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橫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橫編機,使用通過導針片的操作能夠增圈的復合針作為編織針。
背景技術:
目前,具有夾著齒口且前后對向的一對針床的橫編機,能夠進行包含在前后的針
床間移圈的多種編織。作為收容于各針床的針槽且進行編織動作的編織針,使用針舌針或
復合針。復合針由在齒口側(cè)的前頭附近具有舌片的含有兩枚板的導針片和在前頭具有針鉤
的針主體構成。這樣的復合針通過導針片的相對移動開閉針鉤,且導針片的舌片超過針鉤
前出到齒口而能夠進行增圈的動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對于使用復合針的增圈的動作,同時進行通過針主體形成新線環(huán)的動作、將舊線
環(huán)通過導針片的舌片保持在齒口內(nèi)的動作。保持于導針片的舌片的舊線環(huán)由對向的針床的
針主體的針鉤接收。增圈時利用由對向的針床接收的舊線環(huán),能夠從內(nèi)側(cè)增加編幅。如果
將相對于進行增圈的編織針卡止于配置在編幅一側(cè)的編織針的線圈,通過移圈和針床的振
動每一圈向編幅的一側(cè)滑動,則能夠使與一側(cè)鄰接的編織針成為空針。如果將由對向的針
床接收的舊線環(huán)向形成的空針移圈,則能夠?qū)⒕幏黾右蝗Α榱诉@樣的增圈,在針主體上
形成新線環(huán)后從齒口后退時,需要將導針片留在齒口 。在專利文獻2中,在導針片上設置第
二壓腳,防止針主體從齒口后退時,導針片也追隨后退的妄動。第二壓腳以導針片留在齒口
進行增圈動作的方式被選擇后,被設置用于承受以防止妄動的方式引導的引導三角機構的作用。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許第29171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許第3292836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使用的復合針也具有在齒口的相反側(cè)選針用的選針 器、及與選針對應的按壓用的選針片。在各復合針中,在向選針器的二階段的選針時,將選 針片設定為A位置、H位置或B位置的三個位置中的任一個。該三個位置基本上設定成每 個編織針都能夠選擇成圈、集圈及浮線三個基本的編織動作。驅(qū)動針主體的三角以進行成 圈的編織動作為前提。集圈的編織動作通過在成圈的編織動作中在針主體前出到齒口的區(qū) 間按壓選針片的壓腳而實現(xiàn)。浮線通過在全區(qū)間按壓選針片的壓腳而實現(xiàn)。在按壓選針片 的壓腳的區(qū)間,由于選針片的作用,針主體或選針器的驅(qū)動用壓腳等沉入針槽,因此針主體 或選針器不接收三角的驅(qū)動。 在專利文獻2中,在進行三個基本的編織動作時,在設定為成圈的位置,設置按壓 選針片的壓腳的壓針板,在增圈中移動到選針器承受引導三角機構的作用的路徑。作為成 圈的編織動作,在將導針片和針主體一起拉入的編織動作中,不進行壓針板的按壓。即使壓 針板為可動式,也不能對每個編織針進行作用和不作用的切換,因此增圈需要在與成圈不 同的位置進行。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示,增圈通過與成圈相同的編織過程進行。因 此,在基本的編織動作中留在與成圈對應的位置時,在與集圈對應的位置配置增圈用的壓 針板。該情況下,在增圈中,針主體不集圈而進行成圈的編織動作,因此為了切換成圈和集圈,需要設置集圈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即使在與成圈對應的位置設置增圈用的壓針板時,
為了在成圈中使用與集圈對應的位置,也必須將集圈用的壓針板做成可動式。 S卩,為了根據(jù)是否按壓選針片的壓腳而相對于導針片切換成圈或增圈,必須增加
專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需要將集圈用的壓針板也做成可動式。目前,集圈用時使用可動式
的壓針板,除此之外設置可動式的壓針板,能夠?qū)崿F(xiàn)多種編織動作。但是,可動式的壓針板
需要收容執(zhí)行器等的空間,用于配置壓針板的滑架內(nèi)空間受到限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橫編機,其即使不在按壓選針片的壓腳上設置增圈的切
