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細紗機牽伸裝置用的部件,用于紡紗 牽伸過程中的粗紗退捻。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細紗機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普遍不高,雖然有幾種方
法設想提高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如德國依納公司的INA-V型牽伸裝 置、四膠圈牽伸裝置、采用壓力棒解捻等,但經實際試用都不 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根據分析擔任后區(qū)牽伸的中羅拉鉗口是由上下兩個膠圈 組成的,鉗口對纖維的握住力比較弱,不象前羅拉鉗口是由膠 輥與帶齒槽的下羅拉組成的,對纖維的握住力相對較好。由于 粗紗是有一定捻度的,所以有一定的牽伸力,要達到正常牽伸 的目的握住力一定要大于牽伸力,否則牽伸不開會造成粗紗須 條中的纖維混亂,同時影響紡紗質量。目前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一般 控制在1.5倍以下,還是以張力牽伸為主。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 捻器,該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對后區(qū)的粗紗進行退捻,使 粗紗的捻度降低,以減少牽伸力,保證中羅拉鉗口的握住力,可實現(xiàn)后區(qū)較高倍數(shù)的牽伸。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 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設有一支架,及至少設有一個輥輪, 輥輪活動套于輥輪軸上,輥輪軸固定于支架上,輥輪圓周面上 設有供粗紗須條穿設經過的喇叭型凹槽,喇叭型凹槽的圓周旋 轉走向與粗紗須條的走向間有一定夾角。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
按銳角方向算,所述夾角在10度到30度之間。 設有第一、二兩個輥輪,兩個輥輪分別活動套于兩輥輪軸
上,兩輥輪軸分別固定于支架同一側,兩輥輪軸之間的第二夾
角在15度到45度之間,
凹槽呈v形。
輥輪圓周面上的喇叭型凹槽底部形成的圓周直徑為5
IO毫米。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例工作原理是使用時本例安裝 于中羅拉和后羅拉之間,支架安裝在對應導紗喇叭頭的橫動扁 鐵上,輥輪圓周面上的喇叭形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須條 呈同向且有一定夾角,使粗紗須條壓緊穿過輥輪圓周面上的喇 叭形凹槽,根據粗紗的旋向和輥輪軸固定于支架的左側或右側 的情況,即粗紗須條從后羅拉鉗口出來后從輥輪下面或上面穿 過而后再進入中羅拉鉗口 ,這是為實現(xiàn)經過退捻器的粗紗須條 旋轉相對中羅拉鉗口是退捻,相對后羅拉鉗口是加捻(這為同 領域技術人員易實現(xiàn)之技術,本例不再重述),這樣當粗紗須 條向前區(qū)移動時會帶動輥輪轉動,由于輥輪圓周面上的喇叭形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須條走向之間有一定的角度,因此 輥輪的轉動又可使粗紗須條自身旋轉,以此相對中羅拉鉗口達 到退捻目的。因此,當粗紗須條在輥輪經過時相對中羅拉鉗口 能退去一定的捻度,使牽伸力降低,并不會對粗紗須條造成損 害,且本例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和成本較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輥輪和輥輪軸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3為本發(fā)明的左視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退捻原理圖之一(輥輪在支架左側);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的退捻原理圖之二(輥輪在支架右側); 圖6為本發(fā)明裝于細紗機上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l(wèi).第一輥輪;ll.第一輥輪軸;2.第二輥輪;21. 第二輥輪軸;3.支架; 4.粗紗須條; 5.中羅拉
鉗口; 6.膠圈; 7.后羅拉鉗口; 8.導紗喇叭頭; 9. 橫動扁鐵。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 一種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設有一支架,及 至少設有一個輥輪,輥輪活動套于輥輪軸上,輥輪軸固定于支架上,輥輪圓周面上設有供粗紗須條穿設經過的喇叭型凹槽, 喇叭型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須條的走向間有一定夾角。
按銳角方向算,所述夾角在10度到30度之間。 設有第一、二兩個輥輪,兩個輥輪分別活動套于兩輥輪軸
上,兩輥輪軸分別固定于支架同一側,兩輥輪軸之間的第二夾 角在15度到45度之間, 凹槽呈V形。
輥輪圓周面上的喇叭型凹槽底部形成的圓周直徑為5 IO毫米。
