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和建筑物的構造成形方法

      文檔序號:1835740閱讀:31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和建筑物的構造成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有新構成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和建筑物的構造成形方法。
      本申請人在先前的日本特愿平8-340646號(平成8.12.04)(特開平10-169078號(平成10.6.23))專利中提出了一種使用木塊的建筑物構造體的施工方法。
      上述的建筑物構造體的實施方法中,在木塊較大場合,存在外壁部分克服風壓的阻力局部不足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鑒于以往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
      即,由于梯子狀框架為1根,作為無接頭部分的全體成為柱狀,蓋住建筑物的各層部分,所以可克服風壓。
      此外,梯子狀框架的作用為在形成建筑物之際作為基礎支架。
      本發(fā)明為一種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在形成框架狀的板狀體的內側空間,以形成梯子狀的中間板狀體或柱狀體的梯子狀體為基本型,該梯子狀體具有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拐角用框架6、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和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將這些部件以平面狀或交叉狀連接。
      通過使用上述各部件,并用螺栓連接這些部件,可形成1層建筑、2層建筑的建筑物。
      圖1為示出各種梯子狀框架關系的分解立體圖。
      圖2為第1梯子狀縱框架的立體圖。
      圖3為第2梯子狀縱框架的立體圖。
      圖4為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的立體圖。
      圖5為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的立體圖。
      圖6為拐角用框架的立體圖。
      圖7為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的立體圖。
      圖8為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的立體圖。
      圖9為T字形框架的分解立體圖。
      圖10為十字形框架的分解立體圖。
      圖11為示出桁架用梯子狀框架上安裝墊板時的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12為示出連接桁與梁時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13為示出梁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連接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4為示意地說明第1和第2梯子狀縱框架以及調整用梯子狀框架尺寸的俯視圖。
      圖15為示意地說明第1梯子狀縱框架、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以及拐角用框架尺寸的俯視圖。
      圖16為1層建筑的建筑物的主視圖。
      圖17為圖16所示建筑物的后視圖。
      圖18為圖16所示建筑物的左側視圖。
      圖19為圖16所示建筑物的右側視圖。
      圖20為圖16的A-A線剖視圖。
      圖21為圖16的B-B線剖視圖。
      圖22為圖16的C-C線剖視圖。
      圖23為切去一部分的、示出壁面貼有構造用板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24為2層建筑的建筑物的側視圖。
      圖25為切去一部分的、示出圖24所示的建筑物的壁面貼有構造用板的說明圖。
      圖26為示意地說明2層地板組狀態(tài)的俯視圖。
      圖27為示出連接桁、粱、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時的分解立體圖。
      圖28為示出形成梁部分時的分解立體圖。
      圖29為示出桁、梁、地板的連接狀態(tài)的縱剖視圖。
      圖30為連接梁和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時的分解立體圖。
      下面,參照實施例


      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
      1為建筑物構造用部件,由下述的各梯子狀框架構成。
      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拐角用框架6、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和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
      A、第1梯子狀縱框架2由平行的左縱板狀體2A和右縱板狀體2A,跨架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下端的上橫板狀體2B和下橫板狀體2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板狀體2C構成。
      此外,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2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2H2。
      B、第2梯子狀縱框架3由平行的左縱板狀體3A和右縱板狀體3A,平行于左右縱板狀體并設置于兩者中心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跨架在左右縱板狀體3A和中央縱方柱狀體3B上下端的上橫板狀體3C和下橫板狀體3C,在左右縱板狀體3A、3A與中央縱方柱狀體3B之間以規(guī)定間隔平行于上橫板狀體設置的中間橫板狀體3D構成。
      此外,在左右的縱板狀體3A、3A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3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3C和下橫板狀體3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3H2,在中央縱方柱狀體3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前后方向的前后水平螺栓孔3H3。
      C、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由平行的左縱板狀體4A和右縱板狀體4A,跨架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下端的上橫板狀體4B和下橫板狀體4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板狀體4C構成。
      此外,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4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4H2。
      D、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由以中央縱方柱狀體5A為中心并且與之平行設置的平面大致為L字形的一側的縱板狀體5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跨架在中央縱方柱狀體5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5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上下端上的上橫板狀體5C和下橫板狀體5C,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這些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板狀體5D構成。