換專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也能夠可靠地切換導針片的路徑。 本發(fā)明的橫編機, 一對針床夾著齒口地前后對向, 在各針床的針槽中收容復合針,該復合針包括在齒口側(cè)的前頭具有針鉤的針主體 和在齒口側(cè)的前頭附近具有舌片的導針片,通過導針片相對于針主體的相對移動開閉針 鉤,并且該復合針能夠進行舌片超過針鉤、前出到齒口而增圈的動作, 在導針片上隔開間隔設置距齒口近的第一壓腳和距齒口遠的第二壓腳,其特征在 于, 在沿針床往復行走的滑架上裝載操作復合針的針主體及導針片的三角系統(tǒng),
三角系統(tǒng)包括 導針片操作用三角,其引導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且具有分路部,該分路部根據(jù)第二 壓腳是否沉入針槽內(nèi),分路為導針片和針主體一起從齒口后退的路徑、和即使針主體從齒 口后退也能夠?qū)п樒粼邶X口而進行增圈的動作的路徑; 切換用壓針板,其在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附近,配置在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作用于 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分路部時能夠按壓導針片的第一壓腳的位置,能夠切換按壓的作用狀 態(tài)和不按壓的不作用狀態(tài)。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橫編機的特征為,所述切換用壓針板在所述不作用狀態(tài) 下,即使所述針主體從所述齒口后退,也能夠?qū)⑺鰧п樒粼邶X口 ,進行所述增圈的動 作。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橫編機的特征為,所述復合針具有按壓用的壓腳,該壓腳
在所述齒口側(cè)的相反側(cè)的基端部側(cè),受到裝載于所述滑架的選針機構的選針作用,并通過
根據(jù)選針結(jié)果預先設定的多個路徑中之一,當該壓腳由面對該路徑配置的按壓用壓針板按
壓時,所述針主體驅(qū)動用壓腳、及所述導針片的至少第二壓腳沉入針槽內(nèi), 該按壓用壓針板中的至少之一為根據(jù)是否對按壓用的壓腳進行按壓而能夠?qū)τ?br>
針主體的編織動作進行切換的可動式的壓針板, 在該可動式的壓針板對按壓用的壓腳進行按壓的范圍內(nèi),包含所述導針片的第二 壓腳作用于所述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分路部的位置。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橫編機的特征為,所述可動式的壓針板為使所述針主體進 行有關集圈的動作的切換的集圈用的壓針板。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橫編機的特征為,裝載于所述滑架的三角系統(tǒng)能夠?qū)⑺?針主體從所述齒口后退時的密度值區(qū)分大小,
所述按壓用壓針板含有區(qū)分密度的大小的密度不同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橫編機的特征為,所述按壓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僅配置于
根據(jù)所述選針結(jié)果預先設定的多個路徑中的一個路徑。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橫編機的齒口前后對向的一對針床的各針槽中含有針主體和導針 片,收容能夠進行增圈動作的復合針。在導針片上隔開間隔設置距齒口近的第一壓腳和距 齒口遠的第二壓腳。在沿針床往復行走的滑架上裝載含有導針片操作用三角和切換用壓針 板的三角系統(tǒng)。導針片操作用三角引導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且具有分路部,該分路部根據(jù)第 二壓腳是否沉入針槽內(nèi),分路為導針片和針主體一起從齒口后退的路徑和針主體即使從齒 口后退也能夠?qū)п樒粼邶X口而進行增圈的動作的路徑。切換用壓針板在導針片操作用 三角的附近,配置在導針片的驅(qū)動用的壓腳作用于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分路部時能夠按壓 導針片的輔助的壓腳的位置。