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吸塵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吸塵器的地刷組件和具有其的吸塵器。
背景技術:
隨著吸塵器在家庭使用中越來越普及,用戶在使用時,不僅注重吸塵器的吸塵功能,還關注吸塵器的操作體驗,相關技術中的吸塵器的地刷在地面吸塵時,為了提高吸塵效果,刷頭的吸力負壓較大,且地刷風道口與地面貼合,因此,地刷進風口的風速急促,進入風道的氣流聲音很大,導致吸塵器工作時噪聲很大,嚴重影響用戶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吸塵器的地刷組件,該吸塵器的地刷組件的結構簡單,各部件連接可靠,氣流在多個相互導通的消音腔內,有利于大幅降低氣流噪音,用戶體驗好。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吸塵器的地刷組件的吸塵器。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包括地刷底殼和地刷上蓋,所述地刷底殼內限定有風道,所述地刷底殼具有與所述風道導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地刷上蓋罩設在所述地刷底殼上,所述地刷上蓋與所述地刷底殼之間限定出多個相互導通且分別與所述風道導通的消音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通過地刷底殼與地刷上蓋之間限定出多個相互導通且分別與風道導通的消音腔,利用多個相互導通的消音腔能夠大幅緩解風道內急速的風流,從而降低風道內的高頻聲波,進而降低吸塵器的地刷組件的工作噪聲,不僅能夠保證吸塵器組件具有良好的清理灰塵的功能,還能降低吸塵器的噪聲,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的使用體驗,防止吸塵器的工作噪聲影響用戶的正常工作。該吸塵器的地刷組件的結構簡單,各部件連接可靠,裝拆方便,工作噪音低,用戶體驗好。
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地刷底殼和所述地刷上蓋之間限定出相互導通的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地刷組件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設在所述地刷底殼和所述上蓋之間,且所述隔板與所述地刷上蓋和所述地刷底殼分別限定出上下間隔開的所述第一消音腔和所述第二消音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隔板包括:本體和連接板,所述本體分別與所述地刷底殼和所述地刷上蓋間隔開布置,所述連接板形成沿所述本體的周向延伸的環(huán)形,所述本體設在所述連接板的中部且與所述連接板的內壁相連,所述連接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地刷底殼和所述地刷上蓋相連。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地刷底殼和所述地刷上蓋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卡槽,所述連接板的兩端卡接在所述卡槽內。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本體上設有第一通風孔,所述第一通風孔分別與所述第一消音腔和所述第二消音腔導通,所述地刷底殼上設有第二通風孔,所述第二通風孔分別與所述風道和所述第二消音腔導通。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地刷上蓋設有第一安裝部,所述地刷底殼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安裝部位置對應的第二安裝部,所述隔板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部和所述第二安裝部相連。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安裝部和所述第二安裝部分別形成與所述隔板位置對應的環(huán)形。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多個所述消音腔中的至少一個內設有消音材料件。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吸塵器,包括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0:吸塵器的地刷組件;
10:地刷底殼;
11:風道;12:進風口;13:出風口;14:第二安裝部;15:第二通風孔;
20:地刷上蓋;
21:第一安裝部;
30:隔板;
31:本體;32:連接板;33:第一通風孔;
40:消音腔;
41:第一消音腔;42:第二消音腔;
50:行駛輪;
60:導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1具體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包括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地刷底殼10內限定有風道11,地刷底殼10具有與風道11導通的進風口12和出風口13,地刷上蓋20罩設在地刷底殼10上,地刷上蓋20與地刷底殼10之間限定出多個相互導通且分別與風道11導通的消音腔40。
換言之,該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主要由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組成,地刷底殼10底部設有進風口12,進風口12與底邊貼合,地刷底殼10的側壁設有出風口13,地刷底殼10內限定有風道11,且進風口12與出風口13之間通過風道11連通。
進一步地,地刷上蓋20罩設在地刷底殼10的上方,且地刷上蓋20與地刷底殼10之間設有多個消音腔40,相鄰兩個消音腔40之間相互導通,且每個消音腔40與風道11直接或者間接導通。
吸塵器在工作時,地刷底殼10貼合在地面上吸塵會產生較大的吸力負壓,由此產生高速氣流,高速氣流通過進風口12進入風道11內,隨后風道11內的部分氣流依次進入多個消音腔40內,即風道11內的部分氣流首先進入在氣流方向上靠近進風口12的消音腔40內,經過該消音腔40降噪處理后的氣流再進入鄰近的消音腔40內進行進一步降噪,氣流中的高頻聲波經過多個消音腔40逐級降噪,得到大幅衰減,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吸塵時產生的噪音。
