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活電器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刀具組件、一種杯體組件和一種食物料理機。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食物料理機常用攪拌刀具,刀具設計參差不齊,形狀不一,攪打的效率及細膩度也不充分,破碎效率不高,影響食物口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刀具組件。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杯體組件。
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食物料理機。
有鑒于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刀具組件,設置食物料理機的杯體上,包括:刀具軸,用于安裝刀具組件,設置在杯體底面上;刀具,刀具包括至少為兩組刀具,每組刀具至少包括兩個刀刃,其中至少一組刀具的兩個刀刃為非對稱設置結構。
本發(fā)明提供的刀具組件,通過設置至少兩組刀具,且每組刀具至少包括兩個刀刃,極大地增加了刀具接觸食物的面積,增加了對食物破碎的次數(shù),實現(xiàn)對食物的多次破碎,使得破碎后的食物更加細膩,口感更佳,極大地提高了破碎食物的效率,提升用戶使用的滿意度。進一步地,通過將至少一組刀具的兩個刀刃設置成非對稱結構,有助于改善食物的擾流效果,且更助于破碎食物,使得食物破碎更徹底,提升食物口感,提高用戶使用滿意度。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刀具組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刀具包括三組刀具,具體為:第一刀具,安裝在刀具軸上;第二刀具,位于第一刀具上方,安裝在刀具軸上;第三刀具,位于第二刀具上方,安裝在刀具軸上;其中,第一刀具包括第一刀刃、第一刀具主體、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二刀刃,第一刀具主體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刀刃,第二連接部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刀刃;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呈彎曲狀,向杯體底面彎曲;所述第一刀刃和所述第二刀刃為非對稱結構。
發(fā)明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三層刀具,增大了刀具接觸食物的面積,增加了對食物破碎的次數(shù),實現(xiàn)對食物的三次破碎,使得破碎后的食物更加細膩,口感更佳,極大地提高了破碎食物的效率,提升用戶使用的滿意度。進一步地改善食物攪打的效果,可將刀具交錯的安裝在刀具軸上,實現(xiàn)杯體內食物的全方位攪打,既提高了擊打的效率,又保證了食物的口感。進一步地,第一刀具包括第一刀刃、第一刀具主體、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二刀刃,第一刀具主體平行于杯體底面,安裝在刀具軸上;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分別連接在第一刀具主體的兩端,并且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的形狀均為彎曲狀,并向杯體底面彎曲;第一刀刃與第二刀刃分別與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相連接,并向杯體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為非對稱結構。綜上,第一刀具的整體形狀類似于一張彎弓狀,通過第一刀具可以對杯體底部的食物進行攪打,進一步地通過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非對稱結構,有助于改善擾流效果,實現(xiàn)對食物的全方位攪打,擊打更加容易,效率更高,食物破碎效果更好,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中的一個平行于杯體底面,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中的另一個的延長線與底面形成有夾角α。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刀具的整體形狀類似于一張彎弓狀,通過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實現(xiàn)對杯體底部的食物進行攪打,通過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與杯體底面的夾角,可以將聚集在杯體底部的食物攪動,產(chǎn)生漩渦,有助于改善擾流效果,實現(xiàn)對食物的全方位攪打,擊打更徹底,提升食物的整體破碎效果,提升食物口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夾角α的取值范圍為85°>α>3°。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中的一個的延長線與底面夾角α的取值在3°至85°之間可實現(xiàn)較佳的破碎效果,具體參數(shù)根據(jù)實際杯體參數(shù)而定,以實現(xiàn)最佳破碎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刃的延長線與底面形成有夾角β;和第二刀刃的延長線與底面形成有夾角γ;其中,夾角β和夾角γ的角度不等。