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建筑工程用的薄殼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04740閱讀:41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建筑工程用的薄殼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薄殼結構,其具有能在堆疊薄殼節(jié)塊時,幫 助調整節(jié)塊的調整機制;更明確而言,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具有高度調整裝置的薄殼結 構,能在堆疊薄殼節(jié)塊時,幫助對準上下節(jié)塊的相應位置,以及與下節(jié)塊各邊頂面提供一一 水平支撐力。
      背景技術
      以往,在建筑工程中,堆高薄殼節(jié)塊時,僅能以人力的方式盡量對準上下薄殼節(jié)塊 的位置,既費時準確度又不高,而常有上下薄殼節(jié)塊無法準確對準的情況。此外,由于制造 薄殼節(jié)塊的過程往往無法將薄殼節(jié)塊各邊的 高度制作成一致,以致于即使已將薄殼節(jié)塊對 準,可是上薄殼節(jié)塊仍會有傾斜的情況,造成結構的不穩(wěn)定與不安全性。因此需要一種具有調整機制的薄殼結構,能夠幫助薄殼節(jié)塊在堆疊時,能輕易地 對準薄殼節(jié)塊的位置,此外,能在薄殼節(jié)塊的各邊的高度不同時,能藉由調整此調整機制, 使下薄殼節(jié)塊得側壁與調整機制提供一水平支撐力,以使得薄殼節(jié)塊在堆疊時能堆疊在一 水平的支撐力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度調整裝置的薄殼結構,藉由此高度 調整裝置以與下薄殼框體各邊頂面提供水平的支撐力,來使薄殼結構更為平穩(wěn)。本實用新型利用將一至多個高度調整裝置的螺紋連接部可移動地設置于薄殼結 構的至少一邊上,并藉由插入一桿件至高度調整裝置的錐形導引部上的孔洞,藉以推動旋 轉高度調整裝置的螺紋連接部,藉由高度調整裝置的螺紋連接部在薄殼結構上上下移動, 從而能夠調整螺紋連接部與錐形導引部連接處的突緣頂面的高度,以與下薄殼框體各邊的 頂面提供水平支撐面,進而達到薄殼結構在堆疊時能有水平支撐力,能夠達到更平穩(wěn)的建 筑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得建筑工程用的薄殼結構,包含第一薄殼框體、第二薄殼框體、以 及高度調整裝置。第一薄殼框體具有第一側壁,而第一側壁頂面形成有容置孔。第二薄殼框 體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并具有第二側壁對應于第一側壁,且第二側壁底面設置有連接孔。 高度調整裝置包含螺紋連接部、錐形導引部,及螺紋連接部與錐形導引部連接處的突緣,其 中螺紋連接部設置于容置孔內,而錐形導引部插入連接孔。高度調整裝置可藉由螺紋連接 部上的螺紋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薄殼框體側邊的頂面的容置孔中,并且螺紋連接部與錐形 導引部連接處的突緣頂面與連接孔周圍抵觸,以經(jīng)由調整而與第一薄殼框體各邊的頂面提 供一水平支撐力。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能在堆疊薄殼節(jié)塊時,幫助對準上下節(jié)塊的相應位置,以及 與下節(jié)塊各邊頂面提供一水平支撐力。本實用新型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加圖式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薄殼框體與高度調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薄殼框體與高度調整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堆疊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上的高度調整裝置調整高度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堆疊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堆疊后,完成灌漿填滿空隙的示意圖。圖7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在剛開始堆疊時調整高度調整裝置的側視剖面圖。圖8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在高度調整裝置完成高度調整后堆疊的側視剖面圖。圖9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堆疊后灌入混凝土的側視剖面圖。符號說明100 第一薄殼框體101第一側壁102 容置空間103 突緣104 錐形導引部105 孔洞106 螺紋連接部107 容置孔108 第一斗狀開口109 高度調整裝置110 第一頂面111第二頂面112 第二斗狀開口301第一底面302 第二底面400 第二薄殼框體401連接孔402 第二側壁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計用于建筑工程的薄殼結構,其中此種薄殼結構可為任何型樣的薄殼框體堆疊而成。此種薄殼結構在薄殼框體之間設置有高度調整裝置,可在堆疊 時調整薄殼框體各邊的水平位置,以達到薄殼結構平穩(wěn)的目的。此種薄殼結構的具體實施方式