      此外,在一側的縱板狀體5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5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5C和下橫板狀體5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5H2。
      E、拐角用框架6由以中央縱方柱狀體6A為中心并且與之平行設置的平面大致為L字形的一側的縱板狀體6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跨架在中央縱方柱狀體6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6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上下端上的上橫板狀體6C和下橫板狀體6C構成。
      此外,在一側的縱板狀體6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6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6C和下橫板狀體6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6H2。
      F、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由平行的上橫板狀體7A和下橫板狀體7A,跨架在上下橫板狀體的左右兩端上的左縱板狀體7B和右縱板狀體7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左橫板狀體和右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縱柱狀體7C構成。
      此外,在上下的橫板狀體7A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縱螺栓孔7H1,并且在左縱板狀體7B和右縱板狀體7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橫螺栓孔7H2,在中間的縱柱狀體7C上開設有內側橫螺栓孔7H3和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
      G、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由平行的前橫板狀體8A和后橫板狀體8A,跨架在前后橫板狀體的左右兩端的左橫板狀體8B和右橫板狀體8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左橫板狀體和右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柱狀體8C構成。
      此外,在前后橫板狀體8A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前后方向的橫螺栓孔8H1,在左橫板狀體8B和右橫板狀體8B之間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左右方向的橫螺栓孔8H2,在中間橫柱狀體8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8H3。
      在此,參照圖14、15,對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拐角用框架6、地板用梯子狀縱框架8的尺寸關系加以說明。
      A、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左右尺寸作為基準尺寸a。
      B、第2梯子狀縱框架3左右尺寸為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2倍2a。
      C、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左右尺寸為b,該尺寸b為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左縱板狀體2A和右縱板狀體2A中一方與中間橫板狀體2C相加的尺寸。
      圖14中,尺寸a盡管為上述的基準尺寸,但與該尺寸a相一致的十字形間壁、T字形間壁使用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的尺寸b要比尺寸a短。
      D、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5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5B之間的尺寸c,或者中央縱方柱狀體5A與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之間的尺寸c為尺寸a加上中央縱方柱狀體5A寬度的尺寸。
      E、拐角用框架6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6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6B之間的尺寸c,或者中央縱方柱狀體6A與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之間的尺寸c為尺寸a加上中央縱方柱狀體6A寬度的尺寸。
      F、桁架用梯子狀縱框架7的寬度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相同。
      G、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的寬度盡管圖中省略了,但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寬度相同。
      下面說明各梯子狀框架上開設的橫螺栓孔、縱螺栓孔、前后水平螺栓孔等的關系。
      A、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或者拐角用框架6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連接時,相應的橫螺栓孔彼此對應,貫通螺栓B后用螺母緊固。
      B、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或者拐角用框架6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后,在這些構件上表面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橫向連接時,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或者拐角用框架6中縱螺栓孔和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中下方的縱螺栓孔7H1相對應,貫通螺栓B后用螺母緊固(參照圖1)。
      C、相對第2梯子狀縱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連接第1梯子狀縱框架2、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或者拐角用框架6時,第2梯子狀縱框架3中的前后水平螺栓孔3H3與第1梯子狀縱框架2、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或者拐角用框架6中的橫螺栓孔相對應,貫通螺栓B后用螺母緊固(參照圖9、圖10)。
      D、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中的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8H3對應于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的橫螺栓孔2H1(參照圖30)。
      其他事項A、各梯子狀框架是在工廠制作成基本型、其他的組件,并在現(xiàn)場由非專業(yè)的外行組裝就可。
      B、各梯子狀框架是木材、木材屑的緊固物,通過流入使用塑料、金屬、其他的模板中而形成的形狀。
      用上述建筑物的構造用部件1形成1層建筑的建筑物1A的構造方法由下述各工序構成。
      第1工序在公知基礎(圖中未示出)的上表面,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同時各橫螺栓孔彼此相對應,用螺栓B緊固,以形成1層壁面J(參照圖16)。
