件上,因而,蒸汽僅僅接觸到材料的表面,沒有透過材料。此外,該裝置是勞動密集型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成本、非勞動密集型、高質量的裝置,其可相對于所熨燙的襯衫的尺寸進行調節(jié)。
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發(fā)明實現(xiàn)該目的,其中框架包括一扁平的中間部分和至少一個可橫向移動且可調節(jié)的葉片件。
襯衫被拉下遮蓋框架的扁平的中間部分,并且葉片件從內部接觸襯衫。葉片件從襯衫的相對側接觸襯衫。因而能在襯衫的兩側上產生折痕,這是所希望的。由于葉片件可相對于襯衫進行調節(jié),且葉片件和框架不是柔軟的,所以不會使襯衫被拉伸。因此,蒸汽能在襯衫的預定位置處透過襯衫并熨燙或壓平襯衫,而不會使材料伸展。由于能容易地將襯衫拉下遮蓋所述裝置,且蒸汽迅速作用于襯衫,所以需要的操作時間更少。由于裝置的構造非常簡單且成本經濟,所以能避免高的初始成本。
由于具有葉片件,所以產生折痕。于是熨燙的襯衫具有良好的手工熨燙襯衫的外觀,且易于包裝。
根據從屬權利要求的優(yōu)選實施例要求得到保護。
如果至少兩個葉片件大體上朝著襯衫的縱向軸線歪斜,可調節(jié)地安裝在框架的中間部分的每一側上,則能對稱地調整框架上的襯衫。因而,蒸汽在襯衫中的分布是對稱的,且能實現(xiàn)均勻的效果。
為了在軀干和衣領區(qū)域中完美地調整襯衫,有利地以這樣一種方式構造所述裝置,即將至少四個可相對于襯衫的尺寸進行調節(jié)的葉片件連接到框架的中間部分上,以分別使得兩個葉片件組成在兩側上適用于襯衫衣領區(qū)域的衣領形式葉片件,兩個葉片件組成適用于襯衫軀干部分的中央形式葉片件。
當至少一個板在面對襯衫的側部具有銳利的邊緣時,會在T恤衫或球衣上實現(xiàn)光滑的效果。在用裝置處理之后,襯衫具有用熱烙鐵熨燙的襯衫的成品程度。所述銳利的邊緣不會割破襯衫的材料。
為了針對可能的不同襯衫尺寸迅速調節(jié)所述裝置,有利地以這樣一種方式形成裝置,即兩個中央形式葉片件可同時移動,優(yōu)選地在導軌上移動。
有利地,如果導軌與襯衫的上肩部邊緣平行,就可以避免襯衫中多余的折痕,優(yōu)選地,襯衫的上肩部邊緣相對于下部襯衫折邊傾斜14°。由于中央形式葉片件沿著與襯衫的上肩部邊緣平行的線移動,該線優(yōu)選地傾斜14°,因此在襯衫的肩部區(qū)域中不會產生折痕,并且不會削弱易調節(jié)性。
如果裝置包括夾子結構以將下部襯衫折邊相對于框架的縱向軸線固定在預定位置,則下部襯衫折邊能緊密地貼合在框架上,從而在熨燙操作中不會產生襯衫的飄動,能實現(xiàn)高質量的熨燙或壓平效果。
為了使工作對于操作者來說更加容易,當裝置可相對于不同的襯衫尺寸進行調節(jié)時,有利地,夾子結構可沿著至少一個包括軌道且位于框架兩側上的調節(jié)標志移動。因此,即使襯衫的尺寸不同于前面的襯衫,也能將襯衫夾在框架上。當在夾子結構可沿著其移動的引導軌上存在調節(jié)標志時,操作者容易估定夾子結構必須移動到的位置,而不用拉伸襯衫。例如,能在引導軌上標記出XXL、XL、L、M、S或XS等標記。
如果夾子結構包括至少兩個固定桿以夾住下部襯衫折邊,固定桿伸長至少跨越襯衫在框架兩側上的整個寬度,并且可樞轉和可鎖定在一定位置上,則能迅速且容易地進行對下部襯衫折邊的固定。帶有這樣確定的固定桿的夾子結構也是非??煽康摹?br>
為了容易地熨燙襯衫的袖口,確切地說熨燙襯衫的袖子,優(yōu)選地,所述裝置包含一個袖口保持器,用來使每個襯衫袖口定位,因而袖口保持器是可移動的,且連接到袖口臂上,優(yōu)選地,提供兩個袖口保持器。因而,袖口臂能得到精確的定位且容易用蒸汽熨燙,于是避免了折痕。
如果袖口保持器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都可在襯衫袖口中接合地移動,且可鎖定在包括袖口臂的調節(jié)標志上,則當操作者能清楚地確定袖口保持器必須移動到的標志的位置時,能容易且迅速地使袖口保持器定位。
如果根據襯衫尺寸,袖口相對于框架在位置方面不同,則有利地以一種方式形成所述裝置,以使得袖口臂以這樣一種方式與框架下端樞接合在一起,即實現(xiàn)袖口臂在一個通過中央形式葉片件邊緣的平行平面中的旋轉。
