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戶外家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特斯林躺床。
背景技術:
躺床為清代出現的具有新樣式與功能用途的家具之一,我國封建社會末期工藝與技藝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視,生活用具分類越來越細,家具也相應生產出一些像躺床、躺床這樣的新品種。
躺床用于休息等用途,由于躺床較傳統(tǒng)的床子更能讓人放松,處于半睡的狀態(tài)得到全身的放松和休息。所以被廣泛應用于醫(yī)院陪護、午休、戶外休閑等。而折疊躺床更由于其方便實用,折疊靈活,占用空間小,攜帶方便等特點,更是被廣泛應用于旅行休閑,辦公室午睡等方面。一些緊急自然災害時,它還具有不可替代的快速安置災民的作用。
折疊躺床,它是一種利用關節(jié)活動原理進行折疊設計,通過各種折疊方式可以折疊收放的躺床。它方便實用,存放方便。折疊躺床主要由帶有后腳框架的躺床床框架、靠背框架、前腳框架、扶手橫桿構成,折疊躺床靠背框架轉動活接在座床框架后面,扶手橫桿一端活接在靠背框架側桿上,另一端與前腳框架上端活動鏈接在一起,前腳框架兩側桿中部活接在座床框架的中部兩側,在折疊后腳框架和前腳框架之間的下面部分設有一支撐框架,支撐框架一端可以活接在前腳框架上,折疊也可以活接在后腳框架上,相應的可以在后腳框架上設有定位橫桿,也可以在前腳框架上設有定位橫桿,對應定位橫桿的支撐框架的自由端設有與定位橫桿相配的卡口。折疊躺床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包裝容易,折疊床打開后靠背可調節(jié)的優(yōu)點。如專利號201420705813.6公布的一種折疊躺床包括床體和支撐架,所述床體呈倒S形結構,包括床座和床背,所述床座與床背鉸接;所述支撐架包括U形支架和兩個C形支架,所述兩個C形支架上部分別與床體兩側固定連接;所述兩個C形支架下部分別連接U形支架兩端,構成與地面接觸的支撐部。本發(fā)明的折疊躺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便于拆卸,床體與支撐架分離后可以直接對折,支撐架的部件拆卸后可以進箱,便于搬動和存儲,突破了現有技術采用導軌來實現翻轉折疊的做法。然而傳統(tǒng)的躺床的特斯林布是兩面固定,其受力是人體兩側左右兩個方向的拉力,其缺點是特斯林布受力不均勻,降低的特斯林布的使用壽命,此外對在人體躺在躺床上時,不是基于人體工程學設計,舒適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結構穩(wěn)固、更加舒適的特斯林躺床。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特斯林躺床,包括座部、背部和支架部,所述的座部的框架由水平的兩根座部鋁型材13構成,所述背部的框架由兩根通過背鉸鏈分別固定在兩根座部鋁型材上的背部鋁型材11構成,所述的支架部固定安裝在座部下方,與座部、背部相匹配的特斯林布從座部前端平鋪至背部頂端,座部兩側的斯特林布焊接后穿入穿線條并壓入座部鋁型材的凹槽內,背部兩側的斯特林布焊接后穿入穿線條10并壓入背部鋁型材凹槽內;所述的座部前端連接有內折線形的支架2,特斯林布3焊接后穿入第一鋁壓板4,第一鋁壓板通過第一自攻螺絲5固定在支架的內折線下方;所述的背部頂端連接有E字形背頂支架7,背頂支架倒扣在背部鋁型材的頂端,特斯林布焊接后穿入第二鋁壓板8,第二鋁壓板通過第二自攻螺絲9固定在背頂支架上。
所述的背部鋁型材通過背鉸鏈固定在座部鋁型材的中后部位,兩根背部鋁型材的后方中間位置通過背支架14橫向固定連接在一起,矩形的背支撐架15軸連在背支架上,兩根設置有波浪形卡槽的調節(jié)板16通過自攻螺絲固定在背部鋁型材后方的座部鋁型材上。
所述的支架部為倒三角形框架,支架部安裝在座部下方,支架部的邊緣與座部的前端和后端平齊連接。
所述的支架部的邊緣與座部的前端和后端的連接處安裝有覆蓋支架的裝飾板1。
所述的背部頂端安裝有覆蓋背頂支架的蓋板6。
所述的支架部的下方安裝有腳墊,支架部與座部鋁型材中間部位的連接處通過座鉸鏈連接,倒三角形框架高于最低點的位置N處設置有輪子固定板。
所述的支架部的兩側的倒三角形框架的上方兩個頂點通過橫梁彼此連接,倒三角形框架朝向座部鋁型材中間的邊為彎弧形。
所述的座部鋁型材和背部鋁型材均為矩形鋁材結構,型材上的凹槽為與穿線條形狀相配合的圓柱形凹槽。