由于切換用壓針板能夠切換按壓的作用狀態(tài)和不按壓的不作 用狀態(tài),所以根據(jù)對導針片的第一壓腳有無按壓,能夠切換是否在分路部進行分路,且為了 對增圈進行切換,不需要設置按壓選針片的壓腳的壓針板。由于沒有選針片,而直接按壓導 針片進行切換,所以在對針主體等影響小的狀態(tài)下能夠可靠地進行切換。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增圈中,使切換用壓針板為不作用狀態(tài),即使針主體從齒口 后退,也能夠?qū)п樒粼邶X口 。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復合針具有按壓用的壓腳,該壓腳受到裝載于滑架的選針機構 的選針作用,并通過根據(jù)選針結(jié)果預先設定的多個路徑中之一。按壓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 中的至少之一在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作用于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分路部時,按壓按壓用的壓 腳。如果設定切換用壓針板為不作用,選針為按壓用的壓腳通過設置該按壓用的壓針板的 路徑,則能夠?qū)п樒c針主體一起從齒口后退。如果設定切換用壓針板為不作用,選針為 按壓用的壓腳不通過設置該按壓用的壓針板的路徑,則導針片能夠進行增圈的動作。即,如 果設定切換用壓針板為不作用,則根據(jù)選針,能夠切換增圈和使按壓用壓針板作用的編織 動作。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作為按壓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通過用于集圈的壓針板,也能 夠進行導針片的切換。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作為按壓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通過區(qū)分密度大小的密度不同 用的壓針板,也能夠進行導針片的切換。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將按壓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僅集中配置于根據(jù)選針結(jié)果預先 設定的多個路徑中的一個路徑,能夠切換編織動作,其它的路徑能夠分配給固定的編織動 作。
圖1是組合部分側(cè)面圖及平面圖以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橫編機1的主 要構成的圖; 圖2是表示圖1的橫編機1的動作的部分平面圖;
圖3是表示圖1的橫編機1的動作的部分平面圖; 圖4是組合部分側(cè)面圖及平面圖以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的編織機51 的主要構成的 圖5是表示圖4的編織機51的動作的部分平面圖; 圖6是表示圖4的編織機51的動作的部分平面圖。 符號說明 1、51橫編機 2復合針 3、53三角系統(tǒng) IO針主體 10a針鉤 ll導針片 12導針片基體 12a第一壓腳 12aA、 12aH、 12aH&A、 12bA、 12bH、 12b H&A、 14bA、 14bH、 14bH&A、 15aA、 15aH軌跡 12b第二壓腳 13板 13a舌片 14挺針片 14b、15a壓展卩 15選針片 20、50針主體操作用三角 21導針片操作用三角 22、52壓針板部 23成圈壓針板部 23a、23b成圈壓針板 39a、39b導針片分路三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表示作為本發(fā)明實施一方式的橫編機1的主要部分的構成。橫編機1在省略 圖示的針床的針槽內(nèi)收容作為編織針的復合針2。針床夾著齒口,至少在橫編機l的前后 對向地配置一對針床。復合針2通過三角系統(tǒng)3驅(qū)動,該三角系統(tǒng)3裝載于沿針床向與針 槽垂直的方向行進的滑架的底板上。三角系統(tǒng)3能夠進行基本的成圈、集圈以及浮線(S 》)的編織動作,和用于增圈的導針片的動作。三角系統(tǒng)3以中心線3a的兩側(cè)成對稱的方 式構成,即使向圖的左右兩側(cè)的任何一側(cè)移動,也能夠使復合針2進行同樣的動作。在滑架 上,在三角系統(tǒng)3的兩側(cè)也配置用于進行有關移圈的動作的三角系統(tǒng),但是圖示省略。
