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
【背景技術】
[0002]社會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推動著基礎設施建設的迅速發(fā)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結構的發(fā)展,人們對保溫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人們對建筑材料的抗震及防火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在保證建筑材料的抗震、防火及保溫性能的基礎上,人們還要求建筑材料要便于施工。但目前現(xiàn)有保溫板綜合性能差,即存在抗震效果差或者防火性能差或者保溫效果差的缺點,而且不便于施工,無法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鋸、鉆、粘、釘或刨等操作,這一點無法滿足現(xiàn)有及未來的建筑施工要求。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防火性能及保溫性能的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不僅整體質量輕、而且可以根據(jù)具體施工情況進行鋸、鉆、粘、釘或刨等操作,進一步滿足多工況下的施工要求。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包括抗震防火支撐板和芯材保溫板,所述抗震防火支撐板包括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和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位置平行相對,所述第二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位置平行相對;所述芯材保溫板的第一板面上設有第一加固槽,所述第一加固槽槽口的寬度W1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加固槽槽底的寬度W2,所述芯材保溫板的第二板面上設有第二加固槽,所述第二加固槽槽口的寬度W3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加固槽槽底的寬度W4,所述第一板面與所述第二板面位置平行相對,所述第一加固槽在所述第二板面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二加固槽位置相錯;所述芯材保溫板設在所述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圍成的空腔內(nèi)。
[0005]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鄰近所述第二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的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設有粘接用凹臺。
[0006]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鄰近所述第二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的所述第三支撐板上也設有所述粘接用凹臺;所述第二支撐板上設有嵌合連接用凸臺,所述第四支撐板上設有嵌合連接用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狀大小與所述凸臺的形狀大小相同。
[0007]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包括抗震防火層和增強層,所述增強層設在兩個所述抗震防火層之間。
[0008]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抗震防火層為發(fā)泡水泥層。
[0009]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增強層為玻璃纖維層。
[0010]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玻璃纖維層為玻璃纖維網(wǎng)格布層。
[0011]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保溫層為聚苯泡沫芯材保溫板、發(fā)泡水泥芯材保溫板、巖棉玻璃絲棉芯材保溫板、阻燃型氯苯泡沫芯材保溫板、擠塑芯材保溫板或聚氨酯芯材保溫板。
[0012]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W1大于或等于Icm且小于或等于1.5cm,所述評2大于或等于1.2cm且小于或等于1.7cm,所述W1S所述W2;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加固槽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4.5cm且小于等于5cm。
[0013]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W3大于或等于Icm且小于或等于1.5cm,所述評4大于或等于1.2cm且小于或等于1.7cm,所述W3S所述W4;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加固槽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4.5cm且小于等于5cm。
[0014]上述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所述第一加固槽內(nèi)設有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固定連接的增強肋條,所述第二加固槽內(nèi)設有與所述第三支撐板固定連接的增強肋條;所述增強肋條為發(fā)泡水泥肋條。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實用新型的抗震防火支撐板由發(fā)泡水泥層和玻璃纖維層組成,在保證本實用新型的機械強度的同時,還能有效地降低本實用新型的整體質量,從而降低了施工強度。
[0017]2.本實用新型中的加固槽有利于提高支撐板與芯材保溫板之間的結合強度,從而提高本實用新型的機械強度。
[0018]3.粘接用凹臺方便多個本實用新型之間通過發(fā)泡水泥粘接層粘接,而且避免粘接層厚度不均導致的粘接強度不均勻以及粘接層開裂。
[0019]4.所述嵌合連接用的凸臺和凹槽有利于兩個本實用新型之間的對接,不僅便于施工,更有利于提高結合處的強度,提高整個建筑結構體的強度。
[0020]5.采用發(fā)泡水泥作為抗震防火層,不僅保證了本實用新型良好的抗震性能及防火性能,還使得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jù)施工需求進行鋸、鉆、粘、釘或刨等操作,從而有利于其他建筑施工步驟的進行。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的芯材保溫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的增強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第三支撐板上未設有粘接用凹臺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1-芯材保溫板,2-第一支撐板,3-第二支撐板,4-第三支撐板,5-第四支撐板,6-第一板面,7-第一加固槽,8-第二板面,9-第二加固槽,10-抗震防火層,11-增強層,12-凸臺,13-凹槽,14-粘接用凹臺,15-網(wǎng)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給出優(yōu)選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
[0027]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抗震防火保溫復合板,包括抗震防火支撐板和芯材保溫板I,所述抗震防火支撐板包括第一支撐板2、第二支撐板3、第三支撐板4和第四支撐板5,所述第一支撐板2和第三支撐板4位置平行相對,所述第二支撐板3和所述第四支撐板5位置平行相對;所述芯材保溫板I的第一板面6上設有第一加固槽7,所述第一加固槽7槽口的寬度W1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加固槽7槽底的寬度W2,所述芯材保溫板I的第二板面8上設有第二加固槽9,所述第二加固槽9槽口的寬度W3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加固槽9槽底的寬度W4,所述第一板面6與所述第二板面8位置平行相對,所述第一加固槽7在所述第二板面8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二加固槽9位置相錯,這一結構有利于降低在所述芯材保溫板I上開槽產(chǎn)生應力過于集中的情況出現(xiàn)。從而保證了在提高所述芯材保溫板I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4之間的粘接強度的同時不降低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機械強度;所述芯材保溫板I設在所述第一支撐板2、所述第二支撐板3、所述第三支撐板4和所述第四支撐板5圍成的空腔內(nèi)。其中所述芯材保溫板I為聚苯泡沫芯材保溫板、發(fā)泡水泥芯材保溫板、巖棉玻璃絲棉芯材保溫板、阻燃型氯苯泡沫芯材保溫板、擠塑芯材保溫板或聚氨酯芯材保溫板。
[0028]其中,如2所示,所述W1大于或等于Icm且小于或等于1.5cm,所述W 2大于或等于1.2cm且小于或等于1.7cm,所述W1S所述W2;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加固槽7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4.5cm且小于等于5cm ;所述W3大于或等于Icm且小于或等于1.5cm,所述W 4大于或等于1.2cm且小于或等于1.7cm,所述W3S所述W 4;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加固槽9之間的間距大于或等于4.5cm且小于等于5cm。為了提高所述第一支撐板2和所述第一板面6之間的粘接強度,優(yōu)選所述W/j、于所述W 2的所述第一加固槽7,本實施例中所述W i優(yōu)選1.2cm,所述W2優(yōu)選1.4cm,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加固槽7之間的間距優(yōu)選4.7cm ;為了提高所述第三支撐板4和所述第二板面8之間的粘接強度,優(yōu)選所述胃3小于所述W 4的所述第二加固槽9,本實施例中所述W3優(yōu)選1.2cm,所述W4優(yōu)選1.4cm,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加固槽9之間的間距優(yōu)選4.7cm。
[0029]為了提高所述芯材保溫板I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和所述第三支撐板4的連接強度以及本實用新型的抗彎強度,從而提高本實用新型的承重性能,所述第一加固槽7內(nèi)設有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