所述的支架的外輪廓與座部鋁型材的前端和支架部頂端邊緣相配合的流線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躺床與普通躺床不同之處在于普通躺床特斯林布是兩面固定,本躺床是四周封閉式固定。床身兩側及背兩側采用特斯林布焊接后裝上穿線條再壓入鋁型材。座部前端及背部頂部采用特斯林布焊接后穿鋁壓板再壓入塑料架內。采用四周全封閉式的方式使特斯林布受力不再是兩個方向拉力而變?yōu)樗膫€方向拉力,這樣增加特斯林布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的頂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座部前端的特斯林布的固定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的右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背部頂端的特斯林布的固定結構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的后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背部特斯林布的固定結構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的底視圖;
圖9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座部特斯林布的固定結構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背部和座部的拆卸結構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支架部的拆卸結構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的斯特林布和座部的拆卸結構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背部的拆卸結構圖;
圖14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穩(wěn)定性的綜合指標;
圖15為本發(fā)明的特斯林躺床的調節(jié)板側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13所示,一種特斯林躺床,包括座部、背部和支架部,座部的功能主要用于支撐人體腰部以下部位,上述部位主要出于平躺的休息狀態(tài),背部的主要功能是支撐腰部以上部位,可使上述部位出于半坐、半躺和平躺狀態(tài),座部和背部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人體工程學原理,保證人體在躺床上的各個位置都能夠更加舒適,同時也要考慮結構使用壽命和特斯林布的使用壽命問題。支架的功能是支撐座部和背部以及人體的重量,并且提供更加穩(wěn)固不易傾斜或翻倒的支撐力。
經過發(fā)明人的充分設計和試驗,得到的結構如下:所述的座部的框架由水平的兩根座部鋁型材13構成,該鋁型材為矩形鋁材結構,座部框架屬于本發(fā)明結構的主體,其前半部分用于支撐人體腰部以下的部位,后半部分用于支撐并調節(jié)背部結構,所述背部的框架由兩根通過背鉸鏈分別固定在兩根座部鋁型材上的背部鋁型材11構成,通過背鉸鏈能夠使背部以背鉸鏈為軸進行轉動,這樣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調節(jié)背部的角度,所述的支架部固定安裝在座部下方,用于支撐支架部上方的所有重量。上述三個部分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滿足如下三個條件:
(1)特斯林布應當整體鑲嵌在座部和背部上,這樣能夠做到四個方向拉力均勻作用在特斯林布上,這樣能夠提高人體舒適度并延長特斯林布的使用壽命;
(2)座部和背部的框架需要與特斯林布配合以更加穩(wěn)定結構支撐人體,當人體在躺床上轉動時才不會發(fā)生震蕩以影響躺床結構的穩(wěn)定性。
(3)支架部需要設計一種更穩(wěn)定的結構來進一步保證及時背部和座部在發(fā)生晃動時能夠保持穩(wěn)定。
下面著重介紹特斯林布的安裝,與座部、背部相匹配的特斯林布從座部前端平鋪至背部頂端,座部兩側的斯特林布焊接后穿入穿線條并壓入座部鋁型材的凹槽內,背部兩側的斯特林布焊接后穿入穿線條10并壓入背部鋁型材凹槽內;為了研究特斯林布的使用壽命,發(fā)明人通過ANSYS10.0開發(fā)的材料力學仿真軟件進行仿真發(fā)現,鋁型材寬度越寬,相同重量下,特斯林布單位壓強越大,隨著寬度增加達到臨界值,特斯林布壓強達到最大,而隨著寬度的加寬,躺床結構的穩(wěn)定性逐漸增強,這就要求發(fā)明者尋求一個能夠滿足保證特斯林布壽命要求同時增加躺床穩(wěn)定性的綜合指標K,命名K為躺床寬度綜合指數,其定義為特斯林布壽命*躺床穩(wěn)定性,躺床穩(wěn)定性為結構受到1N的水平力的振幅強度。