      上述各梯子狀縱材與公知基礎的連結可以利用下方的縱螺栓孔并用地腳螺栓(圖中未示出)連結。
      第2工序在1層壁面J內形成所希望的間壁K時,形成如圖9的T字形框架9,如圖10的十字形框架10,用螺栓將這些T字形框架9或十字形框架10與必要個數(shù)的第1梯子狀框架2等連結而延長(參照圖20,21)。
      T字形框架9的構成為,將第2梯子狀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與調整用梯子狀框架4連結成平面T字狀。
      此外,除了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外,還包括使用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場合。
      十字形框架10的構成為,將第2梯子狀縱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為中心,將一側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與另一側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連結成平面十字狀。
      以上場合,用螺栓B緊固于中央縱方柱狀體3B的前后水平螺栓孔和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的橫螺栓孔而連結。
      此外,除了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外,還包括使用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場合。
      第3工序在1層壁面J的上表面上,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與拐角用框架6設置成平面方形的狀態(tài)下,用螺栓連結而獲得1層桁架L。
      即,用螺栓B將1層壁面J側的縱螺栓孔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下方的縱螺栓孔7H1緊固,用螺栓B將1層壁面J側的縱螺栓孔與拐角用框架6下方的縱螺栓孔6H2緊固,此外,也用螺栓B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與拐角用框架6緊固,以獲得1層桁架L。
      第4工序在1層桁架L的內側以規(guī)定間隔將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橫倒的并列狀態(tài)下,將該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的縱螺栓孔2H2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中的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用螺栓B連結,以獲得1層梁M(參照圖13、21)。
      此時,利用開設于中間縱柱狀體7C上的內側橫螺栓孔7H3,當該中間縱柱狀體7C的兩面與墊板7D,7D接觸時,由螺栓B連結,可起到補強作用(參照圖11)。
      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左右兩面添加補強板7E(參照圖28)。
      第5工序在1層桁架L的上表面將與拐角用框架6橫置的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連結成平面方形,以獲得護墻N(參照圖22)。
      第6工序在各梯子狀框架的連結固定結束后,用通常的施工方法,使用釘子或銷將構造用板釘入基礎的支架中。此時,上述縱橫板狀體、中間的縱橫板狀體、中央縱方柱狀體發(fā)揮基礎支架的功能。
      用上述構造用部件1形成2層建筑的建筑物1B的構造方法由下述各工序構成。
      第1工序在公知基礎(圖中未示出)的上表面,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同時各橫螺栓孔彼此相對應,用螺栓B緊固,以形成1層壁面(參照圖24)上述各梯子狀縱框架與公知基礎的連結可以利用下方的縱螺栓孔并用地腳螺栓(圖中未示出)連結。
      第2工序-第4工序由與形成1層建筑的建筑物的場合同樣的工序進行。
      第5工序將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水平地放置于1層粱M的上表面,利用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的縱螺栓孔8H3和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橫螺栓孔2H1,由螺栓B緊固后,用螺栓B連結固定相互的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并將地板12敷設于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上(參照圖27、29)。此時,用釘子或銷將桁架內側與接觸部件13固定,該接觸部件13接觸并支持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的端部。
      第6工序在1層桁架L的上表面,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同時各橫螺栓孔彼此相對應,用螺栓B緊固,以形成2層壁面P。
      與1層桁架L的連結利用彼此的縱螺栓孔靠螺栓連結。
      第7工序在2層壁面P內側形成所希望的間壁K時,形成如圖9的T字形框架9,如圖10的十字形框架10,用螺栓將這些T字形框架9或十字形框架10與必要個數(shù)的第1梯子狀框架2等連結而延長。
      第8工序在2層壁面P的上表面載置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和拐角用框架6的狀態(tài)下,將這些框架用螺栓B緊固在位于各自下方、構成1層壁面J的第1梯子狀縱框架2和拐角用框架6上,以獲得構成平面方形的2層桁架R。
      第9工序在2層桁架R的內側以規(guī)定間隔將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橫倒的并列狀態(tài)下,將該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的縱螺栓孔2H2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中的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用螺栓B連結,以獲得2層梁S(參照圖26)。
      第10工序在2層桁架R的上表面與橫置于拐角用框架6的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連結成平面方形,以獲得護墻T。
      第11工序在各梯子狀框架的連結固定結束后,與1層建筑時同樣,用通常的施工方法,使用釘子或銷將構造用板11釘入基礎的支架中。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構成,具有下面的效果。
      采用本發(fā)明,為使壁部分強固,連結件僅使用螺栓,此外,因工具只使用扳手組裝構造體,即使是外行也可實施組裝作業(yè)。
      各梯子狀框架重量為采用2人1組就可提起操作的重量。
