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出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出行方法是一種環(huán)保的交通方式。
背景技術:
與自行車一樣采用助力為動力,但不同自行車路面出行而在搭建的軌道里出行,軌道在搭建時有一定的陡度,這樣就能重力的分解力也可做為滑行車的動力,使滑行車在滑行時更安全更省力,而每次出行后并不需要能源也無排放而且能產生電能是一種綠色環(huán)保的出行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出行方法由二部份組成滑行車和軌道?;熊囀撬妮営汕岸啂е雍蠖喕校诨熊嚨牡鬃嫌幸粋€由S極和N極組成的閉合磁場。滑行車以硬質塑料制作重量在3-5公斤以便于上軌滑行和出輜重存放,可制成單人滑行車或雙人滑行車。軌道的搭建是混泥土樁柱和鋼軌組成,樁柱之間有一定的跨度和陡度走向,在樁柱與樁柱的頂端搭建鋼軌如此延伸就形成滑行車在鋼軌上滑行的軌道,鋼軌的邊緣兩邊可裝擋板,頂部可裝雨篷,這樣可不受天氣影響四季可使用,擋板在適合位置可置窗口可以采光, 可置門方便出入。鋼軌為特制中部有三條凹槽,中間一條用于裝帶緣材料的發(fā)電芯,兩邊的凹槽寬度與滑行車車輪距等寬。車輛的四輪含于凹槽內滑行提高安全性,滑行車的底座上的磁場含于中間的發(fā)電芯,當滑行車滑行運動時發(fā)電芯做切割磁力線運動就可產生電能, 軌道的搭建有二種方式1、在城市的搭建。在城市里的街道兩邊雙向搭建軌道,樁柱的位置建在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的交界處,或者不影響地面出行的位置也可行。因軌道建在半高中就要解決方便出入的問題?可通過搭建天橋來解決,一邊的滑行軌道高度如與相鄰的街道邊建筑物樓頂?shù)母叨纫恢?,就可在軌道上置門,焊接天橋與樓頂相連,如建筑物樓頂高度高于軌道高度,可采用與軌道高度相同的樓層上置門在與軌道上置門焊接天橋相連。這樣當人滑行到軌道的出口時,取下滑行車通過天橋上到樓頂或進入樓層里,把滑行車存放在指定位置供別的人滑行使用。當需入軌出行時,選取有天橋的建筑物進入該樓通過樓梯或者電梯上到樓頂或樓層選取滑行車在通過天橋進入軌道滑行。另一邊軌道與相鄰建筑物的天橋搭建方法相同,搭建天橋的建筑物選取人口出入密度高為最佳,如面貨公司、超市、銀行等等。以上搭建的天橋叫單向天橋。在雙軌的內側搭建的天橋叫內通天橋,通過該天橋可以從一側軌道進入到另一側相反的方向的軌道內。如果單向天橋內通天橋連通叫單通天橋,與兩側的單向天橋連通叫雙天橋,通過以上不同天橋的搭建就可方便出入軌道或改變出行方向,特別是城市里街道的十字路口, 丁字路口上搭建適合的天橋就能方便的改變出行方向。軌道單邊的陡度走向為10° -20° 之間。另一邊軌道為相反方向陡度走向為10° -20°之間?;熊囋谲壍阑袝r更省力和提高滑行速度。在軌道出口的內側擋板上可涂上提示顏色,并標明XXX街或XX 路X X X地,當人滑行到此時就可知是否到目的地。當人們滑行后產生的電能存貯后可供以下使用供軌道內夜晚照明、供街道上夜晚露燈的照明,供搭建天橋的建筑物內的電梯使用或置充電站為電動汽車的充電使用。2、在大城市與衛(wèi)星城、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與農村之間地形條件合適也可搭建滑行軌道。軌道的搭建不同于城市內的復雜比較簡單便于搭建,軌道可雙向搭建,又可在單排樁柱上搭建雙向軌道,只要在樁柱的頂端形狀上做改變這樣可節(jié)省軌道成本。雙向軌道陡度走向為20° -30°之間使滑行車滑行速度更快省力。