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第一刀刃與底面夾角,與第二刀刃與底面夾角設置成不同角度,進一步地改善了對杯體底部食物的擾流效果,更有助于將食物破碎更徹底,進一步提升了食物的口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夾角β、夾角γ的取值范圍分別為85°>β>3°、85°>γ>3°。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刀刃與底面的夾角β、第二刀刃與底面夾角γ的取值在3°至85°之間,可實現(xiàn)較佳的破碎效果,具體參數(shù)根據(jù)實際杯體參數(shù)而定,以實現(xiàn)最佳破碎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二刀具包括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第三刀刃的形狀與第四刀刃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二刀具平行于杯體底面,設置在刀具軸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二刀具平行于杯體底面安裝在刀具軸上,包括有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且第三刀刃與第四刀刃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二刀具安裝在第一刀具的上方,第二刀具平行與第一刀具主體部分,通過上述設置的第二刀具的形狀,對杯體內食物進行攪打破碎,起到主體破碎作用,配合第一刀具與第三刀具使得對食物的破碎更徹底,食物口感更佳,滿足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三刀具包括第五刀刃和第六刀刃,第五刀刃的形狀與第六刀刃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三刀具呈凹狀,第五刀刃與第六刀刃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
在該技術方案中,安裝在第二刀具上方的第三刀具形狀呈凹狀,包括有第五刀刃和第六刀刃,第五刀刃與第六刀刃向斜向上方傾斜設置,且第五刀刃的形狀與第六刀刃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五刀刃與第六刀刃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通過設置第三刀具,對杯體上方的食物進行破碎,同時與第一刀具、第二刀具相配合使得攪打時產(chǎn)生高低起伏的漩渦,擊打更加容易,破碎效率更高,食物破碎更徹底,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主體的長度為d1,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刃的尖端到第二刀刃的尖端的距離為d,d與d1之間的取值關系為d1+50mm>d>d1+5mm。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刀具主體長度為d1與第一刀具整體長度d之間的取值關系為d1+50mm>d>d1+5mm,根據(jù)食物料理機容積或杯體體積進行合理的設置第一刀具主體長度和第一刀具的整體長度,以實現(xiàn)對食物攪打破碎的最佳效果,提升破碎效率,改善食物口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主體的長度為d1的取值范圍為150mm>d1>2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主體所在平面到第一刀刃或第二刀刃所在平面的距離為h5,h5的取值范圍為:20mm>h5>2mm。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刀具主體的長度為d1的優(yōu)選地取值范圍為150mm>d1>20mm,第一刀具主體所在平面到第一刀刃或第二刀刃所在平面的距離h5優(yōu)選的取值范圍為20mm>h5>2mm,通過合理設置第一刀具相關的參數(shù),實現(xiàn)最佳破碎效果的刀具形狀,達到提升破碎效率,改善食物口感的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主體與杯體底面之間的距離為h2,h2的取值范圍為:40mm>h2>5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刃或第二刀刃所在平面與杯體底面的距離為h1,h1的取值范圍為:20mm>h1>2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均為l,l的取值范圍為15mm>l>3mm。
在該技術方案中,根據(jù)食物料理機的容積或杯體體積設置第一刀具與杯體杯壁或底面的距離,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主體與杯體底面之間的距離h2的取值范圍為:40mm>h2>5mm;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刃或第二刀刃所在平面與杯體底面的距離h1的取值范圍為:20mm>h1>2mm;第一刀具的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l的取值范圍為15mm>l>3mm。通過合理設置第一刀具在杯體中的位置,在食物攪打過程中,實現(xiàn)效率的提高,食物破碎更徹底,口感更佳。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二刀具的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的尖端之間的距離為d3,d3與d之間的取值關系為d3>d+1mm。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二刀具的整體長度d3與第一刀具整體長度d的取值關系為d3>d+1mm,即第二刀具比第一刀具長,離杯壁的距離更近,實現(xiàn)對食物破碎更容易,效率更高,食物破碎更徹底,口感更佳。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二刀具的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均為l2,l2的取值范圍為15mm>l2>3mm。