另外,之所以將復合針2排列在三角系統(tǒng)3的左方圖示,是為了說明上的方便。橫 編機1配置成裝載三角系統(tǒng)3的滑架的底板面對收容復合針2的針槽。圖1紙面的上方為 接近齒口的方向,下方為遠離齒口的方向。復合針2在針槽內(nèi)浮起的方向為紙面的右方,沉 入的方向為左方。三角系統(tǒng)3的高低相當于從紙面向垂直突出的方向的高低,相當于相對 于針槽沉入的方向。 復合針2表示以左方為底部的方式收容于針槽的狀態(tài)的頂端側(cè)。復合針2含有針主體IO和導針片11。針主體IO在齒口側(cè)的頂端具有針鉤10a,在尾部側(cè)具有凹部10b。導 針片11通過導針片基體12和兩個板13的組合而構成。在導針片基體12上,第一壓腳12a 和第二壓腳12b隔開間隔地被立設。第一壓腳12a設置在比第二壓腳12b更靠針鉤10a側(cè), 即距齒口近的一側(cè),從針槽突出的高度低于第二壓腳12b。第二壓腳12b相當于在導針片 基體12上只設置一個壓腳時的壓腳。在板13的頂端側(cè)形成舌片13a,與導針片基體12聯(lián) 動,在頂端進行針鉤10a的開閉。導針片11也能夠前出直到舌片13a在比針鉤10a更靠頂 端側(cè)出來。 在針主體10的尾部側(cè)的凹部10b中嵌合挺針片14的頂端突起14a。挺針片14在 大致中間的位置具有從針槽突出的壓腳14b,成為尾部側(cè)彎曲抵接于針槽的底部的彈性腿 部14c。通過彈性腿部14c的彈性力,壓腳14b在針槽內(nèi)以從底部浮上的方式被施力。導針 片基體12的尾部側(cè)收容在以從挺針片14的壓腳14b向頂端側(cè)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臂部和彈 性腿部14c的延長部之間的空間,經(jīng)由設于延長部的突起,以第一壓腳12a及第二壓腳12b 從針槽浮上的方式進行施力。挺針片14在針槽內(nèi)沉入時,導針片基體12的尾部側(cè)也因挺 針片14的臂部的按壓而撓曲,至少第二壓腳12b也沉入針槽內(nèi)。 挺針片14的彈性腿部14c受到來自選針片15的頂端部的按壓。只表示頂端側(cè)部 分的選針片15受到對設于復合針2的更尾部側(cè)的選針器等的選針作用,按壓用的壓腳15a 的位置為A、 B、 H三個位置中的任一個。 三角系統(tǒng)3包含針主體操作用三角20、導針片操作用三角21、壓針板部22及成圈 壓針板部23。針主體操作用三角20包含壓花三角30、天山31、針腳三角32a、32b,驅(qū)動挺 針片14的壓腳14b 。 壓花三角30使針主體10前出到齒口側(cè)。壓花三角30的頂部30a、30b分成兩個。 兩個頂部30a、30b在相對于中心線3a對稱的位置,從平坦的肩部30c向天山31側(cè)突出而 形成。肩部30c、頂部30a、30b外側(cè)的部分在從滑架底板的表面面對針床的方向,具有作為 三角系統(tǒng)3的最大的高度即最大限高度。對具有最大限高度的部分畫上正交的斜虛線表 示。頂部30a、30b對向的內(nèi)側(cè)的部分從滑架的底板到最大限高度,成為高度變化的傾斜面, 因此畫上斜線表示。右下降的斜線表示左側(cè)高、右側(cè)低。左下降的斜線表示左側(cè)低右側(cè)高。 在肩部30c的內(nèi)側(cè)設置比最大限高度低的一半高度的中間部30d。具有一半高度的部分作 為點分散的區(qū)域表示。在壓花三角30的底部設置最大限高度的基部30e。
在壓花三角30的頂部30a、30b的上緣和天山31的下緣之間形成引導挺針片14 的壓腳14b的成圈用的路徑。該路徑沿壓花三角30兩側(cè)的傾斜下降。在針腳三角32a、32b 內(nèi)側(cè)的傾斜面引導壓腳14b而進行沿該路徑的針主體10的拉下。針腳三角32a、32b也稱 作度山,能夠通過改變密度值調(diào)節(jié)針主體10的拉下量。 導針片操作用三角21包含導針片導向三角35、36a、36b ;導針片上升三角37 ;導 針片保持三角38a、38b ;導針片分路三角39a、39b。導針片導向三角35在中央配置,導針片 導向三角36a、36b在左右配置,分別具有最大限高度。在導針片導向三角35下方的中央,設 置導針片上升三角37,具有最大限高度的部分和傾斜面。沿兩側(cè)的最大限高度部分的外周, 導針片上升三角37以使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壓腳12b向齒口側(cè)上升的方式進行引導。在 左右的導針片導向三角36a、36b的下方,分別設置最大限高度的導針片保持三角38a、38b。 