由此,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通過在地刷底殼10與地刷上蓋20之間設置多個相互導通且分別與風道11導通的消音腔40,利用多個相互導通的消音腔40大幅緩解風道11內急促的風流,從而消除風道11內的高頻聲波,進而降低吸塵器工作過程中的噪聲,在滿足吸塵器清理家居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基礎上,避免吸塵器噪聲對用戶生活的干擾,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的操作體驗,還能為用戶家庭提供一個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且該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的結構簡單,各部件連接可靠,裝拆方便,氣流通過時的噪音降低,用戶體驗好。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之間限定出相互導通的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
具體地,地刷上蓋20罩設在地刷底殼10上,且地刷上蓋20與地刷底殼10之間限定出兩個間隔開布置且相互導通的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與風道11直接或者間接地導通。
可選地,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可以均鄰近風道11設置,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在風道11的長度方向上間隔開布置,即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均直接與風道11導通,高速風流通過進風口12進入風道11內,隨后風道11內的部分氣流進入第一消音腔41內進行降噪處理,使得氣流中的高頻聲波得到衰減,而后第一消音腔41內的部分氣流進入第二消音腔42內進行進一步降噪處理,使得氣流中的高頻聲波進一步得到衰減,在此過程中,風道11內部分氣流還可以先進入第二消音腔42內、再進入第一消音腔41內進行依次降噪處理,這里不再贅述。
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中的一個可以與直接與風道11導通,而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中的另一個被隔開,使其與風道11間接地導通,這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具體地,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地刷底殼10與地刷上蓋20之間限定有一個腔體,腔體被分割成為兩個上下間隔開布置且體積稍小的腔體,位于上部的腔體為第一消音腔41,位于第一消音腔41下方的時第二消音腔42,第一消音腔41的上方被地刷上蓋20完全密封,第一消音腔41下方與第二消音腔42導通。
由此,通過在地刷底殼10與地刷上蓋20之間設置相互導通的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利用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引導風流,緩和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內的極速風流,由于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相對密封,不僅能夠保證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內腔的負壓滿足除塵的需要,還能大幅消除地刷底殼10內急速風流產生的噪音,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的使用體驗。
進一步地,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還包括隔板30,隔板30設在地刷底殼10和上蓋之間,且隔板30與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分別限定出上下間隔開的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
參照附圖1,地刷底殼10與地刷上蓋20之間設有隔板30,隔板30的上方形成朝上敞開的腔室,隔板30的下方形成朝下敞開的腔室,隔板30的截面成“H”形,隔板30上方的腔室與地刷上蓋20配合限定出第一消音腔41,隔板30下方的腔室與地刷底殼10配合形成第二消音腔42。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隔板30限定出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簡單方便,容易實現(xiàn),既滿足了通過多個相互導通的消音腔40消除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產生的噪聲的目的,節(jié)省了成本,而且利用隔板30能夠防止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發(fā)生漏風的現(xiàn)象,增加地刷底殼10內的負壓,提升吸塵器的除塵效果。
其中,隔板30包括本體31和連接板32,本體31分別與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間隔開布置,連接板32形成沿本體31的周向延伸的環(huán)形,本體31設在連接板32的中部且與連接板32的內壁相連,連接板32的兩端分別與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相連。
換言之,隔板30主要由本體31和連接板32組成,連接板32形成沿豎直方向(如圖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環(huán)形板,連接板32的一端(如圖1所示的上端)與地刷上蓋20連接,連接板32的另一端(如圖1所示的下端)與地刷底殼10的外壁面連接,且連接板32的內腔設有本體31,本體31的上下表面分別與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間隔開,本體31、連接板32與地刷底殼10配合限定出第二消音腔42,本體31、連接板32與地刷上蓋20配合限定出第一消音腔41,本體31位于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之間。
