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樁定位浮動碼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組合式浮動碼頭,尤其涉及一種立樁定位浮動碼頭。
背景技術:
幾十年前就有學者提出,二十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為適應形勢的發(fā)展,中國目前也在加緊海洋強國的各方面的基礎建設。目前,國內(nèi)沿海因近海生產(chǎn)資源逐漸減少,沿海漁民為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與分享發(fā)展帶來的成果與把握發(fā)展機遇,游艇將逐漸走進中國普通人的生活,沿海地區(qū)的游艇碼頭將越來越多。但是現(xiàn)有的游艇碼頭存在如下不足:首先,游艇碼頭結(jié)構(gòu)比較笨重,吊裝和安裝極為不便,施工環(huán)境惡劣,操作難度較高。其次,以水泥混凝土墩為主,橋梁以槽鋼作為主要的受力結(jié)構(gòu),槽鋼笨重,易受海水腐蝕,而且不易加工,拆卸和安裝也較困難,吸收海浪的能力較差,從而使得浮動碼頭不穩(wěn)固,建造工程量大,完工周期長,制造成本較高。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浮動碼頭的缺陷,人們發(fā)明了各種組合式的浮動碼頭,如專利號為ZL200620063526.5 (授權公告號為CN200978380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所公開的《穩(wěn)定型組合式浮動碼頭》,該穩(wěn)定型組合式浮動碼頭包括多個浮件,浮件由面板、受力骨架和多個浮體構(gòu)成,其中,在浮件下部還設有通過左、右連接件掛設的重墜物塊,所述的左、右連接件下端與所述重墜物塊固定連接、其上端分別與浮件兩側(cè)的受力骨架固定鏈接。雖然該浮動碼頭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但是浮件的定位結(jié)構(gòu)不夠穩(wěn)固,橋面的承重量不大。又如專利號為ZL200620063525.0 (授權公告號為CN201010855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所公開的《撐桿固定組合浮動碼頭》,該撐桿固定組合浮動碼頭,包括構(gòu)成浮動碼頭的多個浮件和連接堤岸的上下棧橋,其中,浮件和堤岸之間還設有多組呈“八”字型的剛性撐桿,對應高度的浮件和堤岸側(cè)部分別對應設有固定耳,剛性撐桿兩端分別鉸接浮件和堤岸的固定耳。可見,雖然該浮動碼頭克服了浮件結(jié)構(gòu)不夠穩(wěn)固、浮件容易晃動的缺陷,并具有造價低、結(jié)構(gòu)簡單、適應性 強和整體穩(wěn)定性高等優(yōu)點,當潮漲潮落時,上下棧橋還能隨著浮件的上下移動能相對浮件的水平面進行角度變化,但是,上下棧橋與浮件表面之間的角度調(diào)節(jié)不夠靈活,上下棧橋容易產(chǎn)生故障而導致無法正常工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提供一種可以減小橋體骨架對立樁的沖擊并且在橋體骨架升降過程中通道活動段的角度能靈活調(diào)節(jié)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提供一種可以減小橋體骨架對立樁的沖擊并且使行人上下浮動碼頭更為安全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包括立樁、輔助立樁和橋體骨架本體,所述的立樁和輔助立樁設于海底并露出于海面,所述的橋體骨架本體上下浮動于海面并定位在所述的立樁上,在橋體骨架本體上安裝有橋面板,在海岸與橋體骨架本體之間設有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包括固定段和活動段,所述固定段架設在海岸與輔助立樁之間,所述活動段的上端鉸接于固定段,活動段的下端設于橋面板上并隨著橋體骨架本體的上下移動而在橋面板上同步滑動,在橋體骨架本體上安裝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設于立樁外周并在定位圈上安裝有能沿立樁作上下滑動的緩沖輪。