在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與農村之間在軌道經過的鄉(xiāng)村可在軌道上置門處搭建平臺,通過平臺就可方便的出入軌道達到出行的目的。在大城市與衛(wèi)星城的軌道搭建最為簡單呆直通。該軌道的出行后獲取的電能可做以下用途,軌道內夜的照明,可置充電站電動汽車的充電使用。因是一個大系統(tǒng)工程,要做好前期的規(guī)劃,設計在確定軌道的搭建方案。該出行方法在于達到以下目的,通過搭建雙向軌道出行,分流在地面出行的人使部份人在半空出行,因軌道里出行不與地面上的路面爭車道,并采用雙向出行安全可靠,而且滑行車使用不需學習座上就會使用老少都可。又可出行不受雨雪天氣影響,又增加一種清潔的發(fā)電方式,而且該出行方法產出的電能又可為電動汽車的能源充電是一種一舉多得的綠色出行方式。還有一種電動滑行方案可選,在滑行車上裝有電機,用于啟動前輪,滑行車底座裝有發(fā)電芯由導線與電機相連,在鋼軌上有四條凹槽,中間兩條裝由S極和N組成的磁場,邊緣兩條凹槽含于滑行車四輪當滑行車滑行時底座上的發(fā)電芯切割鋼軌上的磁場的磁力線就產生電流、電流啟動電機帶動前輪啟動也可達到出行目的,但沒有助力滑行車一舉多得的效果。
圖1、是單人滑行車結構圖,①為滑行車的車頭裝有助力裝置的手柄部份;②是可坐人的座位;③是儲物箱,當有物品時可存儲在里面;④是底座;⑤和⑥是滑行車的滑輪,其中;⑥裝有助力裝置的下半部份。圖2是雙人滑行車的結構圖與單人滑行車相比多了圖示⑦的座位部份。附圖1. 2-1是滑行車的助力裝置。由手柄的上半部和滑輪的下半部份組成圖中① 和②是裝在手柄兩端的齒輪。⑨和⑩是裝在滑行車車頭的連接件,連接件與手柄頂端的接觸處有滾軸,下半部份的③和④是裝在輪軸的齒輪。⑦和和⑧是滑行的滑輪。 和 與 Θ和 是裝在滑行車底座上的連接件,連接件與輪軸兩邊的頂端接觸處裝滾軸。齒輪① 和③與②和④由鏈條⑤與⑥鏈接,當手柄由a方向轉動時,齒輪①和②帶動鏈條⑤和⑥轉動,⑤和⑥轉動帶動齒輪③和④轉動從帶動滑輪⑦和⑧向前運動。當手柄由b方向轉動時滑輪⑦和⑧受反作用力從而可減速或停止。附圖1.2-2是沿C剖把滑行后輪剖開后的底座結構平面圖。①和②是滑行車的后滑輪。③和④裝在滑行車底座兩邊由S極和N極組成的磁場。圖3是軌道結構圖1是裝在樁柱頂上的鋼軌并有一定的陡度走向。②和③是窗; ④是門可焊接天橋。⑤和⑥和⑦和X……是有一定跨度走向的混土樁柱。附圖3 — 1是軌道沿D剖線剖開后的軌道平面結構圖。①是雨篷;(②是擋板;③、 ④、⑤是鋼軌上的三條凹槽,其中③和⑤含于滑行車的四輪滑行。④是裝帶有絕緣材料的發(fā)電芯。⑥、⑦、⑧、⑨、⑩是⑤條鋼軌上的鋼梁可加強鋼軌承重。圖4是滑行車在軌道滑行的平面圖是綜合附圖1、2_2和附圖3-1平面圖面來,圖中①和②是滑輪并含凹槽內滑行。③是發(fā)電芯并含于磁場④里,這樣滑行車滑行時就可產生電能。圖5是雙向搭建在城市里街道上的軌道參考圖,虛線部份是省略的街道兩邊的建筑物,小方框是重點選取可搭建天橋的建筑物。實線是代表軌道并標有箭頭表示軌道的陡度走向10° -20°圖中①和②是單向天橋只搭建在與與相鄰的建筑物上。③和④是單通天橋;⑤和⑥是雙通天橋⑦和⑧是內通天橋。圖6是雙向搭建在大城市與衛(wèi)星城市,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與農村之間的軌道參考圖,實線是代表軌道并標示箭頭表示軌道陡度走向20° -30°圖中①、②、③、④是軌道出入口搭建的平臺。方便甲、乙、丙、丁村和人出入軌道。圖7是單排樁柱上搭建雙向走向走向走向的滑行軌道,1和2是搭建在樁柱頂端上的雙向軌道并有箭頭標示軌道走向。