      將配合附圖在以下進一步說明。圖1及圖2分別為概要繪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薄殼框體100與高度調整裝置109 的立體示意圖及側視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側壁101具有第一頂面 110及第二頂面111,其中第一頂面110高于第二頂面111。在第一頂面110上設置有一容 置空間102,而高度調整裝置109設置于第一側壁101頂面容置空間102的容置孔107中。 高度調整裝置109包含螺紋連接部106、錐形導引部104,及螺紋連接部106與錐形導引部 104連接處的突緣103,其中螺紋連接部106設置于第一側壁101頂面的容置孔107中,而 錐形導引部104用于與另一薄殼框體(例如,圖3的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時對位之用。 具有螺紋的螺紋連接部106可藉由旋合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側壁101的 容置孔107中,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具體實施例中,螺紋連接部106也可藉由黏合或其它 固接的方式固定于容置孔107中。此外,螺紋連接部106與錐形導引部104連接處的突緣 103用于在第二薄殼框體400 (見圖5)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前,藉由轉動的方式在第一 薄殼框體100的第一側壁101上軸向上下移動,以經(jīng)由調整使得突緣103頂面與第一薄殼 框體100的側壁的頂面提供一水平的支撐力,進而使得第二薄殼框體400(見圖3)在堆疊 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時,能有平穩(wěn)的支撐力,進而達到建筑結構的平穩(wěn)。再次參考圖1及圖2,進一步說明高度調整裝置109在第一薄殼框體100的連結。 在此實施例,第一薄殼框體100在第一側壁101頂面可嵌設有一套筒,以形成容置孔107,而 螺紋連接部106則藉由螺紋固定于由套筒形成的容置孔107。此外,容置孔107可形成有第 一斗狀開口 108,使螺紋連接部106沿第一斗狀開口 108對位設置于容置孔107內,可幫助 高度調整裝置109在裝設于第一側壁101的容置孔107時,能更容易對位。然而,在其它具 體實施例中,容置孔107也可藉由鉆孔或是其它類似的方式形成,并選擇性地形成為具有 第一斗狀開口 108。此外,位于螺紋連接部106與錐形導引部104連接處的突緣103是用于 在堆疊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 (見圖5)前,藉由將一桿件(例如,鋼筋)插 入錐形導引部104的孔洞105的方式,推動旋轉高度調整裝置109的螺紋連接部106,使得 高度調整裝置109在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側壁101上軸向上下移動,以使得高度調整 裝置109的突緣103頂面與第一薄殼框體100的頂面提供水平支撐力,使得第二薄殼框體 400 (見圖3)在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時,能有一水平的支撐力,以達到建筑結構的平 穩(wěn)。圖3例示性地繪示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的相應位置。其中,第 一薄殼框體100及第二薄殼框體400可為任何型樣,而不限于圖3所示的四邊形。另外,第 二薄殼框體400具有兩個底面,第一底面301及第二底面302,其中第二底面302較第一底 面301為凸出一距離,此距離與第一頂面110與第二頂面111的距離大致相同,以較穩(wěn)固地 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又,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側壁101 頂面具有第一頂面110及第二頂面111,而第一頂面110的預定位置進一步設置有容置空間 102較佳,用于設置高度調整裝置109。亦即,高度調整裝置109設置于容置空間102,而容 置空間102位于第一頂面110上的預定位置,此預定位置可依據(jù)力平衡原理選擇。第一頂面 110的容置空間102的設計,除供設置高度調整裝置109外,可增加在第一薄殼框體100與 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后的灌漿空間,以實質地包覆并固定高度調整裝置109。再者,如圖 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雖繪示三個高度調整裝置109以三點平衡的方式,分別設置于第一薄殼框體100的三個側壁頂面,藉由如重力平衡的方式,提供水平支撐力,但不以此為限。亦 艮口,高度調整裝置109的數(shù)量及設置位置,可根據(jù)薄殼框體的形狀及尺寸需求而變化,不限 于實施例所示。圖4及圖5繪示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的作動圖。