在導針片導向三角35的下方,在導針片上升三角37的兩側(cè)分別設置相對于第二壓腳12b成為分路部的導針片分路三角39a、39b。 導針片分路三角39a、39b在橫向延伸的最大限高度部分的上側(cè)具有沿外周引導 第二壓腳12b的一半高度的分路部和與分路部相連的傾斜面。當沿分路部的外周引導第二 壓腳12b時,進一步沿傾斜面的外周向側(cè)方移動,被導向?qū)п樒瑢蛉?6a、36b和導針片 保持三角38a、38b之間的通路。 如圖的上下方向的雙點劃線所示,在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壓腳12b作用于導針片 分路三角39a、39b的分路部的位置的同相位的直線上,分別配置作用于第一壓腳12a的成 圈壓針板部23的成圈壓針板23a、23b。在左右的成圈壓針板23a、23b上使用能夠至少在后 行側(cè)在實線所示的作用位置和虛線所示的不作用位置之間進行切換的可動式的壓針板。在 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驅(qū)動源共用一個電磁線圈,聯(lián)動左右的成圈壓針板23a、23b進行切換。 在成圈壓針板23a、23b上設置最高限高度的部分,在作用位置按壓第一壓腳12a。當按壓 第一壓腳12a時,第二壓腳12b沉入針槽,越過導針片分路三角39a、39b的一半高度的分路 部。第二壓腳12b不沿導針片分路三角39a、39b的外周引導,而以向傾斜面移動的方式分 路。移動到傾斜面的第二壓腳12b沿形成于導針片保持三角38a、38b下側(cè)的傾斜的引導部 被引導,以從齒口后退的方式被拉下。 壓針板部22在B位置的路徑上具有固定的浮線壓針板40,在A位置的路徑上具 有可動式的集圈壓針板41a、41b。在H位置的路徑上未設置壓針板??蓜邮降募横槹?41a、41b配置在中心線3a的兩側(cè),為在實線所示的作用位置和虛線所示的不作用位置之間 分別能夠進行切換的獨立的可動式的壓針板。當選針片15在B位置選針時,壓腳15a由浮 線壓針板40按壓,選針片15沉入針槽內(nèi)。挺針片14的壓腳14b及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 壓腳12b也沉入針槽內(nèi),壓腳14b或第二壓腳12b不受針主體操作用三角20或?qū)п樒僮?用三角21的作用,作為復合針2進行浮線的編織動作。 圖2及圖3表示滑架左行時的圖1的橫編機1的動作。在滑架右行時也進行同樣 的動作。 圖2表示通過選針能夠切換成圈和增圈的動作。實線的軌跡表示共用部分和與增 圈相對應的部分。虛線的軌跡表示與成圈相對應的部分。成圈通過對A位置的選針而選 擇。增圈通過對H位置的選針而選擇。沿A位置的路徑設置的兩個集圈壓針板41a、41b中 先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b設定為不作用,后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a設定為作用。成圈壓針 板23a、23b設定為不作用。 當將選針片15在H位置選針時,壓腳15a在通過軌跡15aH期間不受壓針板的按 壓。挺針片14的壓腳14b,如軌跡14bH&A所示,沿包含先行側(cè)的頂部30b的壓花三角30的 外周被引導,通過山型的路徑。通過沿頂部30b外周的引導,針主體10的針鉤10a與板13 的舌片13a相比前出到齒口。如果針鉤10a卡住線圈環(huán),則線圈環(huán)從針鉤10a內(nèi)被清除,向 舌片13a移動。 當經(jīng)過頂部30b時,挺針片14的壓腳14b沿天山31的下部中央向下的山的外周下 降。壓花三角30的后行側(cè)的頂部30a作用于傾斜面,因此不沿外周引導壓腳14b,而是越過 傾斜面向右方移動。當壓腳14b作用于天山下部兩側(cè)的腿部或針腳三角32a的引導部時, 在向下方傾斜的路徑中被引導,針鉤10a從齒口后退。如果供線器等給線部件追隨滑架,則 在針鉤10a從齒口后退前,將編織線供給針鉤10a內(nèi)。當壓腳14b通過針腳三角32a的引導部拉下,以使針鉤10a從齒口后退時,由供給針鉤10a的編織線形成新的線圈環(huán)。在針鉤 10a上形成新線環(huán),移動到舌片13a的線圈環(huán)成為舊線環(huán)。 當將選針片15在A位置選針時,壓腳15a受到集圈壓針板41a的作用,將挺針片 14的壓腳14b沉入針槽。但是,該區(qū)間為壓腳15a掛住后行側(cè)的頂部30a的區(qū)間,即使壓 腳15a沉入針槽,壓腳14b也通過與作為軌跡14bH&A所示的H位置相同的路徑。