本例中最好設第一、二兩個輥輪,這樣工作效果較好,如 設三個以上輥輪則其一安裝麻煩、成本高,其二工作效果與兩 個輥輪差不多。
下面以設第一、二兩輥輪為例說明
使用時本例安裝于中羅拉和后羅拉之間,支架安裝在對應 導紗喇叭頭的橫動扁鐵上,支架上的第一、二輥輪軸間有一定
夾角,第一、二輥輪圓周面上v形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
須條呈同向且都有一定夾角,使粗紗須條壓緊穿過第一、二輥
輪圓周面上的v形凹槽,根據粗紗的旋向和第一、二輥輪軸固
定于支架的左側或右側的情況,即粗紗須條從后羅拉鉗口出來 后先從第二輥輪下面或上面穿過而后再穿過第一輥輪上面或 下面再進入中羅拉鉗口 ,這是為實現(xiàn)經過退捻器的粗紗須條旋 轉相對中羅拉鉗口是在退捻,相對后羅拉鉗口是在加捻(這為 同領域技術人員易實現(xiàn)之技術,本例不再重述),這樣當粗紗 須條向前區(qū)移動時會帶動第一、二輥輪轉動,由于第一、二輥
輪圓周面上的V形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須條走向之間 都有一定的角度,因此第一、二輥輪的轉動又可使粗紗須條自身旋轉,以此相對中羅拉鉗口達到退捻的目的。因此,當粗紗 須條在第一、二兩個輥輪經過時相對中羅拉鉗口能退去一定的
捻度,使牽伸力降低,并不會對粗紗須條造成損害;也就是說 本發(fā)明中經過退捻器的粗紗須條旋轉相對中羅拉鉗口 5是在 退捻而相對后羅拉鉗口 7是在加捻(退捻和加捻的實現(xiàn)與上面 所述的粗紗須條穿過第一、二輥輪的方式等有關,這為同領域 技術人員易實現(xiàn)之技術,本例不再重述),這樣在后區(qū)的粗紗 須條就形成了捻度差,有利于牽伸變速點向前移,有利于牽伸 條干的均勻度。
本例中所述的支架安裝在對應導紗喇叭頭的橫動扁鐵上, 隨粗紗須條一起橫動,不影響膠輥膠圈的使用壽命。經實際試 用證明該細紗機后區(qū)牽伸退捻器退捻效果明顯,能使粗紗的牽 伸力降低,有利于加大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有利于提高前區(qū)牽伸效 率和總牽伸倍數(shù),因此對提高紡紗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一 定的實用價值。
本例中,第一、二兩個輥輪的直徑及第一、二輥輪軸間的 夾角(或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須條走向之間的夾角)都 會影響粗紗須條的退捻程度。
本發(fā)明主要應用原理是由于喇叭型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 與粗紗須條的走向間有一定夾角,這樣粗紗須條在帶動輥輪旋 轉時自身會發(fā)生旋轉,從而起到輥輪一側加捻和輥輪另一側退 捻或輥輪一側退捻而輥輪另一側加捻,這跟粗紗須條從輥輪上 面還是下面穿過有關或粗紗須條與喇叭型凹槽的圓周旋轉走 向間夾角方向有關,為本領域技術易實現(xiàn)之技術手段,本例不 再重述。
本例中,后羅拉鉗口和中羅拉鉗口之間稱細紗機牽伸的后 區(qū),中羅拉鉗口和前羅拉鉗口之間稱細紗機牽伸的前區(qū)。
權利要求
1. 一種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其特征是設有一支架,及至少設有一個輥輪,輥輪活動套于輥輪軸上,輥輪軸固定于支架上,輥輪圓周面上設有供粗紗須條穿設經過的喇叭型凹槽,喇叭型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須條的走向間有一定夾角。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其 特征是按銳角方向算,所述夾角在10度到30度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 其特征是設有第一、二兩個輥輪,兩個輥輪分別活動套于兩 輥輪軸上,兩輥輪軸分別固定于支架同一側,兩輥輪軸之間的 第二夾角在15度到45度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其特征是凹槽呈V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其特征是輥輪圓周面上的喇叭型凹槽底部形成的圓周直徑為 5 10毫米。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細紗機用后區(qū)牽伸退捻器,設有一安裝在對應導紗喇叭頭橫動扁鐵上的支架,及至少設有一個輥輪,輥輪活動套于輥輪軸上,輥輪軸固定于支架上,輥輪圓周面上設有供粗紗穿設經過的喇叭型凹槽,凹槽的圓周旋轉走向與粗紗的走向有一定夾角。當粗紗須條在輥輪經過時能退去一定的捻度,使牽伸力降低。本例安裝在對應導紗喇叭頭的橫動扁鐵上,隨粗紗須條一起橫動,不影響膠輥膠圈的使用壽命。所設計的細紗機后區(qū)牽伸退捻器經實際使用退捻效果明顯,后區(qū)牽伸力明顯降低,有利于加大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有利于提高前區(qū)牽伸效率和總牽伸倍數(shù),因此對提高紡紗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D01H5/70GK101418483SQ20071013482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施景琪 申請人:施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