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工裝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定位準確的軸承油封工裝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工裝,即工藝裝備:指制造過程中所用的各種工具的總稱。包括刀具/夾具/模具/量具/檢具/輔具/鉗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裝為其通用簡稱。油封是用來密封潤滑油的環(huán)狀元件,其原理是將傳動部件中需要潤滑的部件與出力部件隔離,防止?jié)櫥蜐B漏。油封通常用于發(fā)動機曲軸、變速箱、差速器、減振器和車橋等部位。軸承油封在安裝的過程中需要用到油封工裝,傳統的油封工裝往往采用階梯軸來進行油封壓合,由于結構簡單,操作過程中極易產生油封錯位及變形的現象,影響安裝后的油封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定位準確的軸承油封工裝,能夠使軸承油封方便快速的安裝在軸承端蓋內,不易對油封產生損傷,安裝方便,還能夠在安裝過程中及時調整油封的位置,定位準確,利于推廣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定位準確的軸承油封工裝,包括第一引導柱、第一限位柱、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第四壓合塊、限位槽、第二限位柱、第二引導柱,所述第一引導柱、第一限位柱、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第四壓合塊、限位槽、第二限位柱、第二引導柱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引導柱底部連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底部連接有第一壓合塊,所述第一壓合塊底部連接有第二壓合塊,所述第二壓合塊底部連接有第三壓合塊,所述第三壓合塊底部連接有第四壓合塊,所述第四壓合塊底部內側設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底部設置有第二引導柱。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引導柱、第一限位柱、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第四壓合塊、限位槽、第二限位柱、第二引導柱的中心線位于同一直線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引導柱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第一引導柱和第二引導柱的形狀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引導柱的最外端設置有倒扣調整弧邊,所述倒扣調整弧邊的最大直徑小于第一限位柱的直徑,所述第一限位柱與第二限位柱的形狀大小均相同。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第四壓合塊的形狀均為圓柱形,所述限位槽為圓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壓合塊的外側直徑與第四壓合塊的直徑相同,所述第四壓合塊的厚度大于第一壓合塊的厚度,所述第二壓合塊的外側直徑與限位槽的外徑相同,所述第三壓合塊的直徑大于第二壓合塊的直徑,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限位槽、第四壓合塊之間的連接面均為水平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將第一引導柱、第一限位柱、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第四壓合塊、限位槽、第二限位柱、第二引導柱、倒扣調整弧邊結合在一起,經過實驗優(yōu)化,第一引導柱、第一限位柱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快速的將工裝安裝在油封上,倒扣調整弧邊可以在安裝位置錯漏時將油封向外勾出一定位置重新扣合,第一壓合塊、第二壓合塊、第三壓合塊、第四壓合塊、限位槽相互配合可以多方位的對油封進行安裝定位,定位準確快速。本發(fā)明能夠使軸承油封方便快速的安裝在軸承端蓋內,不易對油封產生損傷,安裝方便,還能夠在安裝過程中及時調整油封的位置,定位準確,利于推廣應用。
本發(fā)明的特征及優(yōu)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定位準確的軸承油封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引導柱、2-第一限位柱、3-第一壓合塊、4-第二壓合塊、5-第三壓合塊、6-第四壓合塊、7-限位槽、8-第二限位柱、9-第二引導柱、10-倒扣調整弧邊。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本發(fā)明一種定位準確的軸承油封工裝,包括第一引導柱1、第一限位柱2、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第四壓合塊6、限位槽7、第二限位柱8、第二引導柱9,所述第一引導柱1、第一限位柱2、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第四壓合塊6、限位槽7、第二限位柱8、第二引導柱9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引導柱底部連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底部連接有第一壓合塊3,所述第一壓合塊3底部連接有第二壓合塊4,所述第二壓合塊4底部連接有第三壓合塊5,所述第三壓合塊5底部連接有第四壓合塊6,所述第四壓合塊6底部內側設置有限位槽7,所述限位槽7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有第二限位柱8、所述第二限位柱8底部設置有第二引導柱9,所述第一引導柱1、第一限位柱2、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第四壓合塊6、限位槽7、第二限位柱8、第二引導柱9的中心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引導柱1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第一限位柱2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第一引導柱1和第二引導柱9的形狀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引導柱1的最外端設置有倒扣調整弧邊10,所述倒扣調整弧邊10的最大直徑小于第一限位柱2的直徑,所述第一限位柱2與第二限位柱8的形狀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第四壓合塊6的形狀均為圓柱形,所述限位槽7為圓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壓合塊3的外側直徑與第四壓合塊6的直徑相同,所述第四壓合塊6的厚度大于第一壓合塊3的厚度,所述第二壓合塊4的外側直徑與限位槽7的外徑相同,所述第三壓合塊5的直徑大于第二壓合塊4的直徑,所述第一限位柱2、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限位槽7、第四壓合塊6之間的連接面均為水平面。
本發(fā)明工作過程:
本發(fā)明通過將第一引導柱1、第一限位柱2、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第四壓合塊6、限位槽7、第二限位柱8、第二引導柱9、倒扣調整弧邊10結合在一起,經過實驗優(yōu)化,第一引導柱1、第一限位柱2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快速的將工裝安裝在油封上,倒扣調整弧邊10可以在安裝位置錯漏時將油封向外勾出一定位置重新扣合,第一壓合塊3、第二壓合塊4、第三壓合塊5、第四壓合塊6、限位槽7相互配合可以多方位的對油封進行安裝定位,定位準確快速。本發(fā)明能夠使軸承油封方便快速的安裝在軸承端蓋內,不易對油封產生損傷,安裝方便,還能夠在安裝過程中及時調整油封的位置,定位準確,利于推廣應用。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任何對本發(fā)明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