通過實驗和仿真我們獲得了K的數學表達方式:
K=-20.5A2+53A-14.65,其中A為躺床寬度,單位為m;
經過實驗,20≥K≥16時,是本發(fā)明結構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如圖14所示。
對于如何進一步將特斯林布壓入躺床內,我們設計詳細的固定構造,所述的座部前端連接有內折線形的支架2,該折線形的支架下邊沿為兩個直角折現構成的類N字形,特斯林布3焊接后穿入第一鋁壓板4,特斯林布的邊緣焊接成一個圓筒,套入第一鋁壓板,第一鋁壓板通過第一自攻螺絲5固定在支架的內折線下方;
所述的背部頂端連接有E字形背頂支架7,背頂支架倒扣在背部鋁型材的頂端,特斯林布焊接后穿入第二鋁壓板8,第二鋁壓板通過第二自攻螺絲9固定在背頂支架的背脊中心上。通過上述結構,我們進一步將特斯林布鑲嵌進入躺床的整體框架內。延長了特斯林布的壽命。
所述的背部鋁型材通過背鉸鏈固定在座部鋁型材的中后部位,兩根背部鋁型材的后方中間位置通過背支架14橫向固定連接在一起,矩形的背支撐架15軸連在背支架上,兩根設置有波浪形卡槽的調節(jié)板16通過自攻螺絲固定在背部鋁型材后方的座部鋁型材上。
該調節(jié)板的波浪形卡遭的波浪形狀為
,0 cm<x≤2cm
其中x為卡槽沿調節(jié)板的本體的徑向距離,y為卡槽的高度,x=0處為卡槽波浪形狀在本體的起點,波浪形在最高點處直接反向連接調節(jié)板的本體。波浪形頂部到調節(jié)板本體脊部的反向橫向距離與縱向距離相等均為y。
上述結構如圖15所示,該結構能夠兼顧躺床調節(jié)的順滑度同時避免了卡槽滑脫的問題,其中經過研究和數據擬合當時對于目前效果能達到最佳
同理,所述的波浪形與波浪形之間間沿調節(jié)板的本體的距離為d:
3Pa≤f/10<5Pa,d的單位為cm,f為特斯林布所受壓強的設計的最高閾值。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架部為倒三角形框架,框架本身為矩形鋁塑剛或者不銹鋼結構,支架部安裝在座部下方,支架部與背部鋁型材通過螺絲連接在一起,支架部的邊緣與座部的前端和后端平齊連接。所述的支架部的下方安裝有腳墊,支架部與座部鋁型材中間部位的連接處通過座鉸鏈連接,倒三角形框架高于最低點的位置N處設置有輪子固定板。所述的支架部的兩側的倒三角形框架的上方兩個頂點通過橫梁彼此連接,倒三角形框架朝向座部鋁型材中間的邊為彎弧形。該彎弧形的設計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躺床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其與寬度A的關系應當滿足如下關系:
Y=(-1.06/A)X2+0.4,X為該弧形沿水平方向的長度,1.7m≥X≥0.9 m,Y為曲線所處高度,戶型結構為從X=0到Y=0的整體結構,在該結構下,支架部能夠更穩(wěn)固的支撐該結構,經過該結構提高的K值能夠提高5-15個百分點。
此外,所述的支架部的邊緣與座部的前端和后端的連接處安裝有覆蓋支架的裝飾板1。所述的背部頂端安裝有覆蓋背頂支架的蓋板6。所述的座部鋁型材和背部鋁型材均為矩形鋁材結構,型材上的凹槽為與穿線條形狀相配合的圓柱形凹槽。所述的支架的外輪廓與座部鋁型材的前端和支架部頂端邊緣相配合的流線型。
本發(fā)明的床體末端還具有一個擱腳板,該擱腳板在以下至少兩個位置之間是可調整的:一個縮回位置和一個延伸位置。在延伸位置,該擱腳板從座位部分懸臂式伸出。擱腳板包括一個主面板以及鄰近該主面板的一個鰭狀面板。該鰭狀面板與該主面板形成一個面板角。
床體還設有枕頭,枕頭周向分布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內嵌入有磁鐵塊,相鄰容置槽內的磁鐵塊的極性相反,床體的特斯林布,具有耐高溫抗紫外線和防雨水耐老化等特點,主要用作夏日室內外休閑。特斯林布在座部與背部的銜接處是具有彈性連接功能的彈性布料構成的。
躺床整體的側面設有向內彎折的彈性臂。供人放置手臂使用。
本躺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床體采用貼合人體工程學的造型,使用者能夠得到徹底的放松;便于拆卸,床體與支架分離后可以直接對折,架的部件拆卸后可以進箱,便于搬動和存儲,突破了現有技術采用導軌來實現翻轉折疊的做法。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