作為通道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活動段包括:上梁架,為兩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設于通道兩側(cè),且頂端通過鉸鏈軸與架設在輔助立樁端的固定段相鉸接;下梁架,為兩根,相 互平行且斜向設于通道兩側(cè),并與所述的上梁架上下一一對應;臺階踏板,沿著上梁架和下梁架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間隔設置在上梁架與下梁架之間,且臺階踏板的兩側(cè)均分別鉸接于上梁架和下梁架;第一滑輪,安裝在上梁架和下梁架的底端,在所述橋面板上設有水平向的滑輪滑槽,所述的第一滑輪定位在該滑輪滑槽內(nèi)并隨著橋面板的上下移動而沿著滑輪滑槽作水平滑動;以及第二滑輪,安裝在下梁架的頂端,在所述架設于輔助立樁端的固定段上設有水平向的導向滑槽,所述的第二滑輪定位在該導向滑槽內(nèi),且第二滑輪的滑輪軸與所述鉸鏈軸處于同一水平高度。該方案中,活動段結(jié)構(gòu)應用平行四邊形原理,不管潮漲潮落,活動階梯的階梯面始終保持與水平面幾乎處于平行狀態(tài),大大降低了上下浮動碼頭人員的安全隱患。作為通道的另一優(yōu)選方案,所述活動段的上端通過螺栓與固定段相鉸接,活動段的下端設有滑輪支架,在所述橋面板上設有滑輪槽,在所述滑輪支架上安裝有能在滑輪槽內(nèi)來回滑動的滑動輪。該方案的中的通道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而且隨著橋體骨架本體的上下移動,通道活動段與橋面板之間的角度能靈活調(diào)節(jié),保證通道時刻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為了使行人上下浮動碼頭更為安全,所述固定段與活動段的兩側(cè)均安裝有安全防護欄。緩沖輪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安裝結(jié)構(gòu),優(yōu)選地,在所述定位圈的內(nèi)側(cè)安裝有緩沖輪軸支架,在緩沖輪軸支架上安裝有緩沖輪軸,所述的緩沖輪安裝在緩沖輪軸上。為了減小緩沖輪的磨損程度,所述的緩沖輪軸為膠輪軸,所述的緩沖輪為樹脂輪。為了使定位圈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所述立樁的橫截面呈圓環(huán)形,所述的定位圈呈耳廓狀且兩端固定在橋體骨架本體,在定位圈內(nèi)安裝有三個緩沖輪軸支架,在橋體骨架本體上安裝有一個緩沖輪軸支架,且上述四個緩沖輪軸支架圓周均布在所述立樁的外周。橋體骨架本體拆采用整體結(jié)構(gòu),優(yōu)選地,所述的橋體骨架本體包括多個相互鉸接后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而成單元框架,在所述單元框架的上方安裝橋所述的橋面板,在所述單元框架的下方安裝有浮箱。為了防止浮動碼頭受到海水及海風腐蝕,所述單元框架的表面刷有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涂料,所述的橋面板采用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防滑膠木板,所述的浮箱采用由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聚樹脂低密度材料制成的箱體。為了使橋體骨架本體拆卸方便,并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強度,所述的各單元框架采用角鋼或工字鋼作為焊接組件,所述的浮箱按設計要求排列并固定在所述的角鋼或工字鋼上,在所述的角鋼或工字鋼上設有配對的鉸接耳,多個單元框架通過鉸鏈螺栓穿過配對的鉸鏈耳鎖定而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成所述的橋體骨架本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該立樁定位浮動碼頭的橋體骨架本體通過定位圈定位在立樁上,并通過沿著立樁上下滑動的緩沖輪,可以保證浮動碼頭在受海浪沖擊和水位升降時多方向傳遞、分散受力,并使浮動碼頭上下靈活升降滑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小橋體骨架對立樁的沖擊,并且,隨著橋體骨架的上下移動,通道的活動段與橋面板之間的角度能靈活調(diào)節(jié),使通道始終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此外,由于整個浮動碼頭采用模塊式制作,因而施工較為簡便、制造成本低,拆卸和安裝較為容易,并且結(jié)構(gòu)較為穩(wěn)固,吸收海浪的能力較強。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單元框架的局部示意圖;圖4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圖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