      在成本上,如將家庭成員的人員開支考慮為零,則構造體裝配的人員開支就為零,作為整體金額的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可實現(xiàn)自己的家自己建的目標。梯子狀框架的形體因是同型而易于工廠制作,且便于搬運。此外,還具有制造成本低,部件數(shù)目少,裝配容易,經濟等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平行對置的板狀體,跨架在這些板狀體兩端上的平行對置的板狀體,和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其一側的對置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板狀體或柱狀體構成的多個梯子狀體;為使這些梯子狀體可平面狀或交叉狀連接,在板狀體上開設螺栓貫穿用的螺栓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其特征在于,建筑物構造用部件由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拐角用框架(6)、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和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構成。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拐角用框架(6)、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和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如下構成A、第1梯子狀縱框架(2)由平行的左縱板狀體(2A)和右縱板狀體(2A),跨架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下端的上橫板狀體(2B)和下橫板狀體(2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板狀體(2C)構成,在左右的縱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2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2H2);B、第2梯子狀縱框架(3)由平行的左縱板狀體(3A)和右縱板狀體(3A),平行于左右縱板狀體并設置在兩者中心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跨架在左右縱板狀體(3A)和中央縱方柱狀體(3B)的上下端上的上橫板狀體(3C)和下橫板狀體(3C),在左右縱板狀體(3A、3A)與中央縱方柱狀體(3B)之間以規(guī)定間隔且平行于上橫板狀體的狀態(tài)設置中間橫板狀體(3D),在左右縱板狀體(3A、3A)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3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3C)和下橫板狀體(3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3H2),在中央縱方柱狀體(3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前后方向的前后水平螺栓孔(3H3);C、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由平行的左縱板狀體(4A)和右縱板狀體(4A),跨架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下端上的上橫板狀體(4B)和下橫板狀體(4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板狀體(4C)構成,在左右縱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4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4H2);D、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由以中央縱方柱狀體(5A)為中心并且與之平行設置的平面大致為L字形的一側的縱板狀體(5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跨架在中央縱方柱狀體(5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5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的上下端上的上橫板狀體(5C)和下橫板狀體(5C),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這些上橫板狀體和下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板狀體(5D)構成,在一側的縱板狀體(5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5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5C)和下橫板狀體(5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5H2);E、拐角用框架(6)由以中央縱方柱狀體(6A)為中心并且與之平行設置的平面大致為L字形的一側的縱板狀體(6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跨架在中央縱方柱狀體(6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6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的上下端上的上橫板狀體(6C)和下橫板狀體(6C)構成,在一側的縱板狀體(6B)和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內外方向的橫螺栓孔(6H1),并且在上橫板狀體(6C)和下橫板狀體(6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6H2);F、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由平行的上橫板狀體(7A)和下橫板狀體(7A),跨架在上下橫板狀體的左右兩端上的左縱板狀體(7B)和右縱板狀體(7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左橫板狀體和右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縱柱狀體(7C)構成,在上下橫板狀體(7A)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縱螺栓孔(7H1),并且在左縱板狀體(7B)和右縱板狀體(7B)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橫螺栓孔(7H2),在中間的縱柱狀體(7C)上開設有內側橫螺栓孔(7H3)和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G、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由平行的前橫板狀體(8A)和后橫板狀體(8A),跨架在前后橫板狀體的左右兩端上的左橫板狀體(8B)和右橫板狀體(8B),以規(guī)定間隔跨架在左橫板狀體和右橫板狀體之間的中間橫柱狀體(8C)構成;在前后的橫板狀體(8A)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前后方向的橫螺栓孔(8H1),在左橫板狀體(8B)和右橫板狀體(8B)之間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左右方向的橫螺栓孔(8H2),在中間的橫柱狀體(8C)上以規(guī)定間隔開設有上下方向的縱螺栓孔(8H3);H、開設在各梯子狀框架上的縱橫螺栓孔在使用時將各梯子狀框架縱橫配置的場合是相互對應連通的。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其特征在于,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拐角用框架(6)、地板用梯子狀縱框架(8)的各尺寸如下A、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左右尺寸作為基準尺寸(a);B、第2梯子狀縱框架(3)左右尺寸為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2倍(2a);C、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左右尺寸(b)為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左縱板狀體(2A)和右縱板狀體(2A)中一方與中間橫板狀體(2C)相加的尺寸;D、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5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5B)之間的尺寸(c),或者中央縱方柱狀體(5A)與另一側的縱板狀體(5B)之間的尺寸(c)為尺寸(a)與中央縱方柱狀體(5A)寬度相加的尺寸;E、拐角用框架(6)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6A)與一側的縱板狀體(6B)之間的尺寸(c),或者中央縱方柱狀體(6A)與另一側的縱板狀體(6B)之間的尺寸(c)為尺寸(a)與中央縱方柱狀體(6A)寬度相加的尺寸;F、桁架用梯子狀縱框架(7)的寬度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寬度相同;G、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的寬度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寬度相同。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其特征在于,各梯子狀框架是木材、木材屑的緊固物,通過流入使用塑料、金屬、其他模板中而形成的形狀。