為了進一步簡化和加速襯衫在框架上的加載,有利地,在鄰接襯衫衣領的框架區(qū)域中,優(yōu)選地在框架上方提供一個直徑大于衣領的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以簡化與衣領鄰接的框架的衣領加載。
為了簡化將襯衫加載到框架上之前的襯衫處理,有利地,垂直于框架的縱向軸線且優(yōu)選地在與衣領鄰接的框架區(qū)域的上方,所述裝置包括加載桿,在將襯衫加載到框架上的過程中和/或之前,將襯衫放置到加載桿上。通過這種加載桿,操作者可以將襯衫放置在加載桿上且容易將襯衫拉回在框架上。
如果框架的中間部分由兩個穿孔板組成,以使得在很大的區(qū)域中,一個板鄰接襯衫的前面,另一個板鄰接襯衫的后面,則蒸汽能容易越過襯衫的前面和后面,從而能實現(xiàn)高質量的效果。
如果在所述板之間引導至少一個葉片件,則能容易地將可相對襯衫尺寸進行調節(jié)的葉片件從起始位置引導到終止位置。
如果用蒸汽可透過的織物覆蓋至少一個葉片件和一個板,則可以在工作循環(huán)開始時避免在葉片件或框架的金屬表面上出現(xiàn)冷凝流體。
如果框架大體上直立在一個包括蒸汽調節(jié)單元的基部上,則在蒸汽供應件噴出蒸汽之后,能用上升蒸汽的物理效果來實現(xiàn)高質量的效果。通過使用蒸汽調節(jié)單元,能容易地獲得依據襯衫的材料和厚度應用于襯衫的蒸汽量。
從而,如果蒸汽供應件結束于葉片件之間并且蒸汽可通過蒸汽供應件中的不同孔口均勻分布,則能實現(xiàn)使蒸汽通過襯衫均勻分布的成本經濟的構造。
如果在鄰接衣領的框架區(qū)域中定位了一個后領支承板,則操作者能迅速且容易地熨燙襯衫衣領的背面。
如果可加熱的葉片件之間的裂縫允許蒸汽到達葉片件的邊緣和襯衫,則通過蒸汽加熱了葉片件,蒸汽被引導向所述邊緣,因而能產生折痕。通常不希望有折痕,特別是在襯衫的肩部區(qū)域。然而,襯衫兩側上的折痕是所需的。
它進一步是一種用來產生折痕的方法,由此將襯衫定位于加載桿上,特征在于將襯衫拉過來蓋在扁平框架上的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上,使具有銳利邊緣的可移動葉片件從內部鄰接襯衫,引導蒸汽通過襯衫的內部,通過襯衫的材料。
通過這種方法,能實現(xiàn)低成本和高質量的熨燙。
在下面,與附圖一起說明上述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裝置的正視圖,該裝置帶有具有葉片件的框架、夾子結構和袖口保持器;圖2示出了圖1中所示裝置的側視圖;圖3示出了圖1和2中所示裝置的俯視圖。
在圖1中,框架1具有扁平的中間部分2。在該實施方式中,扁平意味著小于襯衫寬度的一半。所述裝置包括四個葉片件3,四個葉片件3由兩個中央形式葉片件4和兩個衣領形式葉片件5組成。中央形式葉片件4是可移動的且可相對襯衫寬度進行調節(jié),衣領形式葉片件也是可根據襯衫寬度調節(jié)和移動的??蚣?的中間部分2包括兩個穿孔板14。中間部分2包括蒸汽加熱和噴射電路。中間部分2構造成可能的最小寬度,其剛好提供足夠的內部室區(qū)域以安裝蒸汽加熱和蒸汽噴射系統(tǒng)。還通過該室引導吹氣以使空氣通過襯衫的全部主體,從而干燥和冷卻襯衫。以這種方式構造框架1以在從裝置上取下衣服后給予壓平的衣服一個平坦的外觀,從而模擬來自熨衣架的成品。所述蒸汽系統(tǒng)位于細長線框架1的中央,以允許對于側葉片件的最大調節(jié)。由于中央形式葉片件與衣領形式葉片件的構造和調節(jié)方法,形成區(qū)域通過框架1的全部尺寸范圍為諸如口袋和前吊帶的手工修整區(qū)域提供了完全堅實的表面。
那些板14以這樣一種方式彼此相連,即中央形式葉片件4能在它們之間移動。在中央形式葉片件4和框架1的中間部分2的板14之間,存在一個小的間隙,蒸汽能穿過該間隙。蒸汽由連接到兩個板14之間的內部區(qū)域的蒸汽供應件13引導,蒸汽供應件13具有不同的孔口,蒸汽能通過這些孔口蒸發(fā)。
