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座椅扶手升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座椅上的扶手升降扶手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可隨意調高或調低,并能保持椅子整體結構結實完整的可調整扶手高度的結構。
已有技術中,一般均在扶手架的底部設一座體,該座體可與呈半圓弧型,該座體與椅體固設一圓弧體形成一半圓滑軌座,其上設有止回軌,用以調整扶手的角度,該結構存在以下缺點1、其僅可以依序向上調整高度,若起出高度必須將其拉至頂部,才可使扶手再降至底部,這樣給使用人帶來很多麻煩。
2、止回軌的設計,無法隨意調高或降低扶手高度。
本發(fā)明人通過如下技術方案,改變已有技術中的不足,其將扶手板與支撐架設計成T形,并使該T形架的支撐架能在一個卡制圓柱內上下移動,支撐架是一個具有凹形槽體的體材,在凹形槽體內固設一個調整體,該調體的下部呈彎曲狀勾體,其一端與彈簧連接,彈簧另一端固定在T形架的支撐架上,在調整體下部呈彎曲體上卡入一形塊,該形塊,由一彈簧片頂住,當調整高度時提升調整體,使形塊脫離彈簧片的頂壓,彈出卡制槽,當調整體恢復原狀態(tài)時,形塊受到彈簧片的頂壓,進入卡制槽中,起了固定調整作用。
至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構造、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請結合附圖,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從
圖1可以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是由保護套筒34,內設一卡制圓柱8,在卡制圓柱8內套設一T形架1,該T形架1是扶手扳101和支撐架2構成,在T形架1上設有調整體18構成該座椅扶手升降結構,其支撐架2是設計成凹形,在凹形槽體的支撐架2上端固設有扶手板101,而在其中部鉆設一長形螺孔,使調整體18松動固設在支撐架2上,調整體18下部成為彎形鉤狀體27,并在鉤狀體27上端形成一凹槽22,該凹槽22卡住形塊23,并植入與支撐。架2上對應的十字透孔4中,由調整18上固設的彈簧片24頂住,在鉤狀體27套設一彈簧30一端,而另一端與支撐架2下端固定螺絲31固定,卡制圓柱8半面呈透空狀,另一面設有復數(shù)卡制槽11,卡制圓柱8透空狀可使支撐架2在內升降自由。為使卡制圓柱8與保護套筒34能松動轉動,在卡制圓柱8的上部挖空設有一彈簧15并推頂一滾珠16,在保護套筒34上端開一橫長形孔32,用固定螺絲14與卡柱圓柱8固定。通過如上技術結構的設計,當使用者搬動調整體18時,形塊23受力外推彈簧片24,形塊23脫離卡制槽11,這時可隨意調整高度,當使用者松開調整體18時,形塊23受彈簧片24推頂進行卡制槽11,達到卡制作用,由于整體結構的模向設計,其扶手的穩(wěn)定性較好。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人通過對座椅扶手升降結構的改進,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座椅扶手升降結構,其由扶手板、支撐架、保護套筒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扶手板(101)和支撐架(2)呈T形架(1),T形架(1)的支撐架(2)在卡制圓柱(8)中可上下移動,支撐架(2)是凹型槽體,在支撐架(2)的凹型體上固設一個調整體(18),該調整體(18)的下端呈彎曲狀結構(27),下端部與彈簧(30)連接,彈簧(30)另一端固定的支撐架(2)的下部,在調整體(18)的彎曲狀部分設有一凹槽(22)與一形塊(23)接合,該凹形塊(23)一面由固定在調整體(18)上的彈簧片(30)頂住,另一面則植入支撐架(2)的十字透孔(4)中,當使用時,該形塊(2)透過十字透孔(4)卡入卡制槽(11)中。
專利摘要一種座椅扶手升降結構,其由保護套筒、卡制圓柱、支撐架、扶手板等構成,其支撐架上固設一個調整體,調整體下端卡制一凵形塊,利用彈簧片推頂,卡入卡制槽中,使支撐架與卡制圓體為一體,當調整時,推動調整體,彈簧片受力、凵形塊脫開卡制槽起到調整作用。
文檔編號A47C7/54GK2446878SQ0024973
公開日2001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胡榮華 申請人:胡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