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多功能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的多樣性,會經常進行野外宿營、救援、探索、考察、登山等,由于這些活動或工作是在戶外或野外進行,為了適應戶外或野外的特殊狀況,需分別攜帶睡具、擔架、吊床等大量的應急和救援的裝備和裝置,這樣不僅攜帶繁瑣而沉重,而且在使用中分別收疊也占用大量的時間,給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而目前使用的普通睡具只能單一的用作睡袋,不能滿足人們戶外多樣化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攜帶和使用方便、占用空間小、一物多用且強度高的多功能睡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包括長方形的外罩和內膽;所述內膽的各邊與外罩內側的對應各邊分別設置相拉合的第一拉鏈;相連接的外罩和內膽沿寬度方向對折后,在其寬度的一邊及長度的兩側邊上設置第二拉鏈,所述第二拉鏈位于第一拉鏈的外側并設置在外罩內側上,在其寬度的另一邊設置帽子,所述帽子設置在內膽端部;在所述外罩寬度方向的兩邊分別間隔均勻設置氣眼;外罩沿長度方向對折后,在二分之一的外罩的外側面沿長度方向間隔均勻固定設置縱向織帶,沿寬度方向間隔均勻設置與縱向織帶垂直的橫向織帶,所述氣眼對應的設置在所述縱向織帶兩端上;每條所述橫向織帶的兩端分別設置織帶套;在所述縱向織帶上設置與縱向織帶垂直的2-4條綁扎帶,所述每條綁扎帶上對應的設置插扣。
本發(fā)明所述帽子下端與內膽端部之間通過第三拉鏈連接。
本發(fā)明所述外罩的里料布為橘紅色的防水材質。
本發(fā)明插扣包括固定設置在綁扎帶一端的扣體以及設置在綁扎帶上與扣體插接的插舌,所述插舌的位置在綁扎帶上調節(jié)。
本發(fā)明一種多能功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方法:
①.將帽子與內膽之間通過第三拉鏈連接,再將外罩和內膽通過第一拉鏈連接,在第一拉鏈拉合時,將帽子外露,相連接的外罩和內膽沿寬度方向對折后,使帽子帽口向上,通過第二拉鏈將外罩和內膽底邊及外側邊拉合,作為睡具使用;
②.將外罩單獨對折并通過第二拉鏈拉合,在外罩底部沿長度方向的兩側織帶套上套裝管材,作為擔架使用,然后通過綁扎帶及其上的插扣將躺在擔架上的使用者固定;
③.將外罩和內膽通過第一拉鏈連接,沿長度方向對折后在外罩寬度兩端的氣眼上分別設置繩索,吊裝后作為吊床;
④.將外罩寬度的兩邊的氣眼分別設置繩索,吊裝成斗形在雨雪天氣收集雨水事或雪作為集水器;
⑤.在視野空曠的空間上將外罩平鋪,橘紅色的里料布朝上,作為警示和地標使用。
本發(fā)明積極效果如下:本發(fā)明外罩和內膽通過第一拉鏈拉合,安裝和拆卸方便,安裝第二拉鏈和帽子,使外罩和內膽做為睡袋,不作睡袋時,可將帽子隱藏在外罩和內膽的端部之間;在橫向織帶的兩端分別設置織帶套,在兩側的織帶套上穿插管材,可以做為擔架,在不便車行的地方運送傷者或抬較重的貨物或裝備;氣眼設置在縱向織帶的兩端上,可增加強度,使穿在氣眼內的繩索作為吊床使用時吊掛可靠,防止繩索撕裂外罩和內膽掉落,保證其上的人員人身安全;外罩的里料布為橘紅色的防水材質,作為地標或警示時醒目,作為集水器時防止水份滲露;插扣的插舌可根據(jù)使用者或裝備和裝置的寬窄在安裝其的綁扎帶上調節(jié)位置,靈活方便。
本發(fā)明通過睡具的結構、材料、色彩和性能,可在野外宿營、救援、探索、考察、登山等時當作普通睡袋使用,還可做為擔架、吊床、水箱、地標等使用,實現(xiàn)了睡具多種用途,本發(fā)明安裝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收疊方便,強度高;解決了人們外出帶東西多繁瑣的問題,實用性較強,具有很好的社會應用效果。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內膽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fā)明外罩背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fā)明外罩背面帽子展開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發(fā)明外罩做為地標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fā)明帽子結構示意圖;
附圖7為本發(fā)明做為擔架正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8為本發(fā)明做為睡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9為本發(fā)明綁扎帶扣緊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附圖10為本發(fā)明外罩做為吊床結構示意圖;