圖7為圖2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8為圖1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9為圖2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0為圖2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12為圖11所示浮動碼頭在落潮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13為圖11所示浮動碼頭的局部俯視圖;圖14為圖11中通道的活動段與固定段的連接定位處結(jié)構(gòu)的局部示意圖;圖15為圖11中通道的活動段與固定段的連接定位處結(jié)構(gòu)的局部俯視圖;圖16為圖11中通道的活動段與滑輪滑槽定位處結(jié)構(gòu)的局部示意圖;圖17為圖11中通道的活動段與滑輪滑槽定位處結(jié)構(gòu)的局部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jié)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包括有立樁1、輔助立樁10、橋體骨架本體6、定位圈3、浮箱5、通道9、橋面板11等組件,并且各模塊組件用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連接件固定連接而成,游艇20??吭诳拷鼧蛎姘?1的停泊海面上。其中,立樁I和輔助立樁10均設于海底并露出于海面,并在設于海底的同時,可進一步用耐海水侵蝕的水泥進行固定。輔助立樁10靠近海岸18,通道9設于海岸18與橋體骨架本體6之間。如圖3至圖5所示,橋體骨架本體6為整體結(jié)構(gòu),其由多個單元框架2連接而成,每個單元框架2采用角鋼或工字鋼15為焊接組件,焊接前,先對角鋼或工字鋼15進行除銹處理,當焊接成單元框架2后,出除焊碴后刷上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涂料。在角鋼或工字鋼15上設有配對的鉸接耳16,多個單元框架2通過鉸鏈螺栓17穿過配對的鉸鏈耳16鎖定而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成橋體骨架本體6。各單元框架2的上方安裝橋面板11,且橋面板11采用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防滑膠木板。浮箱5采用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聚樹脂低密度材料吹塑而成,并且按設計要求排列并固定安裝在角鋼或工字鋼15下方,浮箱5安裝完畢后浮于海水19中,產(chǎn)生的浮力使橋體骨架本體6浮動于海面上。如圖6至圖9所示,通道9包括固定段91和活動段92,固定段91架設在海岸18與輔助立樁10之間,活動段92的上端通過螺栓98鉸接于固定段91,活動段92的下端設有滑輪支架95,在橋面板11上設有滑輪槽96,在滑輪支架95上安裝有能在滑輪槽96內(nèi)來回滑動的滑動輪97。潮漲潮落時,隨著橋體骨架本體6的上下移動,滑動輪97可以在滑輪槽96內(nèi)同步滑動,從而使通道9始終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另外,為了使行人上下浮動碼頭更為安全,固定段91與活動段92的兩側(cè)均安裝有安全防護欄14。如圖10所示,立樁I的橫截面呈圓環(huán)形,定位圈3呈耳廓狀且兩端固定在橋體骨架本體6上,在定位圈3內(nèi)側(cè)安裝有三個緩沖輪軸支架7,在橋體骨架本體6上安裝有一個緩沖輪軸支架7,且上述四個緩沖輪軸支架7圓周均布在立樁I的外周,在緩沖輪軸支架7上安裝緩沖輪軸8,緩沖輪4安裝在緩沖輪軸8上。采用緩沖輪后,可以避免潮漲潮落時橋體骨架本體6直接與立樁I相碰撞,減小橋體骨架本體6對立樁I的沖擊,也使橋體骨架本體6與立樁I間的移動阻力較小。此外,為了減小緩沖輪4的磨損程度,本實施例中的緩沖輪軸8為膠輪軸,緩沖輪4為樹脂輪。實施例二:如圖11至圖17所示,本實施例的浮動碼頭與實施例一的浮動碼頭除了通道結(jié)構(gòu)不同外,其余結(jié)構(gòu)相同,本實施例的通道9包括固定段91和活動段92,其中,固定段91架設在海岸18與輔助立樁10之間,活動段92的上端與固定段91相鉸接、活動段92的下端滑動連接在橋面板11上。具體地,活動段92具體包括有上梁架92a、下梁架92b、臺階踏板92c、第一滑輪92d和第二滑輪92e等組件。