圖4繪示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前,藉由將桿件插入高度調整裝置109的錐形 導引部104的孔洞105,以推動旋轉高度調整裝置109,使得高度調整裝置109的螺紋連接 部106在第一薄殼框體100上軸向上下移動,并連動高度調整裝置109的突緣103,使突緣 103頂面與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頂面110提供水平的支撐力,進而能夠在第二薄殼框體 400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時,提供第二薄殼框體400水平支撐力,而突緣103的頂面 與連接孔401周圍(例如第二斗狀開口 112周圍)部分的第一底面301抵觸,進而能夠在 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時,頂住第二薄殼框體400連接孔401周圍 部分的第一底面301,使得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在堆疊時能更加平穩(wěn)。如圖5所示,第二薄殼框體400用于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并具有第二側壁 402對應于第一側壁101,且第二側壁402底面設置有連接孔401,對應于第一薄殼框體100 的容置孔107的位置。再者,第二薄殼框體400可具有類似于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結構,其 中連接孔401的開口設計為第二斗狀開口 112,以幫助第一薄殼框體100上的高度調整裝置 109對準第二斗狀開口 112,進而幫助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在堆疊時的對 位。其中,連接孔401的第二斗狀開口 112可藉由設置套筒、鉆洞或是任何類似的方式加以 形成。此外,如圖所示,高度調整裝置109的錐形導引部104有助于對準第二薄殼框體400 的連接孔401,并易于插入連接孔401中。再者,高度調整裝置109的錐形導引部104可設 計為平滑表面,以利于滑入連接孔401,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高度調整裝置109 的導引部可設計成其它形狀,且也可設計為粗糙表面。圖6繪示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的堆疊,在完成調整高度調整裝 置109的高度調整后,并將第二薄殼框體400與第一薄殼框體100堆疊,之后灌漿填滿第一 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間空隙的示意圖。其中,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側壁 101上具有第一頂面110 (見圖1)及第二頂面111 (見圖1),而第一薄殼框體100的容置空 間102設置于第一頂面110的預定位置,用以增加在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 堆疊后的灌漿空間,從而達到灌漿時,混凝土可實質地包覆高度調整裝置103的目的,如此 便能較佳地固定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間的高度調整裝置109。第二薄殼 框體400上對應于第一側壁101的第二側壁402底面的第一底面301及第二底面302 (見 圖3),與第一薄殼框體100堆疊時與第一頂面110及第二頂面111 (見圖3)分別對應堆疊 放置。圖7至圖9進一步繪示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的側視圖,以 更清楚地表示第一薄殼框體100的容置空間102,在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 堆疊后產(chǎn)生較大的灌漿空間,使得灌漿后混凝土能較佳地實質包覆高度調整裝置109,以能 夠更佳地固定高度調整裝置109,進而能產(chǎn)生更穩(wěn)固的建筑結構。圖7繪示第二薄殼框體 400與第一薄殼框體100堆疊的示意圖。其中,高度調整裝置109已裝設于第一薄殼框體 100中,當?shù)谝槐た蝮w100上的高度調整裝置109完成高度調整,使得高度調整裝置109 的突緣103頂面與第一薄殼框體100的第一頂面110提供水平支撐力,在第二薄殼框體400與裝設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的高度調整裝置109完成對位后,便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上。圖8繪示在藉由插入桿件至錐形導引部104的孔洞105中,推 動旋轉高度調整裝置109使得高度調整裝置109的突緣103頂面與第一薄殼框體100的 頂面提供水平支撐力后,進一步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的情況。圖 9繪示在藉由轉動高度調整裝置109以使高度調整裝置109的突緣103頂面與第一薄殼框 體100的頂面提供水平支撐力后,將第二薄殼框體400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100,并灌入混 凝土的情形。其中,圖9較佳地繪示第一薄殼框體100的容置空間102設計增加了灌漿空 間,從而能夠讓混凝土較佳地包覆第二薄殼框體400與第一薄殼框體100間的高度調整裝 置109,進而能夠更穩(wěn)固地包覆高度調整裝置109。