附圖11為本發(fā)明吊床背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12為本發(fā)明外罩做為集水器結構示意圖;
附圖13為本發(fā)明集水器背面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1外罩、2內膽、3第一拉鏈、4第二拉鏈、5帽子、6第三拉鏈、7氣眼、8縱向織帶、9橫向織帶、10織帶套、11綁扎帶、12插扣、12-1扣體、12-2插舌、13管材、14繩索。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2、5、6所示,本發(fā)明包括長方形的外罩1和內膽2;所述內膽2的各邊與外罩1內側的對應各邊分別相拉合的設置第一拉鏈3;相連接的外罩1和內膽2沿寬度方向對折后,在其寬度的一邊及長度的兩側邊上設置第二拉鏈4,所述第二拉鏈4位于第一拉鏈3的外側并設置在外罩1內側上,在其寬度的另一邊設置帽子5,所述帽子5設置在內膽2端部,所述帽子5下端與內膽2端部之間通過第三拉鏈6連接,所述外罩1的里料布為橘紅色的防水材質。
如附圖1-5、7-13所示,本發(fā)明在所述外罩1寬度方向的兩邊分別間隔均勻設置氣眼7。
如附圖1、2、6、9所示,本發(fā)明外罩1沿長度方向對折后,在二分之一的外罩1的外側面沿長度方向間隔均勻固定設置縱向織帶8,沿寬度方向間隔均勻設置與縱向織帶8垂直的橫向織帶9,所述氣眼7對應的設置在所述縱向織帶8兩端上,增加了強度;每條所述橫向織帶9的兩端分別設置織帶套10,織帶套10方便穿插管材13。在所述縱向織帶8上設置與縱向織帶8垂直的2-4條綁扎帶11,本實施例為3條,所述每條綁扎帶11上對應的設置插扣12;所述插扣12包括固定設置在綁扎帶11一端的扣體12-1以及設置在綁扎帶11上與扣體12-1插接的插舌12-2,所述插舌12-2的位置在綁扎帶11上調節(jié)。
如附圖1-13所示,本發(fā)明多能功睡具的使用方法,具體包括下述方法:
①.將帽子5與內膽2之間通過第三拉鏈6連接,再將外罩1和內膽2通過第一拉鏈3連接,在第一拉鏈3拉合時,將帽子5外露,相連接的外罩1和內膽2沿寬度方向對折后,使帽子5帽口向上,通過第二拉鏈4將外罩1和內膽2底邊及外側邊拉合,作為睡具使用;
②.將外罩1單獨對折并通過第二拉鏈4拉合,在外罩1底部沿長度方向的兩側織帶套10上套裝管材13,作為擔架使用,然后通過綁扎帶11及其上的插扣12將躺在擔架上的使用者固定;
③.將外罩1和內膽2通過第一拉鏈3連接,沿長度方向對折后在外罩1寬度兩端的氣眼7上分別設置繩索14,吊裝后作為吊床;
④.將外罩1寬度的兩邊的氣眼7分別設置繩索(14),吊裝成斗形在雨雪天氣收集雨水事或雪作為集水器;
⑤.在視野空曠的空間上將外罩1平鋪,橘紅色的里料布朝上,作為警示和地標使用。
本發(fā)明外罩1和內膽2通過第一拉鏈3拉合,安裝和拆卸方便,安裝第二拉鏈4和帽子5,使外罩1和內膽2做為睡袋,不作睡袋時,可將帽子5隱藏在外罩1和內膽2的端部之間;在橫向織帶9的兩端分別設置織帶套10,在兩側的織帶套10上穿插管材13,可以做為擔架,在不便車行的地方運送傷者或抬較重的貨物或裝備;氣眼7設置在縱向織帶8的兩端上,可增加強度,使穿在氣眼7內的繩索14作為吊床使用時吊掛可靠,防止繩索14撕裂外罩和1內膽2掉落,保證其上的人員人身安全;外罩1的里料布為橘紅色的防水材質,作為地標或警示時醒目,作為集水器時防止水份滲露;插扣12的插舌12-2可根據(jù)使用者或裝備和裝置的寬窄在安裝其的綁扎帶11上調節(jié)位置,靈活方便。
本發(fā)明通過睡具的結構、材料、色彩和性能,可在野外宿營、救援、探索、考察、登山等時當作普通睡袋使用,還可做為擔架、吊床、水箱、地標等使用,實現(xiàn)一個睡具多種用途的效果,本發(fā)明安裝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收疊方便,強度高;解決了人們外出帶東西多繁瑣的問題,實用性較強,具有很好的社會應用效果。
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并非本發(fā)明可行實施例的窮舉。對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背離本發(fā)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對其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動,都應當被認為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