上梁架92a為兩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設于通道9兩側(cè),且上梁架92a的頂端通過鉸鏈軸93與架設在輔助立樁10端的固定段91相鉸接,下梁架92b的底端安裝有第一滑輪92d ;下梁架92b為兩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設于通道9兩側(cè),并與上梁架92a上下一一對應,在下梁架92b的頂端安裝有第二滑輪92e,架設于輔助立樁10端的固定段91上設有水平分布的導向滑槽13,第二滑輪92e定位在該導向滑槽13內(nèi),并且,第二滑輪92e的滑輪軸94與鉸鏈軸93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當然,下梁架92b的頂端也可以通過鉸鏈軸與架設在輔助立樁10端的固定段91相鉸接。在浮動2橋面上設有水平分布的滑輪滑槽12,安裝在上梁架92a底端和下梁架92b底端的第一滑輪92d定位在該滑輪滑槽12內(nèi),并且能隨著橋面板11的上下移動而沿著滑輪滑槽12作水平移動。在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間隔設置臺階踏板92c,臺階踏板92c的兩端均分別鉸接于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為了使上下浮動碼頭的人員走在臺階踏板上感覺更為踏實、安全,在下梁架92b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圖中未示)。在位于通道9兩側(cè)的上梁架92a上安裝有安全防護欄14,人們在上下浮動碼頭時可以扶在安全防護欄14上,行走更為安全。此外,為了延長通道9的使用壽命,在上梁架92a、 下梁架92b、臺階踏板92c、底板及安全防護欄14等金屬件的表面涂刷有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涂料。為了減小滑輪的摩擦程度,第一滑輪92d和第二滑輪92e采用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硬質(zhì)樹脂輪。本實施例中通道的工作原理:潮漲時,橋面板11向上移動,第一滑輪92d向遠離固定段91的方向水平移動,同時,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相對固定段91同步向上轉(zhuǎn)動,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與橋面板11的夾角變小。由圖17可知,上梁架92a、下梁架92b與相鄰的兩塊臺階踏板92c的側(cè)部圍合形成平行四邊形結(jié)構(gòu),并且,由于臺階踏板92c的兩側(cè)均分別鉸接于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因而,隨著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的轉(zhuǎn)動,臺階踏板92c能始終保持與水平面幾乎處于平行的狀態(tài),從而方便人們上下浮動碼頭,大大降低上下浮動碼頭的安全隱患。落潮時,第一滑輪92d朝靠近固定段91的方向水平移動,而臺階踏板92c也能始終保持與水平面幾乎處于平行的狀態(tài),具體結(jié)構(gòu)原理與漲潮時相同,在此不再 詳細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包括立樁(I)、輔助立樁(10)和橋體骨架本體¢),所述的立樁(I)和輔助立樁(10)設于海底并露出于海面,所述的橋體骨架本體(6)上下浮動于海面并定位在所述的立樁(I)上,在橋體骨架本體(6)上安裝有橋面板(11),在海岸(18)與橋體骨架本體(6)之間設有通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9)包括固定段(91)和活動段(92),所述固定段(91)架設在海岸(18)與輔助立樁(10)之間,所述活動段(92)的上端鉸接于固定段(91),活動段(92)的下端設于橋面板(11)上并隨著橋體骨架本體(6)的上下移動而在橋面板(11)上同步滑動,在橋體骨架本體(6)上安裝有定位圈(3),所述定位圈(3)設于立樁(I)外周并在定位圈(3)上安裝有能沿立樁(I)作上下滑動的緩沖輪(4)。