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薄殼框體100與第二薄殼框體400較佳可形成為具有類似 結構,以使得兩薄殼框體的位置可相互調換,簡化制造薄殼框體的程序。換言之,當兩薄殼 框體具有類似結構時,高度調整裝置109可先設置于第二薄殼框體400的連接孔401,而后 對位第一薄殼框體100的容置孔107,同樣可達到對位及調整相對水平位置的目的,更具有 簡化制造薄殼框體的程序及成本的功效。綜上所述,本設計符合實用新型的要件,妥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僅為本實 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舉凡熟悉本案技藝的人士,在爰依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修 飾或變化,皆應函蓋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薄殼框體,具有一第一側壁,并且第一側壁頂端形成一容置孔;一第二薄殼框體,堆疊于第一薄殼框體上,具有一第二側壁對應于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底端設置有一連接孔;一高度調整裝置,其一端形成一螺紋連接部,另一端形成為一錐形導引部,其中連接部容納于容置孔內,而錐形導引部伸入第二薄殼框體的連接孔,其中,螺紋連接部是選擇性軸向移動,并連動錐形導引部調整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的相對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側壁頂端包含一第一頂面及一第 二頂面,并且第二側壁底端包含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二底面,其中第一頂面較第二頂面為凸 出,并且第二底面較第一底面為凸出,並且,第一頂面具有一容置空間,容置孔形成于容置 空間的底面,其特征在于第一薄殼框體的第一頂面的容置空間用于設置高度調整裝置并增 加灌漿空間,以實質地包覆高度調整裝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薄殼框體在第一側壁的第一頂面 嵌設有一套筒,以形成容置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孔形成于第一底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薄殼框體在第二側壁的第一底面 嵌設有一套筒,以形成連接孔,其特征在于第二薄殼框體的套筒形成的連接孔具有一斗狀 開口,使錐形導引部沿斗狀開口對位插入于連接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高度調整裝置的錐形導引部與螺紋連 接部連接的位置進一步包含一突緣,突緣經(jīng)由調整高度調整裝置以與第一薄殼框體的第一 頂面提供一水平的支撐力,進一步用于與連接孔周圍部分的第一底面抵觸,其特征在于錐 形導引部周圍面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孔洞,供插入一桿件以推動旋轉錐形導引部,使得錐 形導引部的突緣軸向移動,使得突緣的頂面與第一薄殼框體的第一頂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螺紋連接部藉由螺紋固定于容置孔。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高度調整裝置的錐形導引部供對位并 插入連接孔。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薄殼框體的套筒形成的容置孔為 一斗狀開口,使高度調整裝置的螺紋連接部能沿斗狀開口對位以設置于容置孔內。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殼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頂面較第二頂面為凸出的距離 與第二底面較第一底面為凸出的距離相同,其特征在于將第二薄殼框體堆疊至第一薄殼框 體上時,第二側壁的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與第一側壁的第一頂面及第二頂面分別對應疊 置。
      專利摘要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薄殼結構,包含第一薄殼框體、第二薄殼框體及高度調整裝置,包含螺紋連接部及錐形導引部,其中高度調整裝置的螺紋連接部設置于第一薄殼框體內,錐形導引部插入第二薄殼框體中,且高度調整裝置藉由螺紋連接部的螺紋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薄殼框體之中,在第一薄殼框體與第二薄殼框體之間,藉由調整為與第一薄殼框體的側壁提供一水平支撐力,進而達到建筑結構的平穩(wěn)。
      文檔編號E04C2/32GK201554151SQ20092026923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尹衍樑 申請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