S卩,針主 體10無論在H位置,還是在A位置,都進行相同的編織動作。 當通過A位置及H位置的任一位置的選針,挺針片14的的壓腳14b經(jīng)由壓花三角 30向齒口側(cè)上升時,導針片基體12也向上突出。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壓腳12b通過導針 片分路三角39b和導針片向上三角37之間,且沿導針片向上三角37左側(cè)的外周向齒口側(cè) 上升。第二壓腳12b在導針片導向三角35的下緣中央稍微下降,且橫跨導針片向上三角37 右側(cè)的傾斜面,到達導針片分路三角39a的分路部。 在分路部,H位置的選針片15的壓腳15a不受壓針板的按壓。導針片基體12的 第一壓腳12a也不受成圈壓針板23a的按壓,因此第二壓腳12b沿導針片分路三角39a的 分路部的外周被引導,導向?qū)п樒瑢蛉?6a和導針片保持三角38a之間的路徑,導針片 11保持使舌片13a沿實線所示的軌跡12bH前出到齒口的狀態(tài),在舌片13a前出到齒口的狀 態(tài)下保持舊線環(huán)。將保持于舌片13a的舊線環(huán)從在后續(xù)的編織線路中對向的針床側(cè)移動到 前出到齒口的針鉤10a,并且從舌片13a脫離,能夠進行增圈。 當選針片15的壓腳15a在A位置選針時,壓腳15a被集圈壓針板41a按壓,其結(jié) 果是,沿虛線所示的路徑12b A引導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壓腳12b,并與成圈的編織動作相 對應,從齒口后退。導針片基體12從齒口后退時,保持于舌片13a上的舊線環(huán)從舌片13a 的頂端脫離,進行脫圈。導針片基體12的第一壓腳12a分別與第二壓腳12b的軌跡12bH、 12bA相對應,沿軌跡12aH、12aA移動。 如圖2所示,當在A位置只使得后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a作用,而將成圈壓針板 23a設定為不作用時,能夠切換編織和增圈。即,對每個編織針通過A位置的選針能夠切換 成圈的編織動作,通過H位置的選針能夠切換增圈的動作。另外,當將導針片基體12的第 二壓腳12b切換成增圈的路徑時,沿導針片分路三角39a、39b上側(cè)的外周被引導,因此在針 主體10從齒口后退時,也能夠防止因妄動而導致的后退。 圖3表示不進行增圈而能夠切換成圈和集圈的動作。在A位置,使兩個集圈壓針 板41a、41b雙方都作用。也使成圈壓針板23a作用。將選針片15在H位置選針時的挺針片 14的壓腳14b的軌跡14bH沿壓花三角30的先行側(cè)的頂部30b,通過山型的路徑。在A位 置的壓腳14b的軌跡14bA越過頂部30b,維持肩的高度。壓腳14b越過后行側(cè)的頂部30a, 沿針腳三角32a的傾斜下降的軌跡14bH&A相同。 根據(jù)有無集圈壓針板41b的按壓,在壓花三角30的先行側(cè)的頂部30b,將挺針片 14的壓腳14b的路徑切換為軌跡14bH和軌跡14bA。與此對應,也將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 壓腳12b的路徑切換為軌跡12bH和軌跡12bA。在虛線所示的軌跡12bA上,針主體10在清 除卡止于針鉤10a的線圈環(huán)前,不前出到齒口,因此導針片11也以前出到齒口的方式而不 被驅(qū)動。在實線所示的軌跡12aH上,導針片11也隨著針鉤10a以清除線圈環(huán)的方式前出 到齒口而前出到齒口 ,此后,在導針片分路三角39a的分路部,由成圈壓針板23a按壓第一 壓腳12a,導針片11根據(jù)從齒口后退的軌跡12bA而下降。
S卩,如果選針為H位置,則進行成圈的編織動作,如果選針為A位置,則進行集圈的 編織動作。由于在B位置進行浮線的編織動作,所以通過使成圈壓針板23a作用,能夠切換 成圈、集圈、浮線三個基本的編織動作。只要切換三個編織動作,作為集圈壓針板41a、41b, 也可以使用固定式的壓針板。但是,為了也能夠切換增圈,需要至少將相對于集圈的壓針板 做成可動式。另外,當不將可動式的集圈壓針板41a、41b和可動式的成圈壓針板23a、23b 一起使用時,如圖2所示,通過成圈能夠切換增圈,如圖3所示,不進行增圈,不能切換成圈 和集圈。 圖4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的其它形式的橫編機51的主要部分的構成。在圖4 中,與圖l對應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參照符號,有時省略重復的說明。 