③、④、⑤……X是有一定跨度的單排樁柱,這樣可以節(jié)省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1、根據(jù)圖1和圖2與及附圖1.2-2和附圖1.2-2所述的滑行車的結構圖生產滑行車,椐圖3和附圖3 - 1軌道結構圖就可搭建滑行車的軌道,據(jù)圖5選媽在城市里搭建只做為參考,具體城市具體規(guī)劃確定。實施2、根據(jù)圖6所述的地點搭建軌道時圖6可做為參考,也要具體地點具體規(guī)劃確定。實施3、根據(jù)圖7軌道搭建方式可節(jié)省成本少占地面,可做為實施1、實施2的補充使用。也可局部實施如大工廠與大企業(yè)的廠區(qū)與生活區(qū)之間實施該出行方法,如大的生活小區(qū)與購物區(qū)之間也可實施該出行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出行方法由滑行車組成其特征在于滑行車是四輪由前二輪帶助力啟動后二輪滑行,在底座上有一個由S極和N極組成的磁碭,有單人和雙人滑行車兩種,并有儲物箱。
2.一種出行方法由軌道組成其特征于軌道由具有一定跨度和陡度的混泥土樁柱和中間有三條凹槽并搭建在樁柱頂端的鋼軌組成,中間凹槽裝有發(fā)電芯,兩邊的凹槽等寬于滑行車的車輪距。
3.椐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軌道的鋼軌邊緣裝有擋板并可在合適位置置門、窗,在置門處與周邊的建筑可搭建單向、單通、雙通、內通天橋或平臺方便出入軌道。
4.據(jù)權利要求2、3、所述的一種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雙向搭建軌道,單向陡度走向是10° -20°之間或20° -30°之間,另一邊軌道的相反方向陡度走向也為10° -20°之間或20° -30°之間。
5.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軌道可一排樁柱上搭建雙向軌道, 只需在樁柱頂端的形狀做改變就可以。
6.據(jù)權利要求1、2、3、4、5所述的一種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行車的四輪含于鋼軌兩邊凹槽,滑行車底座上的磁場含于發(fā)電芯滑行并可產電能,可不受天氣影響,又可方便出入軌道,并且省力、安全。
7.據(jù)權利要求2、3、4、5所述的一種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行車裝有電機啟動前二輪,車底座裝有發(fā)電芯,并由導線連接電機,軌道上的鋼軌中部有四條凹槽,中間二條可裝由S極和N極組成的磁場,邊上兩條凹槽含于滑行車四輪,滑行車底座上的發(fā)電芯含于鋼軌上的磁場里,滑行車滑動后產生的電能可啟動電機轉動從而使滑行車滑行。
全文摘要
一種出行方法是全新的交通方式。該出行方法由兩部份組成滑行車和軌道,滑行車有助力和磁場,軌道搭建在半空并有一定陡度走向和軌道上的鋼軌有特殊結構,每一次出行后產生電能可分流地面上出行的人。在城市里可搭建該出行方法并通過各種天橋的搭建方便使用該出行方法,在大城市與衛(wèi)星城、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與農村之間也可搭建該出行方法并通過平臺方便使用該出行方法。是一種舉多得綠色環(huán)保的出行方法。
文檔編號E01D19/00GK102328662SQ20111016867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