在該技術方案中,根據(jù)食物料理機的容積或杯體體積設置第一刀具與杯體杯壁或底面的距離,優(yōu)選地,第二刀具的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均l2的取值范圍為15mm>l2>3mm,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實際應用情況及客戶需求而定,滿足客戶不同需求,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五刀刃與第六刀刃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的取值范圍為130°>δ>30°。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三刀具的第五刀刃與第六刀刃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的取值范圍為130°>δ>30°,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食物料理機的容積和杯體體積確定合適的角度,以實現(xiàn)最佳的攪打破碎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三刀具的第五刀刃和第六刀刃的尖端與杯體底面的距離為h3,h3的取值范圍為50mm>h3>1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主體到第三刀具的第五刀刃或第六刀刃的尖端的距離為h4,h4的取值范圍為40mm>h4>3mm。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三刀具的第五刀刃和第六刀刃的尖端與杯體底面的距離h3的取值范圍為50mm>h3>10mm;第一刀具主體到第三刀具的第五刀刃或第六刀刃的尖端的距離h4的取值范圍為40mm>h4>3mm,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食物料理機的容積和杯體體積確定合適的數(shù)值,使得攪打時高低起伏的漩渦,以實現(xiàn)最佳的攪打破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杯體組件,包括杯體及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刀具組件,刀具組件設置在杯體底面。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杯體組件,因包括第一方面實施例所述的刀具組件,因此具有所述刀具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食物料理機,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刀具組件;或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杯體組件。
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食物料理機,因包括第一方面實施例所述的刀具組件;或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杯體組件,因此具有所述刀具組件和杯體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食物料理機包括:破壁機、攪拌機、榨汁機、豆?jié){機。
在該技術方案中,食物料理機包括了破壁機、攪拌機、榨汁機、豆?jié){機以及電水壺等,通過設置特定形狀的刀具組件,在攪打食物時,使得攪打時產(chǎn)生高低起伏的漩渦,擊打更加容易,效率更高,食物擊打更加碎,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
本發(fā)明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所示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示出了圖1所示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4示出了圖1所示實施例的右視圖;
圖5示出了圖1所示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6示出了圖1所示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7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示出了圖7所示實施例a-a方向的剖視圖;
圖9示出了圖7所示實施例b-b方向的剖視圖。
其中,圖1至圖9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食物料理機,20杯體組件,10刀具組件,12第一刀具,14第二刀具,16第三刀具,18刀具軸,122第一刀刃,124第二刀刃,126第一刀具主體,128第一連接部,130第二連接部,142第三刀刃,144第四刀刃,162第五刀刃,164第六刀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9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一些實施例所述刀具組件10和食物料理機1。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刀具組件10,設置食物料理機1的杯體上,包括:刀具軸18、刀具,其中,刀具軸18用于安裝刀具組件10,設置在杯體底面上;刀具包括至少為兩組刀具,每組刀具至少包括兩個刀刃,其中至少一組刀具的兩個刀刃為非對稱設置結構。