橫編機51也使用與橫編機1相同的復合針2。在橫編機51中,針主體操作用三角 50及壓針板部52與橫編機1不同,也能夠進行密度不同的切換。因此,在裝載于滑架的三 角系統(tǒng)53的針腳三角60a、60b上, 一半高度的基部61和最大限高度的密度不同部62使用 可動的部件。如圖4的左側(cè)的針腳三角60b所示,當在基部61的下端設置密度不同部62 時,密度不同量為0。當密度不同量為0時,基本上與圖1的針腳三角32a、32b —樣,只與 一種密度值對應,進行針主體10的拉下。如作為圖4右側(cè)的針腳三角60a所示,當將密度 不同部62從基部61的下端滑下時,能夠進行密度不同的編織。但是,在相對于選針片15 的壓腳15a的A位置,在集圈壓針板41a、41b的兩側(cè)增加可動式的密度不同的壓針板63a、 63b。 圖5及圖6表示滑架左行時圖4的橫編機51的主要動作。但是,如果設定密度不 同的壓針板63a、63b為不作用,設定針腳三角60a、60b為密度不同的量為O,則與圖1的橫 編機1 一樣,能夠進行包含增圈的動作。 圖5表示在成圈編織中能夠區(qū)分密度的大小、切換粗線圈成圈和標準線圈成圈的 動作。H位置的壓針板將先行側(cè)的密度不同的壓針板63b及集圈壓針板41b設定為不作用, 將后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a及密度不同的壓針板63a設定為作用。成圈壓針板23a設定為 作用。 導針片基體12的第二壓腳12b如作為軌跡12aH&A所示的那樣,使選針片15無論 在H位置,還是在A位置都通過相同的軌跡。S卩,導針片11的舌片13a—旦在前出到齒口 后,從齒口后退。在第二壓腳12b作用于導針片分路三角39a的分路部的位置,在H位置只 進行對成圈壓針板23a的第一壓腳12a的按壓。在A位置也對后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a的 選針片15的壓腳15a實施按壓。在任一位置,當?shù)诙耗_12b作用于導針片分路三角39a 的分路部時,越過一半高度的分路部,被引導向使導針片11下降的路徑。
通過在A位置作用的密度不同的壓針板63a進行變化針主體10的拉下量切換密 度的動作。在H位置,如實線所示的軌跡14bH所示,挺針片14的壓腳14b沿針腳三角60a 的基部61的外周下降到下端。在A位置,如虛線所示的軌跡14bA所示,壓腳14b只下降到 最大限高度的密度不同部62的下端,由此一半高度的基部61越過。 圖6表示切換成圈和密度不同的集圈的動作。在A位置將先行側(cè)的密度不同的壓 針板63b設定為不作用,將先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b、后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a以及后行側(cè) 的密度不同的壓針板63a設定為作用。成圈壓針板23a也設定為作用。在H位置,針主體 IO及導針片11根據(jù)實線所示的軌跡14bH、12bH進行與成圈對應的編織動作。在A位置,針主體10與虛線所示的軌跡14bA相對應,越過壓花三角30的先行側(cè)的頂部30b,進行集圈的 動作,針腳三角60a越過基部61 ,進行密度不同的動作。S卩,在A位置進行集圈密度不同的 編織動作。如實線所示的軌跡12bH那樣,導針片ll在成圈中前出到齒口之后下降,如虛線 所示的軌跡12bA那樣,在集圈中不前出到齒口。 圖1的三角系統(tǒng)3及圖4的三角系統(tǒng)53不包含有關移圈的三角。在三角系統(tǒng)3、 53的構成中,作為增圈的前階段,通過導針片11的舌片13a,能夠?qū)⑴f線環(huán)保持在齒口,但 是,在對向的針床側(cè)不能夠接受舊線環(huán)。在本實施方式中,后續(xù)的三角系統(tǒng)具備移圈用的三 角,能夠?qū)崿F(xiàn)增圈或移圈的動作。與專利文獻2的圖5等相同,如果三角系統(tǒng)3、53也增加 有關移圈的三角,則能夠同時使用進行增圈的三角和進行移圈的三角。
例如,在相對于選針片15的壓腳15a的H位置的路徑上,如果在與導針片分路三 角39a、39b相對應的相位設置壓針板,則也可以不設置成圈壓針板部23。但是,大多壓針 板集中在壓針板部22、52,會配置緊密。由于使與作用于選針片15的壓腳15a的壓針板部 22、52分開設置的成圈壓針板23a、23b作用于導針片基體12的第一壓腳12a,所以能夠簡 化有關增圈的壓針板部22、52的構成。另外,由于成圈壓針板23a、23b直接作用于導針片 基體12的第一壓腳12a,所以在對挺針片14影響小的狀態(tài)下,能夠?qū)導針片基體12的第 二壓腳12b沉入針槽。