      6.一種建筑物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將該構造用部件配置成平面狀或交叉狀,并用貫通相互對應連通的螺栓孔中的螺栓緊固,以構成建筑物結構。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以構成建筑物結構。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并由下述各工序構成第1工序在基礎上表面,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同時相應的橫螺栓孔彼此相對應,用螺栓(B)緊固,以形成1層壁面(J);第2工序在1層壁面(J)內形成所希望的間壁(K)時,形成T字形框架(9)、十字形框架(10),用螺栓將這些T字形框架(9)或十字形框架(10)與必要個數(shù)的第1梯子狀框架(2)等連結而延長;第3工序在1層壁面(J)的上表面上,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與拐角用框架(6)設置成平面方形的狀態(tài)下,用螺栓連結而獲得1層桁架(L);第4工序在1層桁架(L)的內側以規(guī)定間隔將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橫倒的并列狀態(tài)下,將該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的縱螺栓孔(2H2)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中的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用螺栓(B)連結,以獲得1層粱(M);第5工序在1層桁架(L)的上表面上,將與拐角用框架(6)橫置的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連結成平面方形,以獲得護墻(N);第6工序在各梯子狀框架的連結固定結束后,用通常的施工方法,使用釘子或銷將構造用板釘入基礎的支架中。
      9.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的構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并由下述各工序構成;第1工序在基礎的上表面,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同時相應的橫螺栓孔彼此相對應,用螺栓(B)緊固,以形成1層壁面(J);第2工序在1層壁面(J)內形成所希望的間壁(K)時,形成T字形框架(9)、十字形框架(10),用螺栓將這些T字形框架(9)或十字形框架(10)與必要個數(shù)的第1梯子狀框架(2)等連結而延長;第3工序在1層壁面(J)的上表面上,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與拐角用框架(6)設置成平面方形的狀態(tài)下,用螺栓連結而獲得1層桁架(L);第4工序在1層桁架(L)的內側以規(guī)定間隔將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橫倒的并列狀態(tài)下,將該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的縱螺栓孔(2H2)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中的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用螺栓(B)連結,以獲得1層粱(M);第5工序將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水平地放置于1層梁(M)的上表面,利用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的縱螺栓孔(8H3)和第1梯子狀縱框架(2)的橫螺栓孔(2H1),由螺栓(B)緊固后,用螺栓(B)連結固定相互的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并將地板(12)敷設于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8)上;第6工序在1層桁架(L)的上表面,將第1梯子狀縱框架(2)、第2梯子狀縱框架(3)、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5)以并列狀態(tài)立起,同時相應的橫螺栓孔彼此相對應,用螺栓(B)緊固,以形成2層壁面(P);第7工序在2層壁面(P)內側形成所希望的間壁(K)時,形成T字形框架(9)、十字形框架(10),用螺栓將這些T字形框架(9)或十字形框架(10)與必要個數(shù)的第1梯子狀框架(2)等連結而延長;第8工序在2層壁面(P)的上表面載置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和拐角用框架(6)的狀態(tài)下,用螺栓(B)緊目各第1梯子狀縱框架(2)和拐角用框架(6),以獲得構成平面方形的2層桁架(R);第9工序在2層桁架(R)的內側以規(guī)定間隔將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橫倒的并列狀態(tài)下,將該第1梯子狀縱框架(2)中的縱螺栓孔(2H2)與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7)中的內側前后水平螺栓孔(7H4)用螺栓(B)連結,以獲得2層粱(S);第10工序在2層桁架(R)的上表面上,將與拐角用框架(6)橫置的適當根第1梯子狀縱框架(2)連結成平面方形,以獲得護墻(T);第11工序在各梯子狀框架的連結固定結束后,用通常的施工方法,使用釘子或銷將構造用板11釘入基礎的支架中。
      10.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構造成形方法,第2工序中的T字形框架(9)和十字形框架(10)的構成如下T字形框架(9)的構成為,將第2梯子狀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與調整用梯子狀框架(4)連結成平面T字狀;十字形框架(10)的構成為,將第2梯子狀縱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為中心,將一側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與另一側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連結成平面十字狀。
      11.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的構造成形方法,第2工序和第7工序中的T字形框架(9)和十字形框架(10)的構成如下T字形框架(9)的構成為,將第2梯子狀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與調整用梯子狀框架(4)連結成平面T字狀;十字形框架(10)的構成為,將第2梯子狀縱框架(3)中的中央縱方柱狀體(3B)為中心,將一側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與另一側的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4)連結成平面十字狀。
      全文摘要
      一種建筑物構造用部件,具有第1梯子狀縱框架、第2梯子狀縱框架、調整用梯子狀縱框架、拐角用梯子狀縱框架、拐角用框架、桁架用梯子狀橫框架和地板用梯子狀橫框架。將這些構造用部件配置成平面狀或交叉狀,并用螺栓固定,以形成建筑物。
      文檔編號E04B1/02GK1306134SQ0110124
      公開日2001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月20日
      發(fā)明者松原英雄 申請人:松原英雄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