衣領形式葉片件5連接到框架1的中間部分2上,并能沿著與襯衫肩部平行的線移動。優(yōu)選地,衣領形式葉片件5能沿著從水平面傾斜14°的線移動??蚣芄潭ㄔ诨繂卧?,框架的縱向軸線與襯衫的縱向軸線平行。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7和加載桿6連接到框架1上。加載桿6包括與框架的縱向軸線垂直的縱向軸線。
加載桿6允許在邊縫正確地定位于側葉片件后部的情況下,將衣服加載到框架1上。加載桿6還在加載操作的過程中向衣服提供支撐,允許在中央形式的頂部附近執(zhí)行折邊夾緊(hem clamping)處理,從而使得高個操作者不必在夾緊操作的過程中彎腰。
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7固定到框架1,并且其直徑大于最大的襯衫衣領區(qū)域。如果沒有利用加載桿6,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7就在加載操作過程中向衣服提供光滑的引導(在簡單的直折邊衣服中使用)。
在加載操作過程中,將襯衫放置在加載桿上,然后將其拉下遮蓋衣領區(qū)域引導件和框架1,因而,由于葉片件不會割破材料,所以在加載操作的過程中不會傷害到襯衫。葉片件3,特別是中央形式葉片件4和衣領形式葉片件5具有銳利的邊緣。這些邊緣在邊緣與襯衫接觸的整個區(qū)域內都是銳利的。
中央形式葉片件4可沿著導軌16移動。導軌16與襯衫的上肩部邊緣平行,優(yōu)選地,它們應該相對水平面傾斜14°。中央形式葉片件4用來調節(jié)框架1的寬度以適合被修整的襯衫的尺寸。薄的葉片件3提供了用來定位衣服邊縫的引導件,并構造有刀刃以在修整過程中形成沿著衣服各側的折痕,從而模擬熨燙過程。在導軌16上獨立地手動調節(jié)葉片件3,其中以與肩線相同的角度設定導軌16以在衣服的整個尺寸上保持正確的肩線。通過來自中央形式蒸汽系統(tǒng)的對流,特別是來自位于框架1的中央區(qū)域中的蒸汽供應件13的對流,來加熱葉片件3。
所述裝置還包括夾子結構8。夾子結構8在各端部被引導,并能沿著中間部分2上下移動。一個平衡系統(tǒng)允許夾子定位于任何高度。導軌16上的可調節(jié)的定位止動件確定衣服能伸展開的最大長度以使尺寸合適。夾子結構8包括兩個固定桿10,比熨燙的襯衫的寬度長的兩個固定桿10位于框架1的中間部分2的兩側上,固定桿能被夾緊并固定到框架1的中間部分2上。這些特別是固定到葉片件14上。另外,它們可沿著兩個引導軌9移動。引導軌9與襯衫的縱向軸線以及框架的縱向軸線平行,引導軌9具有若干標志,通過這些標志,操作者容易看到將軌道2移動到了什么地方。
另外,裝置包括位于袖口臂12上的縱向軸線的兩側上的袖口保持器11。因而兩個袖口臂樞接合到框架1。袖口保持器11位于袖口臂12上。袖口保持器11能沿著袖口臂12移動。袖口保持器11具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在上端插入襯衫的袖口中,另一個在下端插入襯衫的同一個袖口中。能在沒有折痕的情況下將襯衫定位,特別是T恤衫或球衣。
蒸汽調節(jié)單元包含在基部單元中,通過它能調節(jié)進入框架的蒸汽數(shù)量,因而能改變蒸汽的質量參數(shù)。
在每個中央形式葉片件4的下部中,保持件19連接到葉片件上。保持件19可滑動地連接到導軌16之一上,因而,它沿著導軌16引導中央形式葉片件4。能通過制動螺釘20停止該運動,制動螺釘20將導軌16和保持件19之間的摩擦力增大到一個點,在該點處,它們的位置彼此固定。
在圖2中,示出了圖1的裝置的側視圖。具有中間部分2和葉片件3的框架1被清楚地識別出。能看到,中央形式葉片件4位于框架1的中間部分2之間,特別是位于板14之間。那些穿孔板14在中央形式葉片件4和板14之間留有小的間隙,蒸汽能通過這些間隙排出。該裝置還包括衣領支承板17,通過該衣領以承板壓平衣領的背面。
僅僅部分地示出了框架1的中間部分2的任一側上的袖口臂12和袖口保持器11。
在圖3中,示出了裝置的俯視圖。能清楚地識別出加載桿6,還能看到,衣領形式葉片件5可在框架1的中間部分2內移動。