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段(92)包括 上梁架(92a),為兩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設于通道(9)兩側(cè),且頂端通過鉸鏈軸(93)與架設在輔助立樁(10)端的固定段(91)相鉸接; 下梁架(92b),為兩根,相互平行且斜向設于通道(9)兩側(cè),并與所述的上梁架(92a)上下--對應; 臺階踏板(92c),沿著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間隔設置在上梁架(92a)與下梁架(92b)之間,且臺階踏板(92c)的兩側(cè)均分別鉸接于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 第一滑輪(92d),安裝在上梁架(92a)和下梁架(92b)的底端,在所述橋面板(11)上設有水平向的滑輪滑槽(12),所述的第一滑輪(92d)定位在該滑輪滑槽(12)內(nèi)并隨著橋面板(11)的上下移動而沿著滑輪滑槽(12)作水平滑動; 以及第二滑輪(92e),安裝在下梁架(92b)的頂端,在所述架設于輔助立樁(10)端的固定段(91)上設有水平向的導向滑槽(13),所述的第二滑輪(92e)定位在該導向滑槽(13)內(nèi),且第二滑輪(92e)的滑輪軸(94)與所述鉸鏈軸(93)處于同一水平高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段(92)的上端通過螺栓(98)與固定段(91)相鉸接,活動段(92)的下端設有滑輪支架(95),在所述橋面板(11)上設有滑輪槽(96),在所述滑輪支架(95)上安裝有能在滑輪槽(96)內(nèi)來回滑動的滑動輪(97)。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91)與活動段(92)的兩側(cè)均安裝有安全防護欄(14)。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圈(3)的內(nèi)側(cè)安裝有緩沖輪軸支架(7),在緩沖輪軸支架(7)上安裝有緩沖輪軸(8),所述的緩沖輪(4)安裝在緩沖輪軸(8)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輪軸(8)為膠輪軸,所述的緩沖輪(4)為樹脂輪。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樁(I)的橫截面呈圓環(huán)形,所述的定位圈(3)呈耳廓狀且兩端固定在橋體骨架本體¢),在定位圈(3)內(nèi)安裝有三個緩沖輪軸支架(7),在橋體骨架本體(6)上安裝有一個緩沖輪軸支架(7),且上述四個緩沖輪軸支架(7)圓周均布在所述立樁(I)的外周。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橋體骨架本體(6)包括多個相互鉸接后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而成單元框架(2),在所述單元框架(2)的上方安裝橋所述的橋面板(11),在所述單元框架(2)的下方安裝有浮箱(5)。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框架(2)的表面刷有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涂料,所述的橋面板(11)采用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防滑膠木板,所述的浮箱(5)采用由耐海水與海風侵蝕的聚樹脂低密度材料制成的箱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單元框架(2)采用角鋼或工字鋼(15)作為焊接組件,所述的浮箱(5)按設計要求排列并固定在所述的角鋼或工字鋼(15)上,在所述的角鋼或工字鋼(15)上設有配對的鉸接耳(16),多個單元框架(2)通過鉸鏈螺栓(17)穿過配對的鉸鏈耳(16)鎖定而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成所述的橋體骨架本體(6)。
全文摘要
一種立樁定位浮動碼頭,包括立樁、輔助立樁和橋體骨架本體,在橋體骨架本體上安裝橋面板,在海岸與橋體骨架本體之間設有通道,其特征在于通道包括固定段和活動段,固定段架設在海岸與輔助立樁之間,活動段的上端鉸接于固定段,下端設于橋面板上并隨著橋體骨架本體的上下移動而在橋面板上同步滑動,在橋體骨架本體上安裝有定位圈,定位圈設于立樁外周并在定位圈上安裝有能沿立樁作上下滑動的緩沖輪。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在定位圈安裝緩沖輪,保證浮動碼頭在受海浪沖擊和水位升降時多方向傳遞、分散受力,減小橋體骨架對立樁的沖擊,并且,隨著橋體骨架的上下移動,通道的活動段與橋面板之間的角度能靈活調(diào)節(jié),通道始終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
文檔編號E02B3/06GK103255740SQ20131010837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黃添彪, 謝永和, 馬志軍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