利用連接板32限定出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并利用本體31隔開,將原有的單消音腔40設置變成雙消音腔40,在原有空間的基礎上增加了消音腔40的數(shù)量,而且結構簡單,方便實現(xiàn),能夠進一步地使氣流中的高頻聲波得到衰減,降低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工作過程中的噪音,完善吸塵器的操作體驗。
優(yōu)選地,隔板30為一體成型件,即本體31與連接板32一體成型。由此,一體形成的結構不僅可以保證地刷組件100的結構、性能穩(wěn)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簡單,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裝配件以及連接工序,大大提高了地刷組件的裝配效率,保證隔板30與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的連接可靠性,再者,一體形成的結構的整體強度和穩(wěn)定性較高,組裝更方便,壽命更長。
有利地,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卡槽,連接板32的兩端卡接在卡槽內,例如,卡槽可以形成與連接板32位置對應的環(huán)形槽。
具體地,連接板32的頂部與底部分別于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連接,連接板32與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連接處設有卡槽,連接板32上頂部卡接在地刷上蓋20的卡槽內,連接板32的底部卡接在地刷底殼10上的卡槽內。通過在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上設置卡槽,能夠提高連接板32與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之間連接的密閉性,防止風流通過連接板32與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之間的縫隙流動,防止漏風造成吸塵器負壓不足,提升了吸塵器的除塵效果,還能保證隔板30與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防止隔板30在工作過程中因發(fā)生晃動而影響吸塵器的正常工作。
可選地,本體31上設有第一通風孔33,第一通風孔33分別與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導通,地刷底殼10上設有第二通風孔15,第二通風孔15分別與風道11和第二消音腔42導通。
參照圖1,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之間的本體31上設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第一通風孔33,每個第一通風孔33貫穿本體31,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通過多個第一通風孔33連通,本體31在地刷底殼10頂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區(qū)域內設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第二通風孔15,每個第二通風孔15貫穿地刷底殼10頂部的壁面,從而使第二消音腔42與風道11導通。
由此,通過第一通風孔33和第二通風孔15,實現(xiàn)風道11、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的導通,風流分別通過第二通風孔15與第一通風孔33進入第二消音腔42和第一消音腔41內,急促的風流經過第二通風孔15時被打散,使得高速風流變得緩和,氣流中的高頻聲波衰減變弱,第二消音腔42內的氣流通過第一通風孔33進入第一消音腔41時被再次打散,使氣流中的高頻聲波進一步得到衰減,進而達到消除吸塵器工作噪音的目的。
可選地,地刷上蓋20設有第一安裝部21,地刷底殼10上設有與第一安裝部21位置對應的第二安裝部14,隔板30分別與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相連。
換言之,隔板30與地刷上蓋20連接位置設置第一安裝部21,隔板30與地刷底殼10連接位置設置第二安裝部14,第二安裝部14位于第一安裝部21的下方,隔板30通過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與地刷上蓋20與地刷底殼10相連。通過在隔板30的頂?shù)撞糠謩e設置第一安裝部21與第二安裝部14,能夠保證隔板30穩(wěn)定的安裝在地刷上蓋20與地刷底殼10之間,增加隔板30的穩(wěn)定性與強度,防止隔板30在吸塵器工作過程中晃動影響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的降噪效果。
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分別形成與隔板30位置對應的環(huán)形,換言之,隔板30在地刷上蓋20上沿豎直方向的投影區(qū)域內設置有第一安裝部21,隔板30在地刷底殼10上沿豎直方向上的投影區(qū)域內設有第二安裝部14,第一安裝部21與第二安裝部14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與隔板3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隔板3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為與本體31形狀類似的環(huán)形,因此第一安裝部21與第二安裝部14同樣為環(huán)形結構。
例如,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可以形成與隔板30的連接板32位置對應的環(huán)形卡槽,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上可以分別設有多個間隔開布置的卡槽,而連接板3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多個與卡槽位置對應的凸起,從而實現(xiàn)連接板32與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的卡接相連,既可以保證地刷組件100的各部件的連接可靠性,從而保證地刷組件100的結構緊湊,又可以保證消音腔的密閉性。