本發(fā)明提供的刀具組件10,通過設置至少兩組刀具,且每組刀具至少包括兩個刀刃,極大地增加了刀具接觸食物的面積,增加了對食物破碎的次數(shù),實現(xiàn)對食物的多次破碎,使得破碎后的食物更加細膩,口感更佳,極大地提高了破碎食物的效率,提升用戶使用的滿意度。進一步地,通過將至少一組刀具的兩個刀刃設置成非對稱結構,有助于改善食物的擾流效果,且更助于破碎食物,使得食物破碎更徹底,提升食物口感,提高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1、圖3所示,發(fā)明刀具包括三組刀具,具體為:第一刀具12,安裝在刀具軸18上;第二刀具14,位于第一刀具12上方,安裝在刀具軸18上;第三刀具16,位于第二刀具14上方,安裝在刀具軸18上;其中,第一刀具12包括第一刀刃122、第一刀具主體126、第一連接部128、第二連接部130及第二刀刃124,第一刀具主體126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連接部128、第二連接部130,第一連接部128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刀刃122,第二連接部13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刀刃124;第一連接部128與第二連接部130呈彎曲狀,向杯體底面彎曲;所述第一刀刃和所述第二刀刃為非對稱結構。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設置三層刀具,增大了刀具接觸食物的面積,增加了對食物破碎的次數(shù),實現(xiàn)對食物的三次破碎,使得破碎后的食物更加細膩,口感更佳,極大地提高了破碎食物的效率,提升用戶使用的滿意度。進一步地改善食物攪打的效果,如圖1所示,可將刀具交錯的安裝在刀具軸18上,實現(xiàn)杯體內食物的全方位攪打,既提高了擊打的效率,又保證了食物的口感。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第一刀具12包括第一刀刃122、第一刀具主體126、第一連接部128、第二連接部130及第二刀刃124,第一刀具主體126平行于杯體底面,安裝在刀具軸18上;第一連接部128、第二連接部130分別連接在第一刀具主體126的兩端,并且第一連接部128與第二連接部130的形狀均為彎曲狀,并向杯體底面彎曲;第一刀刃122與第二刀刃124分別與第一連接部128、第二連接部130相連接,并向杯體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為非對稱結構。綜上,如圖3所示,第一刀具12的整體形狀類似于一張彎弓狀,通過第一刀具12可以對杯體底部的食物進行攪打,進一步地通過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的非對稱結構,有助于改善擾流效果,,實現(xiàn)對食物的全方位攪打,擊打更加容易,效率更高,食物破碎效果更好,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中的一個平行于杯體底面,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中的另一個的延長線與底面形成有夾角α。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刀具的整體形狀類似于一張彎弓狀,通過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實現(xiàn)對杯體底部的食物進行攪打,通過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的與杯體底面的夾角,可以將聚集在杯體底部的食物攪動,產(chǎn)生漩渦,有助于改善擾流效果,實現(xiàn)對食物的全方位攪打,擊打更徹底,提升食物的整體破碎效果,提升食物口感。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夾角α的取值范圍為85°>α>3°。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中的一個的延長線與底面夾角α的取值在3°至85°之間可實現(xiàn)較佳的破碎效果,具體參數(shù)根據(jù)實際杯體參數(shù)而定,以實現(xiàn)最佳破碎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第一刀刃122的延長線與底面形成有夾角β;和第二刀刃124的延長線與底面形成有夾角γ;其中,夾角β和夾角γ的角度不等。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刀刃122與底面夾角,與第二刀刃124與底面夾角設置成不同角度,進一步地改善了對杯體底部食物的擾流效果,更有助于將食物破碎更徹底,進一步提升了食物的口感。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夾角β、夾角γ的取值范圍分別為85°>β>3°、85°>γ>3°。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刀刃122與底面的夾角β、第二刀刃124與底面夾角γ的取值在3°至85°之間,可實現(xiàn)較佳的破碎效果,具體參數(shù)根據(jù)實際杯體參數(shù)而定,以實現(xiàn)最佳破碎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第二刀具14包括第三刀刃142和第四刀刃144,第三刀刃142的形狀與第四刀刃144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二刀具14平行于杯體底面,設置在刀具軸18上。