熱蒸汽在不同的位置排出蒸汽供應件,蒸汽遵循如圖3中所示的箭頭方向。通過間隙19之間的任一個間隙,通過一個板19和葉片件3之間的任一個間隙,蒸汽透過穿孔板14或排出兩個板19之間的空腔。蒸汽到達葉片件3的銳利邊緣,最終還在該區(qū)域中透過襯衫,沿著襯衫每一側產生所需的折痕,以便襯衫具有手動熨燙襯衫的外觀。然后,能容易地折疊襯衫。
T恤衫或球衣放置在加載桿6上,將T恤衫拉過來蓋在框架1的中間部分2中的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上。在加載操作之前或加載操作之后,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和框架1的中間部分2、中央形式葉片件4和衣領形式葉片件5已經調整到適合于襯衫的尺寸和衣領的尺寸。然而,襯衫沒有被伸展,葉片件3移動到框架1的中間部分2之外,遠至使得T恤衫接近中間部分2或葉片件3,從而避免了大部分的折痕。袖口保持器11插入襯衫的一個袖子中,另一個袖口保持器11插入另一個袖子中,它們能在袖口臂12上移動。袖口臂12以這樣一種方式朝著或遠離框架1的中間部分2在外部方向上或內部方向上移動,即在袖口中不存在折痕的方式。
將夾子結構8沿著引導軌9移向襯衫的下邊緣。然后,夾子結構8的固定桿10朝著襯衫和朝著框架1的中間部分2拍合。然后,夾子結構8朝著裝置的基部單元15移動,不拉伸T恤衫但將T恤衫與框架1對齊?;繂卧?5包括送風機或風扇,用來通過襯衫吹出和/或吸取空氣。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來熨燙或壓平襯衫的裝置,該裝置具有框架(1),能將襯衫拉下遮蓋所述框架(1),還具有蒸汽供應件(13)以用蒸汽透過所述被拉過來蓋在框架(1)上的襯衫;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扁平的中間部分(2)和至少一個可橫向移動且可調節(jié)的葉片件(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葉片件(3)大體上朝著可調節(jié)地掛在所述框架中間部兩側上的襯衫的縱向軸線歪斜。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四個可相對所述襯衫的尺寸進行調節(jié)的葉片件(3)連接到框架(1)的中間部分(2),以分別使得兩個葉片件(3)組成在兩側上適用于所述襯衫衣領區(qū)域的衣領形式葉片件(5),兩個葉片件(3)組成適用于所述襯衫軀干的中央形式葉片件(4)。
4.如權利要求1到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葉片件(3)在面對襯衫的側部上具有銳利的邊緣。
5.如權利要求2到4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中央形式葉片件(4)可同時移動,優(yōu)選地在導軌(16)上移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16)與襯衫的上肩部邊緣平行,優(yōu)選地相對于下部襯衫折邊傾斜14°。
7.如權利要求1到6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夾子結構(8)以將下部襯衫折邊相對于框架(1)的縱向軸線(18)固定在預定位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結構(8)可沿著至少一個包括引導軌(9)且位于框架(1)兩側上的調節(jié)標志移動。
9.如權利要求7或8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結構(8)包括至少兩個固定桿(10)以夾住所述下部襯衫折邊,固定桿(10)伸展至少跨越所述襯衫在框架(1)兩側上的整個寬度,并且可樞轉和可鎖定在特定位置上。