由此,隔板30的頂部邊緣與第一安裝部21連接,隔板30的底部邊緣與第二安裝部14連接,由于第一安裝部21和第二安裝部14與隔板30的截面結構相同,隔板30能夠穩(wěn)定密封的安裝在第一安裝部21與第二安裝部14內,能夠保證隔板30與地刷上蓋20和地刷底殼10配合限定的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具有較高的密封性,防止風流泄露。
多個消音腔40中的至少一個內設有消音材料件(未示出)。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地刷底殼10與地刷上蓋20之間的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中的至少一個內設有消音材料件,即消音材料件可以設置在第一消音腔41內,也可以設置在第二消音腔42內,也可以在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內均設置消音材料件,當氣流進入消音腔40內時,消音腔40內的消音材料件可以對氣流進行進一步降噪處理,從而進一步提高該地刷組件100的降噪效果,進而提升吸塵器的使用性能。
其中,在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中安裝設置的消音材料件可以是海綿材料或其他具有吸收噪音的材料,利用消音材料件的吸收噪音的效果,能夠提升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的降噪效果,可以更加有效的消除吸塵器工作過程中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內風流震動產生的噪聲,為用戶提供一個安靜的使用環(huán)境。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的工作過程。
如圖1所示,該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包括地刷底殼10和地刷上蓋20,地刷底殼10內限定有風道11,地刷底殼10具有與風道11導通的進風口12和出風口13,地刷上蓋20罩設在地刷底殼10上,地刷上蓋20與地刷底殼10之間限定出上下間隔開布置的第一消音腔41與第二消音腔42,第二消音腔42與第一消音腔41通過第一通風孔33連通,第二消音腔42與風道11之間通過第二通風孔15連通,風流通過進風口12進入風道11,經過多個消音腔40降噪處理后,最終通過出風口13排出地刷組件外。
具體地,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在工作時,地刷底殼10底部的進風口12與地面緊密貼合,地刷底殼10內腔的風道11內形成負壓,由此將外部帶有灰塵、紙屑的臟空氣通過進風口12吸入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內,并通過出風口13進入吸塵器的塵杯(未示出)進行塵氣分離,最終形成干凈的空氣并排出吸塵器外。
在此過程中,粉塵在風流的作用下吸入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中,風流經過風道11時,由于風道11通過設置在頂部的第一通風孔33和第二通風孔15與第一消音腔41和第二消音腔42連通,風道11內的部分氣流通過多個第二通風孔15進入第二消音腔42內進行降噪處理,隨后第二消音腔42內的部分氣流通過多個第一通風孔33進入第一消音腔41內進行降噪處理,急促的風流依次被多個第二通風孔15和多個第一通風孔33打散而變得緩和,從而實現(xiàn)降噪的目的。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通過在地刷底殼10上設置進風口12與出風口13,并在出風口13與進風口12之間設置風道11與消音腔40,由于吸塵機工作過程中風道11內負壓較大,利用多個相互導通的消音腔40能夠緩解風道11內急速的風流,進而降低風道11內的高頻聲波,降低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的工作噪聲,不僅能夠保證吸塵器組件具有良好的清理灰塵的功能,還能降低吸塵器的噪聲,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的使用體驗,防止吸塵器的工作噪聲影響用戶的正常工作。
下面具體描述根據(jù)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吸塵器(未示出)。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包括導風管60、行駛輪50、風機(未示出)、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和塵杯,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的一側設有行駛輪50,行駛輪50可旋轉的連接在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上,行駛輪50的上方設有導風管60,導風管60與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上的出風口13連通,導風管60上設有風機,風機驅動導風管60與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內的空氣運動形成負壓吸收灰塵。
由于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地刷組件100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根據(jù)本申請實施例的吸塵器也具有上述效果,即該吸塵器的結構簡單,各部件連接可靠,裝拆方便,通過多個相互導通的消音腔40與通風孔的配合,使吸塵器不僅具有較好的除塵效果,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家居環(huán)境,還能通過多級消音腔消除氣流中的高頻聲波,使氣流中的噪音得到衰減,從而獲得較好的降噪效果,進而減小吸塵器工作時對用戶正常生活造成的影響,為用戶提供一個安靜的使用環(huán)境。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