在該實施例中,第二刀具14平行于杯體底面安裝在刀具軸18上,包括有第三刀刃142和第四刀刃144,且第三刀刃142與第四刀刃144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二刀具14安裝在第一刀具12的上方,第二刀具14平行與第一刀具主體126部分,通過上述設置的第二刀具14的形狀,對杯體內食物進行攪打破碎,起到主體破碎作用,配合第一刀具12與第三刀具16使得對食物的破碎更徹底,食物口感更佳,滿足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第三刀具16包括第五刀刃162和第六刀刃164,第五刀刃162的形狀與第六刀刃164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三刀具呈凹狀,第五刀刃162與第六刀刃164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
在該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安裝在第二刀具14上方的第三刀具16形狀呈凹狀,包括有第五刀刃162和第六刀刃164,第五刀刃162與第六刀刃164向斜向上方傾斜設置,且第五刀刃162的形狀與第六刀刃164的形狀以刀具軸心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第五刀刃162與第六刀刃164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通過設置第三刀具16,對杯體上方的食物進行破碎,同時與第一刀具12、第二刀具14相配合使得攪打時產(chǎn)生高低起伏的漩渦,擊打更加容易,破碎效率更高,食物破碎更徹底,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4所示,第一刀具12主體的長度為d1,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的尖端到第二刀刃124的尖端的距離為d,d與d1之間的取值關系為d1+50mm>d>d1+5mm。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刀具12主體長度為d1與第一刀具12整體長度d之間的取值關系為d1+50mm>d>d1+5mm,根據(jù)食物料理機1容積或杯體體積進行合理的設置第一刀具12主體長度和第一刀具12的整體長度,以實現(xiàn)對食物攪打破碎的最佳效果,提升破碎效率,改善食物口感。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4所示,第一刀具12主體的長度為d1的取值范圍為150mm>d1>20mm;第一刀具12主體所在平面到第一刀刃122或第二刀刃124所在平面的距離為h5,h5的取值范圍為:20mm>h5>2mm;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或第二刀刃124的延長線與底面夾角α的取值范圍為50°>α>5°。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刀具12主體的長度為d1的優(yōu)選地取值范圍為150mm>d1>20mm,第一刀具12主體所在平面到第一刀刃122或第二刀刃124所在平面的距離h5優(yōu)選的取值范圍為20mm>h5>2mm,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或第二刀刃124的延長線與底面夾角α的優(yōu)選取值范圍為50°>α>5°,通過合理設置第一刀具12相關的參數(shù),實現(xiàn)最佳破碎效果的刀具形狀,達到提升破碎效率,改善食物口感的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9所示,第一刀具12主體與杯體底面之間的距離為h2,h2的取值范圍為:40mm>h2>5mm;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或第二刀刃124所在平面與杯體底面的距離為h1,h1的取值范圍為:20mm>h1>2mm;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均為l,l的取值范圍為15mm>l>3mm。
在該實施例中,根據(jù)食物料理機1的容積或杯體體積設置第一刀具12與杯體杯壁或底面的距離,優(yōu)選地,第一刀具12主體與杯體底面之間的距離h2的取值范圍為:40mm>h2>5mm;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或第二刀刃124所在平面與杯體底面的距離h1的取值范圍為:20mm>h1>2mm;第一刀具12的第一刀刃122和第二刀刃124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l的取值范圍為15mm>l>3mm。通過合理設置第一刀具12在杯體中的位置,在食物攪打過程中,實現(xiàn)效率的提高,食物破碎更徹底,口感更佳。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5、圖6所示,第二刀具14的第三刀刃142和第四刀刃144的尖端之間的距離為d3,d3與d之間的取值關系為d3>d+1mm。
在該實施例中,第二刀具14的整體長度d3與第一刀具12整體長度d的取值關系為d3>d+1mm,即第二刀具14比第一刀具12長,離杯壁的距離更近,實現(xiàn)對食物破碎更容易,效率更高,食物破碎更徹底,口感更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刀具12的第一連接部128與第二連接部130伸直后的第一刀具的長度大于第二刀具的整體長度d3。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8所示,第二刀具14的第三刀刃142和第四刀刃144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均為l2,l2的取值范圍為15mm>l2>3mm。