10.如權利要求1到9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一個袖口保持器(11),用來定位每個襯衫袖口,因而所述袖口保持器(11)可移動地連接到袖口臂(13)上,優(yōu)選地提供兩個袖口保持器(11)。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口保持器(11)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都可在襯衫袖口中接合地移動和鎖定在包括袖口臂(12)的調節(jié)標志上。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口臂(12)以這樣一種方式與框架(1)的下端樞接在一起,即在通過所述中央形式葉片件(4)的邊緣的平行平面中實現(xiàn)袖口臂(12)的旋轉。
13.如權利要求1到12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鄰接所述襯衫衣領的框架區(qū)域中,優(yōu)選地在框架(1)上方提供一個直徑大于衣領的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7),以簡化在與衣領鄰接的框架區(qū)域上的衣領的加載。
14.如權利要求1到13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框架(1)的縱向軸線(18)且優(yōu)選地在與所述衣領鄰接的框架(1)的區(qū)域的上方,所述裝置包括加載桿(6),在將襯衫加載到框架(1)上的加載操作過程中和/或之前,將所述襯衫擱在加載桿(6)上。
15.如權利要求1到14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中間部分(2)包括兩個穿孔板(14),以使得在盡可能大的區(qū)域中,一個板(14)鄰接所述襯衫的前面,一個板鄰接所述襯衫的后面。
16.如權利要求1到15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14)之間引導至少一個葉片件(3)。
17.如權利要求1到16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用蒸汽可透過的織物覆蓋至少一個葉片件(3)和一個板(14)。
18.如權利要求1到17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大體上定位成直立在一包括蒸汽調節(jié)單元的基部單元(15)上。
19.如權利要求1到18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供應件(13)結束于所述板(14)之間,并且蒸汽通過所述蒸汽供應件(13)中的不同孔口均勻分布。
20.如權利要求1到19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鄰接所述襯衫衣領的框架(1)的區(qū)域中,可壓地定位了后領支承板(17)。
21.如權利要求1到20中的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可加熱的葉片件(3)之間的裂縫允許蒸汽到達葉片件(3)的邊緣和襯衫。
22.一種用來產生折痕的方法,其中襯衫位于加載桿(6)上,其特征在于還將所述襯衫拉過來蓋在扁平框架(1)上的衣領區(qū)域引導環(huán)(7)上,使具有銳利邊緣的可移動葉片件(3)從內部鄰接所述襯衫,從所述襯衫的內部引導蒸汽通過襯衫的材料。
全文摘要
一種用來熨燙或壓平襯衫的裝置,其具有框架(1),能將襯衫拉下遮蓋框架(1),并具有蒸汽供應件(13),以用蒸汽透過所述被拉過來蓋在框架上的襯衫;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扁平的中間部分(2)和至少一個可橫向移動且可調節(jié)的葉片件(3)。
文檔編號D06F73/00GK1729332SQ02830098
公開日2006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尼古拉斯·W·埃弗雷特, 托馬斯·朗 申請人:法伊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