權利要求
一種橫編機,其中,一對針床夾著齒口地前后對向,在各針床的針槽中收容復合針,該復合針包括在齒口側(cè)的前頭具有針鉤的針主體和在齒口側(cè)的前頭附近具有舌片的導針片,通過導針片相對于針主體的相對移動開閉針鉤,并且該復合針能夠進行舌片超過針鉤、前出到齒口而增圈的動作,在導針片上隔開間隔設置距齒口近的第一壓腳和距齒口遠的第二壓腳,其特征在于,在沿針床往復行走的滑架上裝載操作復合針的針主體及導針片的三角系統(tǒng),三角系統(tǒng)包括導針片操作用三角,其引導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且具有分路部,該分路部根據(jù)第二壓腳是否沉入針槽內(nèi),分路為導針片和針主體一起從齒口后退的路徑、和即使針主體從齒口后退也能夠?qū)п樒粼邶X口而進行增圈的動作的路徑;切換用壓針板,其在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附近,配置在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作用于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分路部時能夠按壓導針片的第一壓腳的位置,能夠切換按壓的作用狀態(tài)和不按壓的不作用狀態(tài)。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用壓針板在所述不作用狀態(tài)下,即使所述針主體從所述齒口后退,也能夠?qū)⑺鰧п樒粼邶X口 ,進行所述增圈的動作。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橫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針具有按壓用的壓腳,該壓腳在所述齒口側(cè)的相反側(cè)的基端部側(cè),受到裝載于所述滑架的選針機構的選針作用,并通過根據(jù)選針結(jié)果預先設定的多個路徑中之一,當該壓腳由面對該路徑配置的按壓用壓針板按壓時,所述針主體驅(qū)動用壓腳、及所述導針片的至少第二壓腳沉入針槽內(nèi),該按壓用壓針板中的至少之一為根據(jù)是否對按壓用的壓腳進行按壓而能夠?qū)τ卺樦黧w的編織動作進行切換的可動式的壓針板,在該可動式的壓針板對按壓用的壓腳進行按壓的范圍內(nèi),包含所述導針片的第二壓腳作用于所述導針片操作用三角的分路部的位置。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橫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式的壓針板為使所述針主體進行有關集圈的動作的切換的集圈用的壓針板。
5. 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橫編機,其特征在于,裝載于所述滑架的三角系統(tǒng)能夠?qū)⑺鲠樦黧w從所述齒口后退時的密度值區(qū)分大小,所述按壓用壓針板含有區(qū)分密度的大小的密度不同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
6. 如權利要求3 5中任一項所述的橫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僅配置于根據(jù)所述選針結(jié)果預先設定的多個路徑中的一個路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橫編機,其即使在按壓選針片的壓腳的壓針板中也不設置切換增圈專用的可動式的壓針板,能夠可靠地切換導針片的路徑。當設定成在A位置只使后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a)作用、成圈壓針板(23a)不作用時,能夠切換利用對A位置的選針的成圈和利用對H位置的選針的增圈。當將成圈壓針板(23a)切換為作用,也使先行側(cè)的集圈壓針板(41b)作用時,通過對H位置的選針,不進行增圈,并且能夠切換為集圈。
文檔編號D04B15/82GK101796233SQ200880105740
公開日2010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5日
發(fā)明者山野浩稔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