在該實施例中,根據(jù)食物料理機1的容積或杯體體積設置第一刀具12與杯體杯壁或底面的距離,優(yōu)選地,第二刀具14的第三刀刃142和第四刀刃144的尖端與杯體內壁的距離均l2的取值范圍為15mm>l2>3mm,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實際應用情況及客戶需求而定,滿足客戶不同需求,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第五刀刃162與第六刀刃164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的取值范圍為130°>δ>30°。
在該實施例中,第三刀具16的第五刀刃162與第六刀刃164的延長線形成夾角δ的取值范圍為130°>δ>30°,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食物料理機1的容積和杯體體積確定合適的角度,以實現(xiàn)最佳的攪打破碎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8所示,第三刀具16的第五刀刃162和第六刀刃164的尖端與杯體底面的距離為h3,h3的取值范圍為50mm>h3>10mm;第一刀具12主體到第三刀具16的第五刀刃162或第六刀刃164的尖端的距離為h4,h4的取值范圍為40mm>h4>3mm。
在該實施例中,第三刀具16的第五刀刃162和第六刀刃164的尖端與杯體底面的距離h3的取值范圍為50mm>h3>10mm;第一刀具12主體到第三刀具16的第五刀刃162或第六刀刃164的尖端的距離h4的取值范圍為40mm>h4>3mm,具體數(shù)值根據(jù)食物料理機1的容積和杯體體積確定合適的數(shù)值,使得攪打時高低起伏的漩渦,以實現(xiàn)最佳的攪打破碎效果。
綜上,本發(fā)明提供的刀具組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刀具軸上的第一刀具、第二刀具、第三刀具,通過將第一刀具、第二刀具、第三刀具設置成不同的特定的形狀,上述第一刀具、第二刀具、第三刀具的尺寸限定以及與杯體杯壁、底面之間的距離尺寸的設定,實現(xiàn)了攪打食物時,刀片更加容易打碎食物,攪打過程中會產(chǎn)生高低起伏的漩渦,提高了攪打效率,改善了攪打破碎的效果,使得食物口感更細膩,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提升了用戶使用的滿意度。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數(shù)值范圍限定均根據(jù)食物料理機的容積及杯體體積的實際應用情況而定,上述數(shù)值范圍只是該技術方案的最優(yōu)選擇,具體尺寸并不局限于本發(fā)明所列范圍。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杯體組件20,包括杯體及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刀具組件10,刀具組件10設置在杯體底面。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杯體組件20,因包括第一方面實施例所述的刀具組件10,因此具有所述刀具組件10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杯體組件,刀具組件通過密封去,軸承,上離合器固定安裝在杯座上,進一步地還包括有發(fā)熱盤,刀具組件安裝在發(fā)熱盤內,第一刀具主體安裝在發(fā)熱盤或杯體底面的凸臺上,保證了食物攪打過程中的徹底粉碎,避免纏繞在刀具軸上,造成刀具損壞或者影響食物的破碎效果,進一步的改善了食物的破碎效果,使得食物口感更佳,提升用戶體驗。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實施例,如圖7至圖9所示,還提出了一種食物料理機1,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刀具組件10;或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杯體組件20。
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食物料理機1,因包括第一方面實施例所述的刀具組件10;或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杯體組件20,因此具有所述刀具組件10和杯體組件20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食物料理機1包括:破壁機、攪拌機、榨汁機、豆?jié){機。
在該實施例中,食物料理機1包括了破壁機、攪拌機、榨汁機、豆?jié){機以及電水壺等,通過設置特定形狀的刀具組件10,在攪打食物時,使得攪打時產(chǎn)生高低起伏的漩渦,擊打更加容易,效率更高,食物擊打更加碎,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
具體實施例中的食物料理機主要分主機及攪拌杯組件兩部分,主機包括外殼、電機、下離合器、下耦合器、底座、操作面板、電源線等部件,下離合器固定在電機上,電機、電控板、底座、操作面板、電源線等部件固定在外殼上;攪拌杯組件包含:攪拌杯、攪拌刀組件(包含攪拌刀、軸承、密封圈等)、手柄、杯蓋組件、杯蓋密封圈、小杯蓋、上耦合器等部件;攪拌刀組件固定在發(fā)熱盤組件上(或固定在攪拌杯上),上離合器固定在攪拌刀組件上,杯蓋組件可拆式裝配在攪拌杯組件上,小杯蓋及杯蓋密封圈固定在杯蓋組件上。進一步地,通過設置特定形狀的刀具組件,在攪打食物時,使得攪打時產(chǎn)生高低起伏的漩渦,擊打更加容易,效率更高,食物擊打更加碎,獲得口感更佳的食物。
在本發(fā)明中,術語“多個”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