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樁基加固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光伏發(fā)電是國家綠色能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則是地面光伏電站的主要形式之一。
目前,已經有一些漁光互補光伏項目的逆變器箱變平臺采用樁柱一體式結構,但是考慮到光伏項目的逆變器箱變平臺樁基施工規(guī)范性較差,一般采用改裝的挖掘機進行施工,而不是采用錘擊沉樁,樁基施工存在缺陷的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比如樁身有局部裂縫、樁基施工未達到設計標高、樁長未達到設計樁長等。
同時,單個平臺的所有樁基并不一定同時存在缺陷,可能只是少數(shù)幾根樁基存在缺陷,這就需要將整個平臺所有的樁基全部連成整體,保證其能夠受力均勻,共同作用。一般情況下,樁和樁之間只是在樁頂通過平臺連接起來,這樣的連接整體性不是很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強整個逆變器箱變平臺整體性的樁基加固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包括由圈梁聯(lián)結的若干管樁,通過與圈梁連接的抱箍包裹管樁后,使用混凝土將圈梁、抱箍和管樁澆筑一體。
上述抱箍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對角鋼。
進一步的,上述角鋼,任意一對相互對稱。
上述圈梁底部設有混凝土墊層。
上述抱箍包括若干單片抱箍。
上述圈梁包括若干橫向圈梁和縱向圈梁。
上述管樁與圈梁、抱箍接觸的外側面涂有防腐漆。
上述圈梁沒于地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在逆變器箱變平臺管樁的地面附近增加鋼筋混凝土圈梁,通過圈梁的拉結作用將管樁連接成為整體,同時通過兩側焊接有角鋼的抱箍使得管樁和地面圈梁有效的連接,當某一根管樁由于樁身缺陷導致承載力偏低發(fā)生局部沉降時,可以通過抱箍和角鋼將下拉力傳給附近的圈梁,圈梁又將該力傳給相鄰的樁基,最終整個平臺的樁基都來分攤該下拉力,最終均勻受力,平臺就算存在一定沉降,也是均勻的、相對較小的。避免了由于個別樁基不均勻沉降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整個平臺所有的樁基共同受力,整體性加強。
采用本發(fā)明的加固方式后,可以有效的處理由于施工導致的樁身缺陷,避免了由于個別樁基不均勻沉降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而保證了平臺上面的逆變器、箱變等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了光伏項目的正常發(fā)電,為綠色能源的大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結構簡單、易于操作、施工方便、效果顯著,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的地面圈梁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的抱箍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的含義如下:1、圈梁,2、橫向圈梁,3、縱向圈梁,4、抱箍,5、單片抱箍,6、管樁,7、角鋼,8、混凝土墊層,9、防腐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具體的介紹。
一種用于逆變器箱變平臺的樁基加固方法,在素混凝土墊層8上,通過由若干橫向圈梁2和縱向圈梁3組成的地面圈梁1聯(lián)結若干管樁6,再通過與圈梁1連接的、由若干單片抱箍5組成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對相互對稱角鋼7的抱箍4包裹管樁6后,使用混凝土將圈梁1、抱箍4、角鋼7和管樁6澆筑一體。
管樁6與圈梁1、抱箍4接觸的外側面涂有防腐漆9。
實際施工時,先在地面附近澆筑素混凝土墊層8,然后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6樁身設置抱箍4,用螺栓連接擰緊后,在抱箍4兩側焊接角鋼7,最后立模板、綁扎圈梁1鋼筋,將抱箍4與圈梁1連接固定后,澆筑地圈梁1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后可拆除模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fā)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